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是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虹桥民俗文化艺术中心的老板陈墨,本在外面有很好的活儿,但到凤凰之后,就被这里的山水给留住了。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解读。
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现出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心,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细雨濛濛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杨兴文摘自《散文海外版》图/连国庆)
首页->2008年第2期
从点滴小事看“日本精神”
作者:李建权
日本人就个体而言并不聪明,但十个人中如有一个聪明人,其他人就会跟着干,结果就能把事办成。
交8000元滞纳金不抱怨
日本有一个访谈节目设置了丰厚的奖金,吸引很多观众参与。有一次,节目来了一个年轻的家庭主妇。
主持人问她:“你是否对于在荧屏前露面感兴趣?”
她回答说:“我来只是想获得优胜奖金。”
“准备用奖金干吗?”主持人继续问。
“偿付租录像带的滞纳金。”
主持人感到不太理解。于是这位家庭主妇给主持人和观众做了解释。原来,一年前她向一家录像带出租店租了一盘录像带,不久由于搬家,她忘了这件事。一年后,录像带出租店老板写信到她新的地址,要她归还录像带并缴纳大约合8000元人民币的滞纳金。按照录像带出租店的规定,每超过一天,需要缴纳约23元人民币(下同)的滞纳金,乘以365天,就是8000多元了。当时,购买一盒录像带大约需要230元左右。
这个家庭主妇没有辩解,更没想到逃避责任,只是一个劲地表示:“真是很对不起那家录像带出租店!”不过她希望碰碰运气,赢个奖金偿付滞纳金。
列车上的空座位孩子不坐
有一次,一位中国学者和大阪大学的一位教授一起乘地铁,此时已过了上班高峰,车上很空。到了一站,上来一群有老师带队的小孩。他们欢蹦乱跳地一个个上车,但没有一个学生跑去争抢座位。
中国学者注意到,上车后孩子们就自动一个个挨在一起站着,当列车行驶或停靠站台时,有个孩子还差点摔倒,但他们也没有一个人去坐空空的座位。中国学者大为不解,于是问同行的日本教授,日本教授告诉他,按照规定,他们这个年龄,上车是不准坐座位的,即使有空位也不准。
这些孩子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尽管在这个中国学者看来这规定很荒唐。
区分中日韩三国人的“秘诀”
不听说话,从外表上,很难区别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但有一位了解这三个国家的人却说出了区分的“秘诀”。
他说,如果有一个十个人的团队。一个人在说,其他人都在听着,不时笑而作答的,肯定是日本人;十个人中,八九个人都在大呼小叫的,是韩国人;五六个人在说,其他人一边听,一边四下里张望的,不用说,一定是中国人。
曾经听一位在日本工作多年的中国人说,日本人就个体而言并不聪明,十个人中可能有九个笨蛋,但有一个聪明人,其他人就跟着干,结果就能把事办成;而中国人聪明,十个人中有九个聪明人,九种见解,只有一个笨蛋也不知跟谁干才好,结果什么事都办不成。
(陈思好节选自《日本精神》图/贾雄虎)
首页->2008年第2期
等待“入狱”
作者:查一路
位于大西洋浅海区的罗德岛,是美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岛上有一座仿造“监狱”的旅馆。寻找刺激的游客,可以自己宣判自己的罪行,进入监狱,过上几天货真价实的监狱生活。“监狱长”、“警察”和“囚徒”都是游客轮流担任。在此狱中,“囚徒”必须劳作、操典、行动整齐如一,自由被暂时剥夺。娱乐也必须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长期处于自由状态的人们,在旅行中,体验到与“自由”反方向的另类生活,禁锢也有禁锢的优势,被剥夺自由亦有被剥夺自由的长处。游客们把它归结成以下四点:一是特别宁静,好睡觉。二是特别安全,不担心抢劫。三是人人可以领到一袋由“犯人”抛光打磨的精美的贝壳作为纪念品。四是可以睡上这里特设的“囚徒健身床”。
据说这里“入狱”的生意很好。游客们纷至沓来。125美元一夜的收费不在话下,监狱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入狱”。
自由和禁忌,是生活的两面。人们到底需要什么?用“自由”,用“丰富的物质生活”来解释,看来差强人意。最需要的,往往是新鲜与刺激。在许多人看来,体验重于一切。安居或旅行,在禁忌中向往自由,当身处自由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潜意识里,又在等待“入狱”。
(晓晴摘自《武汉晚报》)
首页->2008年第2期
尊严
作者:孙君飞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我问到那里的读书条件和环境。朋友介绍说,美国的图书馆大都安静宽敞,美国的无家可归者并不少见,白天,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来图书馆看书、上网,朋友就经常看到一些衣着古怪肮脏的人,拖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在图书馆里寻找他们要看的书,却没有人前去驱赶——换成我们的图书馆,会有几家能有这般胸怀?
当一个贫穷的流浪汉顾及了温饱,又如愿地从城市的图书馆里借到一本书籍,在高楼外一边晒灿烂的太阳,一边翻开书惬意地读着——这时候,我们应该知道,人人原来都是有尊严的,一个读书的穷人也有尊严。
(欣悦摘自《扬子晚报》)
首页->2008年第2期
埋在地下的“人生哲理”
作者:戴永夏
在新疆吐鲁番以东42公里的戈壁沙滩上,有一座举世称奇的“地下博物馆”。那里不但保存着大量千年不腐的古人干尸,还珍藏着无数的珍贵文物,它就是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著名的高昌古城北郊,整个墓群从古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在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埋有从晋至唐的古墓数千座。这些墓葬没有碑刻、祠堂、树林等地面纪念物,甚至连封土都没有。地面上除了砾石沙丘,几乎见不到任何墓葬标志。每座墓葬基本上都由斜坡墓道和深约四五米的单室或双室墓室组成,极个别的还有天井。墓中的尸体就摆放在土洞墓室中的土台子上。由于当地气候极为干燥,80%的尸体葬后都变成干尸——木乃伊。
墓葬中保存的文物也极为丰富。仅文书一项,目前就已整理出1700多件。这些文书,上迄西晋,下至唐代,历时500多年,包括契约、账簿、官府文书、信札、经籍写本等;大自典章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小到礼尚往来等生活琐事,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墓中随葬的大量陶俑、木俑、丝织品等,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墓中还保存了大量彩绘壁画。这些壁画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尤为难得的是,在一座墓的墓室中,保存了6幅壁画。这6幅壁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的道德操守和理想愿望,也阐发了一些可贵的人生哲理。
第一幅画画着一个欹器,墓主人以此警醒自己:满招损,谦受益,时刻都不能骄傲自满。这种欹器,是一种两头稍尖、支点易偏的盛水容器。无水时,它向一边略微倾斜;盛满水时,它立即会向一边倾倒;水不满时,则可稳定地挂在特定的支架上。于是古人便将其置于案侧,取名“宥坐”,放在座位右边,当做劝告之器。当年孔子在鲁桓公庙看到这种欹器时,便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确切地说明了欹器的特点。
第二幅画画一绿衣人,胸前写有“玉人”二字。“玉人”原为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表情温和,好像在控制着内心的欲念。其意在教人节制物欲,修身养性,端正操守,守身如玉。
第三幅画画一人用布巾勒住嘴巴,胸前写有“金人”二字,意为做人应该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这里用的是“金人缄口”的典故,说的是孔子曾在周朝太庙右阶下,看见铸着一个金人(铜人),嘴上被布缠绕三周,即“三缄其口”,背后有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第四幅画画一人两手张开,侃侃而谈,胸前写有“石人”二字,意在教人要敢于仗义执言,立场坚定。“石人”原也是周朝太庙阶下的雕像,与右阶“金人”的位置相对,胸前也有铭文:无少言,无少事。
第五幅画为墓主人的画像,他正在屏神凝息,闭目深思,也许正在考虑如何应对这复杂的人生。
最后一幅画画一筒状容器,上有一刻度线,东西装得过了线,便会从筒底漏掉,意为做人应当廉洁,不要贪得无厌……
六幅普通的画,却讲述了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
(方素娜摘自《新民晚报》2007年12月5日)
首页->2008年第2期
会玩才会成功
作者:大前研一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你的竞争力。
虽然每个周末充分享受休闲生活也可重振精神,但因为时间较短,可能无法体验从“工作时钟”转换为“休闲时钟”的感觉。尽管感觉精神好像恢复了,身体却在一点一滴地累积压力。为了完全消除这些压力,长假是必要的。根据我的经验,5天以上的长假,才能体会摆脱“工作时钟”的感觉。
为了体验摆脱“工作时钟”的感觉,另一个必要的条件,则是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也就是没有任何休闲设施,只有住宿设备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享受不同的度假方式,例如钓鱼、烤肉、绘画等。近年来,除了夏天的假期之外,很多企业还会给员工一个星期左右的休假。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没体会到摆脱“工作时钟”的感觉。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安排了紧凑的行程,匆忙地走访各地名胜古迹,享受一般的观光旅行。
运动是惟一能一边享受、一边放松身心,并保持健康的兴趣爱好。运动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已故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个令人钦佩的运动实践者。一直从事高尔夫运动的盛田昭夫从60岁起开始打网球。盛田昭夫总是跟索尼的年轻员工对打,同时还一边底气十足地大喊。
65岁的时候,盛田昭夫开始挑战滑雪运动。在滑雪的季节,每个星期他都去滑雪场。上了年纪后,滑下倾斜的陡坡需要很大的勇气,盛田昭夫就邀请公司内的年轻女员工一起去滑雪。在她们面前,盛田昭夫一边在心里喊着“勇气、勇气”,一边勇敢地向下滑。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盛田昭夫开始尝试冲浪运动。
67岁的时候,盛田昭夫开始学潜水。后来,他取得了潜水执照,隔年我们就一起去潜水。当时他还很高兴地将索尼的数码相机放入防水盒中,拍摄水中的鱼群。
盛田昭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绝对不能变成老人。”这样的精神,正是保持年轻的秘诀。
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不要以繁忙为由拖延,而要马上行动。有些人计划“退休之后挑战新的兴趣”,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计划很难实现,还是现在马上开始吧!
想要开始某项新的运动时,可以到学校上课,并结交一些工作以外的同伴。这些人之间一开始就没有上下级关系、利害关系,因此不仅平时能够愉快相处,退休之后,仍可以持续交往。
在欧洲,好像很多人都会一种乐器及运动。在美国,运动更是备受重视,很多人还从事多种运动。无论如何,从小的时候起,就应该开始从事某项运动,并且持之以恒。要让运动成为一生的朋友。
(伊一摘自《off学——会玩才会成功》)
首页->2008年第2期
“网络树洞”有你的心理垃圾吗
作者:扬 文
“以前的人,心中如果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会知道。”——这是梁朝伟在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台词。如今,这段话被一些网站放到了自己的主页上,用来吸引网友登录并留下自己的秘密,而这些网站也因而拥有了一个名字——“网络树洞”。
收集秘密的“秘密网站”
“秘密网站”如今似乎已是网上最大的一个“树洞”网站,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这里已经有几万条各种各样的秘密。那是一个界面非常简单的网站,惟一的功能就是供网友书写秘密。没有网名,不公开IP,站长“Ehtan”说,秘密里不能包含任何真实姓名和暴露个人隐私的信息,连他自己也不会知道那些秘密的主人到底是谁。其中,与情感有关的秘密,占了绝大多数,暗恋、单恋、三角恋、婚外恋……故事沉重、笔调哀怨;还有人在这里诉说自己一些难以启齿的遭遇——“我拍了些女装照片在一个小圈子里给一些比较亲密的朋友看,结果不小心流传出去。我是一个教师,现在连我的学生也知道了,被校长找去训话,差点儿被开除”;而用站长“Ethan”的话说,他希望能多一些有趣而不沉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秘密,比如,“今天下午自己偷偷一个人在家干掉了一个将近10斤的西瓜”。
网络是一个最大的“树洞”
“树洞”网站、“树洞”贴吧、“树洞”帖子……这种不知始于何时的网络“树洞现象”,已让不少网友发出了“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树洞”的感叹。“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树洞’的特性和功能。”就像一位叫conichiwa的网民在博客里所说,为什么有时候觉得对网友比对朋友更容易敞开心扉?因为大家素未谋面,对于自己的秘密来说对方只是一个倾听者,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树洞,却比树洞好,因为对方是一个人,对这个秘密有反应。
轻松看待“网络树洞”
“网络树洞”现象,究其成因,有网友说,就像人类开始写日记,“网络树洞”的兴起和盛行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说出秘密,有舒压的作用。本身,在网络上胡言乱语就可以舒压。秘密网站,更没有被发现的后顾之忧,就更能舒压。”其实正如“秘密网站”里有位网友在一大篇秘密的末尾写道:“为了幸福我一定要保守秘密。这些事情,我死也要带到棺材里埋了。可是,我今天都说出来了,心里好舒服。”——如果对网站来说,开设这样的服务有更多的目的性,但在那些对“网络树洞”趋之若鹜的网友看来,首先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舒服”和发泄。
事实上,网络的“私密互动”的特性赋予了“网络树洞”比现实“树洞”或者“日记”更吸引人的因素。“既能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前提下说出秘密,达到发泄的目的。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