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独身。当我问起她取得这一切的原因,她说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关键人物,曾经对她说过一句关键的话。
  20多岁时,当小学教师的她,漂亮、温和、单纯,日复一日,享受着来日方长的幸福宁静的日子,但不幸的是她却得了一种被认为无法治好的病。医生断言,她最多只能活十年。
  十年,用来做什么?
  她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十年计划,利用所有的闲暇和寒暑假,学习中医,上山采药。十年过去,经过中草药的调理,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的生命,进入了第2个十年。
  第2个十年,用来做什么?
  她想自己前十年的积累,丢弃了也可惜,何不编成一本书,让病友们共享?于是,她利用所有的闲暇和寒暑假,参阅前人著作,结合亲身体会,当又一个十年过去时,她写出了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她没想到自己能活到第3个十年,又遇上了改革开放。于是,她利用这第3个十年开办企业,做了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许多她开发的产品申请了专利,用来造福人类。
  别人的日子是怎么安排的她不清楚,她只知道自己的岁月,的确是按照十年来谋划的。
  每当新的十年来临,她就像开始了新生的人,会有全新的计划。
  第4个十年,她也不年轻了,就转向投资老人公寓。现在,她已建设了不同档次的老人公寓5所,第6所正在筹备中。
  我说,看来是那个医生的断言,成就了你今天的事业。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一直自信而乐观的脸上,忽然流露出无限的忧伤。
  她说是的,他的断言让我只敢制定十年计划,因为只有十年,我不想拖累别人,所以我做不了妻子;因为只有十年,我无法抚养大一个孩子,所以我做不了母亲。她潸然泪下……
  但我想,人生如此,也该值得欣慰了。
  (聂勇摘自《青岛广播电视报》图/黄煜博)
  





首页-&gt2008年第1期

雨伞下

作者:张爱玲




  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伞的挨着有伞的,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多少有点掩蔽,可是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更来得凶。挤在伞沿下的人,头上淋得稀湿。
  当然这是说教式的寓言,意义很明显: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
  没伞的人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反倒淋得更湿,毕竟只能走在伞的边缘处。倒不如躲得远远的,就是无伞也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即便不再靠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石景琼摘自《张爱玲散文集》)
  





首页-&gt2008年第1期

熊的经验

作者:风 谷




  每当冬季猎人到森林里来猎熊时,大黑熊泰迪总能逃脱,于是泰迪成了森林里的“名人”。许多熊前来向泰迪求教,怎样才能逃脱猎人的捕杀。
  泰迪笑了笑,对大家说:“你们都知道,根据这里的捕猎习惯,每到冬季,猎人们总是习惯带着几条猎狗,先将我们从树洞里赶出来,然后四面出击,一步步缩小包围圈……但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哪头熊被猎狗咬伤的事情?”
  大家想了想,竟发现森林里的熊大多是被猎人活捉的,没听说过有哪头熊被狗咬伤过。
  猎狗们并不敢咬熊,因为它们不是熊的对手!猎狗们只是围住熊狂吠,目的就是把熊吓蒙,使其迷失方向,最终落入罗网——这就是猎人们猎熊的奥妙所在。
  泰迪告诉众熊:“我们逃脱的秘诀就是:首先不要被吓晕,因为没有谁敢上前拦住一头熊,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从冬眠的昏睡状态中清醒过来,然后辨清方向,一路跑下去。”
  (曹龙彬摘自《南方农村报》2007年10月15日)
  





首页-&gt2008年第1期

羊倌的智慧

作者:李福中




  我上高中时,二叔是生产队的羊倌。
  夏天,看到二叔每天早晨从家走,都带个塑料袋子,我很好奇,便问起塑料袋的用途。
  二叔神秘地一笑,说:“咱家没有雨衣,这塑料袋子就是雨衣了。下雨了,披上它,衣服就浇不湿了。”
  我看了看塑料袋子,又打量了一下五大三粗的二叔,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二叔的话,那小小的塑料袋,怎么能裹住二叔那高大的身体呢?可不相信又不行,因为不论白天下多大雨,每次放羊归来,二叔的衣服从来没有湿过。
  一次,我终于向二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这个疑团,二叔笑呵呵地说:“裹不住身体没关系,能裹住衣服就行。”
  见我不解,二叔解释道:“山上没有别人。下雨了,我便把身上所有的衣服脱下来,塞进塑料袋子里。等雨停了,把衣服拿出来再穿上。不管下多大的雨,我的衣服始终不会淋湿。
  我很惊讶地问:“大雨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你赤裸的身体,你能忍受得了吗?”
  二叔答道:“当时是很难受,但一想起雨后能有干爽的衣服穿,咬咬牙就过去了。要是不用这个办法或下雨时挺不住,雨后湿漉漉的衣服长时间地贴在身上,那滋味更不好受。”
  二叔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管不了老天什么时候下雨,当时也没条件置备雨衣,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思维。思维改变了,也能在阴雨天撑起一片晴空。
  (岩冰摘图/傅树清)
  





首页-&gt2008年第1期

明处的诱惑

作者:佚 名




  一人在湖边捉鱼。但小鱼儿灵巧异常,还不等他的手指触水,它们就一窜不见了踪影。于是这人找出一个空易拉罐,从包里拿出一块香香的牛肉干塞进易拉罐里,然后把易拉罐沉到水面以下——小鱼儿“鼻子”特灵,它们嗅到了牛肉干的香味,于是马上就围在了易拉罐的周围。
  等了很长时间,只见小鱼儿围着罐子转,就不见有一条小鱼儿向罐里钻。这时,坝上来了一个钓鱼人,他见了,笑着说:“你把这不透明的易拉罐换成透明的矿泉水瓶就行了。”按照钓鱼人的指点,只见先前那些刁滑小心的小鱼儿果然循着香味从瓶口“鱼贯而入”了……
  看来小鱼儿仅能防范暗处的诱惑,却不能躲避明处的陷阱。我们往往只会警惕暗处的危险,却认为明处的诱惑是能唾手可得的利益,结果就会跌进人生的陷阱。其实“暗处”的诱惑算不上危险,因为“惧黑”的本能会帮助人们远离这些诱惑;“明处”的诱惑才最危险,要想躲避,恐怕就需要有一颗拒绝所有诱惑的心了。
  (韩丽萍摘自《成长先锋(智慧作文)》2007年第10期)
  





首页-&gt2008年第1期

生命

作者:韩少功




  一个人活着的基本条件,除空气之外,是粮食、净水、衣物、药品,人道主义者及其援救机构都是这样规划的。可能很少人会想到,感觉像粮食一样重要,甚至比粮食更重要。
  事实上,一个人忍受饥饿可以长达六七天,如果有特别的养息方法,一个瑜伽功练习者甚至可以成功绝食月余。但一个人常常难以忍受感觉的空无。在极地雪原上,四野皆白,昼夜无别。正像在单人地牢里,满目俱黑,昼夜不分——在这样一些感觉不到空间和时间的地方,一个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的地方,知识丰富和逻辑严密都不管用,人很快就会神经错乱精神崩溃,若能坚持一周便是奇迹。一个到过南极洲的探险队员就是这样告诉我的。老木也曾心有余悸地告诉过我:他的未婚妻移民到香港去以后,他去不了,于是他想偷渡。带足了几天的干粮和饮水,他藏进某机床厂发运给香港的大货箱里,让协助者重新钉好箱盖,用这种方式躲避边境检查。这种大货箱里装着大型机器设备,是当时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弯头角脑里还有藏人的空间,相当于单人牢房。老木没料到当时中国生产秩序混乱,铁路运输不太正常,很多货箱标签上的日期根本不管用,货箱在站场里一压就是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这些偷渡者藏身的货箱如果压在货堆的深层,头顶和四周全是笨重如山的货箱,是钢铁组成的挤压和黑暗,粮尽水绝以后,别说想逃出来,就是狂呼乱叫,也可能无人听见。
  老木在那里只身躲了几天,可能是五天也可能是八天,因为昏昏沉沉不可能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他发现外面很长时间没有动静了,伸手只能摸到粗糙的箱板和箱架、缠了草垫的机床、自己的水壶,还有黏糊糊的东西,好一阵才嗅出是自己的屎,已经糊满了裤子。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能清醒听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听到自己脑子里发出嗡嗡嗡的尖啸,听到自己全身血管噼噼啪啪简直是一串炸响了的鞭炮……终于用尽全身气力狂叫一声:“救命啊——”
  眼前一片炫目的白炽,事后才知道那是木箱开了盖,几个搬运工人出现在面前,是在一个离广州还有两百多公里的货站。他说他实在受不住了,幸好出来了,更庆幸自己藏身的货箱就靠着路边,箱缝里传出的喊声容易被人听到。搬运工人告诉他,有些货箱运到香港得停停走走好多天,前不久香港那边的工人开箱时,发现过尸体的恶臭和人的白骨架子。
  老木的偷渡经历,使我较为容易理解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某些东欧国家的集中营,还有不久前美国关押阿富汗“基地”组织成员的关塔那摩基地。在那些地方,最有威力和最有效果的刑讯并不是拷打,而是使用一些不损皮肉的文明用品:黑色的眼罩,胶质的耳塞,厚厚的口罩和手套,其目的是强制犯人不看、不听、不嗅、不触任何东西,对外界的感觉被全部剥夺。如果拷打、恐吓甚至饥饿一类邪招不足以让犯人招供的话,感觉剥夺却常常能让他们乖乖地开口,包括大喊一声“救命”。
  在狱方使用了这一方法以后,那些刑讯者和被刑讯者,可能比我们更了解生命存在的含义,更理解一声鸟叫、或一片树荫、或一个笑脸:它们是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邓伟明摘自《暗示》)
  





首页-&gt2008年第1期

强大的秘密

作者:王 冲




  阿摩司·奥兹,当今以色列文坛的最杰出作家。不久前,奥兹先生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两个故事。
  奥兹除了写小说,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组织了著名的“现在和平”运动,主张巴以和平,并时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反对政府决策的主张。不久前,他收到总理府的来电,说总理读了他的文章,邀请他一起喝咖啡,交流意见。“我去了,和奥尔默特总理喝咖啡,聊了一个半小时,结果呢,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
  第二个故事是他打车的经历。一上车,出租车司机就认出了这位经常上电视发表见解的学者,对他说:“我读过你的书,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然后,这位司机先生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奥兹先生只有听的份儿。
  学者见总理,激辩一番扬长而去;出租车司机见到学者,不是崇拜,而是亮出自己的观点。从司机、学者到总理,以平等的态度讨论、交流,这就是发生在以色列的真实故事。用奥兹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来告诉你吧,以色列强大的秘密就是怀疑和辩论。”
  (田生摘自《中国青年报》)
  





首页-&gt2008年第1期

盐碱地里的羊

作者:漆宇勤




  如果给你两块牧场放牧,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丰美的绿洲,为了养出肉质优良的羊,你会选择哪一块?
  有经验的西北牧民的选择是:选择盐碱地。因为在盐碱地上啃食草根长大的羊比水草丰美的绿洲上吃鲜嫩青草长大的羊肉质更好,市场销售价格也更高。
  这就奇怪了,每天吃都吃不饱的恶劣条件下长大的羊怎么反而会肉质更好、价格也更高呢?
  原来,盐碱地中几乎没多少植物,仅有的几丛细草也分布得稀稀落落的。由于生存条件艰苦,这里的羊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只能一天到晚不停走动去寻找仅有的发黄的青草和盐分较多的水源,有的时候甚至要靠刨草根为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羊,由于得到了足够的运动再加上吸收了盐碱地土壤中本身含有的一些特殊元素,生长得比较缓慢,但是肉质特别细嫩,味道特别鲜美且毫无膻味。甚至羊肉本身就有点儿咸,烹制很容易入味,因此特别受人们的欢迎。
  而生活在水草丰美处的羊群,由于食物充足,一天到晚几乎不用挪动多远的地方就能吃饱,这样一来,吃得好休息得好的羊群生长自然要快得多。然而,这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长大的羊肉质却只有一般,而且膻味大部分都很重。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自然也要更低。这就像药材中的灵芝,长在险峻峭壁上恶劣环境中的野生灵芝比人工培植在气温土壤等条件都更加舒适的苗圃中的灵芝身价有着天壤之别。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新疆,卖羊肉的生意人都愿意标榜自己的羊是在盐碱地中放牧长大的;买羊肉的顾客,也更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买盐碱地中长大的羊。而附近养羊的牧民,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宁愿自己的羊长得慢一点儿、放牧得辛苦一点儿,也愿意将羊赶到盐碱地中去放养。
  这真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现象。盐碱地的生存条件是如此恶劣,草料和水源都很稀缺,似乎不适合放牧牲畜。但却恰恰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让羊群在谋求生存的同时增加了运动,同时也让羊群因为啃食从盐碱地里生长出来的草而抑制了羊肉的膻味,还让羊肉含有了多种特殊的酶的成分,烹制出来味道格外鲜美。在这里,本来是不利于养殖牲畜的自然条件,却成了牲畜身价倍增的直接原因。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物极必反,美好的东西常常是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虽然有利于事物的成长,却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盐碱地里的羊,让懂得深思的人感触良多。
  (图/连国庆)
  





首页-&gt2008年第1期

人生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

作者:李希贵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刚好他那上初中的女儿安娜在家。
  我与安娜聊起了她未来的选择,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她希望将来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
  初中生就把自己的未来想得这么清楚!我有点儿惊异。
  其实,打开我在康狄尼格州一所小学做的调查问卷,同样让人吃惊。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选择已经非常清晰。我记得一位小学生在回答职业选择的时候说,他大学毕业后,首先到日本开发游戏,然后从事机器人技术,因为他不仅喜欢这项工作,而且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另一位小学生则希望上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学。那自信而执著的眼神,分明是向你传递着他们令人羡慕的理想。
  在国内,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经常向孩子们了解他们的未来选择,可是,每每面对的总是令人失望的眼神。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不仅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即使对眼前的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浑然不知。每年一度高考志愿填报,许多高三学生的一句“随便”,更是难为了家长和老师,因为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他们竟不知道!

Prev | Next
P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