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让一群受测者观看ABC三位学生解答30道难题的录像带: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确,但后来却越错越多;B开始时一再碰壁出错,但后来则越答越顺越对;C则一开始就有对有错,没有一个轨迹可循。最后,ABC三人答对的总题数都是15题(录像带并未交代这个统计数字)。看完录像带,心理学家请受测者评估三名学生的能力,结果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较有能力,而且错误地认为A答对的总题数要比B来得多。
实验室里的受测者跟庄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样: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先好后坏”不仅比“先坏后好”给人较佳的整体印象,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先好”就是“真的好”。这是一种“先入为主效应”──最先呈现的事物或特质,会让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盖过后来出现的相反讯息。
另一个实验更有趣: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其实,六种特质完全一样,只是呈现的顺序颠倒而已。
“名实未亏,喜怒为用”,庄子想借猴子的寓言告诉我们顺序的虚幻性,可惜的是多数人还是跟猴子一样被顺序所迷惑。庄子的猴子和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不想让人对你的能力和为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你就不必太谦虚,也不必担心无以为继,而应该在一开始时,就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唐正均摘自《济南时报》
2009年10月26日图/迟兴成)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心灵鸡汤]
谁是你拿来爱的人
梁晓声写过一个知青的初恋。
下放农村时,机缘巧合,男知青被安排到当地的卫生所居住,和唯一的一个小护士就隔着一个门诊室。他们都不主动说话,腼腆得很。“她并不美丽,也不漂亮,我并不被她的容貌所吸引”。只是,他早上起床,会发现炉上总有一盆她为他热的洗脸水。有一天,他回家来,发现被子也被叠了,枕巾也被洗了,窗上还多了一盆野花……地上,还有一截女孩束发用的红色塑料绳。或许是她故意留的?一番思想斗争,他鼓足勇气,第一次走进她的房间,还给她塑料绳,也开始了一段纯净的爱情。后来,流言飞语传开,她被调去另一个连队,而他不久被推荐上了大学,从此断了音讯。10年后,他的一篇作品获奖,在读者来信中,有一封竟是她的。信的背面写着:“想来你也成婚,所以请原谅我没有留下通信地址。一切都过去,保留在记忆里吧……”
那个知青,就是梁晓声。他发出感叹:“初恋之所以令人难忘,盖因纯情耳。纯情原本都与青春为伴。青春已逝,纯情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爱,一辈子无法忘怀,也无法被替代。因为错过无法延续,又具备了理想爱情的气质,凡俗的柴米油盐哪里能够比拟?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发表过短篇小说《罗生门》的那位,作为已婚男士,非常理性地谈到喜欢的女人。首先要是一等的美女,但他说至今没有遇到。“前不久,镰仓的某汽车司机迷恋上了当地的一位艺妓,结果杀了自己的老婆,后来,我在酒宴上看到那个艺妓,也就是15等级上下的美女。按那个标准,不要说老婆,我连猫都不杀。”其次,他喜欢不太讲实际的女人,如果女人的心和算盘珠一样,可是糟糕透顶。最后他总结,“我的爱和消化器官的状态有关系”,如果能吃得很舒适然后又美美睡上一觉,“爱”就忘个一干二净。
这种爱,自然不纯情,也不激情,平静地归之于日常生活本身,以舒适为第一目标。
是深深地爱上一个人,像患了麻疹那样,从此以后就有了抗体,再不会深爱别的谁?还是接连征服许多女人,爱上许多次,像风流一辈子的唐璜一样?
每个人的初恋,大抵是十分纯情的。跨过初恋,爱情就生出了很多的姿态。有人风流,见一个爱一个,就如蜻蜓点水从不深入;有人冷漠,再不会拿出真心爱第二个人,在婚姻里习惯拿出冷暴力;有人屡败屡战,每一次投入爱情都像初恋,如同张曼玉、周迅,至于结局是否完美,要看造化;有人将爱情转化为亲情,相濡以沫,牵手到白头。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谁是你拿来爱的人,蓦然回首,你寻见了吗?
(水中荷摘自《中青亮点》
2009年11月18日图/连国庆)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至乐
人的快乐有三个层次。
最低级别的快乐是竞争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相互攀比,比得过就快乐,比不过就不快乐。具体项目有金钱、权力、工作、待遇、青春、美貌等等。这一级别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勤奋地工作,到死为止。
第二级别,有条件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所谓的满足,有愿望,实现了就快乐,不能实现就不快乐。大众多数如此。这一级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是:聪明地工作,到死为止。
快乐的最高级别是无条件的快乐,也就是傻乐,无所谓攀比,无所谓满足,生老病死都顺其自然。这一级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是:一切凭直觉,到死为止。
(笑笑摘自《胡因梦的心灵书籍》)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谁在小声歌唱
我喜欢小声地歌唱。
从初一那年之后,我好像就没大声地唱过歌。一次联欢晚会,我第一次登台。说实在的,情况很糟。我根本把握不好自己的声音,走调了。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站在讲台上,面红耳赤。从那时开始,我就学会小声地唱歌了。在有人注意我时,绝不开口。
小声地歌唱,是一种精彩。我曾在一家私营钢铁厂做工。现在没人相信,像我这样一个瘦弱的人,承受得住那样高强度的工作。我做的还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炉前工。我用眼睛紧紧盯住炉口,那里随时会有一根火红的轧钢蹿出来,我负责快速地用铁钳夹住它的头部,一阵狂奔,把它晾在几百米长的冷床上。
做这些事情时,我在唱着歌,小声地唱。一心二用的结果是,有一次我把一根滚烫的轧钢条甩到了一个女孩腿上。陪她养伤那几天,她一直问我:“你整天在冷床边,傻傻的样儿,干吗呢?”我淡淡地笑了。疲惫不堪的日子,疲惫不堪的生命。休息时间,我会走出车间,在外面的水泥地上,把自己摆成一个“大”字,揪一根墙角的草叼在嘴里,眯着眼睛看天上的太阳。女孩坐在我旁边,隔一会儿用手指头戳戳我的肋骨:“唱一个吧,唱一个吧。”于是,我酝酿一下情绪开始唱,声音只有她和我才能听见。她抱着膝,偶尔伸出手来,暗暗地鼓鼓掌。
那段时间,街上开始流行卡拉OK,大家多在露天的地方唱。每天晚上,我和女孩都去听别人唱卡拉OK打发时间。在里三圈外三圈围成一团的人们旁边,我们并排坐着。夜空里布满星星,她托着下巴,微仰着头,我一首接一首地唱歌给她听。夜深人散的时候,她说:“等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套卡拉OK设备来,让你天天唱给我听。”我没说话,只是拉起她的手。第二年,我考上一所学校,要重新上学去了。她和她的几个朋友,在护城河边的一个小酒店里给我送行。我闷闷地喝了很多酒,一句话都不肯多说。她把麦克风塞到我手里,说:“唱一个吧,就唱一个,以后我可能再也听不到了。”我唱了,她哭了。
在遥远的城市,我毕业留校了。第一次走上讲台,是晚自习。满教室黑压压的学生,年龄比我小不了多少。我有些紧张,讲课时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心里充满愧疚。我轻轻地说:“我给大家唱首歌吧。”那个晚自习,成了我和同学们的合唱。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有人告诉我:“老师,你唱歌真的很好听,就是声音小了点。”他们哪里知道,在我心目中,轻轻地歌唱,才是我所理解的歌唱啊。
小一点的声音,才能留住内心的喜悦,让快乐留在心里,让心里拥有更长一段时间的芬芳;小一点的声音,才能很好地埋葬忧伤,不至于让苦涩的泪水流出。
多少时光在我的小声歌唱里流逝。有多少次,在陌生的城市里,我轻轻放下手里的麦克风,独自离去。我已经不能大声歌唱,生怕惊动那些沉睡很久的记忆。我在怀念我已经消失的孤独的声音,还有那个被我的歌声包围的人。
我还在行走着,不曾在任何地方扎下根来。在路上,如果车流不算拥堵,人流不算汹涌,你会看见一个人在小声地歌唱,那个人,就是我。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一瞬间
她紧偎着他,说:“上帝啊,青春过得多么快呀!我们彼此相爱过,还是没有爱过———这怎么能忘记呢?自从咱们相识以来有多久啦———是一个小时还是整整一辈子?”
光亮消失了,从黑洞洞的窗户外面传来夜间街道上渐渐低弱和平静下来的嘈杂声,钟表在昏暗中不急不忙地发出单调的滴答声,闹钟的闹铃已经上好,规定它在早晨六点半起闹(他知道这一点)———这一切都已成为日常不变的事情,就像这会儿是半夜,然后是必将到来的明天早晨,接着是习惯式的起床、洗脸、做操、早饭、工作。
这时,突然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即在人的意识之外日夜转动的时间车轮骤然停止了转动的感觉,一下子抓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一个可疑的无底深渊,那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黑暗,也没有光明;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供记忆。这时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形的幽灵,是一个透明物体的影子,没有大小和形状,没有过去和现在,没有生平、激情、愿望和风险,也没有个人年龄的计算。
他的整个一生被压缩成了一瞬间,并且毁灭于这一瞬间。
他不能记住自己度过的岁月、完成了的事业、实现了的希望以及青春、爱情、生儿育女和健康之乐(这些过去的岁月突然消失了,沉没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他也不能设想未来———这种感觉,不是很像孤立于无垠宇宙之中,并且注定要消失在宇宙黑暗空间里的一粒尘沙的感觉吗?
而这毕竟不是一粒尘沙的一瞬间,而是一个渐近老境的人的一瞬间,是极度疲劳的时刻。这时他发觉和明白了,不幸的一瞬间就是打开通向老年和孤独的空虚大门的现在。他开始难过地可怜起自己,也可怜她,可怜他一贯不顾一切地爱着的女人,他同她一直过日子并分担生活中的一切———如果没有她,他不能想象自己在人间的存在。于是他想,如果是她这样一个向来沉着的人都谈到了年华的流逝,那么损失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
他用冷冷的嘴唇亲吻了她一下,低声祝愿她一句老话:“亲爱的,晚安!”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他感到可怕,因为通向自己老年深渊的大门打开的时刻,仿佛就是死亡的时刻———他的意识丧失了对青春的记忆,陷入了无所皈依的彷徨。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孙红雷的眼泪
孙红雷是个固执的人。固执得彻头彻尾,不管对方是谁。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开拍时,孙红雷还不红,很年轻,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一心想红起来。拍第一个镜头时,张艺谋就领教了孙红雷的固执。
冬天,下着雪,院子里的土地白了,石头白了,那个教室的瓦房顶也白了,瓦房顶的天空更是一片苍茫。母亲坐在雪地石头上,怀念刚去世的教师老伴。父亲去世,远在城市的儿子回家奔丧。
孙红雷扮演的就是这个远道回来的儿子。孙红雷看到“妈妈”坐在寒冷的天地间,“妈妈”说,生子,你的父亲没了,再也见不着你的父亲了。孙红雷扮演的生子立即大哭起来。
就在这一哭上,孙红雷和张艺谋较上了劲儿。孙红雷认为,我哭得多好啊,多痛啊,这可不是一般人想哭就能哭成这样的。可张艺谋说,你完全不对了,你就不会表演。
孙红雷不服气了,凭什么说我不会表演,一个孩子父亲没了,见到雪地里泣不成声的母亲,不哭还能怎么着?
孙红雷就别不过这个劲儿,再演还是哭,再演还是哭……
张艺谋那时候已经48岁,是个成熟的男人。他有着成熟男人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他告诉闷着头准备一条道走到黑的孙红雷。你是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分到城里中学做了老师,你是全村人的骄傲。现在,你父亲没了,你回来了,你看到了母亲在院子里冻着,你是一个男子汉,全村人都在看着你……
那一刻,孙红雷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没了,他这个做儿子的,还只能伤心吗?他不能,他还有一个老母亲,他要先把老母亲带回家,他不能让雪地里悲痛欲绝的母亲再冻坏了。
再站到镜头前,孙红雷扮演的生子用他的臂膀揽起母亲,他丝毫不带哭腔地说,妈,天这么冷,咱回家去吧,说着话把母亲揽回了家。
这个表演和张艺谋达成了共识,只一条就通过了。
这件小事儿影响孙红雷的表演生涯。孙红雷说,在这儿,我学会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一切表演,都要在假定环境里,把表演做到绝对的真实。孙红雷说,是这个表演观念影响了他的表演,成就了他的今天。
然而,这个事,却给我表演之外的启示,孙红雷的眼泪表达的是孩子对家对父母爱的依恋。张艺谋要求的不哭,却是对家对父母爱的担当。
当伤痛来时,哭是青涩,不哭是成熟。在伤痛里,人总归需要,从青涩到成熟。
http://www.fctxw.com/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杀手也有小学同学
“杀手也有小学同学”,这句话是王家卫电影《堕落天使》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当然也有小学同学。但在二十多年后,我的小学同学一个又一个神奇地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却发现,很多小时候的事情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包括我的小学同学们。
我的第一个小学同学现身的时候,我已经有20年没有过任何关于小学同学的消息了。这不怪我,在我小学毕业后我就离开了我出生的那个村子,之后一直颠沛流离。小学同学们自然也和我一样,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就业、成家……每一桩事情都会将我们推得越来越远。这位同学告诉我,当他从我的一个亲戚那里知道我的手机号码时激动得“都要哭了”。他迫不及待地打通了我的电话,费力地讲述我们小学时的友情,我竭力从记忆里寻找他的影子,但脑海如大雾的清晨,愣是不知道他飘在何处。
直到几个月后他出差到北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天黑时分出现在我办公室里,看着面前这位硕大的汉子,我怎么也不能把他和曾经一起扒鸟蛋烤地瓜的童年朋友联系到一起。小学同学给我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其中不乏人参鹿茸等贵重物件。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