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是最好的榜样。正如罗素所说:人生像条河,最后“雄浑的河水流得愈发宁静、深沉,极目远眺,注入海洋”。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伊一摘自《中国电视报》2008年1月7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丑女不愁嫁

作者:阿 零




  近来流行丑女,《丑女贝蒂》《我叫金三顺》《丑女大翻身》等美剧、韩剧拥有一大批“粉丝”。趁着这股丑女热,隆重推出我国古代丑女。
  横亘在丑女面前的最大人生问题,大抵应是嫁人吧。但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们却似乎都没有陷入出嫁难的困境,甚至还一个个都轻松自如地钓上了金龟婿,嫁得随心所欲,嫁得心满意足。这在没有整容技术的时代,真让人刮目相看。
  战国时的丑女钟离春,“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四十岁还没嫁出去,但最后却嫁给了齐宣王。这段姻缘完全得益于她那特立独行的一次谏言。她一见面就对齐宣王说“殆哉,殆哉”(坏事了,坏事了),语惊四座。随后,口若悬河地讲述了齐国所面临的四大问题,有理有据,让齐宣王刮目相看,遂娶之为后。看来,人不怕丑,就怕没个性。
  齐国还有一名丑女也名垂青史,她没有名字,因为脖子上长了个大瘤,人称“宿瘤女”。她是一名采桑女,一次,齐闵王路过东郭,民众争相一睹国君风采,趋之若鹜,只有宿瘤女不为所动,依旧忙着采桑。这与众不同的举动,立刻引起了齐闵王的注意,便上前询问她其中缘由。她说:“父母教我采桑,没有教我去观看大王。”齐闵王视之为奇女子,想带她回去。但宿瘤女却说:“没有父母之命,和大王走,那不成了私奔吗?礼仪不到,虽死不从。”她要求齐闵王遵照礼仪,明媒正娶。宿瘤女超乎常人的言行,使齐闵王叹之为圣女,随后果真择良辰吉日,带着黄金来娶亲。齐国的两大丑女,都风风光光地嫁给了国君。丑女,本来就不是常人,所以她们获取幸福和出人头地的方式,更是要出奇制胜。
  东晋名士许允也娶了个丑八怪妻子,后人称为阮氏女,据《世说新语》所记,阮氏女“奇丑”。婚礼之后,许允迟迟不肯入新房,在友人的劝说下他才不情愿地前去见新娘。可刚一见阮氏女,他就拔腿要跑,可见此女果然是丑得吓人。此时阮氏女伸手抓住了他,他便质问她:“妇有四德,卿有其几?”阮氏女不慌不忙地回答:“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允很自负地说:“皆备。”阮氏女立马反唇相讥:“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此话让许允自惭形秽,也见识了丑老婆的智慧,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从这几位丑女钓上金龟婿的情节来看,要想成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自信,哪怕盲目一点儿,偏执一点儿也没关系,绝不能陷入自卑;其次,一定要大胆,要在心里抹掉阶级观念、美丑标准,坚信众生平等,爱谁就大胆地喊出来;再次,丑点儿没关系,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要么像钟离春和阮氏女那样有胆识有见地,要么就像宿瘤女那样宠辱不惊,淡定从容,又或者像孟光那样“举案齐眉”,成为一名贤内助。
  总之,绝不能从众,不能除了丑就没别的特点了。“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各”,只有做一名特立独行的丑女,才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险中求胜。
  (王超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27期)
  





首页-&gt2008年第6期

最美的距离

作者:子 娟




  在奔向中年的时候,她偶尔翻阅自己的心灵史,回忆生命中结识过的异性朋友,悟出一个简朴的道理:男女之间最美好的一种距离,其实就是隔着一张餐桌的距离。这是她从自己与一位异性朋友的交往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今年是她与他相识28周年。
  在岁月的长河中,28年也算得上漫长了,而在这28年当中,她与他有过同窗共读的青葱岁月,也有过鸿雁往来的纯真日子,更有过一起喝咖啡的浪漫时光。仅有大约5年时间是彼此交往的空白,而在那空白的5年里,他与她各自恋爱,各自成家。期间也曾有过几次偶遇,或在熙熙攘攘的书店门口,或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街头,但两人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任脸上平静的微笑掩藏内心翻滚的波澜。
  那时候,两人还茫然于找不到一种最好的相处方式。直到那年的早春二月,在一场同学聚会中,他与她再度相遇。至此,她明白,生命中有些人注定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无法忘记。人脑不可能像电脑那样按一下“删除”键就霎时一片空白,刻意遗忘反而会加深记忆的烙印。既然彼此都还视对方为生命中不能错失的人,那么,随遇而安,随缘而聚,便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在爱情悄然转身之后的若干年,两个人襟怀坦荡地重摆友情的筵席。男女之间的交往很玄妙,从友情跨越到爱情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从爱情回归友情却仿佛远隔着千山万水,而他与她能够心照不宣地将千山万水的距离浓缩为咫尺,凭的就是对缘分的尊重与对友情的信仰。其实,他与她的缘分源于学生时代的一场游戏。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女同学集中在宿舍玩“拈名游戏”:临窗的书桌上散落着几十张折成飞鸟状的小纸条,每张小纸条都写有本班一名男同学的名字,而她在笑声中随意拈起的就是他的名字,但那时他的名字于她而言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名。不谙世事的她,并未察觉到这或许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选择。直到若干年后他的名字在她的心海里掀起惊涛骇浪,她才开始对少女时代所玩的那个“拈名游戏”怀有一种宿命的信仰。
  回想那段携爱同行的日子,他几乎每一个星期都请她喝一次咖啡。那时候,她心里多么渴望成为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女子啊,可他总是不懂得用甜言蜜语讨她欢心,在她面前反复强调母亲是最重要的人,却不知道这句话会粉碎一个逞强好胜的女孩子的自尊,将她推向痛苦与绝望的深渊。许多年之后,时过境迁,她才理解他的苦衷,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男孩视母爱如生命也合情合理。
  其实世间大多数男人都认为母亲是不可替代的,她就以这样的理由谅解了他,从此不再探究自己在他心中所占据的位置。
  前年秋天,她在一次同学聚餐中得知他母亲因病住院,便悄悄地去医院探望。这是她第一次见他的母亲。面对那位朴素慈祥的老妇,她自我介绍:“我是你儿子的老同学兼好朋友。”他的母亲很快便醒悟过来:“哦,我知道了,你就是……我儿子以前经常提起你呢!”她坐在病床前,微笑着听他的母亲讲述他童年的故事。她忽然忆及自己当年曾经暗暗为屈居他母亲之后而吃醋的往事,顿时愧疚得无地自容。那一刻,她是多么敬重眼前的老妇人。正是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一个品行优秀的儿子啊!同时她也感激上苍让她在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结识她的儿子并且与他终生为友。
  多年来,他和她见面的地点总是餐厅。城里城外的许多间餐厅都见证过他们的餐桌时光。有时候吃一顿饭就消磨几个小时,或谈工作的甜酸苦辣,或谈生活的起承转合,总是没有冷场。其实他和她的口味并不相同。在他们经常光顾的那间西餐厅,他最喜欢吃牛扒,而她最喜欢吃竹筒饭。咖啡是两人共同喜欢而且百喝不厌的。他常常在晚饭后点一壶咖啡,她一边搅动着咖啡一边想,也许眼前的咖啡不一定是世间最美味的咖啡,但眼前的朋友绝对是最合适的“咖啡伴侣”。在某个咖啡飘香的静美时刻,她忽然领悟:男女之间最美好的距离,不是耳鬓厮磨的零距离,也不是灵肉结合的负距离,而是一张餐桌的距离。她喜欢和他之间隔着一张餐桌的距离,这是一种可以嘘寒问暖又能避免意乱情迷的距离,这是一种可以交流心事又能避免缠绵之举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亲密而有间。
  也正是这种恰当的“餐桌距离”,使他与她能够平稳地度过激情岁月,顺利踏入理智之年。外人目睹他们在吃饭时有说有笑的样子,也许会误以为他们关系暧昧,其实他们心里很明白,一张餐桌,就是彼此之间的楚河汉界,情感与理智泾渭分明。世间有些男女交往到最后落得惨淡的结局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彼此之间适度的距离。他与她之间,因为未曾被激情燃烧过也就没有被时间的灰烬掩埋,也因为交往的意犹未尽而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经久不散的余韵。她与他这样的相处已经达到禅宗所推崇的一种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这是男女交往中最玄妙的境界,因为花一旦全开之后就会凋落,而月一旦全圆之后就会残缺,只有保持着“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理想状态,才让人生的美好憧憬永远无尽无涯。
  青年时代曾将“生不同衾死不同穴”视作两情相悦者的千古憾事,中年以后才明白,两个人能够常常同桌进餐,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古人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他与她之间的“同桌食”至少也是半生修来的结果,因此,她更加珍惜这位坐在餐桌对面的朋友以及眼前的饭菜,并怀着感恩的心情,将一杯盛满友情的咖啡喝下去。
  (冯国伟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13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一个光头的誓言

作者:吴若增




  从小,我就接受了一个信念:只要立下什么誓言,就一定要实现。否则就不可原谅,因为它表现的是你性格上的弱点。但有一事,却令我至今犹豫不决。
  那是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经常会看见一些中老年男人,脑袋上的头发已经脱落得寥寥无几,而且,又显然没有重新生长出来的可能和希望,但是,对于那仅仅剩余的几根,他们却关爱有加,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剃去,总是小心地用手往边上一抹,就那样珍惜地留着。那样子看起来十分滑稽。
  有一天,我和几位年轻的男性同事议起此事,发现大家均有同感,并都表现出了几分鄙夷。于是我说:诸位,咱们将来也会有那一天。到了那时,我建议咱们一定要把那几根毛坚决彻底地剃掉。怎么样?听了我的话,他们全都哈哈大笑着表示赞成,有人甚至竟摩拳擦掌起来,仿佛并不在乎立即动手似的。只有一位同事,刚才还对那种做法大声嘲笑,此时却犹豫了起来,嗫嚅着说:“只怕……只怕……到了时候……”他这样一说,另外也有人便冷静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犹疑之色。这不禁令我十分不屑,甚而竟有了几分恼怒,于是我就又说: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到时候我是一定要拿出个光头来让你们看的!
  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现如今,我脑袋上的情景仿佛是冬日里的荒原,盛夏时的繁茂早已雨打风吹去,只剩下了几许稀稀拉拉的断枝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就知道,我已经到了实践自己誓言的时候了。
  然而,我却犹豫了。
  这可能是一个无聊的誓言。因此,就是可以不必太过当真的吧?
  但我却又不能,因为在我的历史上,好像还没有过说了不做的事情。
  当然,倘若马虎过去,也是可以的,因为当初立誓时的同事都已离散。何况,他们当初也就不过是说说而已。
  但我却又不能,因为我相信实践誓言,其实是面对自己的心。
  我就记得,当初立誓的时候,我是没有丝毫犹豫的。当时我想:像这种人那样,扯住几根毛不放,反倒是在告诉人们——瞧,我已经秃啦!与其这样的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又遮掩不住,不如痛痛快快,干干脆脆,一剃了之。光头就光头。光头怎么了?正大光明嘛。
  但我还是犹豫了。我的犹豫,老实地说:是怕走在马路上,或参加什么活动,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是的,我可以不在乎穿什么,吃什么,但让人家拿来看热闹,却是难以接受的。
  就此,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的有些事,以己度人是不妥的,必要身临其境,你才能获取真的体会。
  (冯国伟摘自《天津日报》2008年1月21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冰激凌上的饰物

作者:张小失




  一次在咖啡馆侍应生给我们上了几碟冰激凌。
  名字很花哨,忘记了,但对冰激凌上的饰物却记忆很深——一个巧克力小黑人,靠在小花伞下,左边是樱桃,右边是橘瓣,组合得恰到好处。那种悠闲富足的神态令人浮想联翩,简直是对人生的一种艺术构思。
  另一碟冰激凌也很有特色,一个由各色果肉组成的女郎,身姿美妙,肩扛小花伞,亭亭玉立,微微倾斜,似乎有徐风吹拂,令人怀想远方的海洋。
  我们舍不得立即吃冰激凌,而是对它品头论足了一番,赞叹厨师必定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世界,对人生充满激情。因为任何一件事情一旦成为你的日常工作,也就可能成为你的冤家,而这位厨师却在工作中显示出优秀的创意。
  为此,那碟冰激凌我吃出了不同寻常的韵味。
  即将离开咖啡馆的时候,遇见了老板,他认识我们。我要求见识一下冰激凌制作的过程。他很爽快地叫来一名领班带我去。
  到了操作间,我远远地看见一个小伙子正低头工作。刚走到他身后,忽听他骂了声,一甩手,一盒牙签“啪”地摔在地上。我很惊讶,因为他的手边正是一碟冰激凌,上面还有没完成的果肉组合。他不知道我是来参观的,还在那里发火:下次别买这种牙签了,不好用,我的手都被戳了好几个血眼……
  一个人眼中的美好艺术,在另一个人眼中,却是生活的负累。我顿时失去参观的兴趣,悄悄转身……
  想起那次爬山,在狭窄险恶的山顶小道,我遇见一位挑夫,只见他低着头轻声哼号子,每一步都迈得那么沉重。
  附近的游人如织,而他眼中哪里有风景?他甚至疲惫得连身侧的万丈深渊都不在意了。
  那时我忽然觉得:人世大抵是这样的,你用自己的辛苦为别人制造“风景”,而别人给你带来的“艺术享受”,也是基于类似的操劳——我们就是这样互为补充,相濡以沫。
  我们都是为别人的冰激凌插花的人。
  (刘可荣摘自《每日新报》)
  





首页-&gt2008年第6期

天才

作者:鲁 迅




  天才究竟有没有?也许有着罢,然而我们和别人都没有见。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没有;不但天才,还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张米米摘自《坟》图/李欣)
  





首页-&gt2008年第6期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作者:李雪峰




  夜晚的村庄是做梦的地方。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地睡着了,就像一位劳碌了一天的疲惫不堪的老人,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Prev | Next
Pg.: 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