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也是一样,一个把上海当成家的人,如果不明白这种方言的话,对于这个社会的了解,不得不说,有些缺憾。同样的,如果有一天,上海话、广东话、北京话、四川话……这些方言都消失了,加上越来越雷同的建筑。还有什么特别的呢?
   内心深处,应该是有着一种优越感的,这种优越感来自哪里,是否应该,其实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因为如果真正生活在一个地方,就应该表现出对这个地方的尊重,包括本土文化和语言。
   而从另外一方面,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可以选择不说本地方言,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包容,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为改变了的上海还有香港觉得骄傲,因为一个歧视非本地语言的地方,原因只有两个:自大和井底之蛙。
   不管是上海还是香港,英文是从来没有受到过歧视的,同样的,那些不屑于上海话或者是广东话的人,也从来没有不屑过英文。说到底,因为差距依然存在,不像上海和香港,优越感,还有别人眼中的优势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
  (林海风摘自《时文博览》2009年第10期)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为什么怕见熟人



作者:陆 人

  我曾在餐会上遇到一位自称是时尚达人的女子。她自称只用名牌,而她所谓的名牌,还非得要在欧洲本地制作不可。
   “我买名牌还可以赚钱。”她说。
   这句话让我有些疑惑。现在世界各地的名牌价格差不了太多,除非不需支付机票费用,进口名牌水货已经没什么赚头。
   她说,这三年来,光是我把名牌的防尘袋和纸袋拿到网上拍卖,至少就赚了三万元。
   虽然买名牌时防尘袋和纸袋是附赠的,但我屈指一算,要将一到三百元不等的袋子,卖到近三万元的数量,恐怕她花在购买名牌的总价,至少也有几百万了。
   “只有名牌,才能在用过之后,还有人要买。”她很得意地告诉在座女子这个观念,“比如说,我买一双名牌高跟鞋二万元,穿了一季,还有人用八千元跟我买。如果是一般三千元的鞋子,穿了一季后,恐怕都不好意思送人。”
   她认为,这样就是赚了八千元,不过,按会计原则来看,一季就亏损了一万二千元!比把三千元的鞋子穿坏后直接丢进垃圾桶还亏得多。
   我当下没有和她辩解什么。最近听说她债台高筑,满屋的名牌要打折出售。不过,她还洋洋自得地告诉朋友,还好我买的都是名牌,都卖得出去。不计成本、只求卖得到钱的理财概念,还真让人佩服。
   目前,电视上还有理财专家,教导女人把名牌买了之后,小心翼翼使用,再用保鲜膜包起来,将来还会增值的概念,也是不可思议的理财概念。有些皮包或许会涨点价,但这种买名牌求赚钱的手法,听起来并不大气,还很俗气。
   有本书叫做《穷得有品味》,是一位五百年前就家道中衰的欧洲伯爵所写的,他说:所有用钱买得到的东西,都不是值得夸耀的奢侈品。他嘲笑欧洲的足球明星手上拿着LV包,身上穿着名牌服,订婚时送上价值四万欧元的钻戒,说这种人品味超群,肯定是在开玩笑!
   他说,真正的有品味是这样的:看似一无所有,但感觉拥有一切,就算有天失去所有财富,仍会务实地对待生活,那些炫耀名牌的只是“富还没过三代”的暴发户。
   书中有一句最重要的话,应是给虚荣者的金玉良言吧。“真正的奢侈,不是金钱多寡或排场大小,而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摆脱庸俗!”
  (科荷摘自《丽人坊》)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新知博览]
布什卸任后干啥



作者:马晓伟

   2009年4月30日,也就是白宫易主后的第100天,《巴尔的摩太阳报》搞了一个“总统生活大猜想”活动。猜想的主题是:卸任后的布什现在干啥?奖品为劳斯莱斯200EX一部,由eBay公司独家提供赞助。
   面临巨额奖品的诱惑,全美上下可谓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报纸发行后不到两小时,各种“猜想”就纷至沓来了:其中,一个叫詹姆斯的出版商写道,2001年,克林顿下野后,便着手写了一本《我的生活》。在书中,他调侃政治、大卖隐私,引得人们争相竞阅,他因此而狂赚一笔。所以,布什一定也在连夜赶写着书稿。詹姆斯还透露了一个内部消息,时代华纳公司早已捷足先登,独家买断了该书的出版权。一位大学教员则认为,布什一定很想躲开喧嚣,以得到片刻的喘息。所以,他极有可能躺在夏威夷海滩享受着日光浴,或挥舞着高尔夫球杆,徜徉于旧金山的半月湾。还有的人猜测,布什肯定在多方联系技艺超群的雕刻家,打算将自己的肖像凿进总统山,以供后世瞻仰。更有甚者,回答相当无厘头:布什在拉斯维加斯豪赌……
   就在活动截止日期的前一晚,主编威廉?西奥多拆开了一封信。突然,他大跌眼镜。因为上面写着:在清理狗的粪便。落款是“贵报资深读者”。就是傻帽儿也知道,布什退休后,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呼百应了,但这种粗活儿也绝对用不着他亲自动手的。况且,他好歹也坐过美国第一把交椅,要是被人看见了传出去多不好……想到这,西奥多感觉这是场无聊的恶作剧。“可恶的家伙!”他当即将信揉成一团,并扔进了垃圾桶。
   由于离任后的布什推却了一切采访,谁都不知道他真正在做什么。所以,标准答案一直迟迟未得揭晓。这在读者中引起了一片很大的呼声。面对舆论压力,西奥多渐渐地有点儿坐不住了。不过在一个月后,“大猜想”终于尘埃落定。一切秘密尽在“资深读者”再次寄来的一盘录像带中。
   这是布什看望佛罗里达州留守儿童的现场视频。“我养着一条纯种苏格兰犬,它机智勇敢、人见人爱,但就是有一点不好———随地大小便。所以,家里总是被它搞得一塌糊涂,每次总是我收拾烂摊子。还有每当逛街时,我不得不跟在它屁股后头,以随时收集落下的粪便……现在,我做着过去8年里一直不敢做的事。换句话说,我重获了自由!”当时,孤儿们被布什的一番话逗得“咯咯”大笑。视频快结束时,出现了一行字幕:饱经宦海沉浮和人生的大起大落,再回归于生命原本的宁静。现在,我想,布什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无官一身轻”了。
   最终,《巴尔的摩太阳报》公布了正确答案:在清理狗的粪便;并通知“资深读者”翌日前来卡尔福特大街北501号领取奖品。然而第二天,“资深读者”却没有如期而至。后来,据西奥多明察暗访后透漏,这位“资深读者”正是布什本人!
  (清扬摘《意林?原创版》2009年第7期)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清朝皇子的教育



作者:葛忠雨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的。
   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的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5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这部分教习师傅从满、蒙贵族中挑选,名为“谙达”。“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5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3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负责茶食等事的书童,这些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除了满文、汉文、蒙文、骑射之外,皇子教育的内容也会依情况调整,例如康熙帝喜欢带皇子出巡,增广见闻,也让皇子有各种办理政务的实习机会,德宗载湉在翁同龢的安排下读西学,太后也曾请身边的女官裕德龄教载湉英文。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笑笑摘自《图说北京三千年》黄山书社)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她们的光芒照亮了《史记》



作者:郭灿金

  除了皇亲国戚之外,走进《史记》里的女性寥寥无几,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女性之中,有几位母亲的形象却令人过目不忘:赵括的母亲,陈婴的母亲,王陵的母亲,张汤的母亲,还有吴起麾下一位不知名的士卒的母亲……这些伟大的母亲没有留下姓名,留下的仅仅是吉光片羽,星星点点。这些母亲闪耀着异样的光芒,温暖的光芒,她们的光芒照亮了《史记》。
   第一个是一位悲情的母亲,不但没有留下姓名,连她的儿子也没有留下姓名,后人仅仅知道她的儿子是吴起麾下的一名普通士兵。
   这名士兵名不见经传,长期的行军打仗让他的整体免疫力下降,以致身上生出了恶性脓疮。生脓疮毕竟是件痛苦的事情,但该士兵却在痛苦之中感到了幸福,因为他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他成为名人不是因为有战功,而是因为军队的最高长官吴起,亲自趴在毒疮上为他吸脓。
   可是,当这个幸运的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之后却放声大哭:“我是想起了孩子他爹,当年,孩子他爹也跟随吴将军当兵,孩子他爹也生了脓疮,当时也是吴将军替他往外吸的脓。后来,他就如同服用了兴奋剂,在战场上像一条狼狗一样勇往直前,最后,我的丈夫就死在敌人手里了。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吮毒疮,我想,我儿子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哭他,是因为吴将军吸的是脓血,要的是性命啊!”
   其实,吴起就是一个冷血的魔鬼,他是个狂热的官本位主义者,他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跻身公卿。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自己的这一目的服务,杀妻求将,拒绝为母亲料理丧事,为士兵吮吸脓血,都是吴起为自己的公卿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士兵的母亲看透了其中的把戏,她因此预见到了儿子悲惨的未来。
   一将功成脓血干,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和这位不知名的士兵相比,赵括称得上是声名显赫。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一代名将,他是战国时代赵国人,和廉颇、蔺相如等齐名。
   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迎战秦军,结果赵军遭遇了连败,廉颇分析形势后,决定每天高挂免战牌。
   秦军无奈,就派遣间谍到处散布谣言,说什么“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目的就是让赵国换下老谋深算的廉颇,改用军事战略尚不成熟的赵括。
   赵王信以为真,拿来秦军的棒槌就当针认,兴冲冲地任命赵括取代廉颇做将军,梦想毕其功于一役。
   儿子当了赵国的将军,可把赵括的母亲吓了一大跳,她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国王的这项任命。赵母条分缕析地说:“赵括他虚荣贪财,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大王赏赐的金帛,他也全都带回家收藏起来。我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我意已决,赵括做将军之事已是板上钉钉,无可更改!”
   话已至此,赵括的母亲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既然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只求免受株连。”
   最后,赵括以自己的身死名裂,证明了母亲的正确。但是,有的母亲为了坚定儿子的信心,采用的是相反的方式。譬如王陵的母亲,就采用自杀这种激烈的方式,让儿子服从自己所作的决定。
   王陵和刘邦是同乡,但王陵是当地著名的富豪,刘邦则是流里流气的瘪三。尽管刘邦当年谁也不怕,但对王陵则避让三分。
   但是,王陵心理上一直很藐视刘邦,也从来都没有真正佩服过刘邦。尤其是当他看到原来根本不如自己的刘邦居然成为一代枭雄的时候,心里的酸味就更加浓重。
   然而形势比人强,在秦末乱世,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多方面的积累,家里曾经有钱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然理由。当楚汉相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王陵就需要挑边站了,要么依附他人,要么自取灭亡。万不得已,他选择了刘邦,但内心的不服气却时时存在。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久,项羽就盯上了王陵。他派人把王陵的母亲挟持过来,极尽礼节,想以此招降王陵。王陵派手下前来探望母亲,在送别他们时,王陵的母亲说:“我知道王陵原来不服气汉王,但是在我看来,将来得到天下的一定是汉王。请替我转告王陵,要小心地侍奉汉王,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为了避免王陵节外生枝,我将以死来为你们送行。”说罢即拔剑自刎而死。
   美好计划成了泡影,项羽大为恼火,随即传令将已经自杀的王陵之母投入开水中给煮了。王陵从此铁了心跟随刘邦干革命。建国后,王陵被封为安国侯,并且成为刘邦去世后重要的托命大臣,后来接任曹参做了右丞相。
   因此,当王陵回顾往事时,一定会为母亲的远见卓识而百感交集。
   这些母亲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是历史却顽强地记住了她们。

Prev | Next
Pg.: 1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