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08年第16期
空旷大厅里的四个巨人
作者:杨 照
1921年,年轻的钢琴家赛尔金才从学校毕业,年纪大些的小提琴家布许欣赏他的弹奏风格,加上俩人都喜欢巴哈和莫扎特,就找了赛尔金固定合作,演出巴哈和莫扎特的乐曲。
有一次,他们演奏完了安排好的曲目,也演奏了预想的安可曲,没想到热情的观众还继续鼓掌叫好,布许就对赛尔金说:“看来你只好再上去弹点什么了。”赛尔金问:“我不晓得要弹什么啊!”布许说:“随便弹一首巴哈吧!如果你还不晓得弹哪一首,那就来《郭德堡变奏曲》好了!”赛尔金脸上闪现出一点惊讶,接着点点头,上台去了。
赛尔金在钢琴前弹下第一个音,换布许惊讶了,不是一点点惊讶,是大大惊讶,因为赛尔金真的开始弹一共有三十个变奏,要花至少半小时演奏的《郭德堡变奏曲》!布许以为赛尔金点头,是表示他明白布许那话是开玩笑拿来催他做决定的,没想到赛尔金会当真,更让他吓一大跳的,恐怕是不敢相信赛尔金真的能在没有预演的情况下,随时端出这样的大曲子来。
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安可曲,保证一定可以安抚观众的热情骚动。弹完《郭德堡变奏曲》,果然观众没有再鼓掌了。事实上,半个多小时后,赛尔金弹完《郭德堡变奏曲》起身鞠躬,发现整场只剩四个人还没离开。
这四个人,一个是赛尔金自己;一个是罪魁祸首布许,他当然不能走。大概是感动于赛尔金如此言听计从,布许后来干脆把女儿嫁给了赛尔金。还有一个人是名满天下的大钢琴家许纳贝尔。最后一个呢?是名满天下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多么神奇,在那一间深夜里空荡荡的音乐表演厅里,却集合了比满满一屋子人更多上好几倍的音乐热忱。这几个人通过了考验,凭借着,而且单纯只凭借着对于音乐的喜好,留在那里。赛尔金根本没有理由傻头傻脑弹《郭德堡变奏曲》,然而他不但弹了,而且还越弹越起劲,观众走光了他都不在意。许纳贝尔无法拒绝任何美好钢琴音乐的诱惑,尤其是一个年轻人大气魄的随性演出。爱因斯坦呢?他更是没有任何其他理由要在那里,除了,他的脑袋中不思考物理问题时,总是幽思冥想着音乐。
四个文化史上的巨人,在最没有道理的情况下,被巴哈的音乐拉到那表面上看来静寂空旷,然而骨子里却充满最高密度脑力活动的大厅中,这是最足以代表上一世纪音乐意义的历史画面。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人类的智力以空前的规模投注在文明发展上,获得了惊人的成就,然而维系联络各个领域不同的天才巨人,使他们在生活与感官上得以交流沟通的,是音乐,是对音乐的理解与挚爱。音乐,是他们共同的语言,也是他们暗夜中得以彼此抚慰的秘密力量。
(周文燕摘自《深圳商报》2008年6月20日图/贾雄虎)
首页->2008年第16期
女人香随风而生
作者:佚 名
整个20世纪,没有一个女人有香奈儿那般疼惜自己,而且,用疼惜成就了一世的声名,毁誉参半。
她将爱情美化得雾影重重
爱情是她一生的重点,只可惜,她从来不曾为人妇为人母。在香奈儿晚年的生活里,无数的记者和导演追随着她、记录着她,但是他们却迷失在她口述的多重事实里。她模糊自己的出生年月、为早年的困窘生活添尘加土尚情有可原,同时,她的歌剧一般的爱情生活也被美化得雾影重重。聪明的coco为什么要模糊一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莫非是她对那些随风而逝的爱情原本有些别的期望,却在自己的人生里一再失望?
一个贫民人家的女子能够祈望些什么呢?如果你经历过许多磨难,幼年丧母,父亲不辞而别,在修道院里度过最青春的时光,如果你有着天生的伶俐和美貌,再加上天赐的机遇,也许你能飞上枝头过富裕的生活,但你绝对不可能变成coco。coco只有一个,她有着坚韧的性格和天赋异禀,这一点无人能敌。
17岁那年,她俘虏了贵族子弟巴尚。这个一等骑兵同别的纨绔子弟一样寡廉鲜耻,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致使他一定要把她带回自己的山庄;而她又为何能忍受在他未婚妻来吃饭时躲入厨房?不过何必追问呢?她已经涉足上流社会了,这使她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声名,就算不堪也没关系,她有能力去改变。最重要的是:会有那么一天,冒犯别人也没有关系,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一切。
博伊的出现推波助澜,coco真正时来运转。巴尚出地,博伊出钱,让这个小女人可以痛快地玩玩——coco拥有了自己的帽店。她早已经厌烦了原先那种比头型还小的帽子。去掉那些繁琐的装饰,去掉那些紧巴巴的箍圈,整个巴黎很快效仿起来——coco有意无意地引领了一个潮流。于是她发现,只要仍旧保持美丽,女人们宁愿去掉繁琐与奢华而选择舒适和简单,她们需要被人带领。
巴黎的肉身上长了一根可爱的刺,在麻木不仁里刺出了新鲜和激情。所以她被人们容忍了,随后是迅速掀起的流行的狂潮。coco对自己的放纵和宠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应当让所有人穿上黑衣服
几年后博伊死于一场车祸,那时他已经同一个贵族小姐结婚,传说他是在往返于妻子处和香奈儿小姐住处的途中出的事。此时香奈儿已经拥有3家自己的时装店,设计了海军领上衣、衬衫式洋装、对襟式短身外套、时装长裤,在巴黎引领一阵阵时尚风潮。
我们从来不奢望香奈儿会改变她自己,打击不行,悲痛不行,当然,嘲讽也不行。她的创意就隐藏在那些自行其是里,否则,再怎样端丽的品牌,也只会是被阉割的香奈儿。
她去剧院看戏,在包厢里放肆地对弗拉芒说:“太难看了,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穿上黑衣服。”她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在四五年里,她拒绝理会传媒的嘲讽(他们说她让所有的女人都戴孝是因为自己不能为心爱的男人戴孝的缘故),一门心思只做黑色的衣服,那些小黑连衣裙让人们趋之若鹜。之后忽然有一天,她意识到应该让色彩重新回到巴黎、纽约的大街,她也办到了。人们在五颜六色的海滩装里心安理得。香奈儿女士让西方世界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似乎她的一句评语、一个心情都可以造成一阵混乱。
实际上,她只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推己及人,她也会知道别人想要什么——假如你在香奈儿的面前挑选两件衣服,她会在最初的时候就知道你的意愿走向。博伊的死亡让她迫切地需要感受生活的明亮和芬芳,在时装界,她已经走得够远的了,她可以试试别的,比方说——香水。
谁是谁的香水同谋
她是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邂逅俄国的迪米催大公爵的。正像她生命中的其他情人一样,他也开启了她的一个创作时期,我们姑且称之为俄罗斯时期,而香水,是俄罗斯宫廷中重要的必备之物。
香奈儿寻求调香师恩尼斯鲍的帮助,她给他一种理念:不要玫瑰、不要铃兰,它来自花束,却并非任何单一的花香,它应该是抽象的……恩尼斯鲍最终调出了十来味样品,她挑选了第5号。5是她的幸运数字,她决定在5号那天把N0.5推向市场。
了解香奈儿5号,需要知道下面的两则对话:
——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想被人拥抱,就要使用香水。(香奈儿)
——临睡前穿什么?我只要洒5滴香奈儿5号。(梦露)
面对媒体,香奈儿女士有很多美丽的词句可以应付,比方说“时装不单是衣服的事,它在空气中随风而生”。但是在老年的昏惑中,她同样吐露过内心的真知:要在巴黎成为一个人物,钱比才华重要;时装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种交易。
1971年1月3日,香奈儿死于里兹饭店,这一天人们终于可以公开讨论她的出生日期。她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怎么可以让我这样死去……而神父说:她受过洗礼,是上帝的孩子,她以自己的方式信仰上帝。
(伊人摘自《广州日报》图/李伟)
首页->2008年第16期
浓情巧克力
作者:毛汉珍
高中毕业后,我在一家鞋店做售货员。这是一家品牌店,随便一双鞋子就够我一个月的工资。每天蹲在地上为那些富人脱鞋、穿鞋,我烦透了。
这天,我匆匆赶到鞋店,打卡时发现迟到了两分钟,一天的奖金全没了。想想生病住院的母亲,再想想好赌欠债的父亲,我心里一阵阵地发堵。这时,一个七十来岁的老者推门进来。他衣着普通,步履蹒跚。我装作没看到,懒得理他。这样年纪的人,如果不是富翁,很少会舍得买上千块的鞋子。而一旦上前搭腔,他们就会装模作样地试鞋,试来试去,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老人停在一排灰褐色的皮鞋前,“麻烦你给我拿一双四十二码的鞋吧,就是这样的款式,柜台上就有。”老人的话几乎不容置疑。
的确,四十二码的鞋就在台面上,我找不到理由拒绝。于是,我不高兴地将鞋取下来,径自放到地上,请他自己试穿。如果他知趣,该明白我的不耐烦。可是,他竟然自顾自地试起来。并且,这一试就没了头,一双又一双地指使着我,似乎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四五次之后,我差不多要下逐客令了。
终于,客人不试了。我长舒一口气,他突然指着中间一双价值三千八的皮鞋说:“给我包好那一双。”
我几乎是目瞪口呆,这位衣着普通的老人,要买近四千块的鞋?我赶紧利索地将鞋包好,填好保修卡,然后又从柜台里抽出五张代金券给他。这是公司与当地德芙巧克力分公司联合举办的活动,消费满两千元,赠送五张代金券,券面值共计两百元。
老人刷了卡,接过代金券,犹豫了一下,说:“送给你吧。这是对你辛苦工作的报酬。”
呆望着老人,我更吃惊了。两百元代金券全送给我?
“每天吃一颗巧克力,心情会好起来。年轻人,你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老人说着,拎着鞋出门了。
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我的脸慢慢变红。半晌,我看到他站在鞋店门口等车,赶紧走出店门,告诉他前行一百米才能拦到车。我还嘱咐他,最好坐绿色的环保车,这样的车坐着舒适,很适合老年人。
那盒巧克力,我吃了三个月。盒子空了,却舍不得扔。后来我自己又去买了巧克力放进盒子。我不能保证每天赚多少钱,但我能保证每天吃到巧克力,保持好心情。
我所在的鞋店业绩提升很快。三年后,因为工作出色,我做了这间鞋店的店长。
不久,我买了大盒糖果放在柜台上。有巧克力,还有同事喜欢吃的甘草糖。我告诉她们,心情不好时,拿糖到后台,多吃几块没关系,只要能以真诚的笑脸对待顾客。
令人意外的是,因为糖果,店里的鞋竟销售得极佳。孩子走到店外,吵着要吃巧克力。家长拗不过,进来了,孩子乖乖地吃糖,大人看鞋。有合适的就会捎走一双。偶尔老顾客来,不买鞋,会休息一会儿,捏两块糖吃,喝杯茶。
店里的糖果消耗量很大,一年下来,购买糖果花掉了我五千块。可是,店里的营业额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三百万。这在全国一百二十家店面中,排到了第五。
元旦前夕,我有幸和北京、上海的五家店长一起到香港和董事长共进晚餐。这是公司的传统,每年都邀请销售额前六位的店长和董事长共进晚餐。临行,分公司经理告诉我,我是这家鞋业集团有史以来第三位有幸被邀请的女店长。
飞机抵达香港,有专车接我们到酒店。一位看上去英俊干练的年轻人坐在桌前,朝我们点头示意。这就是董事长?我心里暗自吃惊。他看上去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岁。
香港一行,在我心里像投下了一枚石子,荡起的涟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希望明年还能和董事长共进晚餐。我做到了,连续四年,我被邀请飞抵香港。
集团百年庆典,我被提升为华北三省分公司的经理。董事长特意邀请我到香港参加庆典,并且,他要把我介绍给他的家人。已经很久了,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柔情。
第五次抵达香港。当我看到董事长前面坐着的精神矍铄的老人时,我忙走过去。就在他抬头的刹那,我惊呆了。他竟然是八年前送我巧克力券的顾客!虽然八年没见,但我对他记忆犹新。董事长向我介绍说,这是他的父亲,鞋业集团的创始人,十年前才退休。
望着老人,我的脸红了。老人却对着我笑,他慢慢凑到我耳边,悄悄地对我说:“今天我比每一年都高兴,因为见到了你。直到现在我才不后悔送出了那五张巧克力券。要知道,巧克力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今天,我终于不再心疼啦!当时,我替儿子巡查销售网络,可是鼓足勇气才对你大方了一回。”
我的脸火辣辣的,八年了,老人仍记得我!
庆典场面盛大,宾朋满座。主持人请老人讲几句。他说自己老了,讲不出时髦的话。但随即转过头,指指我说:“当年我去石家庄,没让司机跟着,自己随便走走。是她告诉我怎么拦出租车,还嘱咐我要坐绿色环保车。真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看着慈祥的老人,看着众人把目光都投向我,我的眼睛突然一酸,半天说不出话来。
(冯国伟摘自《城乡致富》2008年第6期图/潘英丽)
首页->2008年第16期
不费力生活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昨天黄昏时分,我看见一艘满帆的船,在西风的吹送下逆流而上。那是一艘大船,载满了薪柴驶向城镇。太阳正在西下,这艘背对天空的船真是出奇的美。船夫只是轻轻地掌舵,一点也没费力,因为西风正在尽力。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奋斗以及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快乐地生活,脸上还带着微笑。
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如果你观察身边年长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由一连串的和自己、和配偶、和邻居、和社会的争战所组成的。这永不休止的争战把能量耗尽了。一个喜悦的、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生活的人。这不代表你是停滞的、呆板的、愚笨的,相反,只有那些非常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从辛苦和奋斗中解脱。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觉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
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自己常觉得不如别人,因此就要奋力去变成某某人物,或是努力克服各种自相矛盾的欲望。但是请不要解释为什么人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因为每个能思考的人都知道挣扎的原因在哪里,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所以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的书籍才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
观察自心,你会发现从早到晚心中都充满着挣扎,你的能量都在这种挣扎中浪费了。如果你只解释自己挣扎的原因,你会迷失在解释中,你的挣扎还是不能停止;然而如果你非常安静地观察自己的心,不加以任何解释,如果你只是让你的心觉察它自己的挣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已经进入完全没有挣扎的境界,你所拥有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警醒。在这种警醒的状态中,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没有大人物小人物之分,也没有上师弟子之分,所有的不合理都消失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觉醒。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