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是嬉皮、大学一年级就被退学、到印度朝过圣的贾伯斯,也是硅谷的先知与狂人,21岁的他和伍兹尼克在车库里创立了苹果计算机公司,“我要改变世界”正是他当年经常挂在嘴边的疯狂愿望。而他游说百事可乐的史考利出任苹果计算机的执行长,用的正是“你是要继续卖更多糖水给小孩子呢,还是要改变全世界?”这句话。但他也因为脾气暴躁、狂妄自大、横行霸道,被认为是公司最大的不适应者、叛逆者、麻烦制造者,而在1985年,被董事会踢出了他一手创建的苹果计算机。
随后,他自创品牌的NeXT计算机一败涂地,投资皮克斯动画公司也不被看好,但他想改变世界的心志不变,就在世人要将他遗忘时,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计算机动画忽然一炮而红,为他赚进了3亿多美元。而在被逐出12年,已经奄奄一息的苹果计算机又向他招手,不念旧恶的贾伯斯重返苹果,在短短的几年内,就靠着极有创意的、结合计算机与音乐的iPod和iTune,领导与创新个人计算机市场,让苹果计算机起死回生,股价涨了七、八倍。
那段“不一样的想法”的广告片,是贾伯斯重返苹果后,当年和他一起策划麦金塔计算机广告的老友们所出的点子,他们以贾伯斯年少轻狂时的口头禅“我要改变世界”为主轴,贾伯斯也许是触景生情而热泪盈眶,但对一般人来说,它有一个更严肃的意义,那就是这个疯子、不适应者、叛逆者、麻烦制造者,虽然大起大落,但到最后,由于他的大胆妄为、一意孤行、或者说意志坚定,他并没有被世界所改变,而是他改变了世界。
不管是产生新观点、发明新事物、提出新方法,创造者都是改变世界的人,而创意就是“创异”,就是要跟过去、跟别人不一样。也许,天下所有“不想继续卖糖水”的人都很像,如果你也“不想继续卖糖水”,那你应该会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石景琼摘自“王溢嘉的博客”)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两个女孩
作者:陈文茜
她们俩人小时候,分别盘踞于台北城的两个坐标,一北一南,一位读美国学校,一位读大理国中。这并没有过度限制了她们的人生,30岁上下,两个女孩各自交出了傲人的人生成绩单。
两个女孩,王秀毓与高婉珊新近皆成了国际媒体报道的对象。王秀毓应征澳洲大堡礁“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全球共约3.4万人报名,她入选了前50名。一生只出洋一个暑假,从小想好好学英文,住在万华读普级学校,人穷却志不穷,只凭一般国中及空中英语教室,熬到了说写英文皆如英语系毕业生的程度。王秀毓先就读清华原子科学系研究所再报考师大翻译所口译组。报名澳洲大堡礁“梦想工作”,全凭流畅的英文、中文与科学背景,让她入选前50名准赛者。
我在广播节目中问她,学英语的过程有什么挫折?她回想国中时参加台北市教育局举办的英语学习营,遇见英语教学资源丰富的敦化国中贵族同伴,曾心感自卑。“想放弃吗?”她开朗地笑:“没,更认真听空中英语教室。”至于本地人习外文最大的弱点“说”,她怎么克服?王秀毓的答案让我吃惊,“从国中起上了公交车,见到老外,就拼命挤上去瞎说。”挺像电影《贫民百万富翁》的自习情节。
澳洲大堡礁保育员的工作,被当地昆士兰旅游局营销成“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全球约3.4万人应征,工作的限制是18岁以上,会浮潜,能拍照、撰写与英文流畅。薪水半年约335万台币,旅游局提供工作期间6个月的宿舍,餐厅8人桌,面朝大海;卧室退潮时远眺珊瑚礁,涨潮时鲸鱼会来打招呼。台湾女孩王秀毓就这么联结了一段南太平洋上的美丽传说,她勇于尝试地寄出个人资料,在全球茫茫人潮中,中选为大堡礁网站人气第一名。
两个女孩中另一位高婉珊出身完全相反,她从小富裕,就读台北美国学校,学费几乎为王秀毓的300倍。大学时她以优异成绩进入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这是许多ABC通往华尔街的前一站,高婉珊硕士则是马英九的学妹,自哈佛肯尼迪学院毕业。
不过她的人生没被“钱”与“地位”冲昏头;在某一个人生的点上,她与同辈们分道扬镳。大学时期她开始参与“联合国社会企业开发计划”,虽主修金融,实习地点却选于秘鲁首都利马小额信贷机构。
哈佛硕士毕业前,她与香港来的同学决定共创社会企业,“挑战贫穷,创造穷人的商机”。起初两个小女孩没什么概念,但冒险热诚的她们,一步步登上云南藏族的家,找到稀有的西藏牦牛。她们发现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牦牛。这些牦牛长于青藏高原海拔3千公尺以上的恶劣环境,靠身上的短绒毛即可御寒生存。牦牛1年只能剪毛一次,6月剪毛后,9月前就得长回来,否则入秋后极有可能冻死。高婉珊经阅读发现珍贵物资,她看到商机,也相信经由网络国际营销可大幅提高藏胞牧民的收入。
高婉珊今年才26岁,却已获奖无数。当全球东西方胶着于西藏人权议题时,她用一种可能最务实也最诚恳的方式,打开了一条藏民的出路。我第一次注意高婉珊的报道来自BBC:统计下来,创业两年,包括CNN、《亚洲华尔街日报》、香港TVB、新加坡亚视、《时代》杂志、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皆已大幅报导26岁女孩的故事。
写下两个女孩的故事,祝福年轻的朋友们,也找到人生值得努力的路。
(王京京摘自《环球》2009年第9期)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谁怕谁
作者:保罗·科埃略
朝鲜内战期间,一位将军率领军队毫无阻挡地前进,攻城占地,所向披靡,路经之处,一切全都摧毁。有一座城市的居民知道这位将军的残酷名声,所以听说他就要到来的消息后,全都逃到附近的山上躲避。
军队进城后,发现所有的房子都空无一人。经过仔细搜查,他们找到了一位留下来的禅宗僧侣。将军命令士兵将僧侣带到他面前,但是僧侣拒绝跟他们走。
将军狂怒,亲自到僧侣那里去。
“你显然是不知道我是谁!”他咆哮道,“我可以用我的剑刺穿你的胸膛,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这位禅宗大师转过身,镇定地回答:
“你显然也是不知道我是谁。我能够让我的胸膛被剑刺穿,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将军听了这番话之后,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离开了。
(唐正均摘自“陈荣生的博客”)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13岁的硕士生
作者:红 楼
2005年,他以10岁的年龄,成为“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在许多人预言又一出现代版“伤仲永”即将上演的时候,他用3年时间,完成了向“最小硕士研究生”的跨越。
“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
办手续时,张炘炀遇见了他未来的导师,两个月前,双方已经见过面。母亲示意儿子“快叫老师”,结果他连招呼都没打,扭头走了,只留下一句话,“都认识了还说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
类似的情形,在2005年张炘炀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时就曾上演过。第一次见面,学校的老师让他写几个字看看。这个还差一个月才满10岁的大一新生写了10个字:“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啊。”
“太多的赞美让这个10岁的孩子一时间把握不好自己。”张炘炀本科时的导师张跃辉说。学校针对这个特殊学生设立了“培养小组”,由数学系教授张跃辉和副教授刘华担任他的指导老师,每个星期为他安排两次单独的相处时间。
从一开始,张炘炀就直呼两位导师的名字,“既然知道名字,不叫白不叫。”于是,导师刘华送给他一部《论语》,要求“毕业前背熟”。从校方的立场看,培育一个10岁的大学生必须“先成人,后成才”。
不过,和所有早慧的孩子一样,张炘炀最先表现出来的还是学业上的天赋。在张跃辉的记事本里,记录着许多这个少年的逸事。有一次上课,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这小子突然鼓起掌来,说是因为看到了“多项式对称的美,情不自禁”。张跃辉为此感到震惊:“我确实想表达对数学美的感受,但此前从未有过共鸣。”另一个故事则反映了张炘炀非凡的记忆力,大一下学期,他完全凭心算解出一道八元二次方程。
为弥补因为年幼而缺乏的叙述能力,刘华曾要求张炘炀用500个字描述自己的办公室。半个钟头后,他发现纸上只写了一行字———“废纸堆上漂浮着几张桌子”。刘华发现,张炘炀能敏感地发现事物的核心所在。这个少年所具备的天分他前所未见。刘华经常带着他去公园,张炘炀会因为某片树叶的脉络结构很漂亮,呆坐下来,盯着看上半个钟头。这种“专注”,被认为是数学研究或其他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先天素质。
可另一方面,这个10岁的少年也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无法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超过10分钟。每隔几分钟,这个坐不住的学生就会用油彩笔在同学的衣服上作画,或是悄悄地把女同学的头发绑在椅背上。这个好动的少年很轻易地与比他大8岁的同学交上朋友,还在班上认了4个姐姐,“我喜欢跟她们一块儿玩,她们很漂亮。”
“有比我更牛的人吗”
12岁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同学贾艳的印象里,“一个暑假过去,这个弟弟突然就和我们疏远了”。很明显,张炘炀在大学迎来了青春期。那时他每顿饭要吃4个馒头或6两米饭,学会了自己弄水洗脸刷牙,讲话瓮声瓮气,身高也很快从1.43米逼近到1.70米,开始像男子汉一样锻炼身体。
在刘华提交的报告中,此时的张炘炀被描述为“倔强而自信,从不打算服输或投机取巧”。值得称道的是,如果一道选择题不会做,他宁愿空着也不蒙答案。不过,他也会因为参加一期访谈节目,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了脸而得意洋洋一个月。
“张老师,你说,现在这个班里还有比我更牛的人吗?”考上研究生之后,张炘炀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忽然问张跃辉。
“这没什么了不起,”张跃辉很平静地回答,“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两位导师,都被允许提前考研,班里好几位同学完全都可以考上研究生,而且成绩会比你好。”
但打心眼里,张跃辉也认为自己的这个学生“的确很牛”,只是,“我必须在他怀疑自己的时候夸奖他,在他翘尾巴的时候打击他。”他有时会拿自己上高中的孩子和张炘炀做比较。“骄傲、叛逆、反抗……当人们把他当成一个大学生的时候,会看不惯他的某些言行,并以此说明他不够格。”张跃辉说,“但是说到底,他就是个13岁的孩子。”
“没有他就没有我”
如今,这个13岁的硕士研究生,与父亲张会祥同住在北工大的一间博士生宿舍里。
“父亲和你比谁更优秀?”有人问张炘炀。“也许我更优秀。”张炘炀回答,“但是没有他就没有我。”
在张炘炀两岁识字、5岁上小学、9岁上高三、10岁上大学的传奇经历中,父亲张会祥始终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
张会祥1978年参加高考,从河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街道做普通干部。在发现儿子的早慧之后,张会祥萌生了从“超慢式”教育中突围的想法,继而总结出一套“量化为先”、“求博不求尖”的教育理念。
从这个10岁的少年走进大学那天起,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3年前,张会祥把家从辽宁盘锦迁到河北廊坊,妻子吴慧娟也调到廊坊教书,张会祥则与儿子住在大学校园里,专职“陪读”。大一下学期,张炘炀的成绩下滑,曾出现4门60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恢复了过去的学习方法,同时向学校申请不上英语课,改由父亲指导自己复习。在“英语靠死记硬背”的思想指导下,通过了英语4级和6级。考研期间,张会祥领着儿子背“十七大报告”,为儿子规定考英语的做题顺序。
有评论认为,这种陪读的模式不可复制,而现在的成绩,只是将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可在张会祥看来,讨论这些根本没有任何意义,13岁的张炘炀走上的是一条单行道,只能这么走下去,而自己的任务就是确保张炘炀顺利拿到硕士学位,“那时孩子也大了,他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有时,张炘炀会把“菲尔茨奖”(注: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挂在嘴上。可张会祥为儿子设计的路只是考硕、考博,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是每个家长的想法,我们只是提前了几年。”张会祥说。
但许多人都在担心,总有一天,张炘炀将不得不脱离对父亲的依赖,独自面对世界,到那时,他怎么办?
(丁香摘自《山西青年?新晋商》2009年第4期)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糊涂英雄
作者:爱德华·多尔尼克
1911年8月21日凌晨,意大利木匠佩鲁贾从卢浮宫的一个储藏间里蹑手蹑脚地溜出来,他在那里已经躲藏了整整一夜。佩鲁贾借助一件工作服的掩护,走到《蒙娜丽莎》前面,在确定无人后,他把这幅旷世杰作从墙上摘下,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博物馆。
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真正策划了《蒙娜丽莎》盗窃案的幕后黑手,是一个自称为巴尔菲埃诺的阿根廷骗子,他和法国的造假能手尚德隆导演了这一切。
尚德隆惟妙惟肖地伪造了几幅《蒙娜丽莎》,巴尔菲埃诺则全力寻找它们的客户。寻找到6个判断力较差、钱包较鼓的对象之后,巴尔菲埃诺就开始了第一步行动。
他先抛出问题:想不想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画作?想不想让别人都看不到这幅画,但只有你能看?想不想独自占有这幅画?
就这样,巴尔菲埃诺把这些问题分别问了6遍,并且在6个人那里得到了相同的答复。
随后,巴尔菲埃诺雇用了那个意大利木匠。盗窃本身很容易,1911年的卢浮宫,如临大敌要应付的是蓄意破坏艺术品的人,而不是防范小偷,所以,卢浮宫博物馆在白天开放的时候戒备森严,但在闭馆以后,就毫无防范了。
《蒙娜丽莎》失窃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巴黎,也震惊了全世界。巴黎《晨报》的头版只有一个斗大的词:“难以想象!”
很快,巴尔菲埃诺就和6个客户取得了联系,他卖出了6幅赝品,每幅的价格是30万美元,大体相当于今天的600万美元。最后,在完成了这次完美的犯罪之后,巴尔菲埃诺消失了,那6个买家只知道交易的对象叫巴尔菲埃诺,全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木匠佩鲁贾也一样。
佩鲁贾所知道的全部内容,只是受那个谈吐文雅的南美人的雇用,去把《蒙娜丽莎》偷出来,然后就可以拿到赏金。但是,他没有等来哪怕一个字的交代,也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报酬。佩鲁贾焦虑地等了整整两年,在此期间,《蒙娜丽莎》被塞在一个盒子里,藏在佩鲁贾的那套公寓的炉子下面。
制作假画的尚德隆当然有理由保持沉默:那6个买家就算知道自己上了当,也不能向警方报案,否则,就将暴露自己试图购买失窃艺术品的勾当。所以,巴尔菲埃诺丝毫不用担心,就算真的《蒙娜丽莎》重新露面,他也绝无风险。
佩鲁贾于1913年被捕,那时候,他试图把《蒙娜丽莎》卖给一个名头很响的佛罗伦萨艺术品掮客。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