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竞争精神对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郎朗,没人能否认这一点。不管怎么说,你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你在日本获得的成功。如果你没有赢得柴可夫斯基比赛,我不会有机会注意到你。但是我坚信,你不应该再参加比赛了。”
  我惊呆了,就好像他跟我说,我应该停止呼吸,停止生活。我赢得的比赛次数越多,我就越想赢。我获得的胜利越大,比赛的影响力越广,我打造音乐会钢琴家的事业的速度就会越快。
  我说:“我不明白,比赛有什么不好?”
  “比赛带给你一种特别的态度。它们把你的精力从弹琴的过程转移到获奖上。郎朗,在我看来,学习音乐不仅仅是获奖。你必须要强调过程。”
  如今,我当然理解格拉夫曼先生的一番话,但在当时要把握他话中的深意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全部的精神世界都是为比赛做准备的。从5岁时赢得我第一场比赛开始就是如此。如果我不再为比赛做准备,那我到哪儿去找寻动力呢?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新的观念让我忐忑不安。
  我把格拉夫曼先生的意见说给父亲听,父亲也是大惑不解。
  又到了格拉夫曼先生给我单独授课的时候了,这一次父亲坚持要和我一起去。
  我对格拉夫曼先生说:“我父亲有些不明白您为什么坚持不要我再参加比赛。”
  格拉夫曼先生说:“我理解,我也很高兴趁这个机会把这件事深谈一下。”
  “我父亲觉得如果我不再参加比赛,我的事业会受到影响。在中国,如果你好长一段时间没在重要比赛上获奖,别人就不把你当回事儿。”
  “可那是在中国。在美国情况很不一样。”
  我打断他说:“对不起,格拉夫曼先生,恕我直言,我在美国观察到的和中国没什么两样。比方说,我喜欢迈克尔·乔丹。他就必须是第一名,他生活的目标就是拿第一名。他喜欢比赛拿第一名,他的球迷也一样。美国人对比赛和中国人一样疯狂。”
  格拉夫曼先生承认我的话没错,但他解释说,古典音乐的情况不同。虽然在美国也有老师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但他不是其中的一位。他解释说,在柯蒂斯,我们没有考试,只有演奏会。
  父亲和我一时不知所措。在中央音乐学院,我们每隔两个月就考一次试。要成功,要做人上人,这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压倒一切的,而我们的世界观当然是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
  格拉夫曼先生了解我父母为我做出的巨大的牺牲,他赞赏他们的无私奉献。他告诉父亲:“你的牺牲不会没有回报。你的儿子会有很长很成功的职业生涯。”他答应帮我联系一家有声望的演出经纪公司,他说这是事业开始的第一步。
  父亲问道:“他们会安排他和顶尖的交响乐团合作吗?他会在他们一流演奏家的名单上吗?”
  “刚开始不会。刚开始他会在他们替补演奏员的名单上。如果有人取消演出,经纪公司就会给在替补名单上的人打电话。”
  “我会是替补演奏员中的第一名吗?”
  格拉夫曼先生笑了,“刚开始可能不会。但是你不断努力,就会在那个名单上越来越靠前。”
  但我仍然想做第一名。
  在后来一次谈话中,我告诉格拉夫曼夫人说:
  “不是我不同意格拉夫曼的想法,我只是喜欢获胜的感觉。”
  她回答我说:“郎朗,我们都喜欢获胜的感觉。但是我们有时应该去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胜利。如果赢得比赛妨碍了我们获得更大的胜利,那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赢,不是吗?”
  我细细琢磨她说的话,然后问道:“更大的胜利是什么?”
  “能让你今后一生都感到满意和充实的一份国际化的艺术生涯。”
  我考虑了一下这个更大的胜利的意味,然后把我列出的比赛清单一撕为二。后来,我把和格拉夫曼夫人的谈话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好吧,郎朗,我们就按你的老师说的去做。但我们一定得要有个突破,而且要很快。”
  (玉冰心摘自《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首页-&gt2008年第21期

第六罐可乐

作者:翟江波 杨清波




  有这样一个游戏:假设可乐2元钱一罐,两个空罐可以换一罐可乐,如果给你6元钱,你最多能喝几罐可乐?
  这个游戏,我们问过身边很多人,包括同事和朋友,当然还有亲人,你最多能喝几罐?几乎90%的人经过推演,然后对我说:是5罐吗?……我们为什么不再问一下自己,如果这时候我们再有一个“空罐”,能不能喝得更多呢?
  这个游戏,让我们发现了“空罐”就是那些闲置的资源,发现空罐就是发现价值;每个人都有空罐,都有很多资源在人为地闲置着,如果被充分整合,我们将惊叹自己的表现。
  游戏不在大小,关键看你能不能从中领悟出内涵——这就是游戏的价值。当你处在困境或遭遇挫折之时,来做个小游戏,你会从游戏中看到希望,它还能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逾越难以想象的鸿沟。游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智慧,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学会在游戏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力量,任何时候都需要发现的勇气,把握机会的勇气,改变自己更需要如此。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一下游戏的过程,大多数人都能喝到5罐,怎样想办法喝到第六罐是游戏的核心。很多人会说,我只有一罐了,没法继续了,干脆喝掉,一个空罐也没什么价值,扔掉算了!这里面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空罐有没有价值?二是你能否发现自己手中的空罐,并对别人手中的那些空罐,展开合作,以充分整合利用它们?
  思考这两个问题,会拓展你的思路,你应该重视的东西其实很多。我们不能局限在处理那些碰到的困难和难题上,而要把注意力集中转移到事实的分析上,以使现有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我们要学会区分相关信息,并把握暂时无用信息的价值。这非常重要。今天无用的信息可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关键。正如游戏所体现的那样,你把第5罐喝掉,再搭配一个空罐也能换回来第六罐,喝掉后再把空罐还给对方。我们还可以将可乐与合作方分享,别人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别人。找到空罐成为获得第六罐的关键。
  其实空罐就是你闲置已久的资源,正在浪费的资源,或者对别人有用,对自己暂时没有用的资源。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资源,而你从未觉察到它的价值,即使它现在是闲置的——验证它尚待时日。将空罐视为有价值的资源,通过把相当多的人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就获得了第六罐。每个人都有很多闲置的空罐,这些空罐或者被我们抱在怀中,或者被我们丢弃在角落里,没有人认真地考虑过它们的价值。
  如果你不善于质疑你的假设,你的决策将极端不合理。而成功属于那些认真地思考并利用“空罐”价值的人。
  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真正相信他们能够获得第六罐。他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敏锐地感知身边的事物,他们时时刻刻在发现着周围的一切“空罐”。他们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制定决策。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勇气去发现、创造更大价值,只因为他们无法放下自己,转换思路,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拥有的资源。
  (辛麦摘自《名人传记》2008年第8期图/朱慧卿)
  





首页-&gt2008年第21期

一天一小时

作者:理查德·格拉夫




  朱卡斯塔指着报纸上的一段文章对我说:“你应该看看这个,报纸上说一个严于律己的作家,如果一天只花一个小时写作,那么一年下来就能写本小说。你不是总是抱怨没时间写小说吗?我觉得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一天一个小时就够了。”
  “是啊!”我应声答道,一边挥着自己手里的报纸一边说,“这上面说,如果一个人下决心的话,一天只用半个小时,就能锻炼成紧臀平腹的性感男人。这世界上的小说已经出版得太多了,可是紧臀平腹的性感中年男人还很短缺,看来我得权衡一下,看看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她不耐烦地插嘴说:“我看你两样都应该做,加起来也不过就一个半小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被逼到了一个墙角,可是不久我就找到了救命稻草:“你看看,你看看,这个建议怎么样?”我得胜似的指着报纸上的另一段说,“如果一天只用15分钟,你就可以在自己家里养鸡,保证全年有新鲜鸡蛋的供应。而且,如果你一天打坐冥想20分钟的话,你不但可以得到和平安详,心满意足,而且你的智商也能提高30%。”
  “嗯。”朱卡斯塔漫不经心地答应着,“我倒不在乎什么智商不智商的,但是如果能有新鲜鸡蛋倒是不错。”
  我几乎要跪地叩头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一天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每个人都对你说一天只花一个小时做他们想让你做的事,可是把这些时间加起来,没有人能够做到,所以你就觉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人,而且你对这一切又无可奈何。”
  朱卡斯塔说道:“要按你这么说,我得同我那拥有一位紧臀平腹的小说家丈夫的美梦说拜拜了。这倒没什么,我倒是更想听听那个养鸡的计划。”
  我坐到了电脑前,“我的意思是说,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这种无理的建议了。”我打开了谷歌,在搜索引擎里打下了“一天只用一小时”,一下子就搜出了9900个网页,上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妙建议。
  我了解到,一天只花一小时的时间,我不但可以身体健康,财源不断,而且还能学会拉小提琴,基本掌握匈牙利语。如果每天把这一小时花在“忘我的服务事业中”,那我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每天花一小时听凯尔特族的音乐,就可以迅速降低我的血压。
  我现在确实需要降低血压,所有这些建议和种种压力已经让我惊恐万分。在学习匈牙利语和拯救世界之间究竟应该怎样选择呢?在“把自己沉浸在积极向上的想法”之中和系统掌握修理家庭下水道之间又怎么选择呢?
  朱卡斯塔建议说我什么都不应该放弃,把每件事的时间缩短一点儿就行了。于是我把谷歌的搜索改为“一天半小时”,这次我发现了26,300个网页。我了解到如果我一天之内只花半小时做这些网页上建议我所应该做的事的话,我不但可以一个月挣5000元钱,在这个世界上多活5年,而且还可以成为职业吉他手,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
  看来把每天花在每项建议上的时间缩短一点儿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又把搜索的范围缩小了,我打进了“每天10分钟”,这次我搜到了30,300个网页。如果每天我花10分钟做这些网页上建议我所应该做的事的话,我不但可以读完《战争与和平》,掌握意大利口语,而且还能够成为优秀的钢管舞蹈演员。
  “5分钟一天”的结果更吸引人,如果我每天花5分钟,不但可以形成完美无缺的胸线,而且还能更进一步靠近上帝。
  我把这些时间都加了起来,一天不包括吃饭、睡觉和工作,我还得花73个小时连续不断地按照这些建议去做。这样的结果是,我会有像岩石一样的腹肌,流利地说6种语言,而且还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鸡蛋。
  可是,这恰恰就是这种严酷无情所谓美妙建议的麻烦,所有人都对你说这说那,好像你要是不冥想、不做瑜伽、一天不散步20分钟、不再用什么东西之前都仔细阅读说明书的话,你就是傻瓜一个。这还不算,你还得会检查防火报警器里的电池,不停地帮助孩子们做作业,不用任何汤料就把汤做出来,而且在没开车之前就要调整侧面的翼镜。如果我们按照公共卫生官员、心理专家和安全专家的建议去做的话,我们一天至少需要300个小时,我们一天下来根本没有时间睡觉或者工作,而且每天早晨起来都有一种模模糊糊的内疚和忙碌终日,一无所成的感觉。
  我突然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妻子的身影,在我身后,我看到朱卡斯塔拿着健身用的跳绳、MP3和一个炒勺。她头也不回地对我说:“你要学会一心多用,其实这很简单。”半小时后,她从厨房回来了,我注意到她的身材苗条了不少,也掌握了芬兰话的基本大意,而且手里还端着新出锅的煎鸡蛋。
  她对我说:“我喜欢用新鲜鸡蛋,可是我的丈夫还没修好鸡棚,这都是因为他在电脑前坐的时间太长了。”
  她说得有一定道理,现在我正在准备建立一个网站,就叫“一天10分钟”。在这个网站上我给所有人提供这样的建议: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听取别人告诉你应该怎样生活,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困惑不解、内疚和疲惫不堪的状态,这样的结果是你什么都不想做了。
  感谢上帝,幸运的是,我们一天还可以有10分钟无所事事……
  (爱玲摘自《新青年》2008年第9期图/周弘)
  





首页-&gt2008年第21期

许愿的香炉

作者:释戒嗔




  天明寺佛堂前的香炉很大,但那不是寺中最大的,寺里最大的香炉在寺后的院子里。这个香炉据说是建寺的时候就建造的,已经有很长时间历史了。戒嗔只是听说过这个香炉,却从来没有见过,因为我来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深埋在地下了。
  香炉原本在院子中间。大约四十年前,那时候讲求破四旧什么的,所以每天都会有人到寺里来砸东西,那个香炉的年代虽然久远,但依然精致,算是寺里相当宝贵的物件,老师父们担心香炉有朝一日会被人砸烂,便商量着把香炉藏起来。香炉很大,放哪里都不方便,所以几位老师父们便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把香炉放了进去。老师父们不想让泥土玷污了香炉,所以洞里是真空的,上面铺了很大很厚的一块木板,然后掩盖一些泥土。
  那些年,寺里被捣乱的人光顾了很多次,那些无法搬动的东西遭到了很多破坏,只是那只香炉没有人留意。
  香炉在地下一待就是十几年,终于有一年,不再有人到寺里捣乱了,老师父们便决定把香炉拿出来。掀开木板,下面的香炉已经被尘土覆盖,老师父们跳下来去清理了很久,终于把香炉内壁清洗干净。可是十年的时间已经让香炉陷在了土壤中,很难拿出来,老师父们便想着找个日子,把香炉旁的泥土慢慢挖走,再把香炉取出来。
  那段时间寺里的事情很多,这事便耽搁了。寺里陆续有了香客,不知从哪一天起,有香客从佛堂前香炉里拈一小撮香灰跑到地下的香炉旁许愿,许愿之后,便把那一小撮香灰丢了下去,这种行为被后来的很多香客效仿。
  老师父们再想来抬香炉的时候,发现香炉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香灰了。老师父们很为难,也不便再次清洗香炉,因为那些香灰,都是施主们所许的愿望,只好把厚重的木板再次盖上,希望过一段时间再抬出来。
  淼镇里有位施主在香炉许过愿,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考上大学,结果成绩公布的时候,他儿子成为附近几个乡镇里惟一的大学生。那位施主到处跟人说,是佛祖保佑了他儿子考上了学校,还把在香炉里撒香灰的方法当秘密一样传授给其他镇上的居民,这样的秘密照例无法保密,而且传播得还很快,很多香客都争相效仿。不知从哪一天起,厚重的木板又被香客掀开了,细小的香灰随着愿望飘下,一点一点地夯实在香炉中。
  智缘师父来寺里的时候,香炉还只盛了一小半香灰,到戒嗔来寺里的时候,香炉已经被完全淹没在香灰中了。
  若现在再到天明寺的后院,你甚至已经看不出埋藏香炉的地方和其他泥土地有什么区别了。那个承载了很多人愿望的香炉,终于还是被深埋在地下了。
  很多时候,如果你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那么即使被深埋又怎么样?就像天明寺后院的香炉,它始终是天明寺里最大的香炉。

Prev | Next
Pg.: 1 ...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