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教练让他懂得:“这是存钱,到了年底你就拥有一大笔钱。”菲尔普斯训练中的艰辛大概也只有家人最清楚,据悉,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菲尔普斯要在低氧的环境中睡觉,为了防止他缺氧昏迷,他的母亲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叫醒他一次。天才总是例外,天赋也和多数人无缘,然而,勤奋和坚持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能做到的。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像奥运会一样是一个竞技大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表演着自己的节目。有些人,前半程跑得很快,但因体力不支而中途放弃,也有些人虽然跑得不快,但一直在咬牙坚持,拼争到底,他们往往是笑到最后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凡人都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或许我们成不了菲尔普斯、宾德拉一样的英雄,但我们同样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永不放弃将使我们离成功近一些,更近一些。
(乐天摘自《牛城晚报》2008年8月21日)
首页->2008年第19期
失落的三箭客
作者:贾玉华
2008年8月14日,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中,中国队的张娟娟战胜韩国选手朴成贤获得金牌。张娟娟此前相继战胜韩国队的朱贤贞和尹玉姬闯入决赛。
决赛中,第一组,中国选手张娟娟开局不好。第二组,张娟娟调整节奏,成绩稳中有升;而朴成贤则在张娟娟的紧逼下状态出现波动。第三组,张娟娟状态神勇。第四组,张娟娟发挥得极其出色,以总环数110:109险胜韩国选手朴成贤,历史性地首夺奥运会冠军。
参加完了射箭颁奖仪式回到奥运村驻地的三位“失落”的韩国女箭客们——朴成贤、尹玉姬和朱贤贞又向韩国媒体单独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朴成贤承认,当她看到了自己的两名队友都被张娟娟淘汰后心里多少出现了一些莫名紧张。除此之外,朴成贤在心理上多少有些“轻敌”。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赵襄王学御的故事: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不高兴了,责问王子期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注意力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是稍有落后,你的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始终心情十分紧张,您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比赛的胜负上了,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比赛中,心态很重要。平和的心态可以令掌握的技术更完美地发挥;而如果心中只是关注成败,患得患失,可能就像赵襄王一样——无论过程中或赢或输,但最终将难以胜利。
(岩冰摘自《当代健康报》2008年8月21日)
首页->2008年第19期
能够接受失败,就已经赢得了比赛
作者:吴稼祥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争取夺冠的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林丹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窗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林丹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荣誉殿堂”节目里对主持人崔永元说,“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意识到正在进行的雅典奥运会已经离我很远了。”
我猜想他一直没有接受那次失败。那之后,虽然他获得了很多冠军头衔,包括含金量很高的两届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冠军,但都不能填平那个叫做苏西洛的家伙在雅典奥运会上在他心里捅下的窟窿。
今年以来,林丹状况迭出,或许与这个窟窿有关。众所周知的事件有,与韩国的中国籍教练公开冲突,向自己的教练吉新鹏摔拍子;不那么著名的事态是,他练球练得不如意时,就愤然折断球拍。后来他发现这种发泄方式太费拍子,不如费自己的嗓子,所以改成夜里在自己宿舍里喊叫。
“我发现你在决赛中与李宗伟决斗时,心情平和得很,那是怎么回事?”崔永元以他招牌式的慵懒和逗弄腔调问。
林丹朝坐在他身边的女友、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亚军谢杏芳笑了笑,说:“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在电视上看她打决赛,她虽然输,还很从容。我突然想,即使输了比赛也没有什么,她一块银牌,我一块银牌,挺好的。”
这就是说,他在决赛前,已经准备接受失败,这就在心里把那块比千斤还重的金牌放下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你越追求的东西,它跑得越快;等你觉得它没有那么重要了,它反而来找你。金牌一旦在心里被放下,你看到的就主要是过程,不再是结果。于是,过程变得精彩。李宗伟显然是把林丹放下的包袱背上了,这场决赛的悬殊比分并不是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而是心理差距。
这是一个极好的案例,可以应用于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它说明,假如一个运动员已经在心里接受失败,他赢得比赛的可能性会增加。在比赛前接受,有助于他赢得当前的比赛;在比赛后接受,有助于他赢得下一次比赛。美国射击名将马修·埃蒙斯因为他在雅典奥运会射击比赛前太想成功,打到别人的靶子上后,又不想接受失败,一次又一次找裁判交涉。最后他没有找回金牌,但找到了拿自己的金牌当嫁妆的爱人——捷克射击美女卡特琳娜。
不过,悬在雅典射击场上的那块他射错了的靶子,似乎并没有从他心里放下。那次,他也许太想证明自己;这次,他或许太想证明爱情,想拿一块金牌当戒指送给自己的妻子。结果是给世界又一次惊奇。不过这一次他微笑着接受了,拥抱了“捡走”自己最后一枪打飞的金牌的中国选手邱健。有人说他中了魔咒,有人说他恶魔附体,其实,纠缠他的就是害怕失败的心魔。
这一次他真的接受失败了。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幸福地说:“我感觉很好,我们一家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3块奖牌。”以这种心态,他有望在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对准自己最后一枪的靶心,所有准备在他身后捡金牌的人得赶紧死心了。
(周文燕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20日)
首页->2008年第19期
叶乔波的坚持和刘翔的退出
作者:魏剑美
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最值得期待的恐怕就是刘翔的110米跨栏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刘翔就黯然退场了,给数万名正在狂热呼喊“刘翔加油”的观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
刘翔的退赛当然是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遗憾之一,但他“未战先退”的举动却昭示着中国人对体育精神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速滑运动员叶乔波。她在1992年就被查出半月板断裂,但她还是带伤远赴6个国家参加了8场世界性大赛。1993年4月,一名日本专家检查她的膝伤后万分惊讶,说这还怎么比赛,你应该马上做手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但3天后,叶乔波忍着剧痛拿下了世界短距离速滑赛全能冠军。2004年,她又在第17届冬奥会上夺得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的手术中,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
“叶乔波精神”一度是被广泛宣传的,媒体称她一直“自觉以雷锋等英雄模范为榜样,决心把有限的运动生命全部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她忍受严重伤痛,坚持参加比赛”。叶乔波成了英雄,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但是,对叶乔波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殊不知,她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甚至不少人还担心她“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相对于叶乔波来说,刘翔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更何况他的伤痛还远远不能和当年的叶乔波相比。如果发扬“叶乔波精神”放手一搏,拿奖牌甚至卫冕金牌也并非全无可能。
但是刘翔没有,只因为他“并不是为了跨栏而活着”。在可能严重损及健康的情况下,刘翔选择了退出,选择了独自承受所有的指责与非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时代的进步已经使人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刘翔的放弃,也能够更理性地对待代表“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誉”的金牌了。
叶乔波的“坚持”让人钦佩,但更让人心酸;刘翔的退出让人惋惜,但更让人欣慰。因为,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种一定要“战死疆场”的所谓“中国精神”带来的心理重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翔的退出和观众对他的理解,标志着我们对体育精神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刘云摘自《魏剑美新浪博客》)
首页->2008年第19期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人
作者:似水流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然而,生活比小说梦幻得多,奇迹总是在挑战着庸常的生活。两届奥运会,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都用同样的近乎离奇的方式,把金牌送给他人。这次捡到“便宜”的还是中国人。
1981年出生的马修·埃蒙斯今年27岁,这位美国射击选手少年成名,曾创造了50米三姿项目的少年世界纪录,并在2002年和2004年世界杯决赛中夺冠。然而,我们熟知他,却是因为2004年8月22日的雅典马可波罗射击场。
当时的三姿比赛进行到了最后一枪,2号靶位的埃蒙斯像往常一样最后一个击发。他只要得到不低于7.1环的成绩就能夺冠,但最后一声枪响后,正当他举起双手准备欢呼的时候,坏消息传来,他居然打错了靶,2号靶位的他却把子弹射向了3号靶位。在美国人出现脱靶这种超级失误后,金牌属于中国队的贾占波。
2008年8月17日,北京射击馆迎来奥运会射击比赛的最后一天,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美国选手埃蒙斯在前九枪取得巨大领先的情况下(领先第二名3.3环),最后一个射击的他只要打出6.7环就能稳获冠军,业余水平的选手一般都能打出6.7环。只要发挥正常,金牌就是他的。国外的很多通讯社,此时已经写好了埃蒙斯夺冠的快讯,只等他最后一发击出。
他在最后一枪虽然瞄准的是自己的靶子,但却不是中间黑乎乎的靶心,大屏幕最开始并没有反应,随后靶纸变大,在靶心外边很远的地方,一个叫做4.4环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小点儿。仅打出4.4环的成绩,将冠军拱手送给了中国选手邱健。美国选手埃蒙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第二次以同样的失误失掉几乎到手的金牌。
走进混合采访区的埃蒙斯看不出丝毫的沮丧,面对世界各地的电视、平面以及网络媒体的采访,埃蒙斯始终挂着笑容,不时开着玩笑,足足四十分钟,埃蒙斯在混合区走得好慢,但他的笑始终没有退去。
记者们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后一枪发生了什么?
“我在准备最后一枪时确实感到很大的压力,但都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总的来说在决赛中我的表现都很放松,心态也始终保持着平稳。但或许是枪在最后一刻出现了问题,还没有瞄准就发出子弹了,以至于最终偏离了靶心……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坦然面对这个结果。”对于意外的最后一枪,埃蒙斯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对于这次失误,所有人都不免联想起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的一幕,对于这样的历史巧合,埃蒙斯笑称:“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或许自己没有冠军命吧!”
平复下来的埃蒙斯很大度,他走到邱健面前,向他表示祝贺,甚至上前拥抱了夺金的邱健。四年前输了,他也是这么做的。这一天,美国人的风度再一次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邱健说,埃蒙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对手。
首页->2008年第19期
躬身那一吻
作者:许冬林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重馆开赛。任何一场比赛都让人充满期待,同时,任何一场比赛又都是残酷的。那么多选手满心欢喜地来参赛,可是能站到领奖台上的只有那么几个,更多的,到后来都是一个一个黯然地离开。在女子48公斤级的举重抓举比赛中,土耳其选手塔伊兰三次试举失败。不用说,是转身离开。可是没想到,她转过身,躬下身,亲吻一下她热爱的杠铃,然后起身,离去。台下掌声雷动。此刻,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感动到无语,并且深深记住了这个穿红色运动服的土耳其姑娘,记住了这个失败者的美丽优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会选择以这样的姿势离开赛场,走进观众的心里。
躬身,亲吻。千言万语都化为这一个姿势:我来过,来过北京,来过奥运赛场;我尽力过,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我热爱过,热爱为之流血流汗的杠铃,热爱人类的体育事业。在中国,武侠剧里的悲情英雄在临终之际偶尔会冒出这样的一句台词: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喜极了这句,英雄就该是这样拥有生生不灭的不屈筋骨。塔伊兰的躬身亲吻姿势,所包含的内涵如果还要补充,大约是:我还将热爱我的杠铃,我还会重返奥运赛场……
于个人,没有永远胜利的赛场,只有永远热爱的事业。奖牌是重要,但不是终极目的,热爱和快乐才是时时要记得拾起的。所以许多时候,当我们和荣誉与奖牌失之交臂,请咽下泪水,捧出自己的热爱和深情。
在奥运的赛场上,我们常常看见汗流浃背的篮球运动员,抱着手中的篮球亲吻,祷告一般,然后抬头,投篮。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我们也常常看见荣誉集于一身的冠军,接过奖牌和鲜花,然后幸福地亲吻怀中的金牌,再亮给亿万的观众……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忘记失败者。可是,这一次,当我们为胜利者欢呼的时候,忍不住想起塔伊兰,忍不住想起她那躬身的一吻,并且忍不住心下一动,久久不能释怀。我们相信,下届奥运会,只要条件允许,她还会来的,不管胜出,还是中途早早离去,她将依然亲吻她的杠铃,以自己的方式热爱她的体育。
从塔伊兰躬身亲吻的姿势里,我想起自己从事的事业,想起自己的生活态度。对事业,对生活,当少些得失心,只需抱一个热爱的姿势,只需倾注一腔的深情,就是一个优雅美丽从容的人。
如果已经倾尽全力,最后的江山还是别人的,那么就选择像英雄一样抚摸他的战马和宝刀,像塔伊兰一样躬身亲吻她的杠铃,然后悲壮离去,等待下一次。
(西江月摘自《常德晚报》2008年8月13日)
首页->2008年第19期
她赢得了尊重
作者:李 睿 徐国玺
当知道比赛结果做出更改,自己被淘汰的时候,陈中的脊背挺得格外直。比赛已经过去,结果不由自己掌握。平静地接受裁判的最终判罚,陈中没有怨言。
“我在判罚做出改变,判罚英国选手获胜的时候去看了陈中。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