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那里,非常的美丽,而且有风度。她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她将跆拳道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我为她感到骄傲。”这是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秘书长、韩国人梁振锡给予陈中的评价。
  是的,这一刻,陈中是那样的美丽。三连冠梦碎,陈中的奥运会也就此结束。
  对阵斯蒂文森的比赛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比赛,陈中步步为营。距离比赛结束只有10秒钟了,陈中还以1比0领先。但是,也就是在这最后10秒,斯蒂文森发起最后一击,一个右腿下劈动作击中了陈中的头部。这个击中到底是在有效时间内还是已经超过了比赛时间?裁判犯了难,在当场裁判们经过简单的商议后,做出了决定——陈中胜出!陈中笑了,她进入四强,朝自己的三连冠梦想又前进了一步。但斯蒂文森却愤怒地说道:“她(陈中)并没有赢,我赢了,但裁判们令我的梦想破灭。”
  比赛结束后,英国队立即对这一争议判罚提起上诉。在仔细研究比赛录像后,裁判组做出了更改比赛结果的决定。在现场宣布了这一结果的裁判长表示,从慢动作回放来看,斯蒂文森的最后一击的确是踢中了陈中的头部,根据规则,她应该因此得到2分。因此斯蒂文森以2比1取胜。从英国提出上诉到最终上诉被通过,陈中一直在热身区静静地等待着。她像往常一样做着准备动作。但是,这一刻,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不太好的预感。“看到裁判们在场边穿梭,我觉得可能会有意外发生。但是,我只是还在做自己的准备活动,这个时候,不能因为任何事情分心。”陈中说。
  半决赛比赛时间到了,陈中和教练已经来到了运动员出口。而这个时候,她被告知要到后面继续等待。“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了。”中国拳跆中心副主任赵磊赛后说,“因为如果判罚维持原判,那么陈中就可以直接上场了。”很快,裁判长找到了陈中,告知了她最终的结果,她无缘4强。奥运会的跆拳道比赛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录像回放改判比赛结果的判罚产生了。
  陈中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上场的斯蒂文森输了比赛。然后,离开。
  “我在这里必须感谢中国跆拳道协会和陈中,他们的大度完美演绎了跆拳道精神,我必须向他们说声谢谢。”这是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秘书长梁振锡的原话,因为他们没想到,作为东道主的运动员会如此平静地接受这样的结果。而斯蒂文森的教练霍尔在得知改判的消息后,他表示要为陈中的态度“向她脱帽致敬”。他说,“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体现体育精神的行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推翻原有的结果,做出这样的决定真的是很难得。”陈中,没有赢得冠军,但她赢得了尊重。
  (孟宪忠摘自《今晚报》2008年8月24日)
  





首页-&gt2008年第19期

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

作者:佚 名




  母爱的力量有多大?丘索维金娜可以告诉你,当33岁的她在体操场上拿到一枚跳马银牌的时候,她幸福地说:“我为自己得到这枚银牌而自豪,而我会将这枚银牌带回家,送给我的儿子。”
  这是一个坚强的母亲的故事。在2002年前,丘索维金娜是个快乐的体操姑娘。1975年出生,16岁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体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至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加奥运会。过去的日子是为了体操,是为了梦想,丘索维金娜快乐地在体操场上抛洒着汗水,收获着辉煌。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丘索维金娜的名字命名了三个动作。
  1996年,丘索维金娜与前苏联著名的摔跤运动员库尔班诺夫结婚生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本该平静而快乐。然而造物弄人,2002年,3岁的儿子阿廖沙被确诊为白血病。而后体操对她来说不再是单纯的比赛,而突然变成了一项为了儿子治病的工作。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惟一的办法。”丘索维金娜说。
  “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丘索维金娜说,“他只有三岁,我不能看着他就这样死去。”
  就这样,为了赚取奖金,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拯救阿廖沙。当得知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后,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来到了德国丰田科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让阿廖沙住进了科隆大学医学院,还给了他们很多经济上的支持。
  此后,不敢病,不敢伤,更不能言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自己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的机会。
  2006年,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三年规定”到期后,丘索维金娜穿上了德国体操队的队服,并在今年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场上,她再次跳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丘索维金娜”,并且最终摘得了跳马项目的银牌。在她这个年龄能完成这些,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
  (金童摘自“天涯社区”)
  





首页-&gt2008年第19期

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蒋方舟




  我用迷信的方法,推算出古代的我是一个富人,不过我并不开心,因为我担心身在古代的我没有选择正确的生活态度,过得像《世说新语》上面的郭太太一样。
  郭太太是晋朝人,刚刚死了老公,她唏嘘了一会儿,就招来了家里所有的婢女,要带她们上街。婢女们都很高兴,穿得漂漂亮亮的。来到了大街上,郭太太却布置任务:“你们每个人都要捡几斤粪,人粪马粪牛粪都可以,达不到指标不要吃饭。”她自己先伏下身捡粪,穿得漂漂亮亮的婢女只好分头找粪。
  郭太太每天都带着婢女上街,晚上回到家,就把粪堆在西厢房里,准备种菜用,种菜也用不了这么多的粪啊,剩余的粪,盘算着卖给菜农。郭太太总是无比依恋地看着这堆粪,用棍子拨拉来拨拉去。郭太太的继子住在西厢房旁边,每天闻到这味道,头发都竖起来了,对郭太太说:“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郭太太吼道:“你爸把你托付给我,不是把我托付给你!”然后拿着大棍子打他。她的继子跳窗户离家出走了。在古代,赚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耕自己那块地,捡街上那坨粪。他们小小气气节节约约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们不小心被贫穷选择到了。但像郭太太那样的人,本来不怎么穷,却选择了贫穷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吃菜只吃菜根,家中堆满了腐烂的苹果,古代的人把这叫做简朴,其实这是到死都无法改正的恶习。贫穷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容易让人沉迷的生活方式,迷失在无数快乐的细节里——“呀!这个易拉罐可以卖五分钱!”“我挖了一点儿菜根吃!”——让人沉沦,使人忘记生活的本质:生活虽然曲折,但是要不断快乐地向前,不改进的生活不是好生活。
  我害怕变成郭太太,因为我现在已经是小郭太太了:走路时弯着腰随时准备捡钱,整理了十四年的存钱罐。我要停止这种恶习,萧伯纳说得好:“有人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土、一只猪。”
  (白狼摘自《南方都市报》图/大可)
  





首页-&gt2008年第19期

趁年轻,将坏事干够

作者:许冬林




  一个女人,若是做了一辈子乖乖女,晚年回忆,想来也是寡淡无味的。在家听父母安排,出嫁后,诸事都随了老公的心思,中年以后,又是孩子的榜样,近似于“三从”了。在哪里能出点儿岔子呢?想也是年轻时吧。
  十几岁的时候,不是只穿白裙子,白凉鞋,梳马尾辫。至少要有过那么几次,剪短头发,穿哥哥的蓝色运动服,放学迟归,和一帮男孩子打篮球或踢足球,一身臭汗,把喝不完的矿泉水浇头上,回家挨骂。然后,开始蓄长头发,回归女生队伍里。从此,有男孩子的豪爽,不小肚鸡肠,不轻易掉泪。有团结协作精神,能把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女生拧到一块儿来。工作以后,是值得信赖的好员工,小镜子放在家里照,办公室里是优秀的“传球”手。能和男人做成好朋友,关系清白,不暧昧。
  在二十岁的时候,还要撞上爱情,瞒着父母,和一个不咋样的男孩子私奔,然后三五个月后,一个人灰溜溜地回来。从此知道,只会说不会做的男人,不可托付。知道没有面包,爱情难以存活。甚至还知道,单薄的爱情填不满宽阔的岁月。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里,享受深入钻研的乐趣。开始知道,即使女人,也要热心事业,事业是支撑自己一生的大山。
  甚至,在二十五岁之前,还要错误地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和他偷偷约会,听他愤慨妻子的辱骂,听他感叹生活的沉重和人生的薄凉。然后在那个女人的泪水里及时收手,转身而去。重新遇人,嫁人。从此知道怎样去经营一个家庭,怎样推己及人地去关怀他的父母,怎样做一个温厚贤淑的妻子,怎样去体谅一个男人的悲喜和辛苦,怎样包容他屡屡犯下的小错误,怎样感念他陪你同守围城,不离不弃的执著。
  二十五岁之后,在孩子出生之前,还可以干一桩坏事。厌倦了婚姻生活的单调雷同,以为读了许多书,可以再也不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辈子在厨房打天下,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失望,很茫然,于是不打招呼,离家出走。在外转悠一圈,旅馆换了一家又一家,其实也大同小异。外面的饭菜常常也不合口味,饿得要命;自己烧,发现身后没人充当拉拉队,于是提不起兴致。半夜睡觉,没人给你掖被子。一个人,连个发火的对象都没有。于是,趁着他满面凄惶地寻来,赶紧跟着他回家,伏在他怀里啃他的脖子。并且,开始悄悄喜欢婚姻,计划开春生个宝宝。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犯错,何尝不是如此?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所以,趁着年轻的当儿,奢侈地干够这几桩坏事,然后在三十岁之前,及时回头,改正。从此,开始做一个合格的人,开始担负,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世界。
  (瞿玥玥摘自《珠江晚报》图/廖新生)
  





首页-&gt2008年第19期

叩谢鸟小姐的秘密

作者:村上春树




  叩谢鸟小姐的本名叫鸟山恭子,她每次从笔者手上拿到稿子,一定深深地鞠躬叩谢,说道:“谢谢您,谨拜收您的原稿。”所以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叫她叩谢鸟小姐。鸟山小姐今年26岁,独身,是个品貌俱佳的美人。东京学艺大学国文系毕业,在社会上做事已经有4年了。作家们受到鸟山小姐拜托时,往往不知不觉中就答应了。总编辑对于她的工作很满意:“她有很好的教养,现今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有谁能像她这么准确地使用敬语?有谁能像她用这么文雅的辞句呢?”
  可是我知道一点点叩谢鸟小姐的秘密。有一个星期天上午10点的时候,我打电话到叩谢鸟小姐的家里。虽然休假日的早晨不太好意思,但我想必须早一点确认截稿的时间。电话是她母亲接的,叩谢鸟小姐与母亲两人住在小金井。我向她母亲说:“假日的大清早,就打电话打扰您,实在非常抱歉。因为工作上有点急事,能不能麻烦您叫恭子小姐?”我客气地请求。“请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去叫恭子。”她母亲也礼貌地答道。
  等了一会儿,传来和平日大不相同的叩谢鸟小姐奇妙而尖锐的声音,如果大胆取个譬喻的话,就像在剥了皮的肚子涂上盐巴所发出来的声音一样。然而这确实是叩谢鸟小姐的声音没错。“唔……谁呀!真是的,星期天的早上耶!正想好好睡个懒觉,真是的。什么电话?高雄是吗?反正,我正要去上厕所,让他等一下好了啦。昨晚喝太多啤酒了,现在一肚子水……嗯,不是高雄啊,耶耶耶,那……不妙,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了,这……”
  当然我就这样马上把电话挂掉了。谢天谢地我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字。
  至今叩谢鸟小姐仍行礼如仪地拜领原稿。
  甚至有人说她具有贵族的血统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装做什么都没有听到,默不作声。
  (北方摘自《港台信息报》2008年7月24日图/李伟)
  





首页-&gt2008年第19期

照相师的润色

作者:里柯克




  “我要照张相。”我说。
  照相师不大起劲地望了望我。他佝偻着腰,身穿一套灰色衣服,眼神迷迷糊糊地像位自然科学家。可是不必去描写他了,人人都晓得照相师是个什么样子。
  “坐下等吧。”他说。
  过了一个钟头,照相师打开里间的门。
  “进来。”他声色俱厉地说。
  我走进了摄影棚。
  “坐下。”照相师说。
  “我想要是你这张脸有七成圆,那就会好一些。”他说。
  “我也相信要是那样就好多啦。”我满腔热忱地说,因为我很高兴发现他还有通人性的一面。
  “你的脸也是那样,”我接着说,“其实,多少张脸看起来都是太僵硬、狭窄,没有点儿伸缩的余地。只要你能把它弄到七成圆,脸就又宽又大了,几乎是无边无际。”
  可是照相师不再听下去了。他走过来,用手摔着我的脑袋,把它往左右拧拧。我还以为他要跟我亲嘴呢,于是,我就闭上眼睛。
  可是我误会了。
  他把我的脑袋拼命往一边拧,拧到头儿就站在那里凝视着。
  他又叹了口气。
  “我不喜欢这个脑袋。”他说。
  然后他回到机器那边,又瞅了瞅我。“把嘴张开点儿。”他说。
  我开始照他吩咐的做了。
  “闭上。”他立刻又说了一声。
  他又望了一眼。
  “耳朵难看,”他说,“把耳朵垂下点儿来。好,劳驾。现在来调整一下眼睛。在眼皮下:翻一翻眼珠子。请把手放在膝头上,脸再朝上仰一仰。对,这好多啦。现在把胸膛鼓起点儿来!对!再把脖子弯一弯——就是这个样子。喏,再缩一缩腰板,把屁股朝胳膊肘那边撅一撅。好!可是我不喜欢这张脸,就是有点儿太圆了,可是——”
  我在凳子上打了个转身。
  “停下吧,”我非常激动地(可是我想并没失掉尊严)对他说,“这张脸是我的脸。是我的,不是你的。这张脸跟我在一起已经过了四十年啦。它有什么缺陷,我自己晓得。我晓得它长得不端正,我晓得它长得不匀称,然而这是我的脸——我就有这么一张脸。”我已经觉出自己的嗓音都哑了,可是我仍然说了下去。“不管我的脸如何不对头,它跟我在一道这么多年,我自然爱它。而且这张嘴也是我的,不是你的。耳朵也是我的。要是你这架机器容不下的话……”说到这儿,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呱嗒!
  照相师拉了提线,照上啦。我可以看出那架机器经这么一震动,还在那儿颤抖。
  “我想我刚好抓到你激动时候的面部表情。”照相师撅起嘴,心满意足地笑着说。
  “哦,面部表情吗?”我尖刻地说,“你大概认为我自己激动不起来吧?

Prev | Next
Pg.: 1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