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长日久,那些棋手们的失误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一局对决下来竟没有一次失误。这个时候,选手们开始向他要求说:“给我们传点理论和技巧吧,对弈,毕竟是要取胜于别人,不是自己和自己决胜负,没有谋略和技巧怎么行呢?”
  他冷冷一笑说:“棋道,没有什么技巧,也没有什么谋略,一个对弈高手,最大的技巧就是轻而易举能够发现自己的破绽,最高的谋略就是能够避免自己的失误!”后来,他培训的选手参加对弈大赛,和许多顶尖的棋手对决,很多高手都纷纷被他们一一击败。那些高手们惊讶不已,个个摇着头叹息说:“这些年轻选手们太厉害了,虽说他们没有什么技巧和谋略,但我们却丝毫找不到他们的破绽和失误,他们赢就赢在他们没有失误上。”
  获胜之后,那些年轻选手们欣喜若狂地回来向他报喜,他说:“一个棋手能否赢得别人,技巧和谋略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他要赢得自己,杜绝自己的失误。没有失误,就没有破绽,任何人都对你束手无策了。”
  自己的失误,往往就是对手击败自己的机遇。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失败于自己的弱小,而仅仅是失败于自己的失误。
  (莲心摘自《安徽商报》2008年1月6日)
  





首页-&gt2008年第5期

永不消失的自信

作者:乔 伊




  在美国庞大的律师群体中,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丑陋的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许多人不解,这样一位容貌丑陋的人是怎样成为一名知名律师的呢?
  今年35岁的科尔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儿,童年时代,她不仅长得俏丽可人,而且聪明伶俐,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升入中学后的一天,科尔的下巴上有几个很小很小的圆形白斑。她疑惑地用手指揉了揉,并没有什么异样感觉。一个星期后,白斑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连成了片。父母立即带科尔到医院做皮肤检查,医生的诊断结论是:科尔患上了一种极为普通的皮肤白斑病,只需涂些对症的药膏就可以根治白斑。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白斑非但没有消除,面积反而越来越大。接下来,科尔的身上不断出现奇怪的症状:原本一头金黄色长发,变成了灰白色,且不停地大把脱落;右眼向下倾斜;鼻子向右扭曲;右侧嘴角向上翻起,一张漂亮的面孔完全变了形。
  父母焦急万分,再次把科尔送到医院五官科进行检查。这次得出的结论是:科尔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这类病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加重,患者的五官会渐渐萎缩直至完全消失,甚至整张脸萎缩成为一个洞。而令人恐惧的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对这种病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这种病虽然可怕,却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坚强的科尔心头重新燃起了一团希望的火焰。她想,既然自己享有和他人同等的生命权,就一定要通过努力和奋斗来证明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此,科尔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几乎包揽了年级所有学科的第一名。
  但是,在学校里,一些男孩子经常会突然挡住科尔的去路,模仿她扭曲的脸;有些同学还给她起了“歪鼻子”、“白头翁”的绰号;甚至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她坐同桌,就这样,科尔被无情地隔离至人群之外。
  17岁的一天,科尔正在学校上课,突然她感到右眼视线变成了一片黑暗。科尔心头一沉,知道自己的右眼从此将失明,这也正是病症加重的结果。
  后来,科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走进大学校园,她依旧是同学们眼中的“怪物”,没有人愿意主动接近她。甚至有人把她的照片贴到网上。网民的留言有些是对她的同情和鼓励,而更多的则是对她的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咒骂她不该把自己恐怖的照片贴到网上吓唬人。更让科尔意想不到的是,网民们还对知名大学是否该录取“丑八怪”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很多人都认为科尔这样的丑陋相貌,会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提议学校开除科尔。面对如此大的精神压力,科尔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
  一天,在社会心理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讨论自己的理想。教室里一下子炸了锅,同学们神采飞扬地讨论着,只有科尔独自沉默地坐在位子上。接着,老师让同学们一一发言。轮到科尔时,没等她开口,一个男生就抢先喊道:“整容,她的理想只有整容。”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一片哄笑声。
  科尔转过头,表情认真地看着那个男生说:“你错了,我的理想并不是整容。整容也改变不了我脸上的残疾和缺陷。其实,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
  教室里再次爆出哄堂大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丑八怪’律师……”
  “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请这样的律师出庭……”
  “考验法官胆量的时候到了……”
  而科尔却表情严肃并语气坚定地说:“我要当律师,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受害者,以及遭到他人歧视的身患残疾的不幸的人。”教室里瞬时安静下来,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4年后,科尔从大学毕业,并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取了职业律师资格证。
  现在,女律师科尔时常出现在法庭上,她特殊的容貌依然会招来少数人的嘲讽甚至轻视。而她的病情依然不断地恶化着,医生断言,她右脸颊即将萎缩消失。
  科尔说:“有一天我的脸可能会消失,但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会继续证明,容貌的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中的自信和坚强。”
  (姜晓岚摘自《世界文化》2007年第9期图/陈风英)
  





首页-&gt2008年第5期

自然之道

作者:林语堂




  《庄子》杂篇第28章《让王》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楚昭王弃国逃亡,屠羊说也跟着昭王出走。昭王返国,要奖赏跟从他的人。但是等找到屠羊说的时候,屠羊说却说:“大王失国的时候,我放弃了屠宰的工作。现在大王回国,我的工作已经恢复,又何必说什么奖赏呢?”昭王坚持要他接受。
  屠羊说又说:“大王失国,不是我的罪过,所以我不该接受诛罚;大王返国,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我也不敢接受奖赏。”昭王便宣召他进宫相见。
  但是,屠羊说拒绝了,并且说道:“楚国的法律是必定要有特殊功劳的人才得觐见大王的,现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保卫国家,勇力又不足以消灭敌人,怎敢妄自觐见大王呢?而且,当吴国军队入侵郢都的时候,我因为害怕而逃避他乡,并不是有意追随大王的。如今大王要废置法律召见我,实在是很不合理的啊!”
  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保住他的财富;而那恃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只有功成身退,含藏收敛不自满、不自骄的人,才合乎自然之道。
  (石景琼摘自《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图/杨志平)
  





首页-&gt2008年第5期

达贝妮的财富故事

作者:佚 名




  2000年,上海女孩达贝妮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按说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达贝妮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学校把她分配到了人文学院的文化事业管理专业,而她最大的理想是念理工科,读机械系。入学后没过多久,达贝妮又遇到了其他烦恼。
  达贝妮是一个一板一眼的人,这和她一个人长大的经历有关。她不喜欢晚上看电视,而寝室的其他三个女生都喜欢晚上看看电视,在和同寝室的人的磕磕碰碰中,达贝妮萌生了要搬出去的想法,可她想到的是自己买一处房子。
  没有通过传统的房屋中介,达贝妮选择了网络。即使在那个年代,网络也还是新生事物,提供房源的网站也不多。通过易趣网,达贝妮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处房子,50平方米,因为地处比较偏僻的闵行区,房价12万元,首付4万元。达贝妮用上大学时妈妈给的4万元生活费付了首付款。她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处房产。
  2000年时的上海,楼市刚开始升温,每平方米的平均房价还不到3000元,买一套50万元以上的房子,还可以拿到一个上海蓝印户口。
  房子到手后,达贝妮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一番精心的装修,小女生对自己的房子非常得意,于是放到网上炫耀,这不打紧,竟然有人找上门来了。
  当时达贝妮还没有想过要卖房子,只是试探性地问对方能出多少钱,“25万元。其实我这房子当初买来是12万元,我就觉得一下子能赚十几万元,我干吗不卖呢!”达贝妮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一买一卖,不到三个月,却有了十几万元的进账,这是达贝妮万万没有想到的。尝到甜头的达贝妮尝试性地买了第二套房子,装修之后挂到网上,又是十几万元的进账。
  渐渐地,达贝妮觉得赚钱太慢。这个时候,一位房产中介向达贝妮推荐了一个更赚钱的方法,买卖上海的老洋房。中介推荐说,只要能买到地段好的洋房,在装修上下点工夫,一套房子就能赚上好几百万,那可是买一套就少一套的稀缺资源。
  达贝妮动心了,开始到处找老房子。第一套上海花园老洋房,达贝妮花了170万元买下。为了这套洋房,达贝妮可没少花工夫,光是装修费就花了80万元。“买老洋房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喜欢那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木头制成的家具,像法租界留下的那种雕花家具。”为了装修这套花园洋房,达贝妮累倒了,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挂盐水。
  装修好后,达贝妮把房子放到中介挂牌,1000万元。一位外国人看中了,850万元成交,这一次,达贝妮赚了600万元。买房、装修、卖房,达贝妮赚得盆满钵满。但2003年时,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卖掉手里所有的房子。达贝妮觉得当时的楼市差不多接近一个拐点了,她提前退出了楼市。这个时候,达贝妮的第一桶金已经有四千多万了。退出楼市后,达贝妮又把目光转向了英国的股指期货。
  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女同学向达贝妮说起自己在纳斯达克购买股票的经历,引起了达贝妮的兴趣。一番了解后,达贝妮发现炒股指期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股指期货就是以小搏大,比如说我买它上涨多少,如果准了的话,我的钱就极有可能是10倍翻成了50倍,甚至是100倍。”这一次,达贝妮拿出了2000万元,通过互联网炒买英国的股指期货。
  3个月,2000万元变成了4000万元。也许是赚钱太一帆风顺了,达贝妮反而觉得有些忐忑。“我每次看到它都是爆炸式地增长,好像是我在市场里捡钱一样,让我觉得是在玩数字游戏,太惊心动魄了。”达贝妮心生退意。
  这次,达贝妮想做一个实体。她想向所有人证明一件事,她不仅有投资眼光,还能具体地把一个公司做起来。凑巧的是,一位朋友来找达贝妮,邀请她一起做一个有关视频的网站。
  “与其大家都做视频网站,倒不如做一个有差异化的事业,搜索引擎这个可能比较有机会。”抱着这样的想法,达贝妮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搜索引擎技术性很强。达贝妮学的是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很多人质疑,她懂吗?虽说她是以理科生身份考进了上海交大,但创办一个互联网公司却不是光有理科基础就行了的。达贝妮没有工作经验,更不要说带领一个团队。她需要在短时间内把网站做起来,达贝妮能办到吗?
  达贝妮用了一招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打进互联网圈子。她跑到北京参加了一个互联网大会,把所有参会CEO的名片全部给收集了,然后再把电话一个一个地打过去要求拜访这些CEO。看到一个女孩这么谦虚,大部分人都没有拒绝她的拜访。
  一圈下来,达贝妮不但学到了做网站的经验,还为自己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就这样,达贝妮凭借自己的资金优势,加上她的理科背景,招兵买马组建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前期开发,她的Pcpie网站终于在2007年3月份热热闹闹地上线了。网站一上线就引来了风险投资的关注。
  网站技术做得再好,有收入才是最硬的道理,网站需要广告来支撑。达贝妮开始自己四处奔波拉广告。互联网上的广告除了做产品之外,还有很大的一块是网站之间做广告,达贝妮想到了一个人,她知道,优客李林组合中的歌手李骥也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网站,一个曾经的著名歌手的网站广告本身就有很强的广告效应。
  达贝妮决定去见李骥。第一次见面,她就让见多识广的李骥感到吃惊,怎么来了一个女艺人,李骥不敢相信达贝妮是一家公司的老总。
  第一次见面,达贝妮就直接提出了让李骥在自己网站上做广告的想法。“我跟他讲,如果我们有这个合作机会的话,我也可以帮他推广一下他的网站。”尽管李骥对这位美女老总心存疑惑,但仍答应可以试试看。
  回到公司,达贝妮让市场部的人去签合同,结果市场部的人空手而回。明明谈妥了的事情,怎么会突然变卦?达贝妮决定去找李骥讨个说法。
  事实上,李骥回到公司后,就把准备在Pcpie网站投放广告的事跟市场部的人说了,但市场部认为Pcpie是一家新网站,投放广告的决定太仓促了。
  被拒绝后,达贝妮没有放弃,她提出要给李骥免费做广告。这让李骥大吃一惊,不过,通过一个月的试用,李骥最终选择了在Pcpie网站上正式投放广告,达贝妮终于拉到了网站的第一单广告。
  现在,达贝妮的Pcpie视频搜索网站的月用户量已经有一千多万了。尽管她的经历看起来可能不符合一般成功者的轨迹,可是超出我们经验的道路也未必不能到达目的地。达贝妮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的秘密其实就在于创新,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创新的时代,只要有创新的心态,一切就皆有可能。
  (焦玮摘自《青年周末》)
  





首页-&gt2008年第5期

跳槽犯

作者:青青李子




  有这么一种人,每次见面你都得问他现任女友是谁,因为他十之八九带了新的女伴;又有这么一种人,每次见面你都得问他在何处高就,然后他十之八九会递过新的名片,上面的公司和职务有了新的变化。
  前一种人,我们可以叫他浪子;后一种人,我们可以叫他“跳槽犯”。
  阿超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跳槽犯”。他是山西人,自幼失学,家境贫寒,16岁便到煤窑当挖煤工。后来到一个乡镇做文秘,半年后自动离职,到太原一家报社当记者。做报纸编辑半年,又跑到河南一家青年杂志社当编辑。我便是这时候认识他的。
  那是2004年,我在郑州第一次见到阿超,当时他不过25岁,已经是那杂志的副主编了。他偏瘦、偏黑,有一种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喜欢喝酒,而且是喝急酒,酒量倒也不大,喝不了几口,眼睛就发飘,话就发稠。
  再见阿超,是在2006年。当时他已经离开河南跑到北京,先在某文摘杂志做编辑,没多久就辞职去做出版,又做网络编辑,又做SOHO,又做文化经纪人。10月我到北京,晚上跟他住在一起。两个人几乎一夜未眠,一直在聊天。与阿超一比,我的经历苍白简单得不值一提。他是一张泼满了油彩的画布,不是什么经典画作,却也五彩斑斓;我呢,最多只是一张简笔画;至于身边更多的人,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小地方,只做一份工作,那种人生,只是一张白纸罢了。

Prev | Next
Pg.: 1 ...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