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阶段不同,造化也赋予它不同的装饰。童年是满头金发如同黄玫瑰;中年胡须与头发乌黑适中,是思想深沉与审慎明智的象征;生命接近其目标时,头发也变成了白色,就像老年人坦白的胸襟。
  
  (日光倾城摘自《智慧书)》长江文艺出版社)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意林专题——不走独木桥]
铁凝放弃上北大



作者:佚 名

  铁凝小时候,母亲想培养她搞声乐,父亲却想让女儿学画画,铁凝本人似乎迷上了舞蹈(大概那个年代的女孩子都会有这种爱好)。她曾每天到一位舞蹈老师那儿练习舞蹈基本功,后来还曾考上了艺术学校舞蹈科,但铁凝最终选择了文学。
  铁凝上学时最喜欢作文课,而数学、物理、化学这类课程却理所当然地不行。铁凝回忆说:“八岁的我已开始写日记:‘妈妈让我去买菜,我买了一个胖冬瓜……’父亲很看重我用的这个‘胖’字,不知这能否算我形象思维的一个兆头。”
  父亲与写过《小兵张嘎》的徐光耀是好朋友。那时候大作家都在挨批判,徐光耀同样难以幸免。所幸的是。当时上面要写一个歌颂先进的报告文学,需要写作的高手,就想到了徐光耀,把他从农村召回来了。父亲挑了铁凝的一篇《会飞的镰刀》,还有另一篇作文,带着铁凝去见徐光耀。多少年后,铁凝还会经常提起与徐光耀的这次见面。“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这句评语,不啻是一股巨大的风,鼓荡起她的文学梦想。铁凝说过她在十五六岁时就“有了当作家的妄想”,听了徐光耀大作家的话。她就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与徐光耀见面的第二年,铁凝高中毕业,她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当时还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后主要是下乡当知识青年。此时铁凝还有更好的去向,通过她家一位在部队的亲戚的努力,第二炮兵文工团决定招铁凝当文艺兵,但是,铁凝在家中突然宣布了她的重要决定,她要到农村去,当一名知识青年。她作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为了体验生活,实现她当作家的梦。由于她是放弃了当兵的机会。主动提出下农村的,当地的报纸专门报道了她的事迹,她被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主动投入到工农兵火热生活的革命青年,并被邀请到许多单位去“讲演”。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尚在农村的铁凝也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希望去上大学,而且她觉得要读就得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她就揣着已经发表的几篇小说,乘火车跑到北大,她将小说交给中文系办公室的老师,申述说她的数学不好,但能写小说,能否给予特别对待。后来北大中文系还给她回了一封信,说非常欢迎你来中文系学习,希望今年就报考。但河北的老作家们劝铁凝留下,他们说,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那你是想当作家呢,还是想当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呢?铁凝想了想说我还是想当一个作家。铁凝最后放弃了上大学的努力。
  毫无疑问,铁凝给父母出了一道难题。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一次又一次伤心地哭泣,又疼又恨地望着女儿,气哼哼地说,你就去当你的“女高尔基”吧,那时候的中国大地上惟一能够公开推崇的作家大概就是高尔基了,母亲对女儿的痴迷文学无可奈何,只好把气撤在“高尔基”身上。你去当“高尔基”吧,而且还是女的“高尔基”。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两度高考落榜后的大导演



作者:马岳琳

  李安的中学时期有多么苍白失意,从犹如他前半生自传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一书中可略窥一二。整本书厚达近五百页,但谈到自己的中学岁月。李安只用了短短五页篇幅,里面甚至还有一页半,是他的好友回忆俩人的年少情谊。
  在典型的“外省”家庭中长大,李安从小跟着妈妈看电影,小学三年级时就自编自导话剧找同学一起表演,还会反串女生,但这些天赋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显得不值一提。
  李安身为台南一中校长李升的大儿子,书读不好,就是自尊心最大的挫折,“青春期我在行为上倒没什么叛逆,就是喜欢胡思乱想,读书不专心,”彼时驼背又害羞的李安,对高中的印象,除了上课,就是补习。帮他补习的老师,全是台湾中南部名师,但成绩不见起色,高一时李安就勇敢地对父亲说了自己的志向,“其他科目都不喜欢,我想当导演。”
  大人们对此不以为然,当然也无法帮助李安从联考的困境中杀出重围。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甚至考了0.67分,再度以1分之差落榜。“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李安当时最大的情绪发泄,不过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
  李安后来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是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领域里渐放光芒。
  不过,李安虽然在艺专如鱼得水,但父亲的期待也一直悬在年轻的心上。他回忆在专二升专三的暑期环岛巡回公演,因为累成黑瘦模样而被老爸训了一句“什么鬼样子”。他愤而走回房间把房门锁上,“这是我第一次胆敢有此犯上举动,已经是很革命了!”即使后来父亲答应李安去国外念电影,初衷也是希望他拿个博士成为学者。
  23岁前,李安在台湾度过,青春时期在学业上的不顺遂、无法满足父亲的期望,让李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毫无保留地拼命去尽最大努力,不断地给自己压力,仿佛一直想要证明什么。即使后来拍了《卧虎藏龙》,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加持,李安还是会说,“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我经常束手无策。只有用梦境去解脱我的挫败感。”
  反倒是当年对这个长子有着传统士大夫期望的李爸爸,曾写卡片劝解儿子,“用力不要太深。着色不要太重。”
  从青涩紧张到大气从容,全世界的影评人总是想要为李安的成功找理由。但找到最后,那个镜头可能就是落在一个瘦小的16岁台湾男孩,对着自己不敢反抗但又不愿顺从的父亲说,“我想当导演”。
  后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在电影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李安已获得两个金狮,一个奥斯卡最佳电演奖。这意味着在欧洲艺术圈子或者好莱坞圈子,他均已享有令人尊敬的地位。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22岁的老总:高二时就开公司



作者:邢人俨

  高考那天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好像在工作或者睡觉,反正不在考场里。他手下的员工都比他年纪大,他们在私底下都必须接受一个事实——给他们发工资的吴总,是一个压根就没有参加过高考的1987年出生的男孩。
  22岁的吴昕哲说,他希望自己能看起来尽量老一些,所以他穿衬衫而不是T恤。
  他对于“吴总”这个称呼感觉很不好。这种感觉就如同小时候别人叫他神童一样,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尽管他现在有足够实力在自己租的高档办公楼里像模像样地工作,管理着他的网络科技公司,每月按时还清车子和房子的按揭。他甚至没想过,自己的每一步似乎都比别人早了那么一点点,而高考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可以忽略的记忆。
  吴昕哲“出道”很早。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接触电脑,那时候还属于“386时代”,他就在电脑上打单机游戏。吴昕哲记得当时打的一款游戏名叫《命令与征服》。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拉起家里的电话线开始上网,那是他最初接触网站制作。然后凭着不知道哪来的热情就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人,一直就没觉得要好好读书。四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唱反调。”说归说,他的成绩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初中的时候。吴昕哲在省里拿了一个网站制作比赛的第三名,这是他与常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的开始。
  初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盛大网络找到了他,要与他合作做线上广告支持,每月给他1500元到2000元的工资,他成了当时同学中间最富有的人——“手机、BP机都有,已经不用向父母要钱了。”
  在父亲的支持下,初二下半年,他在自己的家乡庆元县开了一家公司,叫做“庆元自由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一直放着,跟他的学业一样。到初三帮企业做网站的时候,每接一个活可以赚两万到四万元。
  “初中时就不想读书了,临近中考前一个月都没读书,在网上弄到很晚。”
  高中他还是读了。读得非常即兴,成绩波动也非常大。吴昕哲说,他跟部分老师关系特别好:但是又跟另一部分老师关系不好,是他们眼中的问题学生。至于考试。他兴致来了就认真考,不高兴就交白卷,所以成绩时而是年级前50名,时而落到后面垫底。
  “当时用赚来的两万块钱给自己买了两样东西,一台一万多的戴尔笔记本,一台数码相机。每天上课就带着这台笔记本坐在教室后面上网。”
  高一的时候,吴昕哲还会去上课。到高二,吴昕哲在外面租了办公室正式做网络公司,就不怎么去上课了。那个时候,除了每月盛大给的1500块钱工资,他还能时不时地赚上一两万块钱。到高三下半年会考过后,他就“正式”不读书了。
  “高考那天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好像在工作或者睡觉。反正不在考场里。”吴昕哲已经记不清四年前高考那两天自己在做什么了,这段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都颇为纠结的记忆,在他那里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吴昕哲,依然开他的公司,从不去理会周围人的目光。直到有一天,连家人都调侃他为“吴总”。
  2004年底,吴昕哲在杭州开了自己的公司——亿网互联科技。从最初的4个员工变成8个。到2005年,吴昕哲拥有了自己的销售团队——他始终在做网站与推广。到2006年,他将公司搬到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一次性招了五六十名销售人员和八九名技术人员,公司人数一下膨胀到七八十人。
  但这次扩张把吴昕哲的公司扩伤了。
  “最困难的时候,发完工资就没钱吃饭了。只能把储蓄罐里的硬币换两三百块钱出来用用。”这个17岁的管理者也一度苦闷过,那个时候他就找来心理学的书读,老爸也支持一点,就这么撑过去了。
  现在,吴昕哲的公司规模和效益都稳定下来了。今年,在他的同龄人面临着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做老板五六年了。他说现在他招人的标准就是不看学历,只看能力。在公司里,他每天都要给比他大上好多岁的员工开会布置任务,他不喜欢员工叫他吴总,他叫比他大的员工也都是直呼姓名。
  吴昕哲说自己对网络市场一直都没有底,这点他很佩服马云,目标永远都那么明确。作为80后,他从来没对未来想过太多,他觉得太遥远的目标都不切实际。他挺实际的,平时吃吃快餐,不喜欢逛街显摆,到目前为止只买过两双耐克鞋,身上的衣服都不是名牌。当然还有更实际的——当他面对合作者的时候,除了一张娃娃脸,还有近九年的工作经历。而现在的他,不过才22岁。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



作者:袁 岳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太好了。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去忍受三个中有两个让你睡觉的老师的课堂:不需要去花学三四年也未见得会做一件事的时间;不需要留在那两个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行列。
  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恭喜你,在我们这个号称世界工厂,每100个城市工作职位至少85个属于制造与服务蓝领的社会,我劝你去读高职。作为一个技术蓝领,你的工作岗位十分有保障,初始收入通常高于本科生,你买房买车的时间都不会比一个通常的大本生晚。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不是坏事,因为你有机会听听我说的道理。你再去复读——选专业与学校,不要听你妈的,不要听你爸的,不要听你爷爷奶奶的,也不要听叔叔阿姨的,更不要听老师朋友的。尤其不要简单看什么好找工作,要选你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与学科,做点事先的研究,弄明白点真相,然后一门心思地去考。因为选中了喜爱的专业,即使你考上比人晚一点,但你会更有热情、更有趣味、更有投入、更有精力去学好学透,而现在弄明白你的爱好,比弄明白什么专业流行重要多了,你就不会成为现在大学里过半不明白专业对自己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的同学。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那不错,你还有了做海归的机会。你索性考虑去国外念大学,将来至少混个外语熟,也还多少有点国际味。说实话只要你不是真的在某些国家与一群中国留学生整天在一起厮混,在这种全球化、很多国际公司考虑扩大在中国布局与中国企业追求国际化的时代,学完了回来或在那找个工作都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而且你压根儿也没想上大学,你只是在满足父母要你考大学的期望,现在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干你想干的事——办鸡场、倒腾服装、当军警、包鱼塘、开办加工厂、弄个理发店什么的。今天许多创业的人连中学都未毕业,你好好干,混出来了,将来去北大光华或者上海交大去读个MBA,社会上一样认你,你一样可以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甚至比你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泡时光还强。
  如果你没考上大学,你可以踏踏实实找个技术训练班学点技术,在家乡找个工作。现在大多家庭就一个孩子,你可以与父母在一起,比其他人更好地体会到家庭亲情。说实话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点收入、多少能学一点新东西,然后全家人和和美美待在一起,只要心态很好,其实这日子不比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钱人混得差。

http://www.fctxw.com/ 最热txt天涯整理贴 txt书籍期刊杂志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


[心灵鸡汤]
扔掉有毒的婚姻



作者:叶倾城

  我是工科出身。我的同学大部分都正常地成为工程师。不管这时代多么分崩离析,齿轮与齿轮间的啮合总是不变的。世道再坏,他们永远很平凡、很向上地过日子,与同学、同事或者相亲对象结合,并且白头到老:
  他们曾经疑惑地问我:“为什么你看到的世界与我们不一样?”也批评我:“你说得太骇人了,现在哪有这么乱七八糟!”我全盘接受而且承认。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那些离婚、外遇、小三、二奶……都离他们很遥远。
  因此。听说我一位女同学离婚的事情,我吃了一惊。
  她很正常地相亲结婚,无所谓爱与不爱。男方是公务员,据说也不是坏人,只是爱玩。多年前她就闹过离婚。那时是男人玩赌博机,天天不着家。同事、朋友、家人——也包括同学,批评了男人的玩,也劝她给男人一次机会,理论多的是:新婚是需要磨合的、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小孩、有了娃他就会有家庭责任感的……
  她给了机会,也有了娃。男人果然戒了赌博机——开始玩WOW。我这种中老年妇女连WOW是啥都说得不太准确,反正是个网络游戏——玩游戏的地方也能谈恋爱?总之,男人恋上了,这一次,他不听任何人的劝。我的女同学。他们说。带着孩子去投奔了在深圳的姐姐。到这个年纪。父母双双过世,她连娘家都没有了。

Prev | Next
Pg.: 1 ...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