教练法则:事情往往是这样,出了问题,有了毛病,就到外界去找原因,找来找去找不到,而不知问题就在内部,毛病出在自身。
(杨兴文摘自《新民晚报》
首页->2008年第4期
费德勒哲学
作者:张奔斗
2007年11月18日,上海网球大师杯单打决赛中瑞士球王罗杰·费德勒对阵西班牙黑马大卫·费雷尔。费德勒横扫费雷尔,继去年之后卫冕上海大师杯成功,这位球场上的哲学家和胜利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金钱从来没有成为过我前进和奋斗的动力。”
费德勒有一种让自己轻松却让对手紧张的本能。我们曾经看到过太多球员在击球一瞬间因为发力而龇牙咧嘴的图片。但只有费德勒,即便在猛力抽击时仍能保持脸部表情的“原貌”。费德勒能够有今天以及今后的成就,绝非仅仅因为他的超凡天赋和超人技巧,更是因为他的——哲学。都说身为和费德勒同一时代的网球运动员是件悲哀的事情,他剥夺了别人赢得大满贯冠军的机会。本赛季他甚至陆续将罗迪克、休伊特、冈萨雷斯和达维登科等这些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大牌球星陆续发展为他的“对阵费德勒十连败俱乐部”的最新成员。然而罗迪克在2005年温布尔登决赛中连续第二年输给费德勒后,罗迪克对费德勒说:“我真想痛恨你这个家伙,但我做不到。”
费德勒还是个孩子时,瑞士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对他的访谈。文章中有一个问题是:“你会用第一笔参赛奖金买什么呢?”费德勒的回答是“AMercedes”——梅塞德斯汽车。费德勒夫人看到这篇报道后大惊失色,凭着她对儿子的了解,她知道小费德勒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奢华的物质追求。于是,她打电话给这家报社的编辑,坚持要求重听采访录音。费德勒的真实回答是“MoreCDs”——更多的CD。
很可能,只有瑞士这样富足而宁静的国家以及费德勒父母这样注重品德教育的家庭,才能够培养出今日的费德勒——纵使身价亿万、声名显赫,他仍保持着质朴的品性和谦逊的为人。年初在迪拜参赛时接受美国《时尚》杂志的专访,费德勒在走进房间时,面对里面的两张椅子对记者说:“能让我坐这个大一点的椅子吗?我比赛后有些累了。”
费德勒在追求肌肉与暴力的网球年代,他的武器却是优雅与精准;在你死我活的职业网坛,他只是将竞争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最好方式;在金钱和各种诱惑面前,他的内心却像苏黎世湖那般清澈平静。费德勒的哲学,就是反传统同时也是反流行的哲学。看上去,他是不是完美到乏味?费德勒回答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但我仍然会按照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
(刘可荣摘自《外滩画报》)
首页->2008年第4期
大哲学家有大个性
作者:魏剑美
世界上的大哲学家几乎个个都游历丰富、见多识广,惟独被称为“德国哲学革命的先驱”的康德是个例外,1724年出生的他活了整整80岁,却从来没有离开他的故乡哥尼斯堡一步。
康德有42年的工作时光是在讲台上度过的,他上的课多达十数门,除了和哲学相关的课程外,还有矿物学、教育学等,甚至还有“要塞建筑术”和“烟火制造术”。
他一辈子没有结婚、过着独身而循规蹈矩的呆板生活,每天定时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守时严格到分秒不差,比闹钟还准时,以至于邻居都可以按他的行踪来对钟表。康德饭后散步的习惯风雨无阻。平生只破例过一次,那是因为被卢梭的《爱弥儿》所吸引而决定一口气读完。正因如此。海涅评价康德说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历史。
康德的著作文字艰深,大量使用抽象的专用名词,面对别人的批评,他说:“文章能够写得复杂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力求简明来迁就读者呢?”
“木头人”黑格尔
黑格尔被誉为“美学上的金字塔”,但是他在耶拿大学做编外讲师的时候却是有名的“木头人”。他盛年驼背,瘦削的脸上始终是严肃的表情,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发呆,有时候思考一个问题竟会让他在原地待上一天一夜。散步时下起雨来他也浑然不觉,一次散步回家时才突然发现一只脚上居然鞋子不见了。
黑格尔不善言辞,上课经常翻阅笔记,费劲地字斟句酌,结果越是浅显的东西他越讲不清楚,学生于是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木头人”。更好笑的是,他经常记错时间,在别人的上课时间走进教室,打开讲义就开始上课,让师生们哭笑不得。也正因此,选修他课的学生最后落到只有11人。校方也对他很不满意,连副教授的头衔还是歌德出面才帮他争取来的。
但黑格尔来到柏林大学后却备受推崇,后来还被提升为校长,其黑格尔主义风行一时。年轻的叔本华不服气,自负地要求和黑格尔同一时间上课,并大骂黑格尔是“江湖骗子”,说其哲学“四分之三是胡说八道,四分之一是陈词滥调”,但叔本华最后惨遭失败,听他课的学生最多时只有3个人。
“痛苦动物”叔本华
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自命为“痛苦动物”。他从小厌恶轻佻虚荣的母亲,并由厌恶母亲发展到厌恶所有人,他说:“我从懂事以来,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颇为自得的博士论文居然被身为小说家的母亲斥为“像药剂师开的一张药方”。母子俩自此彻底决裂。
叔本华的课很少有学生问津,他最为得意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只卖出去100本,其余都被出版商当做废纸处理掉。对此,叔本华不以为然,他说:书本好比是一面镜子,一头驴子照镜子,绝不可能看出一个天仙来。
他将自己封闭在书本中,认为“生活在书中比生活在人当中更幸运”。他对人极不信任,从来不肯让拿着剃刀的理发师为他修面;住房子永远挑一楼,为的是便于在火灾时逃跑;他处心积虑地用希腊文和拉丁文记账;他到处藏不多的几个镍币:把贵重衣服都标上假名企图鱼目混珠……
一次,这个“天才疯子”在植物园和橘子花说悄悄话,管理员看他神情诡异,便过来问他名字,他一脸迷惑地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会多么感激你啊!”
临终时,叔本华将自己著作的版权授予爱犬阿特曼的后继者。
(悄悄摘)
首页->2008年第4期
人生29岁变动的理论
作者:田口蓝迪
人到29岁,就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正在做的事产生疑问。
我做编辑的这10年间,以采访的名义会见了众多的文化知名人士,包括艺术家和学者等。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把它称作“人生29岁变动的理论”。
在采访中很多人谈到自己在29岁时遇到了人生转折,这有相当大的概率——简直是令人吃惊的概率!我常想,29岁一定有什么说头。如此说来,释迦牟尼出家时的年龄就是29岁。
所谓29岁的命运转折与每个人都具有的天职有很大关系。人到29岁,就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及正在做的事产生疑问,于是,为解决疑问而采取行动的人,在其后的32岁时又遇到另一个转折点。那么,32岁的转折就决定了自己的天职。再往后35岁、38岁都能顺利地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可在42岁前后又迷惘了。
所谓40多岁时的迷惘,或者表现为人的身体状况异常,或者表现为男性又陷入了对女性(或者女性对男性)的情爱_中……也有人对此前毫无兴趣的东西突然像发疯一样地痴迷起来。总之。他们的身心都产生了动摇,又想重新确认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再事先声明一下,这种理论完全是我根据采访经验得出的。纯属迷信,也没有什么统计数据及科学依据。通过采访各方人士,我觉得大家都不知为什么要把29岁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仅此而已。当然也有例外,但我并没有采访全世界的人,碰巧我所遇见的很多人都说29岁是个转折点。
宫下富实夫先生——一位精通古神道的音乐家,没想到一次我与宫下先生见面聊天时,他说出了和我一样的论点,我很吃惊。宫下先生是音乐疗法的始祖。他说:“像语言方面有语言精灵一样,数字也有数字的精灵呢!”因为数字一般是十进位,在“9”字上转换。所以说“9”具有使事物变换的能力。的确。数字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符号,如果人们总是相信数字的象征意义,对存在数字精灵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之后,宫下先生如是说:“29岁时,数字精灵对任何人都显灵。”
“哎,是对任何人吗?”
“是的,数字精灵显灵后,向真正的人生敲门的机会对谁都是平等的。人到29岁的时候,便会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相信自己,鼓起勇气,决心有所作为,就能够开始走上通往天职的道路。”
“嗯。”我半信半疑。
我问他:“那,要是29岁时敲门失败的人该怎么办呢?”
宫下先生坦率地说:“那就不行了。”
“啊!”
“因为他放过了给所有人的平等机会,所以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多麻烦。”
“那样的话,不是太悲惨了吗?”
“哎呀,不过,还有来生,所以不用那么着急。”
“话是那么说……”
“哈哈哈哈。”
此时我拼命地回忆自己29岁时干什么来着。我想起那时自己开始办计算机网络公司了,心里才算踏实下来。我可不想寄希望于来世。我想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边搜索自己的记忆,边想:“我29岁时,没什么可提的事。”当然很多人还不到29岁。
是的。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宫下有宫下的神话,释迦有释迦的神话。在某人身上发生的事,不一定在自己身上发生。因为神话是各式各样的。但人都会在某处遇到一些转折,并生活过来。这是肯定的。自己人生的目击者只有自己。因此,不相信自己是目击者,也就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认为:经常有意识生活的人,总能认识到自己的机会。他们不愿坐视观望,具有下决心“抓住机会干吧”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机会。相反,如果人不能认识机会,就总犹豫不定:“那个是不是机会呀?”
不过,不管你认识到还是没认识到,无论是什么人都是有机会的。社会上已取得成功的人只因抓住了机会。而抓不住机会的人总是怀疑犹豫,最终一事无成。
(伊人摘自《越傻的男人越可爱》)
首页->2008年第4期
天性与奢侈
作者:安妮宝贝
有时在席间,但见有人妙语如珠,却令人渐渐觉得索然。如此聪明暴露,是否也是一种急迫?而急迫的东西,通常总是不够优雅。
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一旦有自知,品位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就仿佛栀子花不知道自己有多香,兰花不知道自己有多幽静。
天分、天性,从来都不需要发言和解释。
有一种感情像铅笔,写下来的错误很难被更正,若涂涂抹抹,就一塌糊涂。必须练一手漂亮的字体,想好才能写,要非常之小心。深了会洇散,淡了又不知足。如果尝试圆珠笔,干净随意,即使不够正式,看起来也很真。即使有些敷衍,但又有谁会在意?只要你写下来给我,错误也不是那么重要。后来更喜欢用铅笔,错了可改,浅了可加深,进退自如,轻不留痕。随时随地可写,也可消磨。所能付出的就是这么多,如果他不要,也尽可自娱自乐。不可惜自己,也不需要他的回顾。
人也许最为惧怕用毛笔写字,落笔无悔,一气呵成,最见功底。
它是一种最为奢侈的形式。
(石景琼摘自《素年锦时》)
首页->2008年第4期
平庸
作者:星 竹
幸福好像更容易光顾到普通人的身上,而不是降临在名利场或在权势圈里奋斗的那些人。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是研究精神方面的专家,他很早就发现,人在精神领域里的成长,常常是被扭曲的。成功、事业、名利、权势等等人们所追逐的对象,正是扭曲人们精神的根源,它们十分类似能令人中毒的香精、大麻,往往会把人的精神引向一个与自然生活相悖的领域,使人陷入无端的痛苦而自己不知情。
威廉曾在十几年中用小鼠做过上千次的实验,他把不同的香精点燃,放在小鼠笼子的四周。不同的香精,同样能够刺激、提高人的精神享受,并代表着不同的功能,有代表名利的、有代表权势的、也有代表成功的……这些香精日日夜夜熏染着小鼠,小鼠们在香精的陪伴下会变得异常兴奋,吃得香甜,睡得安逸,它们精气十足的模样似乎整个天下都掌握在它们的手中。
正因为如此,无论把哪一种香精撤走。小鼠都会敏锐地察觉到。它们会因为失去了某一种香精。即缺少了部分精神的支柱而变得焦虑。团团打转,努力去寻找香精,甚至几天不吃不喝,夜不入眠。
而一旦将所有的香精都撤走,小鼠的精神便近于崩溃。它们慌作一团,萎靡不振,拒绝吃喝,这时小鼠的患病率也会猛然提高许多倍,免疫力飞速下降,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慢慢地死去。
香精对小鼠的刺激,正是使小鼠精神产生变异的根本。成功、权势、名利对人的刺激则很类似香精进人大脑后对小鼠的刺激。这时所体会到的幸福指数实际上是一种变异,这种变异一旦瓦解或者失去。人便很难承受由于长期刺激所习惯了的感觉丧失。
人一旦离开了这些精神上的支柱,便会感觉生活枯燥,前途无望。
在这个世上,凡是受过“香精”熏染的人,都有其自身的深刻体验。到头来,他们拼命去做的,就是一心要回归到平庸世界里的种种努力。
(苹子摘自《北京晚报》)
首页->2008年第4期
致富的奥秘
作者:方 华
阿伊尔生活富裕,朋友们很想知道他致富的奥秘。一天,阿伊尔要到集市上办事,他的一位朋友正好同路,于是俩人结伴而行。
天气十分闷热,行至一半,俩人又累又渴,于是他们停下脚步,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阿伊尔从随身携带的背囊里取出两只碗,摆放在俩人的面前,然后解下水囊。将碗里倒满了水。
他们端起碗,刚要一饮而尽,突然刮来一阵风,吹得人睁不开眼。风停后,朋友发现碗里落了不少沙子,水面上还多了几片树叶,朋友皱了皱眉,没多想,就把碗里的水倒了。顺手拿起阿伊尔的水囊,给自己重新倒了一碗,仰起脖,一口气喝干了。等他放下手中的碗时,发现阿伊尔的碗里也是一片浑浊,但阿伊尔只是小心地将碗里的落叶拈起扔掉,再把碗放到地上。
过了一会儿,水渐渐澄清了。阿伊尔这才端起碗,慢慢地喝了起来。
朋友笑话阿伊尔吝啬,连一碗水都当成宝贝似的。阿伊尔听完,微微一笑说:“每碗水都是我从井里打上来的,而井又是我辛辛苦苦亲手挖的。我怎么能不把它当成宝贝呢?”
一碗水落进了沙子和树叶。在阿伊尔的眼中,看到的还是水,而在朋友的眼里,看到的却只是沙子和树叶,这或许就是阿伊尔致富的奥秘。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