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手势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能招来麻烦,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理解这些手势在不同环境中的意义。
(王超摘自《世界文化》图/朱慧卿)
首页->2008年第18期
人类速度的极限在哪
作者:寒 路
在某品牌的电视广告里,来自中国的刘翔和来自牙买加的鲍威尔作为世界上两个跑得最快的人,不断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6月1日,在纽约进行的田径赛中,同样来自牙买加的年仅22岁的博尔特,把百米成绩刷新到惊人的9秒72。
在男子世界百米纪录再次被刷新的同时,一个曾经被人们反复讨论的问题再次浮现:人类速度的极限到底是多少?1968年第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首次把发令枪与终点摄像器连接在一起,这使得时间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一秒。美国人海因斯在那届奥运会上跑出9秒95,创造了电动计时之后的首个男子百米纪录。这一成绩也标志着世界百米进入了“10秒时代”。如今,整整40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短跑高手,用自己的汗水和辛苦把这个极限缩短了0.23秒。
如果按照破纪录的趋势来看,9秒70的大关近在眼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再次被刷新。这个推断是有历史根据的,从人类不断刷新百米极限的时间上来看,时间越来越短。上世纪初,人类突破百米纪录的时间通常是10年左右,其中海因斯的9秒95到打破他纪录的史密斯的9秒93足足用了近15年的时间,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几乎每隔2到3年,世界纪录就要被打破一次。这一次博尔特打破世界纪录,距鲍威尔上次创纪录的时间,只有不足9个月。
百米纪录会不会一直无休止地被突破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数科学家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推断出人类速度的极限,其中,美国的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曾经预测,9秒60也许是人类百米的极限。他认为从人体机械的角度来讲,超过这个速度可能会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离。法国的佩龙内特和蒂博博士认为人类可以跑得更快,他们在综合了优秀运动员的身体代谢样本,并且经过数学方法计算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能够在2040年跑出9秒49。
最疯狂的数字远不止这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在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后,预测2156年人类能跑到8秒079。当然,目前谁也不可能从实践的结果来验证这些科学家的推测是否真实,但至少代表着一种人类不断挑战自身身体极限的精神。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运动员的营养和训练手段,还是跑步器械和装备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科技因素对人类不断突破极限起到了决定作用。
(云舒摘自《泉州晚报》2008年7月21日)
首页->2008年第18期
徘徊在美国厕所前
作者:邓 勤
一天中午,我和乔治去洛杉矶的一家西餐馆用餐。餐前内急上洗手间,按箭头的指引找到了WC,但站在厕所门前,我却无所适从了。两个厕所门上的标志都是似鱼非鱼的图案,区别只是一条鱼是白色的,另一条是黑色的。我究竟该进哪间呢?如果走错了厕所,在美国这个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度,我说不定会被以性骚扰的罪名告上法庭。
无奈之中,我只得返回大厅,请乔治帮忙。乔治让我去门上画有白鱼的厕所。事后乔治解释:“中国的太极图知道吗,那是一对阴阳鱼,厕所标志设计者把它借用过来。白天为阳,因此白鱼表示男性;黑夜为阴,黑鱼表示女性。这也算中为西用吧。”
“可是餐厅的食客来自世界各地,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太极图的,就连我这个中国人也云里雾里的。”我不解地问。
乔治说:“现在是读图时代,美国人喜欢与众不同。图案的变化比较频繁,以前用头发作为标志,但现实生活中常常错位,如今洛杉矶长头发的男性和短发甚至光头的女性已是屡见不鲜。于是后来,便改为以裤子和裙子的图案分辨男女厕,但很快又发现穿裙子的男子粉墨登场了。在发式服饰难以分辨男女的情况下,有人便想到了以烟斗来代表男性,但过了一阵子,街头又有老妇人嘴叼着烟斗招摇过市了。还有一阵子,以一顶礼帽来表示男厕所,但这一行为很快遭到女性的强烈抗议:既然男人以戴礼帽来展示绅士风度,女人就不能以礼帽来装点贵妇人形象吗?于是,年轻女士们纷纷戴起礼帽与男性分庭抗礼了。”
美国私人生活的充分自由化,决定了这个国度的厕所男女标志的多样化并存。因此在美国方便时,千万不能只认定一种标志。如果搞不清楚,最好请教别人,免得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寒江雪摘自《市场报》2008年7月14日图/朱慧卿)
首页->2008年第18期
为一个女子改变的百年校规
作者:张 翔
这是一所美国著名的军事学院,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有着传承了150多年的严格校规,许多著名的军官从这严格的校规中诞生,并走上战场,取得了卓越的战功。这个军事学院不是西点军校,而是堡垒军事学院。
堡垒军事学院是一个男子军事学院,在过去的150多年里,这里培养出无数雄壮的勇士。而在1993年,随着美国女权主义的兴盛,这个充满男人味的学院被女权主义者盯上了。
一个名叫“香侬”的19岁女孩在女权组织的支持下,报考了堡垒军事学院,在填写入学申请表格时,她故意漏填了性别。而堡垒军事学院招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人已经对他们瞄准了暗枪,他们一个粗心大意的疏忽,让这个叫香侬的假小子顺利通过笔试,给香侬发去了入学通知书。
等到香侬出现在学校接待人员的面前时,所有的人都傻眼了。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所男子学校居然会有一个女孩子来报到。学校领导开始劝香侬小姐放弃这所男子学校,因为这里并不适合一位女生。但是香侬却毫不让步,她坚持要在这所军校里就读,不怕苦累,甘受高强度的训练。如果不让她就读,她将视为歧视女性,诉诸法律。这时,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失误,这个失误虽然看上去不算什么,但是却令学校陷入了150年以来最尴尬的困境之中。
随后,这件事就启动了法律程序,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站在了学校这一边,都认为香侬是在故意恶搞,旨在置堡垒军事学院这所老名校于尴尬之中,甚至有人说香侬已经和好莱坞的导演们已就自己的经历提供为电影题材签订了合同。就在舆论偏向于古老的军事学院时,学院的校长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打破150年来的校规,接受香侬这个不速之客,让她成为这个学校惟一的女学生。
为了迎接香侬,他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让香侬住得安全,他们不得不打破传承了150年的“房门不得上锁”的规定,让香侬住进了一个能容纳80张床的房间,而且可以上锁;为了让香侬保持住自己的秀发,他们不得不打破同样传承了150年的“学生必须剃光头”的规定,让香侬一个人每天秀发飘然地从校园中走过;为了让香侬能得到科学的训练,学校不得不专门为她拟定新的训练计划,比如她每天在两分钟内做的俯卧撑数量仅为18,而男生要做40个……
一切的一切,都为一个女孩子而改变,尽管学校的领导都知道这个女孩子本不怀好意。但是一切都为她改变了。当人们对校长的决定极度困惑时,校长只是平淡地说:“我们必须为自己工作的失误负责到底!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因为,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一个小小的疏忽可以摧毁一切!”
这便是一个百年老校校长的胸怀,一个高级军官的远见。他的决定,让我们在表面上看到的是百年校规的崩塌,是学校资源的“流血牺牲”,但是他却用这个勇敢的决定塑造着这所百年老校最高的精神灵魂,那就是——军人的职责高于一切!
(图/贾雄虎)
首页->2008年第18期
日本:腰围经济学
作者:曹鹏程
控制增长的腰围将降低因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而导致的高额健康保健费用,这正是日本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邻国日本追求高度自律下的整体和谐,因此总是会有一些看起来“小题大做”的法律条款。最近,又有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新法问世:强制政府机关和企业给40—74岁的员工定期测量腰围,男人腰围不能超过85厘米,女人腰围不能超过90厘米,无法达标的机构会被处以高额罚款。肥胖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国家大事!
强制减肥法看起来有点不近情理,却很有现实意义。与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相比,日本人算是“很苗条很长寿”了,但是,由于最近10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削弱。肥胖诱发的疾病造成了这个高福利国家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医疗成本。深感危机的日本政府发明了一个“内脏脂肪症候群”的新词,即容易诱发心肌梗塞、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统称。政府定期观测“内脏脂肪症候群”,倡导全民减肥。
此次强制立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那些做得还不到位的机构认真执行政府法令,并把范围扩大到退休员工。新法最聪明之处在于被罚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这样一来,指导、统计、收钱都比较方便。达到标准可间接减少国家医疗成本支出,达不到标准也可转嫁这方面的成本,这实在是“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除此之外,对于日本来说,立法强制减肥还别有用意。看看主要西方大国的粮食自给率:澳大利亚237%、加拿大145%、美国128%,日本却只有39%。自己没有的东西老要出去买,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而在1960年,日本粮食自给率还是80%。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变化。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吃大米。而日本的大米90%是自产的。不爱吃大米不仅直接造成粮食自给率剧减,还导致米农入不敷出,稻田大面积荒废。
个体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国家利益。2008年4月,法国政府曾提交一项反对过度节食的法律提案。由此看来,国民的健康已经与国家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密不可分,日本立法干涉私人过胖也许并非是一时的冲动之举。
(余娟摘自《综合人民日报》)
首页->2008年第18期
伦敦塔里的渡鸦
作者:小 希
伦敦塔是欧洲最古老的宫殿和堡垒,始建于1078年。从伦敦塔始建之日起,渡鸦就成了这里的常客。盘旋在伦敦塔上空的它们丰满壮硕,羽毛光滑,周身黑羽还闪着金属的光芒。这些渡鸦光顾伦敦塔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们嗜血如命,喜食腐肉,而伦敦塔正是个阴谋不断、神秘囚禁、严刑拷打和秘密处决之地,弥漫着血腥和死亡的气息。
1277年,当英王爱德华一世开始在伦敦塔内修建狮塔圈养狮子等猛兽时,渡鸦也成了他饲养的对象。
由于在《圣经》中,渡鸦扮演着啄开耶稣裹尸布的角色,所以基督徒相信,渡鸦代表着自由。可就是这些象征自由的鸟类,却见证着英国历史上最可怕的监禁。
1876年,修复伦敦塔的工人们发现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小教堂的石板下竟然埋藏着1500具尸体,石板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安妮·博林、凯瑟琳·霍德华、简·格郡主……他们都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安妮·博林是该塔囚犯中著名的一位,她是英国历史上最英俊、最多才多艺可是也最残忍的国王亨利八世的妻子,由于没能给王室生下儿子,而罗马教廷又不允许国王离婚,所以亨利八世竟然信口雌黄说她与自己的亲哥哥犯下乱伦之罪。于是,在1536年5月19日那天早晨,安妮在伦敦塔密室中被处以死刑。当锋利的剑斩向安妮纤细的脖子时,塔外的渡鸦们腾空飞起,发出惨烈的哀鸣。据说还有一只渡鸦从天窗俯冲下来停在了断头台边,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它只是静默地站在那里,竟然没有去啄食王后美丽的头颅。有人说那不过是因为它一时没有适应室内的环境,可是英国人民更愿意相信,那是灵异的渡鸦为无辜王后唱的挽歌。
安妮王后死在了伦敦塔中,可是她惟一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却在后来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在获得王位之前,伊丽莎白也曾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关进了伦敦塔。
在伦敦塔中的那段悲惨岁月里,伊丽莎白和渡鸦建立了一种微妙的情谊,她对那些曾忠诚地送走自己的母亲,并和自己长久相伴的渡鸦抱有非同寻常的好感,渡鸦惨厉的叫声不仅不再令她感到死亡的恐惧,反而像是叫出了她悲哀的心境。数年后,伊丽莎白走出伦敦塔这个死亡之地,像那些渡鸦一样获得了自由。成为国王之后,她一再下令禁止人们伤害伦敦塔渡鸦。于是,这些曾经的死亡使者就成了守护国运和王室的吉祥物,它们用自己特有的凶悍和忠实保卫着伦敦塔,见证着英国的荣辱兴衰和血雨腥风。
(杨碣松摘自《知音·海外版》2008年第6期)
首页->2008年第18期
女人与决斗
作者:胡溪水
决斗曾是欧洲历史文化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般来说,决斗是男人间的事,但在中世纪也出现过妇女决斗。
9世纪就发生了一起有名的决斗。公元878年的一天,一位伯爵突然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一个亲属贡特朗指控是伯爵夫人因不忠而谋杀了丈夫。贡特朗便向伯爵夫人提出决斗,以证明她的罪过。女人是不让参加决斗的,贡特朗同意伯爵夫人找一个替身参加决斗。伯爵夫人的亲属和朋友都认为她是无辜的,但贡特朗是位著名的武士,没人敢替她出战。正在伯爵夫人处于绝望时,她的教子16岁的安吉尔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愿意参加决斗。人们都劝他不要鸡蛋碰石头,甚至国王也劝他不要冒险。可是,安吉尔坚持己见,并说:“我是由夫人抱着做洗礼的,她还把她丈夫的名字赐给了我。为了敬爱的教母,我愿与任何人决斗。”贡特朗根本不把安吉尔放在眼里,决斗开始后便策马狂奔,扬起长矛刺向安吉尔的胸膛。安吉尔用盾牌挡住了长矛,贡特朗因用力过猛翻落马下。安吉尔趁势刺穿了贡特朗的胸膛,并割下他的头颅献给国王。伯爵夫人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是,到了16世纪中叶始,女性为荣誉而亲自参加决斗的事也不断见诸历史记载。有女人和男人决斗,但更多的是女人之间的决斗,这种决斗被称为“裙子的决斗”。1552年,那波里的两位年轻女子伊莎贝拉和迪安布拉为了争夺恋人而挥剑决斗。据说西班牙总督都出席了。西班牙画家何塞·德·里贝拉的油画《女人的决斗》就是以这次决斗为主题。17世纪,法国一名品行不端的骑士军官无端强占了寡居的圣贝尔蒙伯爵夫人家的房子。这位漂亮的伯爵夫人很有礼貌地去函要求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没有得到回音。一气之下,伯爵夫人向这位军官递交了决斗书,落款:骑士圣贝尔蒙。军官不知道挑战者是位女性,欣然接受了。伯爵夫人女扮男装,两人来到约定地点。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