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全羊”名贯中外,不在于它有什么不得了的香味,而在于它独特的烤制过程。烤制师傅选用1岁左右的小绵羊,剪去羊毛,给羊灌入泻药,使羊肠胃里的杂物排泄干净。然后,厨师在事先备好的房间里点燃火炉子,室内温度高,把羊牵进去没多久,羊就被烤得直喘粗气,浑身大汗淋漓。闷热,使它干渴难耐,急欲饮水,可摆在它面前的不是凉水,而是拌着小茴香、大料、花椒等香料的咸盐水。羊咕噜咕噜地猛喝个够。越喝越渴,越渴越喝,可是端来的还是香料水,它又喝得一干二净。
  一两天后,由于羊肠胃里无食物吸收,喝进去的香料盐水逐渐渗透全身,至此,羊的“饥渴日”结束,迎接它的是“寿终正寝”。羊在人类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受够了糟践之后,一步步走向死亡,又用自己的“豆蔻年华”演化成了新疆名吃。
  羊在专用的馕坑里烤熟后,满身“金黄”,肉香四溢。食客们大快朵颐。羊的磨难酿造了肉香,人的聪慧把肉香推向顶峰。人类社会越进入文明,羊的末日越发震撼人心。羊给人们的穿戴和装饰也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几乎将人类皮装化,这是羊的末日的又一个功绩。
  新疆流传“库车的羊羔子一朵花”的说法,盖因库车的小羊羔尤其是黑色小羊羔毛自然卷曲,油光鲜亮,质地柔韧,弹性极好,才有了“一朵花”的赞喻。库车羔皮羊是库车土种羊和苏联卡拉库尔羊杂交而成的,专用来生产羔皮。初生羔必须在十天内宰杀,头三天内宰杀的是上等皮,四到六天内宰杀的是次等品,七到十天内宰杀的是三等品。两三个月年龄的皮叫二毛,价格就要被打折扣。最有价值的羔皮是小羊刚从“娘肚子”生下,还未睁开双眼,还未看清这个世界,还未找到它“妈妈”的奶头,便被立即宰杀,这类羔皮是上品中的上品。可这是不是太残忍了!库车皮帽只能在炎热的夏季做,工序繁多;刮杂毛,补窟窿,剪形状,梳蓬松,敲土尘。帽子做成后,要套在模子上,置于阳光下暴晒8~10天。帽子干透了,也就成形了。这样加工出来的帽子,在地上掼几个来回,也不变样,被人称为“绝活”。
  这确是美丽万方,妙不可言,但那凄恻的艳丽中,掩埋着嗷嗷待哺的天真可爱的小羊羔的滴滴鲜血呀!
  对羊的末日,我们该记住它还是忘掉它呢?
  (吴清贵摘自《难解喀什》新疆人民出版社)
  





首页-&gt2008年第22期

雷曼家族:19条命的猫

作者:杨 洋




  人们并没有忘记在158年前,雷曼三兄弟缔造的传奇。他们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从干货商店到美国第四大投行的故事。
  
  2008年9月16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惊人的消息引起了美股恐慌性抛售。雷曼兄弟留下坏账6300多亿美元,公司股价下跌了95%,雷曼的破产让华尔街乃至全球都为之震惊。158年后,这家曾经历经美国内战、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和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国际金融巨头,真正地的面临“什么都完了”的结局。
  
  卖牛商的儿子们
  
  1844年,23岁的犹太人亨利·雷曼(HenryLehman),一个卖牛商人的儿子,从德国移民到美国,定居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开了一家名为“H.Lehman”的干货商店,生意慢慢有了起色。1847年,弟弟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Lehman)从家乡来到美国,商号更名为“H.Lehmanand?鄄Bro”。1850年他们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Lehman)也来到美国,商号再次变更名称,“LehmanBrothers”,雷曼兄弟公司成立了。
  1862年,面临美国内战所带来的经济萧条,雷曼两个兄弟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雷曼杜尔公司(Lehman,Durr&Co.)。1884年,伊曼纽尔·雷曼设立了公司理事会。他们在纽约市的业务逐渐从商品买卖过渡到涉足债券、证券买卖、财务顾问和股票发行业务。这是雷曼兄弟公司正式问鼎投行领域,从那个时候开始,雷曼兄弟公司便开始在纽约大展拳脚。
  1906年,当时雷曼兄弟公司在第二代接班人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与高盛公司合作,实现了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通用雪茄公司相继成功上市。在随后的20年间,有上百家公司的上市都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的协助下成功完成的,由此,雷曼兄弟跻身进入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之列。
  
  “19条命”的猫
  
  纽约大学金融教授RoyC.Smith曾形容雷曼兄弟不止是一只有9条命的猫,更是一只“有19条命的猫”。在雷曼兄弟过去158年的经营管理中,经历过的每次危机都化险为夷。
  雷曼兄弟公司以严谨审慎著称,稳健的作风是它经历一个多世纪大浪淘沙而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Onefirm”理念。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8年以来一直倡导的就是集体协作,从创立之初的三兄弟共同合作,一直到它成为金融巨头之后的公司内部的协作。为了让公司员工像主人公一样工作,现任雷曼兄弟公司CEO富尔德自从1994年上任伊始便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员工持股比例一度达到了公司总股份的30%。这在全球上市公司都是史无前例的。至少有200名公司员工拥有1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他们的良好协作让股票升值,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反过来促进了团队协作。对于雷曼兄弟公司的团队协作在美国有过一段经典评论,“当我们去接洽一个客户时,我们是以雷曼兄弟的名义,而不是某一个人。独行侠的英雄主义作风不可能长久。”
  让这只“19条命”的猫寿终正寝的原因不是它内部出现了重大问题,而是从2007年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把公司活活压垮。在2008年第二季度雷曼亏损达到28亿美元,9月10日提早公布的第三季度季报显示,第三季度损失达39亿美元,当季股息削减约93%,相当于每股损失5.92美元。雷曼前首席财务官布拉德·辛茨说,雷曼那些难以估值的证券化产品约相当于其净资产的2.5倍。
  在雷曼兄弟公司位于时代广场的全球总部大楼上,屏幕墙虽然依旧日夜闪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世人昭示着它往昔的辉煌,却也难掩其如今的生死绝境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巨大阴影。
  (尹韵摘自《财富时报》2008年9月25日图/李坤)
  





首页-&gt2008年第22期

末代皇妃

作者:叶细细




  这是末代皇妃文绣的故事。她之一生,凄凉飘摇,因打了皇妃这个名号,虽然离婚,也无法去除身上那深深的皇室烙印。
  文绣出生于满洲正三旗中的镶黄旗的贵族家庭,可惜在她的父亲端恭病逝不多时日,大清朝灭亡,满族地位也丧失,端恭家族也自此败落。
  1921年春,末代皇帝溥仪选后,文绣被五叔华堪哄去照相参加皇上选秀。溥仪在呈上来的几张照片里,圈了文绣。其实文绣并不好看,远不及同时参加选秀的婉容,但溥仪不知为什么看她特别顺眼,结果,他也是做不了主的,端康太妃为他拟定了姿容美丽,家世较好的婉容。而文绣最终被定为淑妃。只是皇后与皇妃之差,文绣入宫后,即开始了她不幸的生活。
  进宫后,婉容因与文绣争风吃醋,平日对她很排挤。文绣也从未曾得到溥仪宠幸,加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内郁闷无法排解。好在,她自幼喜读诗书,于是独居长春宫内,与书为伴。溥仪虽不曾宠幸她,还是为她请来英文老师以及名儒传授英语、四书五经、诗词格律。可惜不久后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溥仪与宫中人被逐出皇宫,暂居北京醇亲王府。
  出宫后,文绣很想改善先前在冷宫的处境,与溥仪保持平等身份。她也为溥仪献计献策,但溥仪却一心投靠日本人,希望借此复辟清帝王业。文绣不愿溥仪与日本人勾结,力劝几次,很让溥仪反感,竟日渐对她冷淡。在他们举家迁至天津日租界之后,溥仪对文绣就更不好了。以前他对文绣只是冷淡,还不至于反感,现在他是真烦她了,甚至打骂她。以后吃饭上街就更没文绣的份,他与婉容去逛大百货公司,乘汽车去兜风,去跳舞溜冰,而文绣这时与溥仪已经情感恶化到极点。那时溥仪与婉容住二楼,文绣住在楼下大厅南边的一间房里,平日无事已不再来往,陌生得如同路人。
  他们在天津住了七年,文绣渐成局外人。长年与书为伴,文绣的眼睛深度近视,还患了失眠症。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文绣想到离婚。在文绣找到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时,溥仪还是很吃惊的,这在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荒唐事。但无法改变文绣的坚持,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溥仪付给文绣5.5万大洋生活费,而文绣答应溥仪永不再嫁。
  离婚后,文绣回到北平。虽已开始平民生活,宫中一些习惯还保留着。请了四个佣人,打理家务。她每天换衣,洗手必要洗三道,一次的水要比一次热,最后一盆水还不能烫手。如果不合适,是要被她骂的。在清贫中,还是有点小小的奢华,而那笔七扣八扣所剩无几的生活费,很快让她坐吃山空。她在家读书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文绣改回傅玉芳的名字,去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校做了国文与图画课的老师。这似乎是新生活的开始。文绣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而学生也很喜欢她。她学识渊博,年轻,嗓音清亮,图画得那么好。文绣真觉得快乐。这是属于一个平民百姓的快乐,是拥有自由的快乐。然而这样的好日子还没来得及细品,好事者就发现傅玉芳原来就是末代皇妃文绣。这下热闹可来了,除了本校的,外面人也每天堵在门口,好奇地窥视这个沦落了的皇妃。文绣本想应对过去,后来连记者也涌来,这让文绣每天过得非常狼狈。这些无法招架的日子,使文绣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
  从学校出来后,以前的家也不能住了,搬到刘海胡同的四合院隐居起来。虽是隐居,也不得安宁,来求婚的、骚扰的很多,文绣那年才24岁,却遵守离婚时永不再嫁的约定,把所有人都回了。
  这样的日子又捱了四年,带在身边的珠宝首饰也卖得差不多了,文绣辞退佣人,卖了房产,仅留一间住着。经济上已现危机,她只好重操挑花旧业。这还是她在年少帮母亲养家时所学的手艺。挑花赚不了多少钱,文绣只得投靠娘家的表哥。
  在亲戚家,文绣糊过纸盒,还去做过挑灰递砖泥瓦工的粗活,甚至被迫去街上叫卖香烟。在街上叫卖香烟时,又受到记者围堵,她惊慌地逃回家里。好在经人介绍,文绣很快找到一份校对的工作,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由此开始。
  抗战已胜利,文绣不再履行不再嫁的约定,她要为自己的余生着想。国军军官刘振东这时闯入她的生活。相处了5个月,她被刘振东的细心体贴以及感情上的专一打动,两个人在北平结婚。
  婚后,刘振东开了个小平板车行,靠租平板车为生。文绣初次感受到婚姻的甜蜜,她辞掉校对工作,家里雇了个老妈子,打理杂务,她看书作画,日子过得安宁。
  这样的和睦,维持了两年。时局动荡,刘振东车行破产,他们苦心经营的白米斜街的新家失去了。8辆板车换得一张船票。还没来得及南逃,北平城就被围困起来。刘振东不知该怎么办,反而是文绣给他带来莫大的慰藉。她说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一起的。
  刘振东向政府交代了历史问题,因表现好,在西城区的保洁队找到工作,虽然收入少,却能维持生活。文绣自己打理家务,买菜烧饭,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感情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文绣身体却日渐不好,两年后的一天,文绣在家里做事,忽然的,她就倒了下去,那一刻,她什么意识都没有了。
  文绣因心肌梗塞去世,死时43岁。安葬很简单,四块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连墓碑也没立,曾经的末代皇妃就这样被掩埋了。
  (石景琼摘自《爱人品位》2008年第6期图/李坤)
  





首页-&gt2008年第22期

我为什么总是笑容可掬

作者:潘石屹




  这些年来,很多人向我请教,问我为什么人缘这么好。因为外面对我有一种说法,说是“谁都认识老潘,老潘永远笑容可掬”等等,总之就是说我人缘比较好,与人合作的事情也办得不错。
  感谢上帝,我想起这么多年来认识的人,的确大多数都是让人愉快的面容。如果说我在为人处事上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共享,那就是我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我学习与合作的机会,重要的是我能否将其开发出来。
  事实上他人身上的宝藏也往往是乐于被你开发的。我们说阅人像读书,每个人都有供你学习的地方,但书本是死的,不会像人一样声情并茂地将信息传递给你。每个人都有主动传递信息给他人的愿望,而且总是在努力表达得更清楚、准确,更有思想性和观赏性,所以做一个好听众就能满足他的愿望了。也许有人说潘石屹你真狡猾,事实上我真的喜欢听人说话,只要别人说着真话、善意的话和有见地的话,我就愿意听。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好的听众,欣赏别人的表现,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好办法。有些人担心,别人说话自己不说话,表现的机会就给了别人,别人对自己就不会留下印象了。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人人都争当发言者,这个世界就变得吵吵闹闹了。倾听者稀少了反而更显珍贵了,我还是觉得当一个令人愉快的听众比较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曹操有一次要会见客人,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太好,白脸奸雄嘛,他就找了一个漂亮的人代替他,而自己当这个人的侍卫,拿着刀站在旁边。客人会见后对人说,曹操很漂亮嘛,不过我更尊重他旁边那个拿刀的人。这个故事说明,并不是站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人才能给人留下印象,当一个倾听者也不一定会被人遗忘。从格局上来看,有人说话,就必然有人在听,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相生关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倾听者都忘记了,他还想得起自己说过些什么吗?可是现在人人都想说话,没有人想做听众。惟表达为目的,交流根本就没有。很多人去见其他人,去之前想的是要好好交流一下,增进彼此的了解。可等到往那人面前一坐,表达欲望出来了,就变成了“今天要用语言征服那个人”。要是对方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呢,完蛋了,两人争辩得面红耳赤,甚至会打起来。结果呢,大家强颜欢笑地客气收场:今天争辩得很愉快,大家都是性情中人。“性情中人”这个词语,是送给很多自我主义者的高帽子。比如一个人喝醉酒与人打架,本来就是错误的,却冠以“性情中人”就给免罪了。很多毛病都被“性情中人”这个词语给开脱了。
  自我收敛一些,反应就会慢一点。更重要的是要相信他人是善的。因为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与快乐,遵循着建设生活的良好动机。
  “傻”的人没有“聪明劲”,也是没有多少“自我表现”的强烈愿望,他们在默默的行事中体会快乐与幸福。王小波说“沉默的大多数”,有特指这些人的话语权被剥夺的意思,但我很喜欢这个词组透露出来的另外的意味——那就是众多隐秘、务实的人生,真正构成了这个社会最安定坚实的基础。
  (周波摘自《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Prev | Next
Pg.: 1 ...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