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有些不解:爸爸,什么意思呢?
这时候,我意识到跟她谈这个话题太早了。我想了想说:就是要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女儿说:哈,我们班还有男生跟女生亲嘴呢!
这句话吓了我一跳,我马上觉得我们今天的聊天是必要的。我说:“不是爸爸的观念老旧,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两性来说,一个女孩只要凛然不可侵犯,她在男人心中就会高贵起来。这个跟什么年代没关系,跟什么地域没关系,所谓新潮的观念都是暂时的,爸爸说的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女儿立即表态说:爸爸,我从来不跟那些男生拉拉扯扯的。一次,我们班有个法国男孩笑嘻嘻地冲过来抱我,我正在看书,抬腿就踢了他一下,正好踢到他……那里了,从那以后所有男生都不敢跟我胡闹了,他们以为中国小孩都会功夫呢,嘿嘿!
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谈话肯定是诚挚的,庄重的,发自内心的。至少,说出这个看法的人,是男人之一,我很清楚男人对什么样的女性不敢轻视,甚至终生难忘。如今,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性认为和男人一样开放,去追寻和制造没有质量的性享乐,是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这样恰恰是在降低自己,成为某种玩物。
一个人不应该追求美,而应该追求美好。一个高贵的女孩一定是美好的。尽管这个时代令人花了眼,但是依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女孩,她们也许地位卑微,也许很清贫,没有高档时装,甚至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她们把一颗心高高地举起来,便会放射出星光月华!
在缺乏基础的情况下,若有个长相十分正经的男人对你说出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理论,那绝对是别有目的,踢他!
过去女儿总问我:爸爸,我像不像一个小公主?我是作家,不是国王,为此一直对女儿充满歉意,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建议,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活得心性高洁,那样的话,我相信她就拥有了公主的高贵,男人的仰视。
(付敏摘自《城市情报》2010年第1期图/连国庆)
14 岁的她 14 岁的我
作者:佳 水
14岁的她,拥有自己独立的一间房,她可以在房间里随便摆自己喜欢的饰物,不开心的时候,她可以把门一关,在门上挂个“烦着呢,别理我”的牌牌儿警示家人。
14岁的我,还和父亲母亲哥哥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房内,脱换衣服都用被子打掩护。我就是再烦也无处可躲,在他们的唠叨声中写作业。有时候我很羡慕我家养的那头猪,因为它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圈。
14岁的她,生日会被爷爷奶奶姥姥姑姑舅舅很多人记得,蛋糕、礼物和大吃大喝是必不可少的;
14岁的我,生日只有自己和妈两个人想着,那天吃面条的时候,妈会在我碗底放两个鸡蛋算是贺喜。
14岁的她,尽管每天上学都要穿校服,但还是拥有很多件衣服留在不上学的时候臭美,鞋子都是要牌子响的;
14岁的我,衣服色彩单调,数量不多,怕脏了洗了干不了没得换,胳膊都套上护袖,花布护袖和红纱巾是最鲜亮的配饰。体育课身上穿的是蓝色秋衣秋裤,高级点的是带两个竖道儿。脚上穿的是白球鞋,穿脏了洗过之后鞋面儿会留下黄印儿,常常需要用白粉笔涂。
14岁的她,有手机、有PSP、有电脑……除了学习之外,时间对她来讲都不够玩的;
14岁的我,家中能见到图像的是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能听到音儿的还有台收音机,但是使用权还不完全属于我。
14岁的她,可以公开说哪个老师开明哪个老师古板,可以公开说自己是哪个歌星或影星的“粉丝”,可以和同学公开议论谁是校花谁是校草,可以和密友交流喜欢哪个男生;
14岁的我,认为哪个老师严厉哪个老师就是负责,因为“严师出高徒”,老师说对的我们就认为是对的,私下里都不敢议论老师,更甭提公开了。哪个同学长得漂亮长得帅我们认为不是什么骄傲,只有学习好才算是榜样。歌星影星出镜少,我们能说出的名字寥寥无几,崇拜的是张海迪和女排姑娘。那时候我们除了知道“偶”可以组成“偶然”“偶尔”外,还不知道有“偶像”这个词儿。至于喜欢哪个男生,除了自己没人知道。
14岁的她所拥有的一切是14岁的我做梦都不敢想的。
……
而制造这个差距的不是出身,而是时间。当然,我和14岁的她相差的却不仅仅是年龄。
我有手机,收到她短信我回复过之后就再也不见她回过来,因为她说我没幽默感,而且老给她挑错别字,她说那是故意的。
我有电脑,她向我要Q号加了我,她说哪儿有用自己名字做昵称的,强烈要求我修改称呼。我说叫“正直”,她说太直太愣了;我说叫“牧童”,她说一看名字就知道我是村里出来的,太土;我说“小人物”,她说太弱了;我灵机一动,我是70后,她是90后,不如叫“7090”得了,她说听起来像是售楼的,有广告之嫌。我上网一搜,才知道这真是个楼盘的名字。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烦了就没改。她竟然发了一个鄙视的表情,而且她用的那些网络语言我看不懂也猜不出。
她生日的时候我送她一个MP4,里面下载了我认为很新很好听的《青花瓷》《少年中国》……谁知她随便一听就把大部分都删掉,替换成我不知道的歌手唱的、我没听过的歌了。
尽管我不爱听14岁的她说我“土”,但是我绝不会像当年我14岁时我的长辈那样扬起手掌。我知道,手掌对于14岁的她来讲,两只合起来拍几下比一只划弧线落下去更能打动她的心。
(笑天摘自《广州日报》图/小黑孩)
聪明女孩,为爱情主动出击
作者:焦 阳
有个择偶统计学,正在等待爱情的女人一定要知道。
话说女人设定的爱情目标不外乎这些条件:男性,城市白领到老板阶层,25岁~35岁之间,身高1.70米~1.85米,本科以上学历,体健貌端,无不良嗜好,有房有车为佳。
以13亿中国人为统计对象,按比例对半的话,男性有6亿多,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城市男性约4000万;学历本科以上的只占20%,约800万;刨除有过婚史、身体病残者外,还剩400万个候选人;中国男子身高平均值也就1.70米左右,值得你等的玉树临风男子范围缩小到130万之内;白领或老板的概率姑且乐观点按50%统计,也就60万个出头;具备有房有车无不良嗜好这些条件的人,应该不会超出20%,也就是12万人吧。
你别窃喜太早,这12万人算是精英男了,身边有个忠诚女友不是稀奇事,名草有主的至少占去50%。恭喜你,应该还有6万个等待机会。接下来把这6万个精英男平均分布到全国两三百个城市去,你算算自己在35岁之前,等到他们中的某一个来按你家门铃的概率有多大?我告诉你,比连续中两次六合彩的概率都低!
以上数据是做统计工作的小西告诉我的。
小西以前认为等待是女人在爱情里应该具备的美德,结果等来的不是外表光鲜而内质俗劣的A货男,就是自己在故作矜持中的模糊态度让优质男会错意悟错情姗姗撤退。这些失败经验让小西铿锵有声:等待是爱情里的过期美德!
当小西做出如上情感目标统计结果后,这才彻底觉悟了,好的爱情是朝着目标争取来的。自此,小西绝不会穿着睡衣蓬头垢面去开门,更不允许自己染指烟酒还有熬夜,而是亮丽饱满地开始每一天。当我们称她为女战士时,她眨眨眼说,我一定要以最佳状态遇上他。他是谁?自然是小西向往的爱情目标。
婚礼上小西自我爆料,她不惜血本去读MBA研修班,半是自我充电半是因为读研修班的真材实料男人着实不少。一个学期下来,她不仅学业顺利,还选定一个目标男,以积极努力的明朗态度和该“目标男”由同学情谊顺利发展成爱人关系。
女友洛洛自然想拿小西当范本,成功拿下心中的目标男———深圳某合资公司高层。可一旦成功,身为老板娘的洛洛就得放弃自己经营的咖啡馆,虽然那儿凝聚了她很多心血,并且已经成了不少时尚男士的休闲坐标。
没想到的是,当我去咖啡馆找洛洛喝咖啡,顺便为她饯行时,她却说男友正在忙着办辞职手续,这边的公司已经联系好了。
洛洛淡然地说,把目标争取到手只是走完了爱情的第一步,要把这个男人打造成适合婚姻的男主角实在是一场持久战。原来,男友每次来西安,洛洛都会为他煮咖啡,带着他分辨咖啡的18种气味,让他试着用研磨机磨咖啡豆,引领他跟咖啡馆里的熟客成为朋友……她做这些就是要让男友明白,她有自己的事业,她不想为了爱情而放弃。男友彻底明白了洛洛的良苦用心,在奉上求婚戒指时说,我们会和你的咖啡永远在一起。
不要以为女人追逐爱情是件很没面子的力气活,更不要很傻很天真地认定等来的爱才“含情量”百分百。一旦错过果子成熟的季节,爱情只能是空落落地挂在枝头。因为,爱情它是个动词,稍一懈怠,就从有无限可能的现在进行时态蹉跎成过去时了。
如果爱情真的伟大,我们还有什么好挣扎?与其期期艾艾地一边等待一边煎熬恨嫁,不如勇敢追逐目标,毕竟,幸福永远比天大。
(久久摘自《情案调查》图/迟兴成)
贫困生的帽子不是谁都乐意戴的
作者:小兰子
1
田歌,我们班的,高一女生,体育特招生。
田歌的节俭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不吃肉不吃海鲜不吃一切昂贵的新鲜蔬菜,最爱吃食堂两毛一块的酱豆腐,还振振有词说某位伟人也好这一口。一女同学实在受不了她这种说法,反唇相讥说伟人还同时爱吃红烧肉,田歌便闷头不语了。
我们不是势利眼,我们明白贫穷不是错,可是田歌,不仅节俭,不仅变态节俭,还超级吝啬,你不可以借她一块钱,一旦借了,她会反复地说不要忘记哦,如果还钱晚点,她会用热切的眼光,不厌其烦地注视你,或者直接,或者隐晦地催促你“快点还我的钱快点还我的钱”。她从老家带来的地瓜干,总是锁在小柜子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一样偷偷地嚼,不肯分一片给舍友。就这样,她用变态节俭和超级吝啬,筑了一道厚厚的墙,让人无法接近,也不愿接近。
2
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每班挑选两名经济最困难的学生,学校将每月给予一定的伙食补助,通知上还反复强调单亲家庭学生优先考虑。来自小山村的田歌和同宿舍林凌得到了学校下发的补助,田歌的申报理由是:母亲早逝,父亲常年患病,丧失基本劳动能力。
不管怎么说,田歌和林凌得了一点意外之财,舍友们起哄要小小地宰她们一刀。林凌答应得很痛快,田歌却嗫嚅着说,学校只是把钱打进了饭卡,自己还是没钱的。林凌拉一下田歌的手,小声地说,田歌,你比我困难,我出三分之二的钱,你只拿三分之一好了,有限的名额,给了咱们,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对吧?田歌含混不清地说,钱在卡里,一次消费太多,被学校查出来,影响太坏了。
田歌终于没请客,哪怕请大家喝一杯豆浆都没舍得。就在大家背地里议论纷纷的时候,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念了一封信,一个匿名贫困生写给校长的信。校长义愤填膺地说,学校的补助,是帮助家境困难的同学的,不是用来让某些人敲诈勒索请客吃饭的。校长义正词严地说,再有人胁迫特困同学请客,严惩不贷。我们的目光利箭一样射向田歌,没想到,这个人不只是变态的节俭狂,还会打黑枪告黑状。
我们回到宿舍,视田歌为空气,一句话都不和她讲,我们用16岁里最残忍的固执与冷漠,对付这个为了钱而变态为叛徒的人。
半夜田歌突然哭醒说,我没有给校长写信。宿舍长冷冷地说,深更半夜,扰人清梦让人作呕。田歌大哭起来,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念叨个没完,我不就是没请客吗?我只是想攒一点钱,回家的时候,给我娘买一堆红烧肉回去,她已经好几年没吃到肉了。我承认,我吝啬,我抠门,可是我不是叛徒,我不会卑劣到写信告你们……
已经没人听田歌唠叨,我们共同关注了一件事情:田歌的母亲,还健在!
田歌也停止了申辩,异样的寂静,让她认识到,她说漏嘴,说出了一个弥天大谎的真相:
田歌为了得到补助撒了谎,每个月25块钱的伙食补助,代价是,让她活生生的娘,“死”在她的申请材料里。
3
“你们不要告诉老师,不要告诉别的同学,好吗?”
田歌鼻音浓重,凄清的月光照在她身上,两条能让她进入这所名校的长腿,在浅蓝色的被子下,蜷曲着,颤抖着。
没人回应。
“求求你们了,明天我请你们吃肯德基。”
“省省吧,你一年的补助也不够我们7个人吃的。”宿舍长懒懒地打了个呵欠,“睡吧,一会儿查夜的老师来了,事情就闹大了,你也不想是不是?”
田歌立刻噤了声,捂着被子,小声地抽泣。
4
7个女孩能为一个不喜欢的人保守秘密,这样说,有人信吗?没人信。田歌更不信,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去食堂买来了各式清淡的小菜,炸得金黄的油条,暖人心脾的小米粥,一份份给我们分好,放在暖气片上温着,等我们洗漱完一起吃。
没人动筷子,我们反而更讨厌她,叛徒,骗子,还如此市侩,居然想用行贿堵住我们的嘴。
“去教室上课”,宿舍长一声令下,我们齐刷刷地往外走,田歌一步跨到门口,长长的手臂堵住门:求求你们不要说出去,我可以把补助让给更困难的同学,只是求你们别说。
你让开。
田歌突然就跪在那里:“你们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气氛很僵,不是年轻的心有多硬,而是没见过这样软弱的田歌。
你起来吧,我保证不说,林凌软软地说了一句。
田歌看向另外几个人,眼睛充满可怜的期待,我们被迫点头。
田歌开始疯狂地为我们购物,小笼包、串串香、鱼香肉丝……我们拒绝着她的盛情,她却固执地坚持着“感谢”我们,我们也为她的花钱担心起来,田歌,你的卡会刷爆的。
“放心吧,学校的补助卡我没刷,我会找机会退还的。”田歌满面笑容。
5
运动会的时候,体育特招生们扬眉吐气,唯有田歌,跑得软绵绵的,宿舍长说,没事,长跑不同于短跑,田歌有后劲。
田歌的后劲就是,晕倒了。
田歌没病,主要就是营养不良。于是我们知道,为了省下钱“贿赂”我们,她每顿饭只啃一个干馒头,然后给我们买各种花样的菜肴。
我们哽咽在她一无所有的家里,桌子旁边,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贪婪地啃着我们带来的苹果,间或,会用黄乎乎的牙齿咬下一块,强塞进田歌的嘴里。
那是她的妈妈,一个比死者还拖累田歌和她的父亲的疯子。
贫困生的帽子不是谁都乐意戴的,贫困的痛苦理由也不是谁都乐意完全公开的。
那一刻,我们深深地原谅了田歌,那堵横在我们之间的墙,也在刹那间,轰然倒塌,不复存在。
(偶然摘自《青年博览》2009年第22期图/孙红岗)
爱眼红也是中国人的国民性
作者:韩 寒
在新浪的博客上看见一篇文章,说刘国梁开了一辆一百多万的新车,奥迪的Q7。再看网友留言,发现大多数都是骂的。我表示十分的不解,一个得了如此多世界冠军的人,别说自己买了,体育总局从男足那里转点钱过来送他一辆都没什么稀奇的。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