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说因为脚步太匆忙,而没有时间去欣赏路边的野花。可是,单就成功而言,它残酷得不给你一点儿时间。有时候,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只是比别人慢了30秒,而30秒恰恰就能决定一切。
  
  (石景琼摘自《心灵世界》
  2007年第8期)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快乐的男人

作者:尤 今




  在AlastairSawday编著的《法国民宅住宿指南》一书里,是如此形容法国小镇的这所民宅的:
  “坐落于JuilleyTown这幢大房子,拥有250年的悠久历史,庄园极大,绿意泛滥。主人詹士马鲁,幽默机智,为人热诚亲切。入居于此,肯定能让你宾至如归。他出租给游客的房间,是由古老的马厩改建的,面积宽敞,设备现代化,可住四人,房租95欧元(约合新币206元)。”
  我们按图索骥,没费多少工夫,便寻着了。
  一名男士,戴着一顶阔边草帽,在屋前的草地上,站得笔直。车门一开,他便脱下帽子,弯腰鞠躬,露出了一张满溢笑意的脸,声音洪亮地说道:“欢迎,欢迎!”我诧异万分地看到他身边的一条狗和一只猫亲昵地依偎在一起,他笑嘻嘻地说道:“它们呀,原是隔世宿仇,可是,经过我训练后,却变成了今生知己。”我好奇追问:“你是怎么训练的呀?”他一本正经地应道:“它们一打架,我便罚它们站。你要知道,猫狗以双腿来站立,是很累的呀,罚过几次,它们便相敬如宾了!”一番诙谐的“开场白”,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在欢愉的笑声里,彼此的距离,缩短为零。
  
  庄园很大,鸟声啁啾,充满了乡野气息。嫩绿和苍绿,深深浅浅、远远近近,像一组组美丽的音符,在大地谱成了一阙阙盛夏的乐曲。风,柔柔的,夹带着清凉的草香,软软地兜着人的脸。
  心旷神怡。
  然而,当我们把行李安顿在房间里时,却遗憾地发现,那间由马厩改建的房间,虽然极为宽敞,设备也很齐全,但我却隐隐地闻到了一股马的骚味。日胜说我心理作祟,马厩既已改建多年,怎么还会残存骚味?一想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仔细观察后,发现导致房间空气混浊的“罪魁祸首”是通风系统不好。
  庄园里,栽种着成排苹果树、杏子树、樱桃树。詹士马鲁得意洋洋地说道:“全都是我亲手种的,果子成熟了,我便用来做果酱。”第二天早上,果然在餐桌上看到了色泽鲜丽的各式果酱。詹士马鲁还自行酿制苹果酒哪!以3/4的苹果汁和1/4的白兰地烈酒为原料,再经过一些繁复的制作程序,酿成了颜色澄亮的新饮料。浓熟的果香当中带着一点薄薄的涩味,醇甘的韵味在喉咙里温柔而又慵懒地散开、散开,后劲颇强。酒势化成了一只蜘蛛,在身体之内恣意伸展指爪,勾起了无限悲欢夹杂的绵长回忆……嗳,大清早呢,竟然成了一个微醺的人。这一天,在早餐桌上以苹果酒配搭多样化的法式面包大快朵颐,确实是个新奇的经验。
  詹士马鲁这名浑身充满活力的男子,年已七旬。他不愿溺毙于暮年那桶寂寞的水里,所以,刻意把生活的格子填得满满满满的。除了忙于自家事务外,他还常常把酿制好的果酱拿到星期天市集去,将售卖所得的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他说:“我实在太忙了呀,每天总得忙到子夜12时才上床,凌晨一时又得起身,继续再忙。”
  我张大了嘴,正想发出惊叹时,才发现差点又误陷他“语言的陷阱”了!
  嘿嘿!
  这个快乐的男人,是我旅途上一抹很瑰丽的色彩。
  一个懂得以笑声来装点生活的人,往往是一个岁月的魔爪也无法恣意伤害的人。
  
  (叮当摘自《联合早报》
  图/孙红岗)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祖先的一棍

作者:张小娴




  听说,在原始社会里,男人看上了女人,只要一棍把她打昏,拖回洞里,大家从此就可以住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
  一棍走天涯的时代已经变成考古学。男人想获得女人的芳心,必须有一技傍身。那一技当然是指专业技能,最好是靠读很多书而获得的专业资格,而不是靠当学徒学回来的技能。
  渐渐地,一技傍身也是不足够的。男人想得到女人的垂青,最好还有一层物业、一车和一笔可观的积蓄,有物业的男人是最有安全感的。
  一技、一层物业、一车、一笔可观的积蓄,只是基本条件。
  男人要得到女人,还要有一颗不变的心。光是提供物质是不足够的,他必须让她觉得幸福。他必须承诺不会变心。他要很爱她,体贴她,照顾她。
  有了一颗不变的心,他还要严格遵守一夫一妻的制度,与她一生相依。
  今天的男人,为了把女人拖回洞里,先要苦学成才,然后要一技、一层物业、一车、一笔积蓄、一颗不变的心、一夫一妻,一生相依。最后,男人悲痛地发现,自己付出那么多,只换来晚上一宿。他们一定很羡慕祖先的那一棍。
  (聂勇摘自《文化博览》图/彭长征)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恨是消耗,自爱是补给

作者:李碧华




  遇到不开心的事,失意的时候,很多发泄方式其实是“消耗”。
  剪发,去掉烦恼丝。
  购物,花费一笔钱。
  发律师信、打官司,中间人受益。
  发脾气、扔掷、破坏、得罪人、打架、自虐、自残、决裂、辞工、把支票撕成碎片扔向对方以挽回自尊——统统是“消耗”。
  消耗有一种浪费得起的快感。——最痛快的手势是“我不要!”“谁稀罕”的手势。虽然,事后还得结账、收拾残局。重要的是发泄。无所谓,你既然不快乐,何必令自己继续受苦?“忍”是心头一把刀。
  不过有些发泄不同“消耗”,可以“补给”。
  一位新导演说,拍戏过程很失望,批评多,情绪低落,失去自信,于是他去健身。做运动会产生一些“快乐荷尔蒙”,起码自己的body不会倒下来。另外还吃大吃维生素、鸡精、燕窝。
  一个人的“心”再崩裂枯朽,“身”还得保持状态,必须健康强壮,支撑起软弱的灵魂。不健身,也要睡得好。有女星说:“我绝对不准许自己失眠。”在困难时刻,上床深呼吸三下,送自己入甜蜜梦乡。
  ——恨是“消耗”。自爱是“补给”。
  (汪新才摘自《知音女孩》2008年11月下半月图/张建辉)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作者:蔡康永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爸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
  很多爸妈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
  “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
  “这有什么用?”
  “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
  “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熊的脚印了。”
  “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很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
  “漂不漂亮?”
  “喜不喜欢?”
  “好不好吃?”
  这些是我们家比较会问到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
  我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乔真摘自蔡康永新浪博客图/彭长征)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没钱的富有人生

作者:田 宇




  海德玛丽是一个奇特的人。她既没有住房,也没有医疗保险和汽车,别说是账户,她甚至连一个钱包都没有。那么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失业者?在德国,即便是失业者每个月也有300多欧元的社会救济金,外加国家提供的住房和医疗保险,更何况海德玛丽曾经是享有政府官员待遇的小学老师,同时还当过收入颇丰的心理医生,那么她按理能够拿到一些社会福利吧?可是她却什么也没有。
  她一无所有的原因倒不是她失去了工作能力,或拿不到国家提供的福利金,而是她决心要过这样一种没钱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整整10年。在全德国都在讨论社会救济金过低,德国是否已经出现贫穷阶层的时候,身无分文
  的海德玛丽却认为她自己非常富有。
  
  童心的疑问
  
  1942年,东普鲁士一个富有的咖啡厂厂主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她就是一头金发的海德玛丽。海德玛丽在保姆的照料和两个哥哥的陪伴下长到两岁时,二战的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在一片慌乱中,海德玛丽的妈妈拉扯着几个孩子踏上了逃亡的路。这时,海德玛丽的爸爸早已经被征召入伍,上了战场。
  施维尔默尔一家人逃到了北德的海滨小城艾克福尔德市时,他们早已是一身破烂,一无所有。幼小的海德玛丽经历了一生中第一次突然从富有跌入贫穷的人生波浪。儿童时代,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失去了财产和金钱,他们一家人在周围人的眼中就突然变得那么一钱不值了。莫非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惟一标准?
  
  独辟蹊径
  
  大学毕业后,海德玛丽当上了老师。老师在德国是终生职业,而她却在当了15年的老师之后,主动放弃了这个铁饭碗,改行做了心理医生。而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她的一生。
  一天她在广播中听到,加拿大乡村的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后,当地的人都失去了工作。为了自助,这里的人组成了服务互换圈,也就是你帮我修车,我帮你做饭、打扫卫生。这个看似原始的做法,启发了海德玛丽,让她看到了建立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微型社会圈,来体现人的原始价值的可能性。
  受到这条新闻的启发,海德玛丽自己也在她工作的多特蒙德市,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服务互换圈。她每天忙于收集地址,记录每个圈友能提供的服务。
  4年之后,海德玛丽离开了她自己建立的这个互换圈,向她的下一个目标迈进。她决心亲身做一个尝试,那就是过一个真正没有钱的生活。海德玛丽毅然决然地退掉了租的房子,把家具和其他所有用不着的东西都送给了别人,只留了一些衣物存放在朋友的家中。
  她尝试着建立一个纯私人的服务互换圈。这个互换圈的范围刚开始还只局限在多特蒙德,但是很快就发展到整个德国。
  她为别人提供法语辅导课,换取一部手机卡;为商店打扫卫生,换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眼镜店的老板照看家里的猫,换一只眼镜,还时常在圈友出去度假时,帮他们看家和照看家中的宠物,这样她就可以住圈友的家里,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不用为住处发愁。有时,她也会重操旧业,为圈友做心理咨询。不过,她始终如一的原则是:不接受金钱。
  
  福从天降
  
  海德玛丽原来只想过上一年没有钱的生活,体验一下在现代社会没有钱能否活得下来,然后再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她事先并没想到自己会越来越适应这种看起来并不容易的生活。5年前,一家出版社发现了她,为她出了一本自传,取名为:《福从天降的试验》。
  没想到这本书的出版,使得海德玛丽一夜成名。西班牙、荷兰、韩国和日本的出版商纷纷和她联系,要出版她的作品。荣誉和金钱就像是童话中描述的那样从天而降。海德玛丽成了电视座谈节目的常客,频繁地被邀请到各地演讲。不过她依然坚持不接受金钱报酬的原则,但惟独收下了出版社的稿费。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她笑着说:“我兜里经常揣着1000块钱一张的大票,我走在街上,就把钱送给不认识的人。后来,我就换成了100欧元面值的钞票,送给一些单身母亲,直到把钱送光。”
  海德玛丽甚至想过,是不是应该多挣点钱,好拿去送人,把钱送给需要的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过,经过仔细的考虑,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我想明白了。这没有用,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问题。而且,人也永远不会满足。与其那样,我还不如在体制结构上下工夫。”
  海德玛丽渴望寻找到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价值系统,她说:“我的愿望是改变社会。”
  
  富有的人生
  
  “人在生活中总是被怕心束缚,我把怕心看做是我身体里一个活的生命。”她有趣的发现,当她不认为自己和怕心是一体的时候,怕心就开始离她远去。与此同时,她也学会了调动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几年前,她骑车时摔倒在地,撞到了尾骨,疼得她抬不起身子。但是,她坚持不让路人去叫救护车,而是装着好多了的样子,给一个朋友打了电话。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海德玛丽说:“我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一点儿也不紧张。现在想起来,还挺骄傲的。我学会了耐心等待,等着疼痛慢慢过去。什么止痛药也没吃。”
  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之后,海德玛丽没有经过医生治疗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她骄傲地说:“我知道,有一股神的力量在引导着我。我一点也不用害怕。我只需要用心去体会人生存的目的,一切都会过得很好。钱也许在哪一天就会彻底消失,人又何必成为钱的奴隶。”
  
  (雅琴阁摘自《学习博览》
  2008年第9期图/李坤)
  





首页-&gt2008年第23期

洗马桶的总经理

作者:杏林子




  有一次伊甸邀请企业家韩定国先生到会上演讲,他说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小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打算正式进军台湾。他们需要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故公开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有志的青年企业家都未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韩定国脱颖而出。麦当劳的总裁先后和他们夫妻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
  那时韩定国在企业界已经小有地位,要他洗厕所,岂不太侮辱人了吗?正在沉思时,一旁的韩太太幽默地回答:“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他洗的!”
  后来他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先从洗厕所开始,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念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最卑微的工作开始学习,才有可能了解“以客为尊”的道理。
  
  以为是工友,不想是校长
  
  三年前,静宜大学颁给我荣誉博士学位,当时观礼的有许多位残障团体的代表。典礼尚未开始,坐轮椅的我想解手,谁知厕所的空间不够大,轮椅无法回旋,气得说:“这是什么学校,连个残障厕所都没有,还想颁残障人士荣誉学位!”
  话刚说完,就看见厕所里面走出来个小老头,手里还提着抹布水桶,像是正在打扫的“工友”,只见他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一定改进!

Prev | Next
Pg.: 1 ...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