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听了默默无语、面有惭色,只好败兴地宣布罢宴。
如果张昭能随和一些,灵活一些,在领导“与民同乐”时积极配合一些,只要让领导放心开心,同事们快活称心,当那个劳什子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想来不会是一件难事。
(科荷摘自《杂文选刊》)
首页->2008年第17期
曹操刘备的人才战
作者:蒋元明
“唯才是举”,这是曹操的发明。曹操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主要靠了他的这套不拘一格网罗人才的方针。
“求贤若渴”,则是刘备的专利,他的“三顾茅庐”已成为古今招贤的典范。
曹操对人才不拘一格,他网罗人才的方式也不拘一格,什么手段都使,只要能把人才搞到手就行。为了把关羽弄到手:先把关引出城,困在一座小山上,然后把城里刘备的两个老婆当人质,逼关羽投降。为了使关羽背叛刘备,晚上,曹操就只分给关云长和他的两个嫂嫂一间小屋住,好叫他们乱了关系。结果关云长扛着大刀在门外站了一夜,连眼皮都不眨,曹操很佩服,可见他也知道这样做有点下作。由于关羽义气深重,曹操用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留住。还有那位徐庶,曹操想把他从刘备那儿挖来,知道他是个孝子,就先把他的母亲弄来当人质,再让老太太叫儿子来;老太太不干,他又让人模仿老太太的笔迹写信把徐骗来,结果,老太太一气之下上吊了。所以,徐庶认为是曹操害死了他的娘,发誓不为曹出一条计策。
刘备不同,他知道自己本钱不如曹操,两手空空,不能像曹操那样大撒网,封官许愿,他就靠一个情字,以情动人。如果说关羽没被曹操拉过去是因为磕头拜过把子,那赵云则完全是刘备抹眼泪抹过来的。赵云原来是投奔公孙瓒的,刘备出头去救徐州,兵力太少,就向公孙瓒借武艺高强的赵云;完成任务后,刘备拉着赵云的手一个劲地流泪,舍不得分手,感动得赵云也掉泪;后来公孙瓒败死了,赵云流浪江湖,就满世界找刘备,那时刘备穷得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徐庶当了刘备的军师,刘备一下活了,连打两次胜仗,可曹操却要来挖走徐庶,刘备一万个不愿意,但他除了抹眼泪,并没有听别人的意见死留徐庶不放,好让曹操把徐母杀了,叫徐庶死心帮他对付曹操;他还一路抹泪送徐庶,徐庶感动了,于是推荐了比自己强的诸葛亮给刘备。刘备请诸葛亮,也是一个情,也是一个泪,因为他当时不可能给人家解决任何问题,什么住房、职称、待遇,高官厚禄更别提,他连自己都是寄人篱下,暂住新野,一个小县城,可孔明先生就是冲他那份情才出山的。
两相比较,刘备的求才术比曹操高明。曹操虽然财大气粗,网罗了大批人才,打开了局面,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着他。徐庶虽然人来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那个司马懿,才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他父子合伙,最后把曹家的江山都夺了,还把曹操的子孙几乎杀光。曹操征服了人才,却没有征服人才的心。刘备不同,一个诸葛亮,不但为他打天下呕心沥血,他死后又全心全意辅佐他儿子;诸葛亮临死前还精心选出了姜维接班继续为刘家赤胆忠心,这是曹操望尘莫及的。刘备高明就高在,他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士为知己者死”。
(孟宪忠摘自《读书文摘·灵感》2006年6期)
首页->2008年第17期
幸福是什么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
为了准备年度最重要的壁球赛,我天天苦练,同时还严格遵守饮食限制。在开赛前一个月,我只吃最瘦的白色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我告诉自己,比赛一结束,我就要好好大吃两天“垃圾食品”。
比赛结束,第一件事就是赶去我最爱的汉堡店。我一口气买了四个汉堡。当我离开柜台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巴普洛夫的实验犬在铃声响起时的心情。我坐下来,急不可待地撕开第一个汉堡的纸包,就在我将汉堡放到嘴边的一刹那,我突然停住了。
四个星期来我多么期盼这一刻的到来,现在当这些汉堡就在我面前时,我居然不想吃了。我开始努力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后来,我发现了所谓的“幸福模式”,也称为“汉堡模式”。
第一种类型,我最先拿起来的汉堡,它虽然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痛苦。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可以称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是“忙碌奔波型”。他们习惯性地关注目标,而常常忽略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他们从不会因为过程而受到奖励,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认为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努力着的人——只看终点,无视过程。他们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永远在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彻底地放松和解脱。
第三种“虚无主义者”则已经放弃追求幸福,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那么“虚无主义型”则沉迷于过去,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放弃现在与未来。
真正的“幸福型”是第四种人,他们不问“何时才能快乐”,而是关注“如何才能快乐”。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
(乔真摘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
首页->2008年第17期
不失者
作者:孔亚雷
1
五点整,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我愣在了门口。
天色正在暗下来,但已足以看清檐廊上立着一只体形巨大但货真价实的兔子,暮色中仿佛变成蓝色的雪片在其身后飘飘洒洒。所谓体形巨大,当然是就兔子而言,算上耳朵大约有一米七五,跟我差不多高,这已经够惊人的了,更何况这只兔子还穿着三件套的黑色燕尾服,手上拄一根英国式绅士拐杖。
我简直目瞪口呆。
兔子冲我咧嘴一笑,是老朋友式的笑法。接着用手——准确地说是爪子——姿态优雅地掸掸落在衣服上的雪花,同时抖抖长耳朵,再象征性地用手杖敲击几下地面瓷砖。
“我说,外面可够冷的。”他提醒道。
“噢,”我回过神来,“请进请进。”我将其让进屋内。这才发现他通体红色,红色耳朵红色眼睛红色尾巴红色皮毛,连手掌心和指甲也是红色的。当之无愧的红兔!
他一屁股坐进沙发,环顾四周,点头微笑。
2
“就凭你能来到这岛上,能见到我红兔,就说明你与众不同。”他淡淡地说,“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步的。”
我觉得一阵轻微的晕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来常常这样。犹如一片微风悄然拂过。而每次空白都更加深一点儿。我喝了一口葡萄酒,确认略略酸涩的酒液淌过舌头,跌落胃中,确认自己还在自己的身体里。
“难道,这岛有什么问题?”我问道。
“岛没有任何问题。美丽的岛,漂亮的大海。空气清新,污染基本为零。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打卡机没有会议没有投票没有交通堵塞没有战争。比在城市起码多活五十年。”
他将头上下垂直移动了10厘米,“事实上,现在我们已进入卡罗尔宇宙。”
“卡罗尔宇宙?”
“看过《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吗?”
“看过。”
“伟大的童话小说,写得妙趣横生。人生的绝大部分真理都可以从中找到。”他合上眼,仿佛正沉浸在爱丽丝的奇境里,随即又睁开眼睛:“好了,言归正传,法国物理学家列维-莱布龙德用英国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也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的作者——的名字命名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宇宙:卡罗尔宇宙。”他说完沉默片刻。沉默时间里,我们面面相觑。
“那么——”
“那么——”他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接口道,“我们按时间顺序来说吧。在远古的史前,什么轮船啊汽车啊飞机啊全都还没发明出来,人们实际上也是生活在卡罗尔宇宙中,因为原始部落里的人类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只能迁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距离。在卡罗尔宇宙中,每个部落就好像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后来,车船等交通工具出现了,人们得以周游世界,我们进入了牛顿宇宙。在牛顿宇宙中,时间是绝对的,而空间是相对的。接下来,又发明了电话和无线电,这时我们便进入了爱因斯坦宇宙,它的特征是: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然后,我们再次进入到卡罗尔宇宙。”他停顿一会儿,然后继续说。
“对,就像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这时候,生命不再只局限于地球,而是撒播在银河系的各个星系,因为星际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在人类的个体生命跨度内是无法走完这段旅程的。所以在卡罗尔宇宙中,一切都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去,整个银河系整个宇宙的每一个小小角落都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正如《爱丽丝镜中奇遇》里红桃皇后对爱丽丝所说的,‘只要待在原地不动,你就能够遥遥领先了’。你重复说一遍试试看?”
“只要待在原地不动,你就能够遥遥领先了。”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重复,我不明白的事正在急剧增加。
红兔“啪”地打个响指,“不错!所以,我们过去在岛上,现在在岛上,将来也在岛上。永远都在岛上。不应该不需要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小小的世界。这里自成一套,完美无缺,无可挑剔。这就是卡罗尔宇宙:空间是绝对的,而时间是相对的。比方说,我们在卡罗尔宇宙度过了十万年,同时将来还要在其中生活下去,可是在牛顿宇宙和爱因斯坦宇宙中,卡罗尔宇宙中的十万年可能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懂吗?抱歉,解释得不好。”
3
我想摇头,同时又想点头,结果什么也没做。脑袋有点儿紊乱,犹如受电波干扰声音模糊不清的收音机。
“你的意思是,”我把烟蒂掐灭,“你前面所说的那些事,都是很久以前发生在爱因斯坦宇宙中的?”
“可以那么说……其实,之所以会有战争,就是因为在牛顿宇宙和爱因斯坦宇宙中,空间都是相对的。谁都想占取更大的空间,为此大家不惜互相残杀,打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所有的战争从原理上来说都是如此。而在卡罗尔宇宙中,就不会发生那种蠢事。空间是绝对的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天地里优哉游哉。互不侵扰,和平共处。”
“好像有点寂寞。”我说。
“交流也是有的,”他用爪子不好意思似的挠挠头,“不过方式有点特别——只能与过去的东西交流。因为两个点之间的时空距离过于遥远。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星光并非是当下的星光,而是经历了漫长时空而来的过去的影像一样。”
“所以电话打不出去。”
“也许。”他好像有点同情地看着我。
我靠回椅背,仰头看天花板,此号码并不存在。卡罗尔宇宙,星光,来自漫长遥远的过去的星光,我究竟有多久没见过星光了呢?
“照你的说法,我应该已经来到这里很长一段时间了才对。”而实际上才不过五天而已。
“不错,你的逻辑感很强。但是,别忘了一点——”红兔竖起一根手指,以示强调,“在卡罗尔宇宙,时间是相对的。”
当晚红兔没有回去,就睡在一楼空置的主卧室。我跟以前一样,依旧睡在阁楼。雪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起来,红兔已经不辞而别。卧室的被子敷衍了事地草草叠成一团,被单像是故意弄乱似的皱着。
早晨雪停了。阳光奋力扒开云层,俯射下来。从起居室的窗看出去,沙滩白晃晃的一片。雪使岛丰腴起来。海好像比平常看起来要远一点儿。
我迎来了在岛上的第六天。手腕上的潜水表数字显示为8∶15,随即15变为16,16再变成17。如果我一直盯着手表不放,代表时间的数字想必会无休无止地变动下去。
时间是相对的。
(罗振远摘自《文学报》图/郑静)
首页->2008年第17期
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
作者:星 竹
萨依特曾是埃及的一位政府高官,34岁就做了副市长,可谓前程一片灿烂。可惜,就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主管的城市却发生了一场火灾,于是他被免职。那年他37岁。离官退位后,萨依特的周围依然是一些显赫的人士,富翁,高官,大财团的董事长……大家都为萨依特惋惜,认为他会非常痛苦,最少也要来找他们帮忙。谁想,萨依特却回到乡村,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他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菜,施肥,捉虫,过得平淡而有滋味。没事的时候,他就走村串巷,收集一些民间陶器作为自己的爱好。生活中,他从不理会别人的富贵,更不去羡慕别人的日子。我行我素地过着自己的简朴岁月。
由于他的知识和才能,他很快就在收藏上有了很大造诣。七八年过去,他竟然收集到了几十件世界顶级的民间珍宝。前来买卖的人蜂拥而至,萨依特每卖出一件,都在上千万美元。
有人问萨依特,你怎么会在收藏上有这么大的成就。萨依特说,因为我过得十分简单,从不盲从地去羡慕别人,清静的生活让我可以一心一意地鉴别陶器。
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这使萨依特不但摆脱了烦恼,也把收藏做到了罕见的顶端,成为世界级收藏大师。
22岁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多数都去了大财团、大公司,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加州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他的生活收入非常低廉,30岁了还买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月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大老板。他们开着高档车子,住着大房子,带着漂亮的妻子。而王章程连女朋友都没有。好在他从来不羡慕别人,只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虽然他的生活比别人差了几个等级,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在外人看来,王章程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糟的一种。
王章程却不管这些,10年中他默默无闻,如饥似渴地做着自己的研究。在他35岁的时候,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从此成果迭现,美国十几家大学先后聘请他前去任教。多少年过去,在世界数学界,他被称为数学之王。
包维尔自小就十分喜欢摄影,大学毕业后,他对摄影到了痴迷的程度,无心去挣钱工作。从此包维尔过着简单的生活,从不理会自己的生活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能够摄影也就够了。他穿着破裤子,吃着最简单的汉堡。在别人眼里,他是困苦贫穷的象征。而包维尔自己却过得异常快乐。
在他27岁时,他的人物摄影技术开始登峰造极,成为世界公认的人物摄影大师,并为英国首相拍摄人物照,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为全世界一百多位总统、首相拍过人物摄影。请他摄影的世界名流更是数不胜数,排队等候一两年是常事。
正因为他从来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才会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干自己的事,也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生活中常常打扰我们,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
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就会给自己造成混乱和迷茫,甚至使自己不得安宁。羡慕别人的代价,常常就是失去自己。不去羡慕别人,你的日子就会变得悠然平静,从容不迫。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