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超摘自《申请时代——
  留美申请经验全分享》图/李坤)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北海道螺钉

作者:孔 文




  我的朋友办了一家企业,企业只有一种产品:一种型号特别大的螺钉。更特别的是,企业也不实行满负荷生产。元月刚过,朋友就飞到日本去,从北海道到本州、四国、九州,一个岛一个岛地拜访自己的客户,听取他们对螺钉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回来组织生产,因为这种螺钉仅销往日本。
  螺钉的日本名字我没记下,我给它起的名字是——北海道螺钉。
  朋友告诉我,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防止地震,许多人家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制成的,木墙与木墙之间用一种型号很大的螺钉铆接着,这种螺钉就是他要生产的产品。朋友还说,在日本,木制的房子很多,这样的房子,即使发生地震,也不大会造成人员伤亡。
  我问朋友,既然这种螺钉这么有用,为什么不把它销往世界各地呢?毕竟,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地震发生呀。
  朋友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地震,但是仅有日本人住这种木头房子,因为其他国家的人们只把防震挂在嘴上,而日本人却把防震放在心里。
  朋友的话是否真实,我没核实,不过据我所知,这种螺钉确实只销往日本。
  通过这种螺钉,我们虽不能对日本人有太多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人关爱自己的生命,并把这种关爱变成了实际行动。
  
  (乔真摘自《文苑》
  2008年第8期图/张建辉)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我开除了95%的MBA

作者:于清教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进商学院首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马云从不否定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问题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适合拖拉机吗?马云由此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把当初开除MBA的事情做了一个比喻:
  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合适。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能算是人才,否则即使有通天的本领,没有一纸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但是,西方却有这样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让他去做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做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顶着再多的桂冠,他也不是人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这幅字是金庸在2000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马云说:“我挂在办公桌前面,这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田生摘自《解放日报》图/朱慧卿)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送手套真难

作者:妹尾河童




  一到女性开始戴手套的季节,我便会开始注意手套。
  一副好的手套可以增添手部的美感。
  前几天,在咖啡厅里喝咖啡,无意间发现斜前方有位女性,从皮包里取出一双柔软的黑色手套开始穿戴起来。我一边欣赏她纤纤细指的动作,心里赞叹不已,因为她很仔细地一根一根把指头套进去,直到指根。“嗯!正确的穿戴法。”我微微点头称是。
  我对手套会这么考究,起因是曾经想要送一副手套给心上人,却始终没有达成愿望。
  这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在决定单独到欧洲旅游一年时,曾答应对方说:“我会在佛罗伦萨买副手套送给你。”
  要购买一副又轻又薄的高级女用皮手套可不像买男用手套那么简单。手套的尺寸大小一定要和每根指头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行。
  这点常识我还知道,便要求她把手放在纸上,画下实际的手形,手掌的大小也用绳子绕一圈测量,指围则以戒指的尺寸记录下来,务求一切准备完美。
  到了意大利,我和住在罗马的女性朋友们提及要在佛罗伦萨买手套的事。
  “要买手套的话,那就是这家店了。虽然有点贵,不过到这家店去绝对错不了。”她在地图上帮我把店名写下来。
  感觉好像到佛罗伦萨的首要目的便是去购买手套似的,我不禁苦笑。“这样也不错啊!偶尔扮演一下纯情男也是很有趣的嘛!不过就我们对你的认识,实在是难以想象呢。”女友们纷纷大笑。
  从罗马搭火车到佛罗伦萨之后,我即刻到旅馆去把行李安顿好,然后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寻找,很快就找到了那家店。该店位于从主教堂往旧宫方向的大街左侧,看起来的确是很贵的精品店。
  当我要求把盒里的手套拿出来瞧瞧时,女店员随即说到:“这是女用手套喔!”
  我跟她说明这不是我要的,而是要送人的礼物。
  “那么请你带本人前来。”
  对方说道,手套连看都不让我看一眼。大概以为我要把送礼的对象留在饭店里了吧。
  “她人不在这个城市,我要买回东京送给她的。”
  结果,女店员收起笑脸,表情变得颇为坚决,说道:“很抱歉,我没办法卖给您。请您下回到佛罗伦萨时,务必带着那位小姐一同前来,我们会衷心地静候您的来访。”
  我瞠目结舌地愣在那里。话不必说得那么斩钉截铁嘛,把东西卖给我不就好了吗?我心里这么想着。为了软化女店员的态度,我把在东京所描绘的手形纸摊开来,拜托她再看一看。
  “我很了解您的心情。但是,如果不是本人亲自试戴的话……”女店员边说边示范穿戴手套的方法给我看,而且脸上带着微笑。
  “所谓好的手套,不仅仅是品质优良,而且还必须和那个人的手指完全贴合才行。这点相信您能够理解才是。”
  这位女店员虽然应对礼貌而周到,最后还是没把手套卖给我。真是不简单的店家,突然想向他们表达敬意。
  我嘴里一边喃喃念着“真不愧是佛罗伦萨啊”,心里却想要了解是不是城里每家店都这样做生意,于是进到别间店去试探看看。想不到对方连手的大小尺寸都没问,就哪一双都愿意卖。但已经了解手套选购法的我,只是东看西看,什么都没买便走出店门。
  最后,手套没送成,取而代之的是寄出一封说明缘由的信。她回了封信请饭店代为转交,信上说:“与其得到一副随随便便的手套,那份不轻易卖你手套的讲究与坚持更让人感动。我想我一定要到佛罗伦萨去一趟,并到那家店去购买。”
  在那之后我也一直找不到机会送她手套——虽然拖欠很久,但4年后终于送出了这份礼物。因为她要到意大利去旅游。“那,你自己去买吧。”我把旅行剩下的里拉纸钞,再加上日币凑足了交给她。
  送手套真不如想象中的简单。送女性手套可真是难呀!
  (水观音摘自《中国青年》2008年第19期图/潘英丽)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1日元钓大鱼

作者:罗有嘉




  有一年,日本广岛市水道局打算将埋在市区的电线、煤气管和自来水管的阀门位置、各类管道和铺设时间等,绘制出一幅能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示意图,水道局的预定价格为1100万日元。当时共有8家公司参加投标,报价分别为2700万日元、980万日元、55万日元、45万日元和35万日元。拥有大型计算机厂家的富士通公司最后报价竟只有象征性的1日元,以其几乎完全免费的绝对优势,逼得其他公司纷纷退场,一举中标。
  富士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人家生产耗资1100万日元的产品却只收1日元的报酬?不要以为富士通是有利不图的傻瓜,富士通是在运用“图大利敢弃小利”的计谋,它要通过丢弃这1100万“小利”赚上比这大几十乃至上百倍的大生意。
  原来日本政府建设省早已发出通知,要求包括东京在内的11个大城市都要把铺设在地下的管道绘制成电子计算机能够控制的示意图,广岛不过是率先付诸实施的城市而已。富士通若能在广岛中标并绘制成功,便可在其他10个城市的招标竞争中增加必胜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的最终计划是要根据绘制出的示意图来设计和安装电子计算机。
  富士通丢弃这1100万日元却顺利中标并争取到了示意图的设计权,就可以设计出符合自己计算机特点的图纸,也就等于把非富士通牌的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统统排斥到这一市场的千里之外,自己却成了使用这一图纸以控制地下管道的惟一的计算机生产厂家。试想,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此巨大的生意利润,岂是1100万日元的损失可以比拟的?
  小与大这一对最简单的矛盾里包含着最复杂的辩证法。有的人视小为大,有的人视大为小,而小与大之间又常可以互相转化。若能悟得小大之中的真味,也就能在商圈里立地成佛了。
  (莲心摘自《商界·城乡致富》
  2008年第5期图/张建辉)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连环计

作者:刘继兴




  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人,独有子贡颇懂兵法长于谋略,孔子对其甚为器重。爱才的孔子曾把子贡比喻为瑚琏。瑚琏者,宗庙之贵器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春秋乱世,战事频繁。其时,齐国权臣田常欲作乱,但又畏惮高、国、鲍、晏等大臣,于是劝齐国国君兴兵伐鲁,企图削弱诸臣。
  孔子得知消息以后,很是为自己国家的前途担忧,便对弟子们说:“鲁国乃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你们为何不出?”子路、子张、子石等请行,孔子皆不准,知道他们不是那块料。子贡请行,孔子不仅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还为子贡饯了行,嘱咐他一定不辱使命。
  使命在肩的子贡马不停蹄地来到齐国,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对齐国权臣田常说:“君兴兵伐鲁不是步好棋。鲁是难伐之国,其城墙薄而低矮,其土地狭而浅薄,其君主愚蠢而不仁,其大臣虚伪而无用,其人民厌恶战争。这样的国家不可与之交战。君不如伐吴。吴国城高而厚,地广而深,兵甲坚而新,将士精悍,武器装备精良。这是最适宜讨伐的国家。”
  田常一听,气得脸色都变了,说:“先生之所难,乃人之所易;先生之所易,乃人之所难。先生如此教我,却是为何?”子贡回答道:“我听说,忧在内者攻强敌,忧在外者攻弱敌。现今君之忧乃在国内。我听说君曾三次欲加封而不获成功,就是因为有大臣不赞同。齐国若伐鲁获胜,则齐国疆域扩大,国君威望大增,大臣地位更加巩固,而君却无功可言,国君就会日渐疏远你,君若欲成就大事,就难上加难了。更有甚者,君在齐国的地位和处境也危险了。所以我认为不如伐吴。吴国强大,伐吴不胜,损兵折将,大臣内空,如此一来,孤主在上,只有依赖君了。”田常一听,不觉击掌称善,便问道:“我们已出兵伐鲁,若转而伐吴,大臣怀疑我,该怎么办?”子贡说:“君暂时按兵不动,我请出使吴国,说动吴国救鲁而伐齐,君就可以移兵迎吴了。”
  于是田常就派遣子贡出使吴国。子贡对吴王说:“当今之诸侯国,惟齐与吴最为强盛。现在齐以万乘之国而伐千乘之鲁,与吴国争强,我为大王深感忧虑,特请大王救鲁伐齐。救鲁可以显名,伐齐则有大利。大王挥师北上,诛暴齐,服强晋,存亡鲁,镇抚泗上诸侯,一举而称霸,利莫大焉。”吴王说:“您所言极是。但是我忧虑的是,越国有报仇之心,待我灭越以后再北上救鲁如何?”子贡说:“越国之弱胜于鲁国,吴国之强不如齐国。王若置齐而伐越,齐国早已灭掉鲁国了。大王既然追求存亡继绝的名声,又畏惧强齐而攻灭弱越,岂能显示大王之勇!保存越国,可以向诸侯显示大王之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大王不就成就霸业了吗?如果大王还担心越国,臣请东见越王,令其出兵随大王北上。”吴王大喜,就让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听说子贡到来,亲至郊外迎接。越王说:“此乃蛮夷之国,大夫何以辱而临之?”子贡说:“我此次前往吴国,劝说吴王救鲁伐齐,吴王非常愿意,但又担心越国,想伐越后再北上。这样,越国就危在旦夕了。”勾践请求子贡出谋救越。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狠而残暴,群臣不堪;国家连年战争,士卒疲敝,不堪忍受;百姓怨声载道,大臣人心混乱;忠臣伍子胥强谏而死,佞臣太宰伯专权。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吴国的败亡之象。王若能出兵助吴伐齐,以骄其志,送以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威,吴王必定挥师北上伐齐。吴王被打败,此乃大王之福;吴王若胜,必然兵临晋国。臣请北见晋君,使其共同攻打吴国。其精锐被齐国削弱,大军又困于晋,吴军实力必然削弱,然后大王乘其弊,必然灭亡吴国。”越王勾践非常高兴。
  子贡辞别越王,回到吴国,将越国愿意出兵助吴攻齐之事告诉吴王。果然没过几天,越国大夫文种就带着重礼来到吴国,向吴王表达越王愿亲自率兵助吴攻齐的诚意。吴王大喜,对子贡说:“越王愿亲自随从寡人伐齐,先生以为如何?”子贡说:“这不妥。诸侯会认为大王不义。大王只要接受礼物,同意越国出兵,谢绝越王亲临就行了。”吴王采纳了子贡的建议,于是举倾国之师北上伐齐。
  子贡又到晋国,对晋君说:“齐国与吴国即将开战,若吴国战败,越国必然乘势攻吴。若吴国打败齐国,吴国必然兵临晋国,晋国不可不预先防备。”晋君一听,感到非常恐慌,就问子贡该如何应对。子贡说:“惟有厉兵秣马,才有备无患。”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子贡所预料的那样。

Prev | Next
Pg.: 1 ...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