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了!她误会了!”他本来就麻烦一大堆了,公司的业务已经让他不堪重负,再加上钱不够花,丈母娘挑剔,车坏了,别墅停工了,他早已不胜其烦……而几分钟前他请这个年轻的女职员喝咖啡只不过是想找个机会委婉地告诉她,让她另找一份工作,甚至还打算答应帮她找。可现在该怎么办呢?
不去,说自己病了?那她还说不定认为我得了什么病呢。去,妻子会怎么想呢?而且这个女职员到底是辞退还是不辞退呢?真是糟糕透了!真应了人家经常告诉我的那句话了:少喝咖啡,老喝咖啡不好!
(白狼摘自《中外文摘》2008年第15期图/朱慧卿)
首页->2008年第22期
能臣和宠臣
作者:羽 闲
有人曾问乾隆皇帝:“您对忠臣、奸臣和佞臣,有何看法?”乾隆说:“奸臣当然坏,但是忠臣又太耿直,很难让人接受。相较之下,佞臣(宠臣、幸臣)比较讨人喜欢。”宛如现代版的职场生态,当老板是全天下压力最大的一件差事,老板也需要娱乐。老板不可能去娱乐员工,但员工娱乐老板是自然的事。
宠臣最大的特质,在于他们最清楚如何去讨老板的欢心。许多职场人抱怨宠臣能力和学历都不如自己,但升职加薪却都快过自己,而且地位稳固;而且宠臣能摆平老板,甚至说话比老板的家人还要有分量。这是完全不明白宠臣存在的必要性。
以前的皇帝身边有三种吃香的人——外戚、宦官与宠臣,今日的职场亦然。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职场上的身份识别,类似于分工模式。分工模式有两种:一是工作能力;二是角色功能。宠臣属于角色功能强的一种人,之所以受到老板的宠爱,就是因为他清楚并成功扮演自己的定位。如果你不是一个工作能力杰出的人,那么要获得老板赏识的方法就是——寻找让他欢心的东西。正是这种原始的职场生存术,造就了每个职场必然都会出现的宠臣。
没有人愿意活在宠臣的阴影下,但职场中只有一种人最在意宠臣,答案不是奸臣,因为奸臣的手段更高明更恶劣;答案也不是忠臣,因为忠臣不计个人生死荣辱。职场中最容易和宠臣发生立场冲突的,是才华洋溢的能臣。
许多老板欣赏能臣,但喜欢的则是宠臣。大部分宠臣无才无德,靠的是“宠术”;但能臣则“让我欢喜又让我忧”。欢喜的原因是因为能臣做事能干、绩效好,但才高难免傲人,容易让老板有被人挟持的压力。
朋友曾经是公司里的红人,她辞职的原因是老板提升了宠臣,而不是她。老板要擢拔一名总裁特助,没有选择朋友的原因是她吝于与老板“互动”。朋友埋怨:“数年如一日,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累得半死,别人却视若无睹,尤其是老板,从未当面夸奖过我。”其实这不完全是老板的错,试想,公司上上下下有多少人要老板操心过问,被忽略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得学会做一个有声音的人。理性多于感性的朋友职场打滚多年,对人的激情减退,也不愿搭理老板,这让老板觉得她是一个有距离的人,甚至是一个会严厉批评老板的人。千万记得,越是接近老板的高层职位,就越需要在专业之外,加强对人性的认识。
像朋友这种人到任何公司都很难成为宠臣,因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选择当能臣,这是我们每人自己选的,选了后就不要不甘心。
(尘中塑摘自《嘉人》图/李坤)
首页->2008年第22期
君子之交淡如水
作者:何 炅
像我们这类活在大家视线里的人,因为所谓的知名度享受不少的利益与方便,但是也失去很多自由。最明显的是,我们落得没有资格挑剔、选择和偏爱,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万无一失。不管多奇怪的人多没有礼貌的人多不讲卫生的人来与你搭话,你都一定得笑脸相迎,热情周到,一旦做不到位,立刻可爱形象扫地,亲切口碑尽失。
遗憾的是,我偏偏是个很挑剔的人,很多的情况都会让我不爽。比如说,有人不肯光明正大地面对你会鬼鬼祟祟地跟踪,也有人扯着汗湿的T恤要你在衣服上签字,甚至有人会拿人民币来让你签,这些情况违背了我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通常我都会很不顾风度地严词拒绝,毫无商量余地。
最尴尬的一次,正在上洗手间的时候,有个大小伙子拿个本进来直举到我脸前,“签个名吧,炅哥!”因为正在进行中,我只好特无辜地看着他,他就很期待地看着我,冷场了一会儿,他说:“你现在忙着是吧?”我尴尬地回答说:“是还挺忙的。”
你说,我要怎样才能平静面对,宽容待之?
相形之下,也有我特别爱的。
比如说我特别爱收到一位叫蒲素的观众的来信。
对我而言,如今每天自全国各地热情涌来的信件已经多到成了最大的心债,因为没时间一一回应人家的热情,所以是看一封内疚一次,看一封惭愧一次,简直有些看信看到怕了。
就是这样,我还是像期待笔友来信的中学生一样悄悄期待着蒲素的来信。
蒲素是上海的一个上班族,她偶尔会给我写信,每次都用淡蓝的信笺。她的信中,有对我的中肯评价,也有热情的褒奖,但更多的时候是讲她自己的心情故事和生活感想,一切都那么淡淡的,很舒服。
比如说她会写写和朋友逛家具店的事情,而其时我也因为搬家正往返于京城的各家具广场且乐此不疲;又比如她会有时这样结束她的来信:“知道好多人需要你给他们带去安慰和支持。我是个简单的人,惟有祝福在心中,你一定要健健康康地生活着!”那时的我又正好小病初愈倍感健康的重要性。虽然往来不多,但含金量很高的这些心灵的交流让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因为真诚和得体,我在她的信里感觉不到那咄咄逼人的热情,也不会有“你再不回信就会摧毁一颗年轻而炽热的心”的压力,一切刚刚好。不甜不腻,不松不紧,充分感到她的自尊和对我的尊重。
于是想起前人总结朋友关系最高境界的那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现在很难看到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了。现代人的寂寞病导致另外一种并发症,姑且叫做“友情失控症”。现在很多人交朋友走极端,“我选择绝对或者零”,要么朝夕相处,要么横眉冷对,不是孤傲得不行,就是依赖得要命。朋友间不懂得控制和平衡,非冷即热,很难体会到温和清淡的境界。
有一天我的学生愁眉苦脸地来跟我求救,说遭受了重大的打击,过得很没有意思,理由居然是他最好的朋友这几天不理他了。我很吃惊地发出一连串疑问:“你多大了?”“怎么还跟孩子似的玩这种把戏?”“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不理你了?”“他不理你难道就没有别人理你了吗?”“没人理你你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好了吗?”
师生开始论战。
“可是我很需要他的友谊呀!”
“可是你最终还是要自己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呀!”
“难道朋友不是最重要的吗?”
“当然不是。有朋友当然好,但是所谓友谊其实是锦上添花的事,并不是你生存的基础。没有了朋友你就不能好好过了吗?你自己都不能好好过你又怎么可能有朋友呢?你又能给你的朋友带来什么呢?这不就是恶性循环了吗?”
我继续说教。
“朋友间应该不是互相依赖的,而是独立开来可以各自精彩,碰到一起好上加好。相处的时候不缠绵,分离的时候不依恋,想起他来会淡淡地会心微笑,心甘情愿又不刻意地为他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什么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听上去未免血腥了点,我还是喜欢那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你难道不觉得水是世界上最隽永最有品位的饮料吗?”
结束长篇发言,我洋洋得意地期待着学生的回应,结果他的回答令我气结,差点翻到椅子下面去。
我的学生想了想,起身告辞,在门口说了一句:
“我从来都喜欢可乐和咖啡,比较刺激。”
目瞪口呆的我输人不输阵,追着他的背影说:“将来你会到喜欢喝水的年龄的!”
真的,这年头还有人喜欢喝水吗?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是不是真的过气了呢?
算了,不去想了,还是省下时间回回信吧。
(寒江雪摘自《最好的幸福》图/李坤)
首页->2008年第22期
50年间,人脑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Eric Jensen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大脑发生变化呢?下面是把美国现代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与50年前的情况作对比发现的变化。
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现代的孩子更长时间地坐在屏幕前面,这是否会给视力、压力的程度、额叶以及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呢?有人认为前面所描述的情况会导致话语交流缺失、社交能力恶化、驾驶技术下降,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这将会给大脑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中学生采用网上课堂的学习形式,那么,网上授课和实地的课堂教学有何区别,对人的神经系统又有何影响呢?孩子们面临的情况是什么,他们又将错过什么?我们仅仅知道存在变化,至于变化有无害处,我们却不甚了解。
家庭的差异:这一点可能会给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仅一代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直至学前还被送去托儿所照看的孩子的比例占25%到80%。那么,三个月、半岁或者两三岁之后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呢?很显然,这是在环境因素方面与前几代人相比存在的变化。早期的证据引自美国少年儿童研究所和人类发展研究会,调查结果表明,在托儿所条件优越、孩子待在同一场所的时间减少或者家长充分关爱的情况下,孩子会具有更好的认知和情感机制的发展。研究还表明,托儿所的看护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在照看得好或照看得不好的例子中反映得尤其明显。我们知道,在成长发育阶段,大脑是极其敏感的,证据显示,一个孩子在托儿所待的时间越长,他的行为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生活的优越:与以往的任何一代人相比,现代人的大脑在这一点上所受的影响都更大。我们已经为孩子们做好了太多的事,这使得孩子很少能体会到满足感,耐心不足,不适应简单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多并不总是好事,对此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将会给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我们知道,对于延迟人的满足感的功能来说,大脑前叶一方面源于自身的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后天通过阅历的增长而习得并加强的。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孩子不经过舒缓的棋类游戏、猜谜、阅读以及其他培养耐性的锻炼,如何才能获得此种能力呢?
家庭的缩小:这是否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疏远呢?现在的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只有更大面积的房子!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而不再是和兄弟姐妹共处一室,这可能在社交和行为举止方面对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那么,是不是说这样就会造成社会交际能力的下降,并且使孩子不愿分享、讨论自己的意见,或者拒绝作出让步呢?
饮食的变化:现代的孩子接受母乳喂养的越来越少,人工喂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孩子们吃的东西尽是些方便快捷但富含添加剂、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这也会对其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
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认为现代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压力更大了,节奏太快,几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这就意味着空闲和娱乐的机会更少了,可能会给大脑带来长远的影响。人体对压力的反射系统可能会失调,而为压力所迫,人会变得消极,其中孩子将成为社会上压力疾患比例最大的人群。
更多有毒物质的威胁:地球被污染得越来越严重,人类受铅、烟雾、螨虫、霉菌和过敏物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其中各项威胁的损害都显而易见。近期调查数据估计,每年仅因过敏反应耽误上学的人数就高达150万。这将影响学业,并可能对大脑造成长远的影响。
以上所列举的环境因素对人脑造成的危害实在很可怕。其中有没有哪一项会给大脑带来持续性的改变呢?事实上,每一因素都有造成持续变化的潜在可能性。当然,当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影响是最大的。
(杨兴文摘自《中外书摘》2008年第9期图/朱慧卿)
首页->2008年第22期
犹太人与华侨掌握世界财富的秘诀
作者:李相健
从政治上或历史上的脉络来看,犹太人一直被排挤到边陲,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在经济上获得成功?我们从中又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经济智慧呢?对于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侨,我也打算从经济角度来进行分析。
我对犹太人与华侨产生兴趣,是因为好奇这些人为什么在经济上常比地主国的人民还要成功。他们也算是一种经济上的游牧民族。成吉思汗就是游牧民族的象征,他通过武力征服世界,但犹太人与华侨掌控世界靠的是经济实力。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中,武器已经从刀马弓箭换成了金钱。我很想知道在这样的竞争中,犹太人与华侨到底是如何获得胜利的。离开本国踏上漂流之旅的犹太人与华侨,又是怎么在各地定居下来,甚至支配当地经济呢?
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基地,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想办法生存下来。“筑城而居的人终究会灭亡,然而不断移动的人却能一直生存下去。”这是在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一位复兴突厥国的名将纪念碑上所刻的文字。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什么都不安定,确定能够保有的就只有自我培养出的力量。为了适应漂泊的生活,携带的东西越少越好,必须娴熟于情报的收集,并且重视速度。
在成吉思汗的时代,武器是马与刀,现在社会中的竞争武器,则是知识与金钱。只要有钱跟知识,不管到了哪里,都可以很容易地白手起家。不安虽然有可能蚕食掉一个人的灵魂,但也有可能让灵魂更坚强。所以想要赚钱,不该先享受金钱的甜蜜,而是要先学到金钱的残酷。我很尊敬的一位企业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贫苦出身。他就是因为害怕回到过去穷困的生活,所以才努力赚钱。
现在我们来深入看看现代的游牧民族——犹太人与华侨的金钱世界吧。犹太人与华侨的经济实力究竟从何而来呢?
依据一项调查,全世界的犹太人口在1300万左右。2003年6月,全球的人口已经超越62亿,所以犹太人只占其中0.2%。但是他们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可说是人口比率的百倍也不为过。
我们常听说的一些大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跟犹太人脱不了关系。洛克菲勒、摩根、杜邦、通用电器、IBM、波音、美国钢铁、施乐等,都是犹太资本家在美国创立的代表性一流企业。犹太人在金融业有影响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内,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出身于号称经济界“西点军校”的高盛投资银行,还有雷曼兄弟银行,这些金融机构都是犹太人创办的。量子基金创办人乔治·索罗斯是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他将大部分财产捐献给了匈牙利,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电影界也是一样。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就是犹太人。他曾说过,《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是献给犹太人的一篇献词。电影发行公司,像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等,也都是犹太人创办的。
在媒体方面,犹太人发挥的影响力更为强大。美国两大报《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都为犹太人所有。所以美国媒体的立场常常亲以色列,其理由是明摆着的。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