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映阳摘自《内蒙古晨报》
  2009年12月18日)




琴之树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五号返回后我接受白岩松现场采访,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太空看到长城了吗?”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接触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也只能在夜晚看到淡淡的红色。
  (小白摘自《天地九重》
  解放军出版社)




站在梦想之上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0年拍摄100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蒋显斌很早就对纪录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年,蒋显斌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名为《寻找台湾生命力》的纪录片,它聚焦于社会变革中的台湾民众,也让蒋显斌“有了一种新的角度去思考脚下的土地”。
   一开始,他考虑着只拍一部纪录片,“交个差,圆个梦”。但很快,这个生命中的小插曲却让他整个人都深深沉迷其中。
   蒋显斌还记得,他所拍摄的一个拼命借钱供儿子读大学的父亲。片中的父亲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但因为扩招,儿子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还没自己挣的钱多。面对镜头,这位父亲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失望:“年轻的时候我以为人生很长,现在我知道,其实人生很短。”
   蒋显斌被打动了。他希望“用纪录片这个媒介来捕捉华人的面貌”。
   为此,他注册了CNEX基金会,每年选出10部华语纪录片提案,给予8万~10万元的资助。在拍摄过程中,CNEX担任制片方,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与学者担任影片顾问与监制。拍摄完成后,CNEX负责影片的国际影展的参赛与市场发行。
   这位“有眼光的商人”开始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资源。他的朋友,麦肯锡高级合伙人陈玲珍、电视编导张钊维,成了CNEX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他们又分头行动,说服自己所认识的企业家为这个基金会作些投资。
   基金会成立第一年,CNEX拉来了40万美元的赞助,其中有10万美元是蒋显斌自己的投资。
   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赚钱的行业。蒋显斌却对纪录片的前景相当乐观。除了每年维持基金会的运转,他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模式,使纪录片能够真正持之以恒地运转下去。现在,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方向。
   从2009年6月起,CNEX资助张经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在香港百老汇院线播放,引起了热烈反响,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
   现在,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已经有超过100万港元的盈利。“这在纪录片领域简直是个奇迹!”蒋显斌说。
   “我不会觉得失落,我们刚做网络的时候,营业额也没有那么高。”蒋显斌说,“现在我相信,纪录片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水下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巨大宝藏。”
   两个月前,这位曾经的“IT精英”站上了金马奖的舞台。在2009年度的评选中,作为华人地区最著名的电影奖项之一,金马奖把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发给了蒋显斌所监制的纪录片《音乐人生》。
   “得奖、上院线,这样一步一步是没错的。”蒋显斌说,“我希望纪录片能够有一个很繁荣的景象,当然,现在的情况距离繁荣还有一段距离。”
   平日里,蒋显斌的多数时间在CNEX的办公室里度过。整个办公室,他最喜欢二层自己搭建的阳台。站在那里,“偶尔会冒出站立在梦想之上的感觉”。
  (一剪梅摘自《中国青年报》
  2010年2月3日)




取的幸福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经诊断为胃癌。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然而身体上的癌细胞虽然被切除了,精神上的苦闷却不能随着手术刀的起落而烟消云散。在日本,稻盛和夫有经营之圣之称,他一生都在奋斗,经他亲手创办的两家公司京瓷(Kyocera)和第二电电(KDDI)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事业上的成就以及对社会的功绩都使他无愧于“圣人”的称号,但是亿万的财富却不能够让他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两个月后,稻盛和夫刚刚走出医院大门,就迈进了京都圆福寺的庙门,他辞去了公司的一切职务,告别了风尘俗务,剃度出家,被赐法号“大和”。一生笃信佛教的他想通过修行,寻找到心中的答案。
   在寺院里,他不再是“圣人”,而是成了一个和芸芸众生一样的普通僧人。虽然他拥有的金钱可以买下很多个这样的寺院,但他在这里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一样的僧舍,一样的衣服,一样的食物,甚至身体尚未恢复,也要手捧托钵,到附近的人家,挨门挨户地去化缘。
   那是深秋的一天,天气已经有了冬天般的寒冷。稻盛和夫身着青布袈裟,头戴竹斗笠,光着脚,穿着草鞋,走进村落,一家一家地站在门前诵经、请求布施一些钱和米。托钵化缘是一件苦差使,从草鞋里露出来的脚指头被沥青划破渗出了血,他强忍疼痛,化缘了几个小时。
   黄昏时,稻盛和夫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回程。返回寺庙,要穿过一个公园的大片树林。风吹过时,便有很多落叶如蝴蝶一样飞舞着飘落下来,隐没在地上厚厚的一层落叶里,融为枯黄的一片。眼前晚秋的悲凉,不禁让稻盛和夫想到了人生的境遇,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时,马路对面一个正在扫地的老婆婆放下手中的扫帚,径直向他走了过来,伸手从里边的衣袋里,摸出一枚一百日元的硬币,递到了稻盛和夫的手里,说道:“你是修行的出家人吧,你的肚子一定很饿吧,这个你拿去,买点面包什么的填填肚子。”
   当一只苍老的手,把一枚硬币塞进手里的瞬间,稻盛和夫就像全身被电击一样,激动得全身颤抖,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他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也就是在那一瞬间,仿佛醍醐灌顶般,他突然感觉自己开悟了,达到了一直所苦苦追求的幸福的境界。稻盛和夫后来描述当时的感受说:“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这就是幸福的至高境界。那种泪流满面的幸福,不是用脑来感觉到的,而是全身的细胞都能感觉到,这可能就是内心开悟的人能够感受到的幸福吧。”
   不久,稻盛和夫就离开寺院,还俗了。他现在有了新的使命,他要把一种活法和善的理念传扬下去。如今,年已77岁高龄的他依然奔波在天上地下的旅途中,奔波于人们心灵的世界里。
   稻盛和夫最不缺少的东西,可能就是金钱。区区一百日元实在微不足道,然而那个看上去生活并不富裕的老婆婆,却毫不迟疑、也不见丝毫傲慢地对他人流露出的悲悯之心,却让一辈子在钱海里打交道的“圣人”彻悟人生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对于人生的意义,并不能以多少来衡量,关键是其中含有多少爱意与善念。感受别人给予的爱,接受别人爱心的馈赠,何尝不是一种存在的价值呢?我们活在世上,需要温暖别人,也需要别人的温暖,只有相互的心都有温度,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生才不会因绝望而失去意义。
  (孟宪忠摘)





[世间感动]
我:没胳膊\没腿,没烦恼




  假如有一天,你失去了双手、双脚,你将如何吃饭、穿衣、自由地行走、奔跑?你的人生能否像他一样?
  
  27岁的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每天都要面对这个现实:生来就没有四肢,只能靠一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小脚趾)来活动。
   身体的残疾让尼克从小就受到嘲笑,好大了,他还需要父母抱着进洗手间,那种尴尬和羞愧,几乎让他无地自容。8岁时,他想过自杀,10岁时,他尝试自杀了3次,没有成功。
   随着成长,他慢慢意识到,自己与世界是不同的,他问自己:“我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第一次玩足球,球向他急速飞来,他的第一反应是用“小鸡腿”去接。虽然,此后一个星期他都只能跷着脚,用大腿根部走路。但是,这次尝试让他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不可以。
   他学习写字,把妈妈制作的塑料模型套在脚趾上,夹住笔写写画画。现在,他每分钟能在电脑上打43个字母。他学习刷牙,将牙刷夹在脖子和肩膀之间的肌肉里,来来回回移动嘴巴。
   在学校里,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运动,他会踢足球、打高尔夫、钓鱼、玩打击乐、滑滑板,他擅长骑马、游泳、驾快艇。进了大学,他还成为校学生会主席。“至少我还有大脑,不是吗?”
   19岁,他作过一次公开演讲,很多人为他的故事潸然落泪,一个女孩哽咽着拥抱了他,在他的耳边说谢谢。那一刻,尼克忽然觉得,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希望,而这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他决定:“我要做一个演讲家!”
   尼克的演讲现场,总是热闹非凡。台上的他,喜欢不安分地用“小鸡腿”跳来跳去,对观众搞恶作剧。“我最喜欢开玩笑了!”仗着身材“迷你”,他曾让朋友把自己塞进飞机行李舱吓唬另外9个人。他还在汽车坐椅上原地转圈,邻车的司机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他头部在360度旋转,惊得目瞪口呆。
   他用仅有两个脚趾的脚掌灵巧地敲击敲鼓机,节奏强烈的音乐顿时震撼全场。“That’s cool!(这真酷!)”他吹着口哨,神采飞扬,有着同龄人的活力。“我喜欢我的小脚掌!”他调皮地用脚趾比画出一个“V”字。
   在放给观众的短片中,他从跳板上一跃而下,周围人提心吊胆,他突然从水里冒出来,哈哈大笑。
   “人们的确忘掉了我没有双臂和双腿的事实,而将我当成了普通人看待。”
   尼克走遍了20余个国家,与上百万人分享独特的人生。他的演讲“No arms,No legs,No worries(没胳膊、没腿、没烦恼)”,每到一处就激起心灵震撼,被制作成视频,风靡网络。
   他创办了网站“没有四肢的生活”(www.1ifewithoutlimbs.org),号召全球各地的年轻人行动起来,帮助贫穷的孩子。
   尼克的第一本书即将出版,第一部电影“Butterfly Circus”也即将上映。2009年来中国时,他特意去了四川,给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孩子们演讲。他们中有的人在灾难中失去了手脚,尼克希望用自己的故事给他们前行的力量。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控制和改变的,当你相信没有希望的时候,只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希望。但不因为你看不见,希望就不存在。”尼克说。
   “如果别人没有给你奇迹,你就去成为奇迹。”
   尼克没有四肢,却飞得让大多数健全人望尘莫及。
  (何言摘自《新民晚报》
  2009年11月10日)




等待一朵蔷薇再盛开




  1
  他和她纯属偶遇。那时,他从学校出来,夹着一沓厚厚的书,在一个繁华的路口匆匆穿越马路。或许是因为急着赶路的缘故,他只顾低头向前冲了。忽然有一辆车疾驰而来,紧接着是刺耳的刹车声……
   当他醒来时,发现四周全是雪白的墙壁,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他眼前走来走去。一个清纯的女生就坐在他的旁边。
   “醒了!痛吗?”女孩小声地问。
   “我……我在哪里?”
   “不要起身,医生留话,要躺着休息。”
   他刚要起身,就被她轻轻地按下了。
   后来,他才得知,在他倒下的那一瞬间,是这个女孩拦下一辆的士将他送到医院的。多亏了女孩的及时送至,否则他就有生命危险。
  
  2
   出于感恩的缘故,在女孩离开时,他要了她的联系方式。按照她留给他的地址,一路找去,他找到了她。
   他知道,再多感谢的话语都无法表达他的心情。他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报答女孩。他拼命地对女孩好,好到无微不至。女孩上晚自习,常常是独来独往。他有些担忧,就主动当起了护花使者。每天晚上,他会早早地在离她家不远的路口等着她,把她送到校门口,然后拐向自己的学校,而放学后,他会亲自将女孩送回家,在她家楼下用最温情的目光目送她上楼……
   熟识是在彼此的交往中渐渐画出了一个最美的圆的,彼此间的感情也如酒窖里慢慢酝酿的米酒,渐渐变得愈发浓烈和香醇。独自一个人时,他会傻傻地想,等考上大学后,找个好工作,他就娶了她,过她想要的幸福生活。这样想时,他嘴角挂着得意欣慰的笑。其实,女孩也很欣赏他,喜欢他。他才华横溢,在一所艺术学校学美术,有许多作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并获奖。那天,他正是为了赶一场比赛才出事的。像他这样优秀的男孩,一直是她心中最美的画面。那一段时间,他们真心地爱着彼此,那令人心动的感觉充盈着彼此的内心。有时,只需对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另一个人就会陷入甜蜜无比的幸福之中。
   可每次望着女孩儿恬静柔美的面庞,清澈如水的双眸,深情凝望的眼神,他常常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与不安。
   这些爱多少有些让他,不甚明白。
  
  3
   时光匆匆而过,他们也渐渐地完成了各自华丽的转身。七年后,男孩长成了高大的帅小伙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享有盛名的文化公司就职;而女孩也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大学毕业的她,刚刚应聘到一家外企做文秘。
   或许是相处时间过久的缘故,此时的爱情已经淡如止水了,他们发现,彼此间再也无法找到最初那份心动的感觉,内心深处再也激不起一丝激情的涟漪了。每次的牵手、拥抱中,他们再也无法从中感觉到对方一点动人的热情。
   烦恼再次困扰着男孩,那些爱究竟是恩情,还是爱情?女孩也常常为此神伤,是那个曾经让她怦然心动的男孩变了,还是他们的爱情,在时间的长河里消融了,稀释了,直至了无痕迹。
   那是一个明月皎洁的晚上,为了挽救这场命垂一线的爱情,她挽着他的手,带着几分期盼,参加了电视台一期情感访谈节目的直播。他们就那样茫然地坐在主持人的面前,接受主持人尴尬的反复询问。所有的抱怨和不满,在那一期节目中,倾泻而出,毫无保留。节目到了尾声,主持人让她对他说句心里话。流着泪水,她哭泣着质问他:我们的感情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最初那份心动的感觉了?他只是摇头,一脸的茫然,无措,伤痛,语无边际地说着劝慰的话语。此时,直播间里,凄冷伤感的音乐随之响起,他拥着她,悄然动容。
   做完节目,已是深夜。整个城市沉醉在迷人的夜色中,灯火辉煌。在回去的路上,他们都默不作声,所有的感伤在各自胸中涌动。还是那条他们熟识的路,还是他们经常往返的街……出租车在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游逛的橱窗前穿梭而过,那些美好往事如同过眼云烟,从脑海中浮掠而过。

Prev | Next
Pg.: 1 ...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