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辞,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作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粘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采薇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14日图/魏岚)
  





首页-&gt2008年第6期

一等聪明

作者:杨国华




  清朝末年,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挂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
  “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
  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海闸北区五十篓梨,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目的地就开始烂,不管怎样晾晒和削皮,都卖不出去。
  对门有个小店,里面住着夫妻二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掉了许多烂梨,就拾来,削去皮,挖掉烂眼,一吃很甜,就把削好的碎梨片切成小块,一个铜钱卖五块,生意很是兴隆。后来,夫妻俩就到于家水果店将一篓篓的烂梨买来。反正梨烂了也不值钱,于家乐得其所,一股脑儿都贱卖给他们。买得多了,这对夫妻就将梨削好放进大缸用糖腌起来,这样更好吃,一上市卖得更火了。后来夫妻俩到处买烂梨,削去皮放进锅里熬成梨汁,制成膏糖。春天没梨吃,人们都想吃梨膏糖,一下子竟成了南方的名产。
  第二年,朝廷的钦差大臣到上海闸北区出巡,买了梨膏糖一吃,又甜又酸,很好吃,就将糖带到北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正咳嗽,吃后觉得味道真好,便传旨叫夫妻俩进贡梨膏糖,这一下夫妻二人生意做大了,正式开了梨膏店。
  于家水果店老板暗自打探,终于知道这些梨膏糖是烂梨制成的,他既眼红,又嫉妒,更怕得罪皇上,就在夜里写了一张纸,上写“天知道”三个字,贴在了夫妻俩梨膏店的大门上。第二天,这夫妻俩一看“天知道”三个字,愣了一会儿,就知道是有人捣乱。男老板哈哈大笑,说:“我正想起个字号。今天有人写了字号送到门口,真是好极了。我家店里的梨膏糖连皇上都吃过,他是当今天子,应当叫‘天知道’。我就用这三个字当招牌!”他把招牌写得特别大,来看的人一问,知道皇上、太后都爱吃梨膏糖,这生意就更好了。
  于家水果店老板骂人不成,反而让人家买卖更兴旺,字也被人利用了,就更生气了。他又在梨膏店墙上画了一个乌龟,把头缩进肚里,还写着“不知羞耻”。第二天,梨膏店夫妻俩一看又是一愣,接着同声说:“咱们用乌龟当商标。梨膏糖能止咳、延年益寿,龟也是长寿的。”从此,这个商标就成了上海的驰名商标。
  什么叫聪明?能把每一次挫折和暗算都当成机遇,趋利避害,即使别人把你踩在脚下,也能趁人抬脚的空儿,抓着人家的鞋带起来,这才叫聪明!而且是大聪明,一等的大聪明!
  (寒江雪摘自《商界》图/孙胜蓝)
  





首页-&gt2008年第6期

一个不起眼的发家之道

作者:罗 敏 卢高潮




  一个移植来的创意:“电视指南游戏”,让R&R娱乐产品公司总裁鲍勃·雷斯仅用2500美元的投入,就在短短几个月的预售中,获得了300万美元的销售额。
  在这个被哈佛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引为经典的案例中,鲍勃·雷斯神秘地让风险“消失”了——其实风险并没有消失,雷斯的秘诀是:借助外部力量,尽可能减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就能创造最大收益。
  “低风险、高回报”,是鲍勃·雷斯20多年来创办14家企业、成功运营R&R娱乐产品公司的经验总结。近日,他携新书《低风险高回报》来到上海,这个头发花白、笑容清淡的生意人禁止人们问起他的年纪:“年龄是个秘密,但成功不是秘密。”
  在梦想俯拾皆是的美国,出人意料,企业家鲍勃·雷斯说,他从来没有梦想过成为一个企业家。1979年,当他为了“做自己的老板,赚更多的钱”而创建R&R娱乐产品公司,也从没有想过成为洛克菲勒或科克·科克里安那样的巨富。赚钱有两种方式,底子不那么殷实的鲍勃·雷斯,选择用减少投资来提高收益率。“我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像那些大型的公司那样,砸下百万美金的广告费推广产品。”
  1983年,以电影、体育等方面的知识问答为主题的智力游戏“TrivialPursuit”风靡加拿大。鲍勃·雷斯意识到,其中深藏机会。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以电视节目知识问答作为自创游戏的主题。美国向来是一个电视节目消费大国,当时,美国家庭把每天7小时以上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电视迷将成为这一游戏的主要客户群。
  “为了顺利启动‘电视指南游戏’,我写信给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电视指南》,希望以付版税的形式与他们合作。”结果,鲍勃·雷斯没有花一分钱,却获得了《电视指南》杂志每周5个版面的免费广告。借助《电视指南》,“电视指南游戏”广告进入美国1800万家庭。哈佛商学院教授霍伍德·斯蒂文森统计,仅此项,鲍勃·雷斯就省下了每周42.5万美元的广告费。
  “有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少第一次投资的金额。我的很多生意都是借助外力的,风险非常小。”鲍勃·雷斯说,通过转移风险,他的创业过程中不曾遇到过什么失败,即使失败,要从头开始也很容易。“电视指南游戏”大获成功后,雷斯又创建了“威尔当手表公司”,制作带有娱乐功能的手表,公司在1992、1993、1994年连续三年被《公司杂志》(Inc.Magazine)评选为发展最迅速的500家企业之一。
  鲍勃·雷斯认为,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它们在还未建立收益率之前就盲目扩张。“企业主容易被虚幻的美梦蒙蔽:他们急于建造稀奇古怪的产品展览厅、购买豪华轿车或雇用更多的雇员,而忽略了做生意的最终目标:赢得收益。”
  雷斯的招牌产品“电视指南游戏”和“威尔当手表”,都不是全新的创意。“没有一个人可以重新发明出轮子。我们只是想出新的办法,企图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一向热衷于和游戏打交道的鲍勃举了“拼字游戏”的例子:“玩拼字游戏的时候,你想出了一个5个字母的单词,因此得分。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是在这个单词后再加一个字母,拼出一个新单词。我会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得分。做生意同样如此。”
  “实际上,生意并不需要百分百的原创。很多人认为自己一定要有一个了不起的想法才可以创业,这一谬论让无数想涉足商业圈的能人望而却步。”在明媚的阳光下,雷斯的心情也显得不错:“机遇对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我能,你也能。只要你想方设法,以最小的风险开创你的企业。”
  (冯国伟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绝碑

作者:李浅予




  晚清著名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张澍(1776~1847),出生于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省武威市),19岁中举,24岁中进士,26岁即出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但由于他性格刚直,在官场上处处受人排挤,于是便将主要精力投注到研究学问上。
  1804年,张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养病。一天,他和一位朋友到清应寺游玩,两个人一路谈笑,不觉已走到寺院深处,这时张澍突然看到眼前有一个四面被人用砖泥砌封得严严实实的亭子。
  这个亭子为什么要砌封起来呢?
  寺里的和尚告诉张澍,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亭子,封在这里已有几百年了。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凡是打开封砖的人,都会遭到可怕的天灾报应。所以几百年来,没人敢靠近这亭子一步,而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现在已没人知道了。
  张澍天生胆大,对民间所谓的报应一说向来不以为然,他向和尚提出要找人来打开砌封看个究竟,还对天发誓说,开封后如有灾祸,全由他一人承担,决不连累别人。在张澍的一再恳求下,和尚总算答应了。
  随着封砖被一点点凿开,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显露出来。碑身呈半圆形,四周刻有忍冬花纹,碑文的正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工整的楷体字。当张澍靠近石碑,看清楚上面的文字后,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些乍看上去好像全都认识的文字,仔细看却没有一个认得。
  这究竟是文字还是什么特殊的符号呢?
  张澍立刻叫人把亭子四周的封砖全部拆除,虽然这块被诅咒了几个世纪的石碑全部显现出来后,传说中的天灾报应并没有应验,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却给这位学者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石碑的另一面刻着汉字,碑文内容大致是修建护国寺感应塔及寺庙的情况,与同类石碑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再往下看,一行小字立即引起了张澍的极大兴趣,建碑的年款一行赫然写着:“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张澍知道“天祐民安”是西夏年号,他由此断定,碑上那些奇怪的文字竟是已“死亡”了几百年之久的西夏文字。
  这块石碑就是现在被称作“天下绝碑”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它的发现不仅拉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序幕,而且还让一个“被遗忘的王朝”——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由此拂去历史的尘埃,渐渐在世人的面前清晰起来。
  张澍是自西夏文消亡后第一个识别出它的学者,他把这一重要发现记在《书西夏天祐民安碑后》一文中,于1837年收入《养素堂文集》中刊出,他也因此成为乾嘉时期西北史地与西北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这是上天馈赠给勇敢者的礼物,对于一个学者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珍贵的礼物吗?
  (伊一摘自《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28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懂舍才有得

作者:潘台成




  有一个人向三位修行人请教如何得道。
  第一位修行人说:“在果园里,我看到葡萄在早上长得茂盛美好;到了中午,许多人来摘取,留下一片破败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
  第二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边,看到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美丽;到了中午,有一大堆人,跳到莲花池里洗澡,不一会儿工夫,莲花全被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
  第三位修行人说:“我在水边静坐,看到晨间溪里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到了中午,有人拿了网,用了诱饵,这些鱼儿全都成了他的网中物,我因此而得道。”
  这个人听完三位修行人的话后,在回家的途中,路过海边,看见沙滩上堆了许多沙堡。没多久,一阵阵潮水涌上岸来,当潮水退走时,先前那些沙滩上的沙堡,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这才终于想通,世上的许多事物,不论费尽多大心机,花了多少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
  懂得无常,就会舍得;能够舍得,才不会被物欲驱使,进而能够抛开得失,看清一切,悟得生命快乐的源泉。
  (杨俊强摘自《讲义》)
  





首页-&gt2008年第6期

钱不是攒来的

作者:罗 宇




  钱是什么?许多人认为,放在自己口袋里或者存在银行里的纸币就叫钱,犹太人却不这么认为。
  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橱窗前,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边有一位穿戴很体面的犹太绅士,这位绅士正站在那儿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对他说:“您的雪茄好像不便宜吧?”
  “两美元一支。”
  “好家伙……您一天抽多少支呢?”
  “10支。”
  “天哪!您抽了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足够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
  “这么说,您不抽烟?”
  “我不抽烟。”
  “那么,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Prev | Next
Pg.: 1 ...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