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天天自转时,我们也没感觉到什么,也从未想到过地球自转对我们的重要性。看看周围的邻居:月球“一天”长达一个月,水星“一天”长达59天,金星“一天”长达243天,天王星上仅“一夜”便长达42年。我们不呵护身边的地球,却在不停地寻找着另一个地球,而那个“地球”则更是长夜难明,长明难夜……想想它们,我们能生活在如今的地球上,那该是多么的幸运!
   用我们每个人的爱、用全人类全世界的爱好好保护宇宙中这颗惟一的地球吧,千万别污染它,别糟践它,别破坏它,别侵害它!要是万一有那么一天,它真的生了气,动了怒,停止了自转(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科学家研究,现在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变慢),那将是我们整个人类的巨大灾难!
  (瑞雪摘自《科学画报》)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美国的穷人这样活

作者:张爱学




   到了美国,我最想看看那里的穷人是什么样子的。
   上哪儿去找穷人呢?听说在教会做志愿者的玛丽要给困难户送食品,我便跟去了。先到教堂装了几塑料袋的罐头食品,都是教友们捐的,然后去超市,牛奶、鸡蛋、苹果等装了半手推车,玛丽说要买够四口之家吃一周的。到了收款台,她在一张单子上签了字,超市就会把账单寄到教会,由教会付账。
   到了那家门口,车一停,女主人就出来了,是一名30岁左右的黑人妇女,她让我们把食品放在一进门的过道里。过道像工棚,凌乱得很,我偷眼往房间里看了看,光线很暗,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躺在床上冲我眨眼睛。十几袋食品放好后,我期待着女主人能请我们进去坐坐,可是人家没说话,我们只好走了。玛丽说她送食品好多年了,见到的黑人家庭都是这样,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第二天,我和另一名志愿者詹妮特来到老年公寓,给一位90岁的黑人老太送食品,一见面我好诧异,她哪像90岁的老人呀,胖胖的脸上一丝皱纹都没有,腿脚也很利索。“她有90吗?”我问詹妮特。她笑了,“谁知道呢,反正别人是这样跟我说的。”“那么,申请免费食品需要谁核准呢?”詹妮特说,如果向社会福利部门申请,要了解申请人的收入,如果直接向教会申请,通常是不调查的。
   接受食品救济的人毕竟还有自己的住所,比无家可归的人强多了。如果穷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办呢?去救济站。在香槟,专门收容妇女和儿童的救济站是三栋房子,能容纳50个家庭,住在里面的多是单身母亲和她们的孩子。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卧室和卫生间,而厨房、餐厅、儿童游戏间是公共的。她们在这里可以免费居住两年,每月只交6美元的饭费,在此期间可以参加职业培训,培训时孩子有志愿者帮助照看。我和两个同学去那里做志愿者,任务就是清理储藏室。
   男性救济站是个只有一层的扁平建筑,大厅可容纳50人,每人一副床垫和睡袋,晚上铺开来,白天收起来。一天中午,我们一行5人到那里做志愿者,大厅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图书室里闲坐着几个人,多数人都出去找工作了。到了开午饭的时候,人们陆续回来了,但是来吃饭的不一定住在这里,因为收容所的中饭和晚饭还向社会免费开放,谁都可以来吃。救济站设有浴室、洗衣房,还有计算机室和电视室,电视室下午5点以后才开放。也就是说,大白天看电视混日子可不行,都得出去找工作。
   除了教会实施民间救助,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还有相应的救助项目,实施救助的部门是“为人民服务部”。那天,我来到该部在香槟的分支机构,了解到一口之家收入在1037美元以下就可申请食品补助,补助额是152美元,两口之家收入在1390美元以下补助278美元……十口之家收入在4217美元以下补助1140美元,但是补助款必须用来买食品。
   如此看来,穷人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只是温饱,生活在底层的人无不想改变现状,他们需要的是改变现状的机会。因此,美国的救助,无论民间的还是政府的,都立足于创造这样的机会。美国救济站的全名是“中转过渡与紧急救助服务站”,它强调的是中转,即人生的中转。一个曾经先后在香槟救助站住了12年的人后来上了大学,最近开始读财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的人生画面终于展开了。因此,除了提供免费食宿外,心理治疗、戒毒戒酒、职业培训等走向新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救助的重要内容。
  (孟雪摘自《北京青年报》)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真实表达

作者:李开周




   当希腊兴盛之时,罗马人还处于野蛮状态。比如说雕塑,罗马人完全按真人制作,真人脸上有个麻子,就要给雕像脸上凿个坑;真人臀部有块胎记,就要给雕像上面抹一把草汁。
   后来,罗马人占领了希腊,再给祖先做雕像时,脸上的麻子没有了,臀部的胎记也没有了。受到希腊先进文化的熏陶,这帮野蛮人终于明白了艺术要高于现实。
   罗马全盛时期,雕塑艺术进一步发展,所有领袖的雕像,一律是高大健美的,比例遵循黄金分割率,尽管实际上可能是满脸雀斑或短小身材。
   当罗马兴盛之时,日耳曼人也处于野蛮状态,他们的雕塑完全真实,有麻子就刻麻子,有胎记就抹胎记。但就是这帮只会真实表达的野蛮人战胜了罗马,正如当年罗马人战胜希腊。
   真实世界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什么就说什么;第二种,能说什么就说什么。早期罗马人只会用第一种表达方式,后来学会了第二种,等到他们学会第三种表达方式时,日耳曼人长驱直入,颠覆了罗马。
  (石景琼摘自《黑龙江晨报》2008年1月30日)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我在好莱坞跑龙套

作者:乔 风




   两年前,父母将16岁的我送到洛杉矶的马歇尔高中读书,寄住在移民美国多年的姨妈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的广告栏里看到:环球电影公司因拍摄需要,招华裔临时演员,年龄不限。于是我去报名参加。
   轮到我面试时,导演问:“你有什么特色表演吗?”我很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因为前面出场的人都表现得太出色了。只见站在导演一旁的助手朝我摆了摆手,大声喊道:“下一个!”
   这时,我猛然想起在国内上高一体育课时学的太极拳。我深吸一口气,打出了一组十分漂亮的太极拳。导演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说:“算他一个!”后来才知道,这部电影要的就是有中国传统韵味的演员。
   不久,我的演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更幸运的是,我还参加了一档美国最有名的主持人拉瑞·金主持的“电视脱口秀”,短短的一分钟改变了我的命运。
   节目中,我站起身来,激情地向全美国的观众从孔子的儒家思想说起,到继承中华文明美德,特别是讲到我的父母平时如何耐心地教我如何做人处世时,我特别激动。这个节目播出后,我便开始在一些明星主演的电影片中担任小角色。
  珍妮佛打火机给予的灵感
   一次,我在珍妮佛·洛佩兹主演的一部电影里扮演一个门童,我发现,我的偶像珍妮佛竟是烟不离手的“老烟枪”,可能是与男友本阿弗莱克刚分手心情不好吧。
   她拍完自己的那段戏后,转身离开片场。我看到她的打火机忘在桌上,连忙拿起来追了出去。她会心地一笑,说:“小伙子,送给你做礼物。”我不想要,但她执意要我收下,盛情难却,我也只好收下了。
   有一天,我在一个珍妮佛影迷的网站上偶然谈起了这件事,有个网友看完我对这个打火机外形的描述后,他惊喜地告诉我:“你发财了,这个打火机是珍妮佛的最爱,她用了好几年。”
   我突发灵感,于是到拍卖网站EBAY注册了一个用户,然后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为打火机拍了照,放到网站上拍卖。出乎意料的是这只打火机的拍卖价竟在一天之内就狂飙到500美元。
   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要名人用过或者有关联的东西都会身价百倍。不仅如此,后来我发现平时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很多扔掉不用的道具,如果拿到网上,都会变废为宝,身价百倍。
   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在国内的好朋友林晓,她听后惊讶地在网上留言:“乔风,这是个很好的创业机会,要好好把握住,千万别错过这个难得的机遇。”我想这也许会是锻炼我心智的舞台。
   不久我就在EBAY上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店”,顾客来自世界各地,而售卖的商品也从电影道具扩展到明星签名和电影海报。
  国内外娱乐杂志的特约记者
   随着网上商店知名度越来越高,我意外地收到了中国国内一些小型娱乐报纸杂志记者的电子邮件,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合作,提供一些发生在好莱坞的一线新闻,因为这些新闻如果直接跟大杂志购买版权费用很高。我很快答应了。
   第二天,我便把手里的家用相机换成炮筒型专业相机。因为我有片场的通行证,所以我可以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过相机得藏在背包里。
   不久,我参演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间谍电影。在国内,我就听班上女生说过,克鲁斯高大英俊,可当我见到他真人时,他竟比我矮半个头,绝对没过一米七,我想机会来了。但一直没能找到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他的个头很矮。
   直到有一天,要拍克鲁斯与一个俄罗斯特工面对面交谈的镜头,那个特工个头足有一米九。由于是近镜头,克鲁斯只及此人肩膀,后来导演灵机一动,搬来一个大箱子,要克鲁斯站在箱子上拍。
   我扑哧一笑,真没见过这么荒唐的事情,连忙拿起相机偷偷拍了一张。由于我的这张照片是独家,不仅卖给了国内的杂志而且还卖给了美国顶级娱乐杂志《娱乐周刊》。
   更让我难忘的是杂志登出后的第三天,我接到了《娱乐周刊》副总编的电话:“乔,你拍的克鲁斯照片角度很有新意,我们愿意聘你为签约摄影者,每月固定为我们提供5张照片。”话筒放下一会儿,我才从惊呆中醒过来,然后兴奋地在操场上跑啊跑。要知道,能做《娱乐周刊》的签约摄影者,对好莱坞的很多摄影记者来说,就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荣誉。
   从此,我既是临时演员,也是生意人和业余记者,收入也开始稳定。
   今年,我已经是洛杉矶大学一年级学生。现在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钱,不但没要父母一分钱,而且每个月我都会给国内的父母寄去300美元。虽然我开一辆老款的奥迪车上课,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杨兴文摘自《中华散文·我的故事》
  2008年第5期图/潘英丽)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次灵

作者:黄瑞云




   猴脑据说是最好的滋补品。捕捉猴子不是容易的事,又难得及时,因此从前云南地方的土豪就把猴子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有需要用猴子招待的贵宾来到,主人就引客人到猴圈,客人自己点选猴子以取食。
   “猴子万物之次灵”,是有相当的理解力的,久而久之,它们就知道客人拜访它们的“美意”了。因此,每当主人陪同客人进圈,次灵们就一片惊恐,停止一切活动,战栗地拥挤着向角落里退缩,同时,睁圆了深陷的惊惶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客人,看他那决定它们命运的手指指向哪里。等到客人终于看中了一个对象,伸手指着的时候,猴子们立即一拥而上,把那只被选中的猴子连揪带搡地推了出来。如此,整个猴圈里,除了那只被推出来的猴子悲哀地号叫以外,其他所有的猴子又都蹦蹦跳跳、高高兴兴的了,它们知道,灾难已经过去,至于将来怎么样,那是将来的事。
   这些聪明的动物,它们并不考虑,推出一个牺牲品,丝毫也没有改变它们自身的命运,牺牲者的遭遇也是它们自身必然的结局,一个也不会例外。
  (刘可荣摘自《黄瑞云寓言精选点评》
  大连出版社)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少年的口哨

作者:张育锋




   当女儿撅起嘴,向我炫耀地吹口哨时,我感到很惊讶,女儿也到了练习吹口哨的年龄了吗?似乎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也曾这样,心怀忐忑和激动,努力探索着吹口哨的技巧,期望有一天可以轻松自如地吹出曲调。
   当悠扬悦耳的口哨声响起,我们总会想起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那些能吹出曲调的孩子是多么让人羡慕!他们可以随时演奏,仿佛他们生来就拥有一件秘不示人的乐器。吹口哨给人带来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吹口哨的人就是乐器本身。吹口哨的少年边走边吹,他们骑着自行车吹,他们吹得悠扬快活,空气在那一刻好像都有了色彩。
   会吹口哨的少年总是很神气。晚自习放学时,总是会响起一声尖利响亮的口哨声,那是一种解脱了学习束缚的自由的宣泄。那躲在暗处的少男,悄悄把一根蜷曲的手指放在嘴边,突然吹出的口哨声往往高亢得吓人一跳,这小小的恶作剧令他十分得意。记得有一次上晚自习,突然停电,在学生们一阵慌乱之中,不知是谁突然吹起口哨,这声口哨让大家哄堂大笑。电灯就在这时又亮了起来,那个炫技者此时仍然站着,蜷曲的手指还放在嘴边。
   练习吹口哨似乎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课程,在这种练习中,一个孩子从乖巧的儿童变成了张扬个性的少年。口哨声响起,童年的清清山溪变成了草地上的小河,花朵飘落在青春的流水上,让人感慨万分。
   女儿唇边稚拙的口哨,像一朵阳光在轻轻跳跃,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她有了一点儿陌生,她和我之间有了一段小小的距离。可是我只能在心里祈愿,她将越来越自信和阳光。
  (吴清贵摘自《扬子晚报》图/毛丽娜)
  





首页-&gt2008年第14期

请允许所有爱你们的人哭泣

作者:佚名




  祭四川遇难同胞(二)
  
  天堂里你还是老师
  
  [墓志铭]
  天堂里,你还是老师
  袁文婷
  性别:女
  终年:26岁
  身份: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
  遇难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许
  遇难地点: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
  
  一提到袁文婷的名字,吴佳辉便嚎啕大哭,嚷着:“袁老师还被埋在里面,她没有死,我看见她倒下的,她手里还牵着同学。”
  吴佳辉是袁文婷最后救出来的学生,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地震发生时的瞬间,袁老师的身影。
  吴佳辉抽泣着向《德阳日报》记者汪巧回忆了地震来时的那一幕:“当时我们在教室里复习功课,袁老师正在给我们检查作业,我们只感觉地开始晃动,根本就没意识到地震发生了,只听见袁老师大声吼叫,地震了,大家快跑……”
  “我们当时也吓傻了,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只见袁老师快速地奔跑过来抱起学生就往外跑,一个、两个、三个……十多个同学被送出了教室,正当袁老师把我放在教室门口又转身回去救其他同学时,我只听见‘嘭’的一声,楼板就掉了下来。

Prev | Next
Pg.: 1 ...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