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上去像个车间,而且不临街,要先进一扇门,上楼梯,这才走进一间公寓……
  他们不喜欢被控制的感觉,不喜欢用手机,电话在家里,有事请留言。在他们家里,刻意的装饰少之又少,却不知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瓷器花瓶,其实是传世的古董。为了保护环境,他们顶讨厌汽车,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是地铁和自行车。
  
  精神上的贵族
  
  除了不买名牌外,NONO族与其他新新人类并没有多大区别,一样讲究细节,追求生活质量与品位。真要说有区别,那就是他们更清高,清高到认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贵族。
  在他们的字典里,有钱与有品位是两回事,浑身名牌、挂满珠宝、招摇过市的富人是他们最不屑的。他们认为,靠名牌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恰恰是一种没身份的表现,什么时候见过真正的贵族站在高处大喊“我有钱有地位有文化”?
  真正的贵族应当“大隐隐于市”,靠内涵而不是靠外表。他们骨子里早就承认自己是精神上的贵族,品位有,内涵也有,自然不必在外表上炫耀,不必跟潮流,也不必拿名牌来显示自己多高贵。
  追求简单而不失品位的生活,拒绝浮华、造作和卖弄,一直被视为NONO族的精神标签。
  在外企工作的于玲就是这样。经常约朋友去酒吧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的她,已然返璞归真,每天最大的享受就是洗完澡躺在床上看书,独享那种没有纷扰的宁静。她说她要的是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关键是自己觉得舒服。
  在工作上,NONO族不赞成那种拼命三郎式的方法。他们拒绝物质上的患得患失,自信与从容让他们得以我行我素。
  简妮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企工作,收入颇丰,后来辞职去一个边远小城执教,让所有同学大吃一惊,简妮的回答却很轻松:“我只是热爱这样一种生活状态罢了。”
  
  不单不买名牌
  
  在外企任职的韩小姐本来是个爱赶潮流的时尚MM。同事买了LV包包,她就要买CHANEL的裙子。每月领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商场。可是,这样的攀比并没有让她快乐。后来,她在朋友的启发下意识到,只要穿得舒服,吃得开心,是不是名牌根本不重要,她不再买名牌,而是根据自己的品位到小店里淘东西,到小巷的铺子里裁衣服。这样的生活,很快让她乐在其中。
  不过,要成为一个NONO族,仅仅靠不买名牌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你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中所有的精致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想想看,森林深处的别墅,不要说买,租住几个月都应该花费不小吧。
  然后,你得培养自己的品位,从精神上洗脑,尽量向NONO族前辈看齐。他们虽然不穿名牌,但一件杂牌衫穿出来照样有味道,这个本事也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其次,你还得有空闲。没有大把空余时间,怎么去发展兴趣?
  再次,你要建立一个同族人的关系网。想想看,那种隐藏在深巷中的裁缝铺,那种不临街的小店,没有朋友推介并馈赠地址,你怎么找得到?
  NONO族的“新节俭主义”,不是因为生活水平低而节衣缩食,而是收入不菲却精打细算;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这是一种繁华过后更趋成熟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理性务实的消费理念,一种明朗而积极的生活方式,于国于家都有利,未来肯定会得到更多人认可。
  (侯飞凤摘自“中国网”图/黄煜博)
  





首页-&gt2008年第16期

有没有能让人幸福的风水

作者:何 炅




  那个星期自己给自己放假,不用去参加每周一次在长沙的直播。心想好不容易有了个周末,一定要好好跟老朋友联络联络感情。电话先打给大学同学,热情寒暄后我要求周末厮混在一起,同学说:“好啊好啊好啊,但是我星期六下午组织了一群球友租了球场踢球,要不……”我识趣地接茬:“要不我们下周末?”“嘻嘻,下礼拜也踢,我们是联赛!”联赛?过分!之后打给圈中好友,人家居然已经呼朋引伴地在驱车前往天津吃海鲜的路上了。只听电话那头传来娇嗔的声音:“你又不早讲,哪有周末的事情周五才约的?我们可是上周末聚会就把今天的行程定好了……”
  我这才知道,在我每个周末奔波于北京与长沙之间的时候,朋友们居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如此丰富;在我傻傻地盘算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好好放松一下的时候,大家却已经惜时如金地在享受着每一刻的幸福!我不由得在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幸福?而这阶段新结识的一对小夫妻更是彻底动摇了我的生活态度。
  老公是网络作家——还没成名的那种,老婆在外企管钱——只能数不能花的那种管。我们是在春节旅行团里认识的。那时见他们俩不厌其烦地玩“猜中指”的游戏,老婆还偷偷地跟我讲当年老公设下“英雄救美”的俗招赢得美人归的故事。觉得他们俩特可爱,就不由分说地把双方余下的旅程合并到一起。旅行结束的前一晚,他们俩在我的房门外留了可爱的纸条,写着“我们屋有大量零食等待歼灭,请参加结束旅行茶话会”,还画了特别Q的卡通小人。这些小细节让我热泪盈眶,当时就决定大家回北京也要多多联系。从小我就不喜欢串门,总觉得会给别人添麻烦。可是,在他们家,我一下子就放松下来。那是个你在哪里都可以舒舒服服地或坐或躺的家。女主人骄傲地带我参观,辅以解说:“这房子,我们自己装修的!装修以前根本没法住!现在很棒吧!”老公也没闲着,同样热情地介绍:“你看这窗帘,这沙发套,全是她自己缝的!”我一边忙碌地观赏各处,一边由衷地夸奖着:“不错,真的不错!”他们家的沙发套是一种很不讲道理的很恶俗的红的小碎花布,和一些别的五颜六色的垫子很不讲道理地搁在一起,但是更加不讲道理的是,居然还挺好看的!
  阳台很小,却特别不管不顾地摆了一张豪华摇摇椅。我还被强迫着坐上去摇了一会儿,伴随着主人的解说:“天气好的时候,阳光从外面照进来,在这里摇一摇,会幸福得晕过去……”而我因为一下摇得太猛,真心附和道:“是有点晕!”在客厅的茶几底下,女主人当着目瞪口呆的我拖出来三个并排的很有规模的大藤筐,里面有各式的容器,有的是密封的玻璃罐,装的是容易潮的膨化食品,还有带盖的盒子,装的是核桃、松子之流的各类干果,还有话梅、糖果、肉干……全是零食!其种类之全,数量之多,绝对够开一家杂货铺的!他们家的厕所门上有一块自己做的小牌牌,正面是“WELCOME”,背面是很“讨厌”的卡通画,主题内容是一坨那个,写着“使用中”。女主人附加说明:“没人的时候是‘WELCOME’,有人进去就翻成‘使用中’,好玩吧?”“上厕所还得翻牌?”我正准备指出会不会很麻烦,老公悄悄曝内幕:“装修完厕所门就锁不上了,所以只好……”面对这情趣盎然的小设计,我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暖暖的。
  重点要介绍的是他们家的料理间。里面有和两口之家极不相称的巨型冰箱,有微波炉、电饭煲,甚至还有电烤箱、烧烤锅这类普通人家不常有的东西,还有调料台、酒水柜。事实上,当晚我们在料理间里享用晚餐的时候,的确是左右逢源,顺溜得可以。而我就在一旁开小差地琢磨,他们俩在这样专业的料理间里有滋有味地吃着任何一顿普通的家宴,那样子该有多可爱!
  不要以为人家就只会吃,业余文化活动也安排得极其丰富。看电视,上网,玩“PSⅡ”,打球,散步……只是普通人家的平凡生活,只是吃喝拉撒的现实日子,却因为两颗懂得生活的心,平白地生出了这么多的趣味,变出了这么炫的色彩。
  幸福是不是就像这样?不是诗,不是歌,不是画,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梦,而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实实在在的真感受。
  我的朋友邀我去巴黎,她说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吧坐着看夕阳,会看到时间停下来的样子。
  我很向往地听着,突然很认真地觉得,就算不去巴黎,如果我们肯好好地面对生活,时间应该也肯为我们停留吧?
  (尘中塑摘自《最好的幸福》海南出版公司出版图/潘英丽)
  





首页-&gt2008年第16期

胖而自由的德国女人

作者:沈奇岚




  林西的鞋在这一天显然是罪魁祸首,居然走到一半就断了鞋跟。为了加快步伐,林西把鞋一脱,赤脚上路了。
  我们准备一同去英国花园喝一杯。英国花园是处在慕尼黑市中心的森林公园,要从有公路和汽车的城市这边走到有天鹅散步的湖边酒吧,至少要走半个小时。
  “既然已经在路上了,就不要回头了。”林西喘着气说,“走路也很有乐趣啊。”
  那么好吧。她可能又在自己和自己玩个什么游戏了。林西在德国的一家报纸上开了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专栏,叫做“林西在瘦下来”。
  “作为资深记者和胖子,我觉得写这个专栏会很有趣。”她在这个栏目里面描述着自己作为一个胖子的努力——瘦下来的努力和积极寻找生活乐趣的努力。“我的身高是1.57米,但是我有100公斤。有好几次我在超市买东西,不小心钱币掉在地上,我没法去捡起来。因为我蹲下来也够不着,我腰里的肉挡着我,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钱掉在那里。所以我想,还是试试看瘦下来吧。虽然几十年都这么胖了,我想改变一下生活。”
  林西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拜仁州最年轻的编辑,后来在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南德意志报》做了很长时间的编辑。56岁的时候她突然又想给生活找些新鲜的节奏,就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开始当一个自由作家和自由记者。离过两次婚,依然相信爱情还在路上。她和她的儿子好像朋友一样互相尊重和关心。每次看到林西,都不得不眼前一亮。她总是穿着色彩鲜艳夺目的衣服,戴一顶夸张的帽子,一摆一摆地走过来,手里摇着一面欧洲小扇子,说到有趣的事情就哈哈哈肆无忌惮地笑起来。
  半小时后,我们走到了英国花园的湖边。那里有远近闻名的露天酒吧,是慕尼黑市民钟爱的聚会场所。
  “吃什么?”我问她。
  “走得这么辛苦,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老样子,烤蹄。”她笑着说。
  林西的专栏看来还会写上好一阵。胖着,快乐着。胖不是让生活失去乐趣的理由,而是寻找新的乐趣的出发点。
  菲利普到处旅行,在广告公司上班的他喜欢画插画。他的爱好之一就是画遇到的胖女人。在街上看见了,就去询问对方有没有兴趣当模特儿。然后用几分钟时间画出一幅生动的插图。
  有趣的是菲利普的问卷,他关心的是她们的情感和精神状态。那样一副庞大的身躯里,是怎样的一个灵魂。他发现这个寻找的过程充满了惊喜,这些胖女人其实比一般的人更懂得爱和温柔。
  她们或许有过和自己的身体不能和解的阶段,可是现在她们都很爱自己,也很爱自己的身体。“你看我有那么多肉,所以需要更多更多的爱。”其中的一个说,她毫不避讳从前的态度,“从前我恨不得把它们都割掉。”
  身为胖人的女子常常会陷入一种自我厌恶的情绪。这个流行瘦的时代里,胖子不仅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还常常会陷入被人嘲笑的尴尬里。胖女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先经历的总是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不是美丽的,为什么所有的时尚杂志上面都是吃不饱的脸,为什么只有细细长长的胳膊才是人们所钟爱的。
  直到有一天,她们发现,其实这一切都不是必需的。她们可以选择减肥,也可以选择保持原样。她们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改变自己,如果她们真的开始减肥,那完全是为了自己。
  德国的胖女人们已经渐渐走在胖而自由的路上。她们比别人更早地觉悟到:根本不必去取悦世界,真心接受这样一个自己,才是一切快乐和自信的根源。紧追那些瘦瘦高高的时髦反而是烦恼之源。胖人的身躯会让她们离自由远一些,却让她们的心灵离自由更近一些。
  (王超摘自《优雅》2008年第4期)
  





首页-&gt2008年第16期

不可删掉的人

作者:游宇明




  我的手机坏了,修理员建议我换一台。手机里的号码有两百多个,全抄下来太麻烦,只好采取淘汰法了。
  首先淘汰的号码是多年没有联系的。这些号码对于我,可有可无,删掉的时候最能下决心。
  第二种是人已离开了本市的。这些人曾经跟我有过密切来往。然而,他们离开这座城市之后,彼此相会的机会很少。
  第三种是有过一面之识的。有时大家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高兴了,彼此留个号码,而这些号码十之八九永远不会拨打。
  这样淘汰之后,也就剩下一百来个号码了。这些人里有我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有我的朋友、同事、亲人。我日常生活离不开他们,也被他们所依赖。
  其实,我们在别人心目中重不重要,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在别人反复变动的手机电话号码簿中,你能否真正留下来,成为不可删掉的人。
  (周波摘自《深圳青年》)
  





首页-&gt2008年第16期

蜘蛛网

作者:尤 今




  一位睿智的朋友,从丝丝缕缕的蜘蛛网里,看到了自己变化多端的心路历程。
  十余岁时,在路上一蹦一跳而“巧遇”纵横交错的蜘蛛网,会毫不犹豫地从地上捡起树枝,主动出击,一戳、一挑,看见偌大的一张蜘蛛网在电光石火间灰飞烟灭,变成缠在树枝上的一缕“幽魂”;再看到惊惶失措的蜘蛛方向不辨地狼狈逃窜,便会有一种痛快的刺激感传遍全身。在这个凡事好奇的年龄里,别人的伤痛,只是掠过身畔的一股无关痛痒的轻风,纵使他人的伤痛是因为自己主动挑衅而导致的,他的心湖也不会起任何涟漪。
  到了二十余岁,在小径上无意间碰触到那牵牵绊绊的蜘蛛网,看到洁白的上衣或洁净的裤子这里那里纠缠不清地沾着灰灰黑黑的蜘蛛网丝,只觉邋遢、只觉生气。这个年龄,正站在人生美丽的起点,眼里看到的,仅仅是远方那发光发亮的大目标;别人的不幸,他无暇顾及;他最大的期盼是一路顺风地向上攀爬,他最大的忌讳是被路上不明不白的石头绊住脚步。
  年届三十,匆匆赶路而踏烂一张或多张蜘蛛网,他只会云淡风清地随手挥挥、弹弹、拍拍,蛛丝网迹便消失无踪了。衣裤不沾污痕,心湖也不留黑影。在凡事顺利的旺盛中年,他天不怕、地不怕,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得罪了人嘛,心中也无须负疚,反正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一心只想把天空开拓得更辽阔,把生活弄得更缤纷。
  到了四十岁,不小心撞坏了一张编织得好像八卦阵一样的蜘蛛网,看到蜘蛛跌跌撞撞地逃,不安的阴影会像鬼魅一样笼罩心中。他心里会想:啊,这是不祥之兆吗?这个年龄,大局已定,人也开始相信命运和命理了。行事会尽量小心,避免误伤无辜;看到别人的歹运,又会患得患失地认为那是为自己而敲的警钟。
  年过半百,心境却又豁然开朗了。那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一个境界。在路上不疾不徐地走着时,倘若大意地弄坏了一张蜘蛛网,会心怀歉意地向蜘蛛虔诚地道歉。既然已知天命,当然也就知道了蜘蛛勤勤勉勉地编织一张大网为的正是稻粱谋,在经历了半世辛酸苦辣、人情冷暖之后,对于蜘蛛的心情,自然也就能够感同身受了。

Prev | Next
Pg.: 1 ...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