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08年第10期
夫妻
作者:席慕容
在待产室里呻吟的她,终于哭了起来。
心里好害怕,好后悔。多希望这些不过是一场噩梦,梦醒了以后会发现自己仍然像平日一样的自由,仍然在漫山遍野地游荡,做自己爱做的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困在一张有着金属栏杆的床上,被排山倒海的剧痛所折磨着,怎样也不肯停止,怎样也无法脱身。
她哭得很厉害,阵痛袭来时甚至喊叫了起来:
“我不要!我不要啊!”
是的,她不要这种命运,她不喜欢这种命运,心里发下重誓,希望这一切赶快过去,而没有下一次了,再也不要重复这种可怕的经验了。
孩子终于生下来了,在力竭后短暂的昏迷里,觉得有人抱住了她,那温柔的拥抱是她所熟悉的。是她的丈夫正在不断地低唤她,轻声安慰她,然后,突然之间,丈夫开始哭泣,并且在她耳边反复地说:
“再也不要生了!以后再也不要生了!”
自从相识以来,她从来没有看过丈夫哭,从来不知道,那样坚强的男子也会流泪。可是,现在,那个一直为她挡风挡雨的男子竟然抱着她痛哭了起来,大滴大滴的热泪滴在她额上。
在刹那之间,她忘却了一切痛苦和惊惶,心中竟然充满了一种炽热的欢喜。她的身体虽然像在烈日烤炙下寸寸碎裂的土地,但是,在那疼惜的泪水滴落之后,遍野在霎时竟然开出一大朵一大朵喜悦的花来。
黑暗的长夜已经过去,产房窗外是那初升的朝阳,耳旁有孩子嘹亮的啼声,身边有丈夫温柔的陪伴,那幸福的感觉是怎样狂猛地向她席卷过来啊!
她发现,自己正在重复着一个同样的意念,在心里,她正在反复地对自己说:
“我一定要,一定还要再为他生一个孩子。”
她果然是这样做了,并且,无惧也无悔。
(尘中塑摘自《席慕容文选》图/孙杰)
首页->2008年第10期
为了更快地行走
作者:楚严寒
32岁的伯尼·巴姆巴利,是英国皇家陆军第4步枪营的一名上尉,曾在2003年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回国后被视为“伊战英雄”。行伍出身的伯尼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部队指挥官,同时他也酷爱体育运动,尤其对惊险刺激的滑雪项目痴迷不已。多年的坚持和锻炼,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业余爱好者。
今年1月,在号称“太阳之都”的瑞士滑雪胜地圣莫里茨举行的雪橇滑雪比赛中,伯尼·巴姆巴利便是其中的参赛者之一。在头一天的两个赛次中,他都取得了很满意的成绩。可是,在第二天最后一个赛次却发生了意外。当他以时速13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从陡峭的雪道上滑落时,右腿不慎撞在了终点线附近的一根金属标志杆上。由于巨大的惯性,金属杆就像一把利刃,将伯尼右膝盖以下的小腿齐齐地切了下来。而当时他却全然不知,直到冲过终点线数十公尺之外,剧痛才使他停止了滑行,他转身惊奇地问身边的同伴:“我的脚踝断了吗?”
“不是断了,是没了。”他的同伴回答道。
人们在数百公尺远的雪地找到了断肢,连同巴姆巴利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瑞士顶尖外科医生为伯尼进行了高难度的断肢接回显微重建手术,手术一共进行九次才告成功。术后医师告诉伯尼,他至少两年内无法下床,康复后很可能丧失部分运动功能。伯尼听后不假思索地说:“立即将它切除!”医护人员都深敢震惊,最后还是尊重了他的个人意愿,将好不容易才接回的断肢切除。一个多月后,他转到英格兰的海德雷·卡特国防医院,准备安装义肢。
伯尼的这一怪异行为,令很多人不解,包括他的诸多亲友。近日,首次装上义肢的伯尼告诉记者:“截肢只会让我的余生过得更好,而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重返战场。真希望一年之后,我又能带兵了。”
两年的时间要在病床上安卧静养,无法下地行走,不能在战场和运动场上拼搏驰骋,对伯尼来说这无异于死亡。尽管义肢无法和肉体完美地契合,但伯尼坚忍的意志和决绝的勇气,定会让他更早、更快地继续行走在生命的征途。在厄运面前,伯尼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张爱杰摘自《牛城晚报》2008年3月20日)
首页->2008年第10期
悬崖上的枪声
作者:同一蓝天下
漆黑的夜将一切都贪婪地吞噬,几颗星星似有似无地点着,迷茫地寻觅着不知在哪片乌云后躲藏的月亮,冷冷的夜风在峡谷中的面目是如此的狰狞,夹杂着远方传来的枪声,如同死神的呼唤。
这是一只落入山崖的野狗,此刻,它被一棵从崖壁上横生的松树挂住,整个身子匍匐在繁茂的枝叶上,它的一条后腿滴着血,那是刚刚逃离村庄时被打伤的。血不断地下滴,却听不到它们落地的声音。野狗的喉间发出一声呜咽般的低吟,它有些后悔,本不该到村庄里去偷鸡的。然而长时间的饥饿让它失去了理智,以致于被击中后,巨大的疼痛与惊吓竟让它忘记了前方是悬崖!
野狗屏住呼吸,因为它听见猎人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猎人出现在悬崖边,顺着血迹,他很容易地找到了野狗。手电强烈的光晃得野狗有些晕眩,它下意识地狂吠起来,绝望惊恐却仍然带着震慑。猎人举起枪,瞄准,又放下。面对这样一个毫无抵抗力的猎物,他觉得是个让儿子历练的好机会。他把枪交给身边十几岁的儿子,简短而不可抗拒地命令:“开枪!”孩子没有开过枪,他颤抖着接过父亲递来的猎枪,瞄准。野狗的声音低了下去,然而眼中的寒光却让孩子不寒而栗,孩子眼睛一闭,扣动扳机。
“砰!”枪响了,野狗一声悲鸣,却没有一头栽落崖底,而是纵身跃了起来!威胁生命的枪声让它不得不孤注一掷。孩子怔住了,猎人也怔住了。受伤的野狗竟然跃到对面的崖壁上,四爪牢牢地嵌住突起的岩石,愤怒地狂吠着,吃力地向上攀沿。
孩子惊恐地望着父亲,看着父亲粗糙的大手重新托起猎枪,瞄准,开枪。孩子闭上眼,睁开,却发现父亲放的是空枪,孩子有些意外,父亲可是百十里地的好猎手!却见那野狗“嗷”的一声狂吠,在这一空枪的刺激下,竟一跃上了对面的悬崖,伏在崖沿上重重地喘着粗气。
孩子迷惑地望着父亲,父亲拍了拍孩子的头:“这是一只了不起的野狗,有些事,不是一个男子汉该做的。”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从乌云间闯了出来,将山崖上下照得雪亮,野狗疲惫却骄傲的身影,披着皎洁的月色,在猎人父子的目送下,走远……
(薛小玲摘自扬子博客2008年3月5日图/亓寂)
首页->2008年第10期
最富争议的传奇
作者:刘祖光
前不久,有人问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全球首富巴菲特或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老人,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的人。
他曾经是位英雄,他担任一家小厂的厂长后,卧薪尝胆,披荆斩棘,以非凡的胆识和能力,用18年光阴的拼搏,使这家小厂成长为每年利税数百亿元的大型集团。在那个普遍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他们厂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至少有四五千元。1994年,他当选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然而,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因为贪污174万美元,1999年,他被判无期徒刑,此时,他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
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自己又身陷囹圄,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他这一生中摔得最痛跌得最惨的一跤。许多人既为他惋惜,也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老人并没有垮掉,他先是获得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在监狱里待一年,劳改两年后,2002年他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按照我们的设想,他在老家能颐养天年,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这样走下去,而是承包了2000亩的荒山,开种果园。这时,他已经有75岁了,身体不好,他所要承包的荒山又刚经历过泥石流的洗礼,一片狼藉,当地的村民都说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诸多困难并没有阻挡他的“疯狂”行为,他带着妻子进驻荒山,脱下西装,穿上农民的衣服,昔日的企业家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奇怪的是,在昆明,街上的橙子10块钱4公斤,而他种的冰糖脐橙1公斤8块钱你都买不到,而且产品一出来就发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云南根本见不到踪影。
他的果园效益好得惊人。这一年,爱好爬山的王石来到了云南,特意抽时间专程去看望他,他没有看到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而是看到了一个面色黝黑但健康开朗的农民。他们俩在一起交谈没有一句言及企业管理,他向王石介绍的都是果园,气温,果苗的长势。言谈之间,他自然谈到了一个核心问题:两千亩的荒山如何管理?
他使用了以前的办法。以前他在管理烟厂的时候,采用了和烟农互利的办法。为了让烟农种出优质烟叶,他采用由烟厂投资,直接到烟田去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办法,并且拿出大量资金进口优质肥料,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烟农。当时的烟农有许多都富了,与烟农“双赢”的是烟厂,原料一天比一天好,竞争力一天比一天强,厂子最后变成了“印钞工厂”。而在果园,有100多户农民共300多人忙碌,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他定个数,说收多少果子就收多少,因为太多会影响果子质量,所以多出的果子他不要。这样以来,果农一见到差点儿的歪点儿的坏点儿的果子就主动摘掉,从不以次充好。他制定了激励机制,一个农民只要承担的任务完成,就能领上4000块钱工资,质量达标,再领4000块钱,年终奖金2000多块,一个农民一年能领到1万多块,一个农户三个人,就能收入三、四万块钱,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
以前他管理烟厂的时候,想到烟厂上班的人挤破头,现在管理果园,想到果园干活的人也挤破头。这个已经80岁的老人,把跌倒当成了爬起,面对人生的波澜云诡,懊恼过痛苦过,但流过泪后,擦干泪水,又一次点燃希望之火,用心过日子,将日子过得红火,让周围的人幸福快乐。
只是,当他累了的时候,他会燃起一根烟,坐在山上凝望。他的烟一直没变过牌子,自从他进到烟厂后,从不吸烟的他为了抓烤烟质量,硬是学会了吸烟,从此这个习惯伴随他终身,尽管他已离开了那个他一手创造起来的烤烟帝国,但他所吸的,还是永远的软包“红塔山”。
他就是红塔集团前掌门人褚时健。他把一个很小型的玉溪烟厂,办到可以和进口洋烟抗衡,每年创造200亿税收的大型集团。王石感慨地说,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探访过程我非常受启发。他居然承包了2000多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有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的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2000亩橙园和当地的村寨结合起来,带有扶贫的性质;而且是环保生态,用沼气做肥料。虽然处在他那个状况,但他作为企业家的气质和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在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而且假定还要遇到挫折。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我想我75岁时肯定是在一个岛上,远离城市,离群索居。
王石的感慨,褚时健并没有听到。他在红塔集团时带的三个徒弟,现在已是红河烟厂、曲靖烟厂、云南中烟集团的掌门人,但这一切与他无关,对他来说,他在曾经的辉煌中跌倒,但在跌倒后又一次创造神话,这就足够了。我们都曾失败过,是一蹶不振还是再次站起,褚时健这个最富争议的人物,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图/夏丹)
首页->2008年第10期
一个黑脸一个白脸
作者:袁 岳
我参加的耶鲁世界学者项目的主任,是年轻的医学教授马克·康保罗先生,他微笑、沉默、低调,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副主任柯尔·金斯伯格女士则麻利、主动、强悍,管着学者们,不让他们请太多假、频繁外出这些事情就是她的责任,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她那样的强势风格,但我要说,没有这样的狠角色,以大家忙碌的程度,大概很容易来了美国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在我们零点公司的管理层中,COO张军女士比较讲究沟通与身教言传,而一些总经理则比较强调管理的权威性,也更多使用控制与要求的模式。
我的朋友、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的首席助理但·莱特先生(老唐)对孩子循循善诱,在他让四个孩子参与选圣诞树、安置圣诞树、装饰圣诞树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怎么样让孩子们有参与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成就感。他鼓励孩子们尝试行动的做法,富有耐心而且能及时给予孩子们指导和帮助。相比较而言,他的太太国薇则是另一种风格,她基本上是自己身先士卒,同时对孩子们有所要求,而且有一定的权威性。我想起自己的老爸就是那种和善说理的风格,而我的老妈早年就是强势下达任务,并监控执行到位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就惩罚的角色。
在领导学与管理学中,人们一般都会注意到价值观、团队建设、管理资源与技巧、管理经验与艺术等方面。但是相对而言,对于管理角色的分工协作的价值则不够重视,在管理搭配与分工中进行有意识的角色划分的意识不强。我们大部分时候得到的工作伙伴与生活伙伴是按照朴素的自然特性构成协作的。但是我认为,具有互补性的角色合作在团队管理中最有成效,因为它使不同的角色明确地担当不同的价值色彩,使其他团队成员知其进退,当然这些价值色彩之间也应该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团队成员的心理需要与期望。
按照我的经验判断,在核心的管理团队中可以包括以下几种角色:其一是超然型角色(绿色),有一定道德威信与知识技术权威,但不过多介入日常问题与矛盾,具有中间色彩,适合作为争议问题的中间人、仲裁人与导向人;其二是控制型角色(黑色),出于维护制度与流程的需要,强调纪律与约定的重要性,奖惩分明,但要合理公平;其三是沟通型角色(红色),强调说服与引导,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能身先士卒,设身处地,体现柔性协作的重要,预防性地降低可能的冲突;其四是趣味型角色(花色),有意识地提升人们对于细节问题的重视,降低在重大问题上的紧张气氛,用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沟通,具有较好的调整已经僵化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基于同类相聚的原理,人们在包括婚姻家庭、小生意等非规模组织中能够在近似或者相同个性风格的人中间得到更为和谐放松的关系。但是大型规模组织的管理则需要具有不同风格的管理角色进行组合,从而使得各种管理价值维度得到充分体现,多种组织成员可以在这个多角色构成的管理框架中发现更大的发展空间与管理接口。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