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没有预料到也没有设想过新东方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今天,我懂得了生活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考虑这辈子到底能够走多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骆驼一样在沙漠中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心中的绿洲前进。我们甚至不需要考虑自己能够走多快,只要知道自己在不断努力向前就行。
  (孟宪忠摘)




一九六四




  不曾出席过同学会的我,今天去了小学同学会。五十六岁的我,想看看当年十二岁的玩伴们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那是一九六四年,民国五十三年。
   一月二十一日,有湖口“兵变”。
   一月十八日,纽约宣布了建筑世贸中心双子大楼的具体计划。
   五月三日,台湾第一条快速公路完工通车,以刚刚过世的麦克阿瑟命名。
   六月十二日,曼德拉被判无期徒刑。受审时,他在法庭上演讲:“我愿从容就义。”
   十月一日,世界第一条高铁,东京、大阪间的新干线,开始通车。同时,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办,东京面对国际。
   十月五日,六十四个东德人利用挖掘的地道逃亡西德。
   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次试爆原子弹成功。
   十二月十日,马丁·路德·金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十二月十一日,切·格瓦拉在联合国发表演讲。
   那一年,我们十二岁,我们的父亲们平均寿命是六十四岁,母亲们是六十九岁。
   乡下孩子的世界单纯而美好。学校外面有野溪,被浓密的热带植物沿岸覆盖,莓果的香甜气息混在空气里,令人充满莫名的幸福感。溪水清澈如许,赤足其中,低头便可见透明的细虾和黑油油的蝌蚪在石头间游走。羽毛艳丽的大鸟在蓊郁的树丛里忽隐忽现,发出老而神秘的叫声。野草粘在头发里,带着一身泥土气,提着鞋,裤脚半卷,走进学校,先远远看见教室外一排凤凰木,在七月的暑气里,满树红花,一片斑斓。蝉,开始鸣起。
   进入教室坐下,国语老师慢悠悠地教诗。念诗时,他晃着脑袋,就像古时候的书院山长。他谈做人的道理,因为,那是个有“座右铭”的时代:我们的书桌都有一张透明的玻璃,玻璃下面压着对自己的提醒、勉励、期许。我们的日记本里,每隔几页就有一张人生格言语录。作文课,常常会碰到的题目是,“我的座右铭”:助人为快乐之本。要怎么收获,便怎么耕耘。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我知故我在。人生有如钓鱼,一竿在手,希望无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日事,今日毕。
   讲台上的老师,用循循善诱的口吻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努力……”
   五十六岁的我们,围着餐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因为不介绍,就认不出谁是谁。我们的眼睛暗了,头发白了,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嘴角;从十二岁到五十六岁,中间发生了什么?
   如果,在我们十二岁那一年,窗外同样有火红烧天的凤凰花,溪里照样是鱼虾戏水于潺潺之间,野蛇沿着热带常青藤缓慢爬行,然后趴到石块上晒太阳,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个灵魂很老的人,坐在讲台上,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跟我们这么说:
   “孩子们,今天十二岁的你们,在四十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五十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如果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有人跟我们这样上课,会怎么样?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会对十二岁的孩子们这样说话。因为,这,哪能作人生的“座右铭”呢?
  (尘埃摘自《目送》)




鼠标的失败和可口可乐的成功




  1968年,道格·恩格勒巴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鼠标,被命名为“显示位置纵横显示器”,外形也不过是一个木盒拖着一根绳子,他没有想到这“无名鼠辈”彻底改变了计算机以往光笔和键盘输入复杂指令的操控手段。从此,代表高、精、尖的计算机骑着小小的鼠标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几乎没有哪台计算机不配置鼠标,鼠标的年销售量也已经达到40亿只,但是鼠标的发明并没有给鼠标之父带来多少财富,区区4万美元,鼠标发明者就卖掉了自己的专利。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20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时被翻译成“蝌蝌啃蜡”,被接受状况可想而知,于是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登报悬赏350英镑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以“可口可乐”四个字拔得头筹。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成本兑换成人民币不过几千元,却换来在华语界的脍炙人口,每时每刻都赚着大把的银子。事后蒋彝万分后悔,不止一次向朋友表示:可惜当时不懂商业及经济,否则现在早已富传三代。
   而可口可乐经典玻璃瓶的设计者就要比蒋彝教授有远见得多。1915年设计家按照可可豆荚的形状,设计出了可口可乐瓶装曲线,之后与公司签订协议:每卖出一瓶可乐,公司就要支付自己一定的产权使用费。与众不同的瓶子文化为可口可乐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而设计家的后代正坐在洛杉矶的豪宅里,等待着风行全球的可口可乐每月寄来的巨额支票。
   如果每卖出一个鼠标能得到一美分,那么40亿的销量就是4000万美元。
   但恩格勒巴特没有得到这笔报酬。苹果公司以4万美元一次性买下鼠标生产许可证,1984年嵌入了鼠标功能的苹果电脑隆重上市,大获成功。
   由此可见,赢利模式有多重要。
  (谭雪摘自《财富人物》2009年第2期)




此刻———超越新闻




  澳大利亚的电视九台与七台是一对生死冤家,海地刚一发生地震,他们立即感觉到这是一个抓拍新闻的好时机,第一时间派出人员赶赴海地。出发前九台台长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动员,要求大家要有抢新闻的意识,要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而七台台长也就如何抢到好镜头做了布置,并且特别强调要对九台进行封锁,这次一定要战胜九台。
   1月15日,澳大利亚电视九台和电视七台几名记者来到太子港郊外一处居民区,只见山坡上房屋完全坍塌,惨不忍睹,当地居民告诉他们废墟之中似乎传来婴儿啼哭声。
   听到这一消息九台有人问:“告诉了救援队伍吗?有人来抢救吗?”没有人回答,他们准备等一等来拍救援镜头。七台的人员感觉时间紧,拍摄到抢险的镜头才是自己的职责,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可电视九台摄像记者理查德莫兰曾经参与了2003年堪培拉山林大火的报道,并且摘取了澳大利亚最高新闻奖“金沃克利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电视记者。这一刻,当他听说废墟中有婴儿啼哭时,看到救援人员没来,感觉到救人才是最大的职责,不同意坐在这里等别人来救援。于是他放下摄像机及所连麦克风,迈步跨过障碍物,攀爬越过混凝土块,往下跳至另一块混凝土块,侧耳听婴儿的哭声,选了几个地方,终于确定确实有婴儿,于是他弯下腰,用手开始挖掘。有同事提醒:危险!还有余震,别人没救到,自己的老命都搭上去了;再说这样会耽误自己的拍摄工作,完不成任务,可是要被炒鱿鱼的。可是理查德莫兰看到现场场景令人揪心,他无法离开,便开始用手搬东西。
   七台也有人参与到搬水泥板、砖块中来。而七台的摄影记者却感觉到,这不就是最好的镜头吗,于是他便扛着摄像机,拍了起来。
   大家一起挖掘出一个洞,人多力量大了起来。九台译员兼保安戴比·塞莱斯蒂诺也站不住了,也参加到抢险中来。他搬开水泥板,不一会儿,手就被磨破了。当他们弄开一个小洞时,他感觉自己个子小,比较瘦削,便说道:“让我钻进去”,他便钻进废墟之中。在黑暗中,他看见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一见到有人来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是头一次看世界似的。他便安慰女孩别怕,抱着她开始向外移动。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向外移,外面的人员把洞口拓得更大,终于把小女孩安全地抱出了洞外。
   七台记者迈克·阿莫尔从塞莱斯蒂诺手中接过女孩,倒出水壶的水给女孩冲洗掉孩子满头的尘土,然后一点点喂她水和干粮。
   七台拍摄记者拍摄下了抢险的全过程,还有阿莫尔抱着孩子喂食这一珍贵的画面。
   当七台的记者把这一抢险画面传回去时,老板兴奋得跳了起来,叫道:“真是好新闻!”决定于16日晚间新闻时段马上播出。九台的记者这时才感觉自己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机会,16日新闻时段没有相关报道,输了一局。电视九台新闻部主任卡尔弗特却并没有责怪他们,还称赞道:“他们把小女孩安危置于自身安危之上,把心中信仰置于职业压力之前,他们帮助挽救了一条生命。我为电视九台新闻团队感到骄傲。”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七台决定两家电视台共享这一视频画面。七台记者阿莫尔说:“这一刻,超越新闻。”
  (周文燕摘自“苗向东的博客”)




50岁,我当了空姐译




  有谁能够知道我们的未来?恐怕连算命先生、魔法师的水晶球以及一切所谓的精灵都没有准确的答案。在历经了人生的坎坷之后,我更加坚信:梦想即是现实的一部分,你必须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17岁那年,在一次飞往欧洲的航班上,我和其他年轻的女孩一样,对飞机上的空中小姐着了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机舱中来回穿梭的每一位空姐,她们优雅庄重的姿态,轻盈飘逸的脚步,甜美亲切的笑容……无不让我陶然心醉、心驰神往。在我看来,她们就是女神的化身,就是一群生活在人间的天使。在欧洲的3个星期,如同3年一样漫长,因为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回家的航班,以便再睹空中小姐的风采。
   19岁那年,我上大学2年级,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感到迷茫。我学的人文学科,可无论如何我也提不起一点儿兴趣。在我内心深处,我一直珍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空姐,就像两年前我见过的那些天使一样。于是,我开始向各大航空公司邮寄求职申请信。这是一个漫长而又令人身心疲惫的过程,可我却坚持了整整3年。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电子邮件,所有的申请函都是我用打字机一字一字打出来,然后一遍一遍跑邮局寄信。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陆续接到五家航空公司让我参加面试的复函。每一次面试,我都精心准备,做足功课。我对公司的航班、航线甚至连空姐服的颜色都了如指掌。每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我还特地穿上和该公司空姐服一样颜色的衣服,目的是让自己看上去更能与他们的空姐接近。然而,我所接到的回复都是:“非常感谢您关注本公司,可我们遗憾地通知您,您所申请的职位已满。”3年锲而不舍而又徒劳无果的追求让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不被接受,一定是我自己本身还有欠缺。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现实。我不再寄发求职函,我把自己最执著的理想和最诚挚的情感悄悄藏在了心底,随遇而安接受了命运给我安排的无法“起飞”的生活。
   从21岁初入职场到50岁,我所从事过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客户服务有关。我做过前台接待员,也做过管理,与人打交道始终贯穿我的职业生涯。
   此间,我在31岁的时候生了第一胎孩子,是两个一模一样的男孩。两年后,我有了第三个儿子。之后一年,我离了婚。对于一个要照顾3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来说,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经济上捉襟见肘,更为糟糕的是,为人母的巨大责任几乎将我压垮。然而,也正是这3个可爱的孩子给了我承受一切苦难并战胜所有困难的勇气。每天早晨醒来,我都要默默提醒自己:不要失去对上帝的信赖,也不要失去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
   其实,对我来说,梦想是一块隐隐作痛的伤疤。压抑在心底深处的飞翔之梦还未及实现,我却早早地担负起了做母亲的职责。孩子成了我生活的全部。生活在继续,孩子们终于长大了,高中毕业了,离开家上大学了。2005年春季,我的小儿子即将高中毕业,而我却成了一位待业妈妈。当时我所供职的公司极不重视关爱自己的客户,这让我无法容忍,我愤然辞职炒了老板的鱿鱼。
   2005年1月,我看到一档名叫“航班”的电视节目,讲述了西南航空公司的一些平凡小事。其中有一位空姐,准确地讲,应该是一位“空中大妈”。她叫贝莉,一个50岁的离婚女士。孩子长大后开始独立生活,贝莉独身一人。她说,她喜欢与别人一起工作,她需要走出家门。贝莉偶然间看到一则西南航空公司要在“市民接待日”招聘空乘人员的广告,她于是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让贝莉感到惊喜的是,她被录用了,并马上被派去参加培训。看着贝莉的喜悦和激动,我突然意识到:贝莉正好与我同岁!既然她能获得这样一份工作,为什么我不能?我那尘封已久的梦想之火又重新被点燃了。
   为了免于搬迁移居,我决定去当地的一家航空公司碰运气。3个月后,我终于等到了该公司要在我所居住的地区举办开放日,我真的有点迫不及待。这次活动只有两个小时,他们反复告诉我做空乘必须经过很多磨难。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毫不含糊地一一应承下来。自从我决定参加开放日活动的那刻起,我就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空姐”的决心。我相信,我不会失败,一定不会失败!就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被告知他们还需要对我进行面试。如果我有机会,他们会在两天之内给我打电话。果然,我接到了参加面试的通知。一周后,我去该公司总部参加面试。这一次,我没有丝毫的紧张,因为我知道,我坎坷的人生经历已经为我这次面试付出了努力。我被告知,如果我顺利过关将很快去参加集训,他们会在两天之内给我打电话。次日上午9点,我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电话。
   这是2005年的3月末。2005年4月9日,我被派往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参加为期3周的培训。我们学习的内容很多:礼仪服饰、站姿微笑、安全疏散等等。每一学习科目结束,就要进行过关测试、淘汰。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同学被打发回家,我紧张的心情就如同一根抻紧的橡皮筋,随时都有可能崩溃断掉。我们都住在一个宾馆里,也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我们这些幸运的胜出者结成了永生难忘的友谊。培训期间的5月21日,是我51岁的生日。这是我一生中最为难忘、最为特别的生日。5月27日,我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次测试,终于实现了我的飞行之梦。毕业典礼上,当我双手接过那枚象征着飞翔的双翼徽章时,我的思绪就如同决堤的洪水。我只知道,这是我30年的努力、30年的追求带给我的回馈。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重复着我一直奉行的人生座右铭:梦想即是现实的一部分,你必须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5年来,我享受着空乘工作中的每一分钟。我明白,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个梦想,那才是我的真爱,是值得我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Prev | Next
Pg.: 1 ...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