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远方一阵阵苍郁而整齐的嘈杂声。渐渐地,一切喧嚣都给它让位,被它淹没了。一会儿,人们注意到这种庄严的更迭,同样的强烈而低沉的吼声不住地回旋,跌宕,愈加奔腾呼号起来。这大钟不规则的响声,荡漾起伏,是在给我们计时呢!不过这钟摆可没有那种机械的单调乏味。人们感觉,仿佛感觉到生命的颤动声息。确实,涨潮的时候,海面一浪推过一浪,无边无际,宛如电掣,随海涛而来的贝壳、千万种不同生物的嘈杂声和汹涌澎湃的潮音交错在一起。落潮了。一阵阵轻微的嘁嘁喳喳声使人们知道海水和着沙土把这帮忠实的水族又带了回去,纳入它宽广浩瀚的怀抱。
格朗维尔原属诺曼底,外观很像布列塔尼。它骄傲地以悬崖峭壁抵抗住巨浪的凶暴冲击,巨浪有时从北方带来英吉利海峡洋流不调和的狂怒,有时从西方卷起千里奔腾中不断壮大的洪波,以从大洋积累起来的全部力量猛击过来。
我真喜欢这奇特而略带哀愁的小城,小城的居民们依靠最危险的远海捕鱼为生。家家户户都懂得他们所依靠的只是碰运气,得彩头,不是生,就是死,拼着性命在于活。这一切使得这海岸严肃的性格中染上一种认真而和谐的气氛。我常常在这里领略这份黄昏的惆怅,或者在水面已经显得有些阴暗的海滩上散步,要不,我就从位于山崖绝顶的高城观看日头渐渐沉人微微蒙着雾霜的地平线。那茫无涯际的半圆时常印上一道道黑色和红色的纹路,逐步沉没,不停地在天空绘制出奇妙的幻境。万道金霞,令人目眩。8月,已是秋季,这里已经不大有黄昏了。太阳刚下山,就立即吹起凉风,浪花涌起,黯淡无光。只见一些披着白色衬里的黑斗篷的妇女的影子在活动。倾斜的山坡牧场俯临海滩,高可百尺,野草稀疏,还有不少羊群停留在那里,发出“咩咩”的哀鸣,愈发增人愁思。
城堡甚小,面临大海,全呈黑色,笔直地高耸在北面深谷边缘,迎风而立:极其冷峭。这里都是一些简陋房屋。人们把我带到一个专门制作贝壳画的手艺人家。踏着石级,走进一间阴暗无光的小屋。从狭窄的窗子里我瞥见这凄惨景象。这使我像从前在瑞士的时候一样激动,那时,也是从一扇窗子里。完全出其不意地眺望到格兰瓦尔德的冰川。我看冰川仿佛一个尖头的冰雪巨魔向我迎面扑来。而这里,格朗维尔的海,波涛汹涌,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这位屋主人并不老,但身体非常衰弱,容易激动。8月的天气,他家的窗户还用破纸堵着。我一边观看他的作品一边谈话,我看得出他的脑筋有些颓唐,已经被一些家庭里的变故损坏了。他的兄弟早就在一次残酷的冒险中在这个海滩上死去。他觉得海就是灾难,海似乎总是对他怀着恶意。冬季,大海总是不倦地用冰雪和凛冽的寒风抽打他的窗子,不让他睡觉。大海一刻不停也不息地在漫长的黑夜里冲击他屋下的岩石。夏季,大海向他展示不可估量的雷雨,闪电满天。逢到大潮,那就更糟,海水上升到60尺,狂怒的浪花跳跃得更高更欢,蛮横地一直打进他的窗子。当然不能说海永远坚持在那里。它满含敌意,狠狠地捉弄他一番。他实在无法觅得一个避身之所。也许他不知不觉地被什么鬼魅吸住住了吧。他好像不敢跟这位可怕的神祗彻底闹翻。他对海仍然保持着某种敬意。他从来不谈到海,通常总是暗指,但从来不直呼其名。就像冰岛人在海上航行时不敢呼叫“乌尔格”一样,怕它听见了就会到来。现在我还看见屋主人那张苍白的脸,他正凝视着海滩,说;“啊,这叫我害怕。”
(许星摘自《米什莱散文选》)
首页->2008年第4期
被污染的记忆
作者:侯云腾
一次,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给学生们放映记录一此次交通事故的短片。随后,一部分学生被问道:“当轿车彼此相撞的时候,车速大概是多少?”而对另一些学生的提问,“相撞”一词则被换成7“撞毁”。结果显示,目击者的判断受提问措辞的影响很大。前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31.8公里,而以“撞毁”这个词被提问的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40.8公里。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法庭上证词的公正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都不能太依赖记忆和判断。
记忆同时也非常容易被误导。在经历机械脑损伤或外科手术后,病人的记忆有时会被损害。医生会让病人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以试图唤醒病人尘封的记忆。但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对象产生错误的记忆。有这样一项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伪造了一幅精美的广告,是关于人们在迪斯尼乐园见到宾尼兔并与之握手的。受试者被要求仔细观看这幅广告,然后,回忆自己小时候造访迪斯尼乐园时的情景。结果,有16%的人声称自己记起了当时曾在迪斯尼碰到宾尼兔的情景,甚至有62%的人记起了曾与之握手,有46%的人记起曾拥抱过它,有一些入则记起了更多的细节,比如玩弄它的耳朵等。
然而,这些场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因为宾尼兔是华纳兄弟影片里的角色,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迪斯尼乐园。人们这些生动的记忆只是来源于暗示后的想象。
我们的记忆系统会被许多错误的想象“污染”。因此,多用笔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时刻,千万不要过于信任自己的判断。
(刘可荣摘自《科学世界》)
首页->2008年第4期
鸡尾酒精神
作者:张和平
曾有一个故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和意大利人争相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唯有美国人笑而不语。
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精采,更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本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酒,来彼此相敬。中国的茅台酒香气四溢,德国的威士忌、法国的香槟酒、俄国的伏特加、意大利的葡萄酒也是香味扑鼻,各具特色。最后,大家都看着美国人。
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的各种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我们随时准备召开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
一个建国仅有200多年的国家,能够迅速成为世界的老大,其过人之处在哪里呢?答案就是“鸡尾酒精神”。
美国经济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得如此神速,是与他们重视别国的经验和大量招揽人才分不开的。美国政府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一直很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建设经验。为己所用。特别是在招揽人才方面更是绞尽脑汁。使用了各种办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五大法宝:
一、抢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盟军攻破柏林后,美国专门派了3000名科学家到德国。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悄悄进行调查,不到两个月,便向美国政府递交了15万字的报告,把德国科学家的情况反映给政府。美国政府派了100架飞机到德国,把能搜寻到的科学家全部运到美国。这一大批人才对美国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阻人才
美国政府一方面大力搜罗人才。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阻止(这极不妥当)在美人才的外流。钱学森博士在1935年赴美留学期间,由于发表了“时速为10000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理论而誉满全球。在=战期间,他又和自己的导师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稀世人才。因此,当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等一批留美科学家准备回国效力时,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当然这里面也有担心技术外泄的因素)。
三、买人才
美国政府对于世界各国的高精尖人才是不惜重金争取的,以各种极优惠的条件聚拢了不少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才。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瑞典有个年轻的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电子笔,这种笔能接收到从人造卫星上传下来的脉冲,并能把卫星测到的森林、矿产、田野等都画出来。美国政府不惜出高价邀请他赴美。这时,瑞典政府也用增加工资来挽留他。但是。美国政府加得更多,最后连人带笔买到了美国。解决了美国地球资源卫星上的一天技术问题。
四、换人才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比如美国曾支援菲律宾1.2亿美元,双方所签条款中就有一条:“允许菲律宾高级科学家进入美国。”仅此一条,便使菲律宾很多专家流向了美国。
五、租人才
一个科学家不可能一生天天有创造,一个人最有创意的时候,也就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几年。所以,美国目前采取了邀请客座教授的办法,请毕业后开始做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到美国工作一两年,其间给予很高的待遇。而受邀的人一到美国,便立即会有几个高级“助手”跟着学,“助手”们学会了,就该欢送你回国了。
正是采用了“鸡尾酒”式的综合精神以及使用各种手段招揽人才,才使得美国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就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
(陈璐摘自《杂文月刊》)
首页->2008年第4期
郑板桥自嘲
作者:孙长印
郑板桥作邗江游,邂逅一落拓老者,言语投机遂做客其家。及至。见门楣悬“富儿绝迹”一匾,问何意。答:“平生寡欲,寒舍不纳铜臭之徒。”郑窃思此性与己颇似。入室,见正壁挂有青藤居士(徐渭)“补天图”一幅,余壁皆空空,再问主人莫非独钟青藤手笔。答:“青藤走狗爪痕也堪钦。”郑暗喜老者竟悉自己别号(郑有印“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近午,老者留郑用膳,惭言“家薄无他物,权以狗肉相待”。郑平素最好此口,不意正中下怀。酒足饭饱后,郑板桥讲自己“书画向有三不卖,贪官、奸商、小人休想得之。今见老者乃正直之人,愿涂鸦为之补壁。兼表赐酒之谢”。老者闻言喜不自禁,忙展纸研墨,郑连作几幅后方去。
次日,有友告知郑板桥,富商某某正在其家向人炫耀昨日郑所馈新作,郑不信,急往老者处查问究竟,不料已是人去院空。至此,郑方知昨目之会是场骗局。原来这是那个富商某某多次求购郑的书画不果,遂买通老者出面,采“钓鱼上钩”之计,处处投郑所好,从而借手赚得郑的墨宝。事后,郑板桥向友感叹道:“顺耳之言,人皆好之,我也未能免俗臭。”懊悔之下,又写了一副自嘲联记此教训:“眼无金睛遭鬼惑;身有痒癣喜佞挠。”
(瑞瑞摘自《今晚报》)
首页->2008年第4期
西南联大的茅草屋
作者:吴小彬
1937年7月,日寇全面侵华,清华、北大、南开的师生万里迁徙,辗转南下,在昆明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大。师生们头顶日寇飞机的骚扰和轰炸,忍受着物质条件的困苦贫乏,为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而教而学。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到校后,校长梅贻琦请他们设计校舍。两人欣然受命,费时一月,拿出了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呈现纸上。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因为拿不出这么多经费。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当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校委会告诉他们,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顶之外,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黏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他们再进行修改。
此时的梁思成忍无可忍,他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梅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梁扭曲着脸,自言自语:“茅草房?这不是每一个农民都会盖的吗?要我干什么啊?”梅把梁扔在桌上的图纸一张张收好说:“思成,国难当头呀!你想想,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以你的大度,请再谅解我们一次。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行吗?”梅的声音不大,却有些颤,梁思成听着,心又一次软了。
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原来空荡荡的校园空间。人们无法相信这会是建筑大师亲手设计的。可几十年后,正是从这些茅草房里成长起来的那群穿草鞋的孩子,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
(石景琼摘自《中国社会导刊》)
首页->2008年第4期
伟大的证伪
作者:孙振华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
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
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在他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中,对真理有一个解释。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
还有一个公论: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
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确被证伪了。所以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最近,中国考古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50万平方米,相当于半个平方公里。同时,考古发掘还证实了,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可见,历史上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在想象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
关于阿房宫曾经有多少记载啊: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司马迁《史记》中“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的记载;杜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形容,看来都是错误的。这些说法都已经被阿房宫遗址的发掘所证伪。
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前两年,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证伪,它破除的,也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
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但是,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无论如何比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