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中国购买一部美国大片的发行权,只要把钱打过去就行了,海关是统计不了的。而赚到钱的美国人在海外大量采购的各种廉价商品却被海关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就这样出现了。
  (王超摘自《新人文》2008年第8期图/彭长征)
  





首页-&gt2008年第20期

手把手教你联络首脑

作者:鲍 妍




  湖北省的残疾人李超洪就找到了首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1994年,他萌生了写书的念头,并想通过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号召力,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一步关注残疾人。当时,他决定给世界各国元首写信,信发出去不久,就收到了来自以色列时任总统魏茨曼的回信和签名照片。这封信让他信心大增,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得到了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以及世界上144位国家元首,93位政府要人,75位议长的信函、题词和签名照片。去年年初,他的书《世界之约——各国首脑助残宣言》终于问世,还被列为“2008年残奥会的人文项目”,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E-mail低成本高回报
  在很多国家的网页上,都公布了元首的私人联络方式,比如白金汉宫的官方网站上,就有专门邮件系统给女王发送邮件,而英国首相的态度显得更加积极,网站有专门的电子诉求软件EPe?鄄titions。
  另外,强烈建议你尝试联络加拿大总理,尤其在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前。他是位非常可爱的“月老”,在你的25、30、35、40、45周年婚庆日子里,向总理事务协调部门申请成功的话,总理会应请求发出祝贺信,非常有面子。
  但是,如果你想和法国政要分享的话,那就有点困难了。众所周知,这些法国人非常讨厌英语,所以他们的政府网站没有英文系统,不会法语的话,想要联络他们难度较大,不过想联系上法国总统萨科齐其实并非难事。英国有一家出版商,刚刚为这位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出了一本书,还在网站上留下了电话号码,并标明,如果想获得萨科齐的亲笔签名或者邀请其演讲,敬请致电。同样有语言障碍的就是日本天皇的官方网站了,但好在日文中有大量汉字,即使不懂日文,也能猜明白一些内容,而且事务官的联络方式直接标明在首页,非常好找。
  博客不如打电话
  2006年,世界杯开幕的前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视频博客正式开通,成为首位利用视频博客向公众阐述政见的政府首脑。她一直坚持每周更新,而且其中还插入了很多照片,既有工作照,也有随意的生活照,让人们全方位地了解了这位铁娘子。除此之外,智利、匈牙利、伊朗等国总统及欧盟委员会的一些重要成员也都拥有自己的博客,留言若是够精彩,一定会引起这些政治家的关注。
  但是,博客再直接,也得看人家乐不乐意给你回复呢,与其消极地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供急性子人使用的终极办法就是——打电话。
  普京就给自己设了N多热线来和民众增进感情。据说,在他的办公桌上有6部电话,上面设有奇怪的按钮,普京会定期开通市民热线,并安排他的私人接线员来转接这些电话。德国政府网站除了公布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外,还体贴地写清了具体时间,真不愧是行事严谨的日耳曼人。
  在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直接根据白宫电话的提示音就可以接通布什的电话,不过其中的层层审查也许会磨光你的耐心,让你愤而挂掉电话。一个16岁的冰岛男孩就很幸运,他曾经不小心拨通了美国总统布什的私人电话,通话过程中,他冒充冰岛总统,经过了层层盘问,最终转到了布什的贴身秘书那里,可惜当时总统没有时间接听,只能留言。
  虽然大多数情况会遭遇拒绝,但是电话的好处显而易见,直接的对话,比字斟句酌的信件要亲切随意得多,只不过,要奉劝一句,通话时不要紧张,千万别因为冷场而浪费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
  (邓水心摘自《新探索》2008年第6期图/廖新生)
  





首页-&gt2008年第20期

尼泊尔的活女神

作者:杰 西




  尼泊尔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神秘国度。自马拉王朝开始,尼泊尔历代国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每逢9月的女神节都要亲临现场,虔诚地接受女神的祝福。女神也在给国王点红时将其至高无上的神力传授给国王,否则国家就有可能遭遇灾难。人们认为,“活女神”能保佑尼泊尔国王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和平与繁荣。
  “活女神”在尼泊尔被称为“库玛丽”(意为处女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继承,一向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活女神”被人们视为印度王权力和庇护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
  
  严苛的挑选过程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活女神”都是从还没有进入女性生理期的女童中挑选,挑选过程十分严格。这群候选的女童年龄约四五岁,身体必须完美无瑕,没有流过血,寻找库玛丽的程序与我们西藏寻找转世灵童相似。库玛丽要满足32个吉祥的特征,比如脖子像贝壳般发亮、身体像菩提树一样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锐利、腿像鹿儿般笔直、眼睛和头发必须黑得发亮、手脚必须修长等。只有同时具备32种特征的女童才能进入最后的角逐。
  当然,要担任全体尼泊尔人共同的活女神,还必须拥有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作为尼泊尔王国的保护神,她的星座必须与国王相吻合。最后,几名候选女童找到之后,甄选委员会还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验,以选拔出拥有超人能力和智慧的一位。
  几百年来,库玛丽女神都来自平民家庭。上个世纪80年代,每到挑选库玛丽女神的时候,数百户人家将自己的女儿送到神职人员那里,竞相角逐这象征着荣耀和富足的职位。但到2001年,只有几户人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出来参加挑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女童在备选的过程中,要承受非她们这个年龄段需要承受的压力和残酷的考验,比如面对极端的恐惧和孤独。一些家庭认为,与其让孩子过早地看破世俗,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符的默然与威仪,倒不如让孩子快乐地在应该属于她的环境中成长。
  
  荣耀而又孤独的生活
  被选中的“活女神”每天早上7时以前,必须在随从们的帮助下梳洗打扮,穿上库玛丽的服装。
  上午9时,她必须坐上金黄色的宝座,接受民众的朝拜;随后,她跟着老师学习;然后,她可以随便和玩伴们玩游戏;每天12时和下午4时,“活女神”会身着特有的红色服装,头戴银饰,出现在窗口,供游客们瞻仰。遇到重要的节日她要外出巡游,平时也要接见信徒。作为神,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朝拜者看做是吉凶的标志。
  她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即使是父母也只能偶尔探望一次。一到青春期,她就必须立刻退休。
  政府给在职库玛丽的津贴是每月6000卢比(1尼泊尔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以及每月1000卢比的教育补贴。一旦失去库玛丽女神的光环,她们重返世俗的“人间”,现实立刻变得残酷和难以接受,她们不得不依靠父母和亲友的支持来维持生活。加上当地一种迷信的说法,“退休”后的“活女神”若是嫁人,她的丈夫必定在六个月内咳血而死。因此,很多“活女神”都孤独终老,在她们身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荣耀,而是迷茫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无限哀伤。
  
  与命运抗争
  随着社会的进步,批判旧的思想的呼声愈来愈高,很多退休后的“活女神”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们更加勇敢地与这些不公抗争。在目前还活着的13任前库玛丽女神中,除了最近4任由于年龄小还没有结婚外,其他都已结婚。其中只有一位没有生孩子。现在活着的最年长的前活女神是今年已经87岁的希拉·麦亚·释迦。她于1922年(当时才3岁)时被选为活女神。不过一年之后,她就由于得了天花而退休。15岁的时候,她与一位工匠结婚,从此过着普通尼泊尔妇女的生活。现在她的丈夫已经91岁了,两人仍然健康恩爱。
  (格律诗摘自《海外文摘》2008年9月上)
  





首页-&gt2008年第20期

福利的限度

作者:刘 瑜




  要了解英国的福利制度现状,可以从我看过的一个英国电视节目讲起。这个节目叫“英国最大的家庭”,记录那些对生孩子乐此不疲的家庭。其中有一对巴基斯坦移民夫妻,一鼓作气生了11个孩子,而且还准备接着生下去。离奇的是,这对夫妻都没有工作,除了社会福利,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但这个13口之家,该吃吃,该喝喝,该上学上学,该游玩游玩,虽然经济条件捉襟见肘,但13口人也过得其乐融融。
  片尾有一个镜头,一个当地居民和这个巴基斯坦移民在街上吵了起来,当地居民愤怒地谴责那个巴基斯坦人:你连工作都没有,还生个没完没了!凭什么让我们这些辛苦工作的人缴税养你的孩子!
  这个人的愤怒不是孤立现象。英国某时政论坛上,一个网民同样愤怒地写道:我希望首相能向那些瘾君子、大白天喝啤酒的人、没病装病的人开刀,这些福利寄生虫是社会的毒瘤,把他们送到伊拉克去!
  当然没有人因为这位网民的愤怒而被送到伊拉克去,但是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今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发布了一个《福利改革绿皮书》,据说是英国福利制度60年来最大的手术。刺激英国政府进行福利制度改革的,大约是这几个数字:英国有540万适龄人口没有工作(英国人口6000万),其中270万在领病残救济,162万领失业救济,80万单亲家庭受到资助,每年政府为病残救济这一项就支出120亿英镑。问题在于,据政府经济顾问DavidFreud估算,在270万病残救济对象中,有近200万根本就不应该享受福利,只有70万左右是真正严重的病残者,其他人大约就是那位网民所提到的“瘾君子、大白天喝啤酒的人、没病装病的人”。
  所以这次工党政府改革的主旨,就是将那些能工作的打回到就业市场上去。主要内容为:第一,所有病残救济对象必须接受系统体检,只有严重残疾者才有权不工作,其他像什么“慢性疲劳综合征”、“腰酸背疼”等都不再是闲着的理由;第二,失业的吸毒者要接受强制治疗,否则政府将停止救济;第三,单亲家长在孩子7岁之后应当开始找工作;第四,长期失业的人至少要去做些社区服务工作以“换取”国家福利;第五,私人企业将被发动起来给失业者找工作,政府会给其经济补偿。总之,用政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建设一个“同情心和个人责任并重”的福利制度: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对游手好闲之辈,就不再心慈手软了。
  据说,英国的改革是受了美国福利改革的影响。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协调法案”,启动了美国的福利改革。这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实施以来美国最大的福利改革,基本宗旨也是“从福利走向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减少现金救济、加强工作技能培训、给救济设置5年的最高年限、社区服务“换取”福利救济、给低收入阶层大量返税等举措。当初克林顿启动这项改革的时候,曾有数名官员愤然辞职,也曾有人预言改革将“使孩子们流离失所”,但12年下来,事实是单亲母亲的就业率大大提高,极端贫困家庭收入显著改善,美国的福利依赖人口减少了57%。
  在死硬左派看来,英国的福利改革是受到了美式“新自由主义”的病毒传染。但实际上,英国的这次改革便是在工党内部也鲜有争议,更不用说保守党了,媒体、网络上更是叫好声远远大于哀叹声,可见多数英国民众都厌倦了打着“扶弱济贫”旗帜的“好吃懒做”文化了。
  美国愤青摩尔拍过一个纪录片,讴歌欧式的全民免费医疗。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其实病都基本好了的人,还可以轻松搞定政府资助去海边休假一个月。摩尔以此来赞美欧式福利的“慷慨”,但这样的赞美却令人哭笑不得。套用那个英国人的话来说:“你凭什么拿我们辛苦工作的税钱去度假休养?”美好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的,但美好而免费的东西,却总是可疑的。
  (岩冰摘自《南方周末》2008年7月31日图/朱慧卿)
  





首页-&gt2008年第20期

“皮尔当人”骗局

作者:方舟子




  “皮尔当人”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骗局之一,在近百年之后它的真相仍然没有完全搞清。
  1912年2月15日,业余研究古生物学的英国律师查尔斯·道森交给著名古生物学家、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部主管史密斯·伍德沃德一些颅骨碎片,据他说这是在1908年一些工人在皮尔当的砾石层挖掘时发现的。1912年6月2日,伍德沃德、道森和日后成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神学家的法国耶稣会教士德日进一起到皮尔当继续挖掘。在现场道森发现了一个下颌骨和两颗臼齿,以及石器、动物化石等。他们在12月18日伦敦地质学会的会议上公布了这个重大发现。伍德沃德认为他们发现的是一个早期人类化石,并将之命名为“道森曙人”,其颅骨各个方面都很像现代人,但是下颌骨和臼齿则很像猿,这似乎表明这是一个半猿半人的过渡型化石,是古生物学家在苦苦寻找的从猿进化到人的缺环。消息传开后,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轰动。
  随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1913年夏天,德日进在同一个砾石层发现了一颗犬齿化石,刚好可以和前面发现的下颌骨化石配套。1915年,道森在距离原发现点两英里处,发现了两块颅骨碎片,属于另一个皮尔当人。次年,道森病故。在他死后,古生物学家继续在皮尔当挖掘,但是再也未能发现任何化石。德日进在1914年年底回到法国,1923年前往中国,后来参与了周口店“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此后的40年间,“皮尔当人”都被认为是更新世时期的化石,距今大约50万年,这是根据与“皮尔当人”一起出土的古生物化石认定的。40年后,古生物学家掌握了更精确的年代鉴定技术。1953年7月,伦敦开了一次古生物学会议,奥克利与两名古生物学家觉得这个化石与其他猿人化石格格不入,显得很蹊跷,有必要对其做一番仔细鉴定。之后,他们采用多种方法对“皮尔当人”及相关化石做了分析,证明了它是一个赝品:它的头颅是中世纪(大约500年前)现代人的头颅,下颌骨是现代猩猩的,犬齿是黑猩猩的。它们用铁溶液与铬酸浸泡过,以显得年代久远。石器是用现代工具打磨出来的。动物化石则是从外地收集来的。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
  问题是:谁干的?几十年来,已有几本专著和数百篇文章试图破解这个世纪大案,被怀疑对象有十几人,甚至连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也被列入,他住在皮尔当附近,并曾经去过现场。最大的嫌疑还是道森,毕竟,“皮尔当人”的两个颅骨以及下颌骨都是他“发现”的,而且“发现”颅骨时都无他人在场。但是,道森是一个人干的,还是有同谋?虽然众说纷纭,但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也许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个骗局会如此成功,过了40年才暴露?我们也许会把它归咎于当时化石鉴定技术的落后,但并非完全如此。
  这个骗局如此成功,首先是因为它几乎就是为当时流行的理论应运而生的。

Prev | Next
Pg.: 1 ...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