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的情景,我是全忘了,但是父亲留给我的这一句话我却牢牢记住了。
  作者系蒋介石曾孙,现为台湾橙果设计公司创始人
  (乐萍摘自《广州日报》 图/侯纬靔)
  


神奇的老井
作者:尤 今
意林 年11期 字数:1761 字体: 【大 中 小 】

  是为了看那口神奇的井而到英国Gladstonebury去的。
  那个离伦敦约175里的风光明媚的小城,居民仅8千余人。
  驾着租来的车子,悠闲地寻找客舍。看到一所屋子,怒放的花卉争先恐后地从高墙探出头,姹紫嫣红,有掩抑不住的喜气,栅门上挂着“有房出租”的牌子,自然大喜过望。
  屋主是年过八旬的妇人朱莉亚,额头?眼尾?嘴角,深深浅浅全是岁月刀痕,但整个人看起来硬瘦剔透,不见衰老,有着洞悉世情的大智慧。
  房间的装潢有一种过气的奢华,古老厚重的家具讳莫如深地守着一份尘封的记忆。
  和英国许多老人一样,孩子羽翼丰满飞离老巢后,为了打发寂寞岁月,便将空置的房间出租给游客。
  朱莉亚把钥匙交给我们时,说:“半夜,如果听到怪声,千万不要惊慌。”
  天呀,莫非这是一幢鬼屋?我脸色发青。
  老妇人淡定地解释:“我丈夫就住隔壁房间,91岁了,半夜睡不着,便在房里来回踱步,他胖,走起路来脚步沉重而凌乱,可能造成一定干扰,请不要介意。”
  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次日,在鸟儿悦耳的啁啾里醒来,满屋芳馥花香。
  典型的英式早餐已摆满一桌,煎蛋?火腿?肉肠?茄汁豆?香菇?番茄,在大圆盘里化成了让人食欲大振的五彩缤纷。这早餐,是八旬妇人一手调弄的。
  客厅里挂着巨型黑白照片:一位女子头戴圆形阔边帽,脚着长靴,英姿飒爽骑在驴子上;旁边站着一名魁梧男子,深情款款地注视着她。
  朱莉亚说:“那是我恋爱时拍的照片呢!我生于农家,一向好动,能把驴子骑得像骏马一样快。彼德是屠户之子,暗中注意我已有好长一段时间,就是不敢开口。他的阿姨开糕饼店,特地拿一块很大的烙饼,说:送给你的意中人吧!他送烙饼来时,正好碰上我骑着驴子回家,他结巴地说,呃,这饼,给……给你的驴子吃。”
  “我骄傲地告诉他,我的驴子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他居然傻兮兮地问:那么,我要怎样才能成为它的朋友呢?我答:握手,你必须和它握手。”
  她咯咯地笑着说:“当时,他立刻趴在地上,两手紧握驴子细细的腿,反应之快,吓了我一跳。”
  驴子,成了她和彼德缘结终身的“红娘”。
  “动物,是有感觉和感情的。”她说,“那时,家里有头牛,脾气很古怪。彼德来了,它很温驯,可另一名棕发浓眉的男子来找我,它却怒吼一声朝他狂奔而去,吓得他翻墙而逃。
  “牛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每天挤奶时,都和牛说悄悄话。可嫁入屠户之家后,却得硬着心肠去宰杀牛!第一次看到血流满地的残酷,我哭得声音都沙哑了,连续很长时间被梦魇折磨得夜不成眠!可生活总得过下去,我咬紧牙关,尽力克服心理障碍,原本让我战栗不已的事,也就成了生活里的寻常风景。”
  鬼,通常都是自己不自觉地放到心里去的,藏匿在内心深处的鬼,连钟馗都抓不了,纯粹靠自己驱除。
  5年前,80岁诞辰过后,朱莉亚发现自己不幸罹患了二期乳癌。许多人劝她莫动手术,能拖一年是一年。可坚强的她当机立断地说:“我不要活在癌症的魔爪下,动手术,成功了,便有几年好日子过;失败了,便到极乐世界,一了百了。”
  孤注一掷,她成了赢家。
  痊愈后,她决定将空置的房间出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苍白的生活增添异彩。她说:“人生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不肯委屈自己去适应新生活。我时时告诫自己,不能让情绪控制自己。当生活沾上霉点,我便用布去拭!”
  早餐过后,去看那口神奇的井“Chalice Well”。这井有着900年历史,即使在最酷热的夏季也从不曾干涸。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井水含有极为丰富的铁质,有人因此称之为“红井”。井水来自山泉,而山泉流经的石块全变成绚丽的红色。
  突然觉得朱莉亚就是这口井的化身。井里,有淘之不尽的铁质;那妇人呢,有取之不竭的智慧。
  (倩儿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4月9日 图/贾培生)



李敖的大学时光
作者:祺 文
意林 年11期 字数:1630 字体: 【大 中 小 】

  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青年的心。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大学是思想奔放的地方。李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手脚干一番了。正如他在诗《胆》中所云:我走我的路,别人怎能管?只手打天下,一身都是胆。
  临到上课,不到20岁已博览群书的李敖极为顽皮,专挑老师的错。
  教“刑法总则”的老师讲到李大钊的死,讲错了,李敖立刻纠正。教英文的老师满口上海腔,把“Lib?鄄erty”念成“喇比利台”,李敖听了当场大笑。教“经济学”的老师有一次被李敖劈头大声问道:“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缺点啊?”他应声脱口而出:“当然有啊!”李敖追问:“缺点在哪里啊?”他厉声回答:“我不敢讲啊!”全班为之哄堂大笑。而这位老师更是李敖纠正的对象,两人甚至在课堂大吵过。
  李敖看不起别人,不喜欢上课,连考试都懒得应付。大一时8门课,有3门不及格,甚至连中文都差点不及格。大一总成绩,第一学期只有71.31分,第二学期只有65.45分,成绩之烂,一望便知。但李敖从不作弊,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屑,而且他觉得自己也不需要好成绩,他觉得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比获得一个好成绩更重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敖始终自认为有学问,只是不屑上课和应付考试而已。
  那时候,香港有本杂志《大学生活》称台大有“四怪三丑”,而“怪丑之尤”便是“长袍怪”李敖,可见李敖在台大的确特立独行,够狂够野。他自己更宣称: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见过文学院那个穿长袍的,除非他是瞎子,可瞎子也得听说过李某人,除非他还是聋子。
  为什么大热天穿长袍?李敖有自己的理论,他在《长袍心理学》一文中自述他穿长袍时的情状:一袭在身,随风飘展,道貌岸然,风度翩翩然,屈指算来,数载于兹矣!不分冬夏,不论晴雨,不管女孩笑于前,恶狗吠于后,我行我素,吾爱吾袍。
  在法律系学习了287天后,李敖突然向所有人宣布——弃法从文,重考文学院!
  李敖本来志在学文,不在弄法,只因几分之差,没考入台大文学院,进入法学院。但台大学生不能重考本校,得先自动退学才成。退学后李敖恶补数学,考了59分,得以在1955年考入台大文学院历史系,从此告别了法学院。
  当他走进文学院的课堂后,很快又发现这里的学者根本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神通广大,六七个外文系的大一英文教师都搞不清美国文学家萨洛扬是谁!一个大学一年级的“饱学之士”,面对这些“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的“为人师表”们,心中的梦彻底破灭了。
  那个天堂般的大学怎么是这样的呢?
  但是这一次,李敖真的安定下来,他决定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从此,李敖不再为台大的美景所吸引,他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人“各自东西南北流”的道路,教授教他们的,李敖学自己的。
  李敖拿起一本书,躲进树荫里,任风儿将书吹到哪一页,他便从那里开始读,直读到“夕阳无限好”,然后回宿舍。
  李敖邀上好友,游山?玩水?喝酒?吵架,深更半夜在草地上大谈到天明……从这些社交活动中,李敖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
  李敖也像文学青年一样多愁善感:为朋友纷争,为女友离去,为事业无成……他甚至尝试自杀,但终能从痛苦中走出来,锻铸出钢铁般的性格。
  在台大毕业答辩的时候,3个教授坐在李敖面前半小时后对他说:“李敖,你答辩通过了。”李敖说:“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教授说:“我们知道一开口肯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李敖用他的“我行我素”,达成了无人管的心愿。
  (何晴摘自《今日文摘》2009年第4期 图/韩磊)



孤舟渡
作者:张爱国
意林 年11期 字数:1504 字体: 【大 中 小 】

  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我没命地逃跑着,面前却横上了一条宽阔的河。
  河面一片血色。
  我得到了一只小木船。我跳上船,才划出不远,就见一个黑汉子挥着手跑来,叫着:“好人,救救我!救救我啊,好人!”
  近了,我看清了黑汉子,他竟然是多年前冒着巨大风险救我性命的恩人。黑汉子也认出了我,高兴地说:“真是天不绝我啊。”
  我赶紧将小船向岸边靠去。
  “好人,也救救我啊!”又一个白汉子叫着跑过来。我一看,他竟是几年前我救下的人。白汉子激动地说:“恩人,感谢上天,又让我遇上了您,我有救了!”
  “可是,我的船只能带一个人了。”我说,“我带你们哪一个呢?”
  “恩人,您自己决定。”白汉子想了想又说,“恩人,今天,即使您不救我,我也会感谢您的,要不是您当年大仁大义,我早就完蛋了。”白汉子声泪俱下,“恩人,您已经给了我一次生命,我不求您给我第二次了,您带上他吧。”
  追兵越来越近,我的船就要到黑汉子的脚下了,说:“恩公,这么多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报答您,今天,终于如愿啦,您快上啊。”
  “恩人,请再接受我最后一拜!”白汉子忽然双膝跪地,说,“恩人,这么多年来,我也是一直在想着您,想着怎样报答您。刚才,当我发现是您的时候,我就发誓,等我逃过这一劫,我就永远不再离开您,永远追随着您,永远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我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船桨,看着白汉子。白汉子泪流满面地说:“可是,恩人,现在,这一切……都……都没机会了。”
  追兵更近了。我对白汉子说:“对不起啊,我必须救他,不然,我永远都欠着他……”
  “错了,恩人,您今天即使救了他,您还是欠着他的。”白汉子指了指黑汉子对我说,“如果我是他,我会想,您今天之所以救我,是因为我先救了您,是还我的恩,是应该的。”
  见我点点头,白汉子又平静地说:“其实,恩人,您这一辈子,不论怎么报答他,都是还不清他的恩情的,您永远都欠着他!”白汉子坚定地说,“就像我,即使我还能活一百年,即使我从此专门报答您,也还是欠着您的。”
  我浑身一激灵,是啊,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我不由得将小船稍稍后退,心想,而他——白汉子,如果我今天再救他一命,那么我对他的恩以及他对我的感激……
  “恩人,我活着报答不了您了,但死后我一定会祝福您?报答您的。恩人,我也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想尽一切办法报答他。”白汉子死死地盯着我,提高声音说,“虽然您永远也报答不完他!”
  我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将小船靠到白汉子脚下,大声说:“快上啊你……”
  追兵到了,我和白汉子也到了河中心。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时,我流泪了,但与此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也悄然袭上了心头。
  “恩人,别难受了。”白汉子说,“恩人,快看前方,多美……”
  我刚抬头去看,身后,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将我猛然一推,我栽进了河里。我死死地抓住船舷,哀求白汉子救我。
  “对不起啊,恩人,我更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了!”白汉子流着泪,向着我的手臂又抡起了船桨……我大叫一声,却见妻子的胳膊肘正拐着我的手臂说:“又做噩梦了吧你?”
  我看着妻子,颤抖地问:“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
  (一剪梅摘自《中国铁路文艺》2009年第4期 图/连国庆)



杀掉这头奶牛
作者:卡米洛·克鲁斯
意林 年11期 字数:1738 字体: 【大 中 小 】

  很久以前,有一位经验丰富而睿智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成功并且快乐生活的秘诀。
  为了教授这门重要的课程,他决定带着他的学生长途跋涉,去一个最贫穷的山村看一看。最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在这里两个人看到了一个最为矮小?最为破旧的房子。
  当师生二人走进屋里,立即被眼前狭小的空间震呆了——不足14平方米的地方,竟然住了一个8口之家。在如此局促的条件下,父亲?母亲?4个孩子,还有祖父母,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彼此多腾出哪怕是一点点的空间。
  可当他们走出这间房子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这个家庭拥有一件最不寻常的财产——在这样的境况下显得尤为不寻常的财产——一头奶牛。而且,这头奶牛似乎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价值:它是使这一家人不致陷入赤贫的惟一理由。
  这位年轻学生并不清楚导致这个家庭落入如此凄惨现状的原因。他们为何落魄到这个地步?是什么使他们忍受一切却不思进取呢?
  当老师举起胳膊时,学生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一幕:老师迅速将手里的匕首刺入那头母牛的喉咙。这致命的一击,让那头可怜的牲口瘫倒在地。
  一年以后的某个下午,他的老师突然提议再次回到那个小村子,去看看那户人家过得怎样。即使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学生还是不明白老师的寓意何在。
  经过多天的跋涉,两个人终于又到达了原先那个村庄,可是却找不到以前那座破旧的房子了。周围的景象仍旧和原来一样,但是一年前他们曾经借宿过一晚的那座窝棚却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崭新而且漂亮的新房子。
  学生轻轻叩响了大门。一会儿工夫,一个看上去很快乐的男子打开了门。起初,学生并没有认出他来。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一年前留宿他们的那个人!他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眼里闪烁着青春的活力。
  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这个人想了想说道:“当悲剧发生后不久,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除非我们做点别的事,否则处境只会越来越糟。失去那头牛使我们的人生跌到了谷底。于是,我们只好在房子后面开辟了一小块空地,撒下一些种子,种起了蔬菜。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个小花园里收获的蔬菜,竟然比我们自己需要的还要多。我们考虑,如果我们能够把剩余的部分卖给邻居们,我们就有钱购买更多的种子。当然我们这样做了。不久以后,我们不仅有了足够的食物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把多余的菜拿到城镇的市场上去卖。”
  学生被男主人所讲的故事惊呆了。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他所敬爱的老师想要传授的课程。这一切突然变得很明朗,那头奶牛的死,实际上,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终结,反而恰恰是他们充满了机遇的新生活的开始。
  学生站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他被男主人的讲述震撼了,并开始明白了其中的真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奶牛”,我们背负着由自己的偏见?逃避和恐惧所构筑成的沉重负担到处行走。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自欺欺人的借口都将我们与平庸的生活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Prev | Next
Pg.: 1 ...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