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冲过去,呜呜地低哼着,舔着主人的脸,用力咬起贡嘎的衣领,拖着他一步一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新月的一只眼睛淌着血,另一只眼睛淌着泪。她没想到,自己苦心打造的儿子,最后还是变成了一条狗。她静静地躺着,等待着死亡。
不知过了多久,她又听到了熟悉的吼声。面前回来的,是那个曾经狼味十足的修罗。他的尾巴又再次僵直,喉咙里发出阴森的低吼。他舔着母亲身上的伤口,希望她能明白,自己还是她的狼儿子。
可是,新月已经看到了会摇尾巴会汪汪叫的扎西,她不会再相信自己的修罗是一匹狼了。当修罗小心地舔着新月眼睛的伤口的时候,新月用她生命最后的一股力量,干净利落地切断了修罗,不对,应该是扎西的喉咙。她的修罗,从摔下悬崖那天就已经死了!
西双版纳本没有狼,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
(流星雨摘自《母狼新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首页->2008年第13期
一个普通人的成功要素
作者:王 石
很多人尤其是青年学子来问我,你是怎样成功的?
我想说,实际上我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很成功,尽管你发现我很自信,但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们觉得你们也是普通人,我身上很多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如果你们觉得你们是不普通的人,在我身上是借鉴不到什么的,因为我是普通人。
美国有一本《光荣与梦想》,描述了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光荣与梦想首先给人什么感觉?一是荣誉感,二是责任感。尽管我们普通人的荣誉和责任仅限于怎么做人,怎么做企业,但我们必须坚持。做人要有底线,坚持下去,成功就不是梦想。
普通人如何坚持做不普通的事呢?
第一,要有一个可触摸到的愿景,或者目标。就登山来讲,我登上了珠峰,但是在2001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登珠峰,我1999年登的第一座山是6000米,第二座雪山是5200米,登了这两座雪山后我想是不是应该登7000米,登了7000米后问国家标准是什么,然后按照国家标准训练。2001年登上了慕士塔格峰,这时候想,珠峰咱也可以试一试。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可以触及,这是第一点。
第二,锁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实现。对于我们登山队员来讲是这样,对农民子弟、城市子弟、大学生也是这样。许多人毕业以后恨不得马上有房有车,当然这没关系。但一定要脚踏实地。
第三,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因为事业当中不会一帆风顺。说句老实话,我也失败过,曾经想自杀,但最后没自杀,因为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会好的。世界上有很多很糟糕的时候,你要有承受的勇气。
第四,运气。对我而言,努力之后,还不成功我不会后悔,在努力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否成功,努力之后,还是失败,你只能怪你没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但没这个运气。2003年登珠峰的时候,大家都劝我不要登顶,我一咬牙,就登了上去。你要安全下来才算是成功。那时候氧气也用得差不多了。幸好下撤途中,向导捡了人们用剩的氧气瓶,我才安全下来。这也是运气。
第五,对毕业生来讲,少点浮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不要太在乎第一份工作,因为同学们毕业的时候往往是很兴奋,很彷徨,兴奋的是学的知识要到社会上一显身手,要到社会上解决自立,彷徨就是就业压力非常大,我建议不要太在意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初恋结婚的不多,实际上找职业也是这样。学生物研究的,可不可以去做买卖?学机械工程的可不可以去创业?第一份工作不是很重要,它是踏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步。我创业是33岁以后的事,之前我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工人后去上大学,毕业之后搞过专业工程技术,两年后又跳槽做翻译,这是我到深圳之前的五份工作,到了深圳之后才开始创业,所以不要太在意第一份工作,当然跳槽不能太频繁,太频繁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
最后,我把成功写成一个公式,供参考:
成功100%=运气90%+理想主义5%+激情2%+坚韧意志2%+控制力2%+自省力2%+平常心2%-浮躁1%-懒惰1%-贪婪1%-依赖1%-没有同情心1%。
(唐正均摘自《珠海特区报》2008年4月14日 图/毕传国)
首页->2008年第13期
向现代军人学习职业精神
作者:俞 雷
有人说,许三多是浮躁时代、急功近利的反义词。当今这个时代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白领越来越多,职业人士却越来越少。但我在《士兵突击》里看到了职业精神。咱们不妨一起来分享几句《士兵突击》里的“名言”。
名言1:“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职业精神的典型解读:坚持。最后攀上顶峰的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投机取巧者都会半途落马。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人们无论对职业还是对人生,都抱着投资的态度而不是投机的态度。投资和投机的手法差不多,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投资才有可能成功,投机绝对不能长久。
名言2:“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
这句话转赠给所有期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大学生朋友。潜台词就是别做整日赶场参加饭局,混日子等与事业无关的“额外工作”:做对事业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好工作。
名言3:“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会有问题。”
如同秦王嬴政所言:“养士如养鹰。”不能给鹰吃得太饱,太饱就会缺乏斗志。在这一点上,无论客户管理还是内部管理,都是一样的。
名言4:“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
作为员工,你的使命是帮助自己所在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工作环境,不断提出问题。拿几个行业内的小道消息来危言耸听,或者一知半解地向公司提出几个问题绝对是不职业的表现。出题谁不会呢?问题是你是否知道该如何解决它们。记住,解决问题是你在任何企业存在并且立于不败之地的价值,而不是提问题。一个光会提出问题,品头论足,横加指责的人一定是个饭桶。任何公司求贤若渴的都是能解决问题的职业人士。
名言5:“我让你们的理想碰上一个非常惨痛的现实,从来这儿起你们就是要靠自己了,没有安慰没有寄托,甚至没有理想没有希望。从这里边走出来的人,才是我要的人。”
从走进单位的第一天起,你就必须是一个能独当一面,只能依靠自己的“熟手”。或许你会遇到很多打击,当初在学校的一腔热血,满怀抱负会遭遇现实条件的限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灰心否定自己所有的能力。
名言6:“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再次证明:细节决定成败。职业精神说起来很大,其实很小,无非是水滴石穿。
名言7:“信念这玩意儿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每天的工作其实做久了谁都会觉得枯燥。可是古人说了:长路无轻物。所以,坚韧才是体现一个真正职业人士精神的所在。能不断重复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是专业化的表现。成功就是不断重复地做简单的事情,这说来简单,做起来不易。
名言8:“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们给混了。”
混日子其实比过日子有趣,你会感觉自己赚了。至少每天都很高兴。但是长久看来,混久了终究是把自己给混了。十多年前混日子的人,我没有见过一个现在还在自己的单位挑大梁的。你可以选择现在混,但时间对你的酬劳是混你。
名言9:“你玩命了,你的班长也得玩命。”
每个公司,每个级别的领导,包括高级管理层,都存在着混日子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上司不玩命,你就不玩命。你是为自己而活、而工作,不是为上司。如果你真正有能力,没有人能挡得住你成功的步子。群众的眼光永远是雪亮的。大伙儿都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玩的,哪些人是玩命的。上司也有压力,你玩命,你的上司自然也得玩命。
(谢尽娇摘自《发现》2008年4月 图/迟兴成)
首页->2008年第13期
沉潜十年
作者:翟 健
如果不是去采访,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关注这样一个地方和住在这个地方的那群人。北京北沙滩小月河东倒有一片低矮的楼房,纵深大约几百米。这里住着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各自的理想来到北京,来到小月河,形成一个常规大学之外的“大学村落”。名字叫小月河。其实这条河已经干涸。没有水,河的西侧是一座座中高档的商品楼,里面灯火辉煌。和对面暗淡的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在北京,除了小月河这个地方,还有几个类似的“大学村落”,只要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相关信息,比如,广安门大学生求职公寓、安贞里青年学生公寓等等,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地方的宣传广告有一些共同特点,都强调了自己的四个优势:交通便利、处于或接近繁华地段、毗邻高校以及住宿环境好。
这些地方是否具有广告上宣传的那些优势还真不好说,不过对于来这里住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地方相对低廉的住宿费用,以及同龄人居多的住宿环境。于是,一批批大学毕业生住了进去,一年到两三年后,当他们有了固定的事业发展方向和足够的生活资料时,又纷纷搬了出来。虽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但他们乐观、开朗,相信自己的选择,情愿从底层做起,在慢慢的积累和沉潜中,期待着未来的突破。
可以说,在很多人都跟风似的抨击80后的浮躁和眼高手低时,这群人正在以实际行动为80后正名。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认识80后这个复杂的群体?
前不久,有一部热播剧《奋斗》风靡大江南北,社会上围绕其剧情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展开了一些论争,讨论得最热闹的是:这些刚毕业就开上奥迪或奥拓的年轻人是否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奋斗?就剧情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为年轻人一种浪漫的理想,或者社会对80后一代的美好期待。不能否认,在一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实例,他们享受到了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种种优越条件,但是,大部分80后一代其实和“大学村落”里的那些人是差不多的,相比起来,这部分人活得才更真实一些。
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毫不否认大多数年轻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的向往,更无法否认的是他们大多数人被一纸户口或者当地人歧视的目光排斥在了理想的大门外。
住在“大学村落”的80后,目前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的相对较少,刚毕业的他们面对生活显得捉襟见肘,但是这些能直面现实、接受现实的人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在积蓄力量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当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抱怨现实世界的压力太重,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大学村落”这些学长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学生不要只知道羡慕他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那些人在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面对80后大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沉潜十年。”十年是个虚数,照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训“十年磨一剑”。大学生很年轻,年轻的意义不在于收获和享受,而在于耕耘和沉潜,静下心来在社会基层沉潜十年,相信每个人都能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刘长安摘自《大学生》2008年第9期 图/闻广鸿)
首页->2008年第13期
“穷忙族”大解放
作者:旷文琪
“一分耕耘(时间),一分收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距离75岁,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分钟吗?
二、你今天的时间花到哪里去了?
三、你未来3年,想达到什么目标?你现在做的,与这件事有关吗?
如果你没问过自己上述3个问题,那么,小心,你的时间账户可能正亮着黄灯!
当你点算银行存款里的数字时,你清楚自己“时间账户”里的进出数字吗?毕竟,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你还在超时工作吗?快找出“关键20%”专注投入
案例一:美国,30岁的提摩西·费里斯。
4年前,费里斯就像大多数辛勤工作的创业族一样,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年收入为4万美元。
但现在,他每个星期只工作4小时,收入却是以前的12倍。换算一下,他的时间报酬率竟然是以前的297倍!省下来的时间,他用来主持电视节目、冲浪、潜水,他还是世界探戈锦标赛的纪录保持者。
去年,他将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集结成书(《一周工作四小时,晋升新富族》),他既没上欧普拉脱口秀。也没到处巡回宣传,该书竟一举登上《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络书店等畅销排行榜第一名。
费里斯的时间复利是如何产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惫不堪时,偶然读到19世纪经济社会学家帕瑞图的80/20法则:“20%的意大利国民,创造全意大利80%的财富”,而不可思议的是。这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事情。
也就是说,“80%的产出,其实只来自20%的投人,只要将时间专注在那20%上。你就可以多出80%的时间。”重点是,你必须找出那“关键的20%”!
疲惫的他,仿佛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立刻摊出客户与业绩的关系图,他发现,果然公司95%的业绩。是由不到5%的客户所撑起来的;但其他95%的客户却占据他过去大部分的时间。于是,他当机立断,把时间重新分配,不再主动理会那些可有可无的客户,专心伺候那5%的金主。接着,他将此一法则,运用在信息处理、会议主持各方面。
于是,他从穷忙族,晋升为新富族。
你起头做对了吗?源头最重要,赢家与输家就差这一关
案例二:台湾,方天戟,台大EMBA一年级学生,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广达计算机的信息长。
他每周上课3天,每天晚上9点到12点,还要闭关念书。然而每天,广达有10万台笔记本要出货,500家供货商、客户要管理,在欧洲、硅谷、中国的10座工厂,都要24小时监控。这,是一个横跨全球五大洲的庞大信息流。
10年前,他进广达担任信息长时,一天工作13小时,如今,广达营业额成长了17倍,但他每天的平均工时,却降为现在的8小时,缩短38%。
如果以营收角度来看,他现在每分钟发挥的效益是过去的29倍!29倍,呈现的就是时间复利的威力,也是赢家与输家的差别。“Plan、Plan、Plan”,是方天戟的时间复利心法。程序设计师出身的他说,写程序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开始的指令写错,之后要揪出错误,得花好几倍力气,因为在一套程序里,每一道指令都环环相扣。而时间管理就和写程序一样,开始的时候做对最重要。
从源头着手,把事情做对,10年下来,方天戟多出来的时间,就拿来充电、投资自己,把自己的实力越垫越高,他的“时间流”产生正向循环,复利威力也由此产生。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