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就变成了索党借机攻击明党,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
第二,康熙以贪污罪名拿掉明珠,只是想分化明珠的力量,他不想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明党的其他官员为了明哲保身,就不会全力拯救明珠,也就避免了朝廷动乱。然而,索党官员弹劾明珠结党谋反。谋反啊,可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了,就会必然地牵扯到明党的其他官员身上。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必然会全力地保护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面对康熙了,而是整个明党在面对康熙。
第三,在索党与明党相争的关键之时,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从而会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身为上者的康熙无法接受的。因此,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和索党的力量平衡。这样,明珠的性命和政治生命也就保住了。
事情发展的结果正如明珠所料。这个官员上书弹劾后,索党一见这是个彻底打倒明党的机会,纷纷上书弹劾明党。明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也纷纷上书为明珠辩护。结果,原本只是弹劾明珠贪污的经济案件,变成了索党与明党大结算的政治事件。无论谁胜谁负,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伤害。
康熙为了维护大局,为了保住朝中力量的平衡,不得不对明珠重重拿起,又轻轻放下。他只免去明珠的大学士之职,不久之后,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自己的身边。在这个职位上,明珠一做就是20年,直到康熙47年去世。
明珠的这招棋,不仅他用过,其他许多人都用过。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稳固的政治集团,只能有一个一号人物,众多的三号人物,不能在中间再有一个二号人物,对于上位者而言,维护权力的平衡最重要,不能让一个党派独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对于下位者而言,敌对势力的存在同样也是重要的。有了敌对势力,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自己就成为上位者的威胁,等于是引火烧身。
(石景琼摘自《权衡》图/周弘)
首页->2008年第19期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作者: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在经济学家之间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尽管意见还不一致,那主要是由于各人对通胀各种后果的价值判断不同所致,还不是对通胀后果本身有什么不清楚。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你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遭到损失,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女退休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会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诚实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正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种补偿时,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至少他的社会责任感会大大削弱,因为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犯罪率上升,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危险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产生在俄罗斯所发生的普遍心态,但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率”,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人们对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一切未来的事物。我们知道,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未来的盈亏没有意义。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不但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将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没有意义,只有目前才是值得计较的。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目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这同样将构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社会贴现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社会犯罪率、预期剩余寿命、健康水平、外来移民的比率(或各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程度),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贴现率,它又直接与通货膨胀率相关联。所以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人们会对将来失去信心,感到未来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更注重于当前。
通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近几年来人们对所有权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确立牢固的所有权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一切侵犯所有权的政治行为都有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强行没收地主和资本家的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通过更换币制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都是侵犯所有权的严重行为,都是饮鸩止渴。从短时间看这些措施的利益是很明显的,但长期的不良后果却十分不易消除。现在大家常说的投资环境,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若干年前对所有权的侵犯,今天已不可能去改正,以致造成今天投资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货膨胀虽然和上述严重侵犯所有权的事有所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政府对百姓所有权的侵犯。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政府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百姓。通货膨胀之所以在世界各国政府中没有任何一个宣布它为非法,正是考虑到政府执行通货膨胀政策可能有其必要性。
通货膨胀使工薪阶层受到的损害最大。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如商贩、在企业内工作的工人和职员,受到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政府官员在通胀的环境下如果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正确估价。由于责任感淡薄,政府对自己的干部的控制力降低,严重时干部会寻求第二职业,甚至收受贿赂,整个政府的工作效率受到损害。事实上通货膨胀正是因为政府收支不能平衡而引起的,政府必定努力削减支出,所以干部的薪金往往不能随物价水平而调整。然而政府收支情况的改善有赖于政府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效率降低时收支情况将进一步恶化。所以通货膨胀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自我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觉悟。
虽然经济学家承认通货膨胀有其有利的一面,然而它降低了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对社会道德水平存在着负面的影响。这一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也正因为无形,大家对它的害处往往估计过低。
(燕冰摘自《生活中的经济学》暨南大学出版社图/贾雄虎)
首页->2008年第19期
荣誉跨越疆界的美丽
作者:吴克敬
郎平统帅的美国女子排球队,在奥运赛场上真刀真枪地打了一回,叮叮咚咚地击球声,每一个都击打在球迷的心上,让人难以平静。在这里,输球和赢球已退到了其次,大家可能想的是,咱的“铁榔头”怎么能在自己的国土上对抗自己的球队?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聂卫平。他说: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很有意思吗?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
听其言,我们的“棋圣”聂卫平是很愤怒了。在此,我想劝一劝聂卫平,可别火气大伤了自己的身体,且听郎平自己是怎么说的。
郎平说,我相信中国球迷会理解我的,并会为我而骄傲,而我也会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美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他们愿意聘请一位中国人来教他们打排球,这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而且我们国家的体育界也是非常开放的,也从国外聘请了不少教练,来带我们的队伍打比赛。郎平说的都是实话,2008年8月12日的击剑赛场上,就有一位叫鲍埃尔的法国老头,教出了中国的佩剑运动员仲满,生生地从法国剑客手中夺走了金牌。
现场的情景是这样的,仲满依靠鲍埃尔教给他的杀手锏劈击拿下最后一分,从而以15比9拿下对手,为中国男子剑客圆了奥运金牌梦。第一时间,冲上剑台向仲满祝贺的就是鲍埃尔,他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脸上泛着激动的泪光。此其时也,许多人和我一样,都还不知道这位洋老头是谁?跑到网上去查,这才知道洋老头就是我国聘请的法籍主帅。
法国是世界击剑强国,鲍埃尔是当今世界剑坛的著名教头。2006年入主中国佩剑队,专心于仲满、谭雪等弟子的教练,如今仲满夺冠,谭雪与女子佩剑队的几位骁将,又在半决赛中打败了法国队,昂首挺进决赛,取得银牌。这样的现实,如果以聂卫平们的认识来评判,鲍埃尔不啻一个卖国的法奸。
也许是我闭塞,没有听到法国人这么说,而据网络消息称,法国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官员还表扬了鲍埃尔,说他在推广普及欧洲先进的击剑技术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并对推进中法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铁榔头”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参加奥运会,在当今世界大交流、大融合的潮流中,是一点儿都不错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就是超越国界的,正因如此,才更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赞同,所喜爱。
由此我要说,奥林匹克运动的荣誉,无不是跨越疆界的美丽。
(孟宪忠摘自《北京今晨》2008年8月17日)
首页->2008年第19期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作者:晟 肱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然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唐诗戡所撰的《曾国藩治学之道》一文中介绍,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西江月摘自《新华日报》2008年7月31日图/李欣)
首页->2008年第19期
过河拆桥
作者: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的一个教长想学巫术,他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离此不远的特莱多市的巫师堂伊南是个高手,就上门求教。
他找到堂伊南家时,正是中午,这位巫师热情地请他吃饭,饭后又为他倒上了难得喝到的法国咖啡。教长这才得到机会,说明了来意。
堂伊南站起来走了几步,说,我不收弟子。教长很执著,再三要求。堂伊南说,我已看出你将会有远大前程,但教你巫术以后,我怕你会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所以不能教你。
教长忙起誓,那是不可能的事,假如我真的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你,上帝可以作证。堂伊南听他说得很有诚意,就相信了他。
堂伊南先叫来女仆,吩咐她晚饭准备烤乳鸽,但别忙着烤,等他发话时再烤。然后他掀开房中的一块大铁板,示意教长跟来,他们就顺着石板梯子下去,堂伊南解释说学巫术最怕有人打扰,所以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
石梯很长,走了约有十分钟才到了尽头,来到了一间放着各种巫术器具的实验室,教长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来到了地底深处。堂伊南拿来一些巫书,正要给他讲解,有两个牧师匆匆而来给教长送来一封信,信上说他那个当地区主教的叔叔病危,要他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教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
最后他还是不愿放弃学巫术的机会,就写了封回信表示慰问,让来人带给主教。两天后,几个身着丧服的人来了,说主教已经病故,正在选继承人,而教长也有中选的希望,还说教长不必赶着回去,因为他本人不在场被选中则更加说明他是深孚众望。
果然十天后,两个衣着华丽的牧师来了,一见面他们就匍匐在地,吻他的手,称他“主教大人”。堂伊南也是喜出望外,一边向他祝贺,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谋求空出的教长职位。主教对他说,教长的位置已给了他自己的弟弟,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圣地亚哥。
三个人到圣地亚哥上任。六个月后,教皇派使者来宣旨,任命他为托洛萨大主教。
堂伊南忙请求把空出的主教位置给自己的儿子。
大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他自己的叔父,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托洛萨,堂伊南只得同意。
两年后,教皇又任命他为红衣主教,堂伊南立刻提醒他以前作出的许诺,并为自己的儿子请求那个空出的大主教位置。
红衣主教说这个位置已给了他的舅舅,不过可以另给好处,提出三人一起去罗马,堂伊南很无奈,只得同意。
他们到了罗马受到了隆重接待,还举行了弥撒和游行。四年后教皇逝世,红衣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堂伊南再一次找到教皇,他吻了教皇的脚,提醒他以前的承诺,为自己的儿子请求红衣主教的职位。
教皇闻言大怒,让手下把他投入监狱,说他一个小小的巫师竟敢要挟教皇。可怜的堂伊南忙连连认错,请求宽恕,并说自己与儿子这一辈子都在外荒废了,现在只好准备回老家。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