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用天衣无缝的表演欺骗了村子里所有的人。何况他们是高中毕业生,何况他们已经整整六年没有做过任何一件类似偷瓜的坏事。
  然而假期回到村子,每一次看到金山爹和金山娘,华子的心脏仍然会咚咚咚地狂跳不止。他终于明白:一个人只要做了贼事,便是贼,这与是否被发现是否被抓获无关,与说出来还是藏起来无关。
  大学毕业那年金山娘患病去世,两个人回村子帮金山爹料理后事。几天以后华子在金山家里喝酒,酒过三巡,华子就哭起来。金山说我们理解你。华子怔一下,问你知道我想说什么吗?金山说我当然知道。我和我爹都知道……那件事,本就是我爹安排的。
  金山爹喝口酒,点点头。他说:“不错,是我安排的……因为在当时,我也实在没有办法啊……你知道,你婶坚决不同意我往外借钱。她不是抠门,她人非常好,但是她穷怕了。你牵牛的时候,我和金山就坐在院子里,想出去帮你一把,又不敢……那个买牛人也是我找的,因为我的嘱咐,那头牛在他家里,过得很好……六百块钱,算我借给你的,你和金山,都不是贼……”
  “可是你为什么不早些说出来呢?”华子再一次有了虚脱的感觉。“不能早说的”,金山爹说,“如果被你婶知道了,再传到别人耳朵里,对你的名声,可能不太好……千万不要埋怨你婶,她真的是穷怕了……还有金山,他也不容易,天天和你在一起,还能把这个秘密藏到现在……只是让你背了这几年的包袱,对不住你。”说到这里,金山爹站起来,碰碰华子面前的酒碗,说:“还是那句话,你和金山,都不是贼。干杯!”
  一碗烈酒呛进喉咙,将华子辣出眼泪。那一刻华子相信,其实这世上,还是有侠盗的。金山爹、金山、那个买牛人,他们都是这世间武艺高强并且心地善良的侠盗。
  (詹伟明摘自《分钟与千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图/张翀)
  





首页-&gt2008年第12期

泰姬陵

作者:黄 晴




  有位巴基斯坦朋友说,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政治首都,卡拉奇是经济首都,拉合尔则是文化首都。
  走进拉合尔,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与文化气息的遗存,她不如伊斯兰堡宏阔,不如卡拉奇喧闹,但她却有一种内在的文化神韵,蕴含于她的城市风貌中,展示在她的居民神态上。
  由此,拉合尔被称为“巴基斯坦的心灵”,因为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心灵史。在拉合尔市中心,有著名的拉合尔古堡,是世界和南亚公认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人们可以凭吊千古兴亡,百代离合,触摸巴基斯坦文化心灵的律动。拉合尔古堡始建于1021年的迦兹纳维王朝,是一座泥土筑成的军事要塞。1566年,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大帝将其改建为砖石结构的堡垒。其后的莫卧儿皇帝又不断增修,使之成为莫卧儿皇朝夏都的皇家宫苑。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里也做过英军兵营。
  拉合尔古堡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50米。城墙上有碉堡和射击孔,内有大理石装饰的建筑、庭院和长廊,兼具要塞和宫苑的风格。在拉合尔古堡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沙迦汗为泰姬所修的“镜宫”。沙迦汗和泰姬的爱情故事因印度的泰姬陵而闻名于世,实际上,这里才是他们生活多日的场所。据说,泰姬希望躺在床上时也能看见满天星斗,沙迦汗便为她建造了这座大理石穹顶寝宫。穹顶和四壁上粘贴了90万片红、蓝、褐色的玻璃镜片。入夜,大殿中只要有一烛之光,穹顶上便满天星斗。谁知斯殿未成,斯人已去,沙迦汗一夜白头。此后,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倾举国之力,用22年修成了泰姬陵。泰姬陵刚完工,沙迦汗之子便行篡位之事,沙迦汗被囚于泰姬陵附近的阿格拉堡8年,每日只能透过小窗,凄然遥望河中的泰姬陵倒影,和中国的南唐后主一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巴基斯坦版“阴谋与爱情”的故事。
  看来,镜宫折了泰姬的寿,泰姬陵则断送了沙迦汗的国运。非分之福,享不得也。自古以来,情种情痴、才子词人,由于过于感性,是当不了好皇帝的。另一方面,古来雄主,而今安在?倒是镜宫留了下来,泰姬陵留了下来,沙迦汗与泰姬的爱情故事留了下来,这是一个文化上的悖论。当然,这个故事也有另外的版本,一个很不堪的版本,但后人宁愿把它想象为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果建筑包含了历史故事,它便成为文化。古人诗云: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自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或许,拉合尔古堡正是由于有了沙迦汗与泰姬的故事,便有了一种“神”,有了一种文化心灵的律动。
  (杨兴文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4月15日)
  





首页-&gt2008年第12期

身高与性格、命运有关?

作者:佚 名




  天生矮小本已不尽如人意,最近又被科学家扣上了“好嫉妒”的帽子。今年2月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进化与人类行为》刊登了荷兰科学家的新近研究成果,说经过调查显示,身材矮小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
  
  身高与嫉妒心有关?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以问卷形式分别调查了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问卷内容是将嫉妒分为“完全不嫉妒”到“嫉妒得发狂”6个级别,接受调查者根据目前的生活感受对自己的嫉妒心划分等级。结果显示,身高低于平均水平的男性往往都承认自己有很强的嫉妒心,相比之下,身材高大的男性则没有那么容易妒火中烧。至于女性,其嫉妒程度也和身高相关,接近平均身高的女性嫉妒心最小,偏矮和偏高的女性则嫉妒心最强。
  此外,这个研究小组还做了另外一项调查。他们访问了119名男性和230位女性,问题是“看到自己的异性伴侣在派对上与陌生人眉来眼去会有多嫉妒”。受访者回答的结果和第一个调查非常相似:高男不妒,矮男妒;偏高和偏矮的女性善妒,身材适中的则不善妒。领导这个研究小组的阿布拉汗·布安可教授表示:“这个研究显示了男性的嫉妒程度和身高呈线性增长关系,即嫉妒心随身高增加而减弱;而女性的嫉妒程度则和身高呈倒抛物线关系,身材适中的女性嫉妒心最小,偏高或偏低都容易嫉妒别人。我认为这样的结果反映了身高与心理的关系,偏矮的男性和身材不适中的女性,都缺乏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和不安全的心理情绪,因此也更容易形成嫉妒的心理。”
  
  说矮个有暴力倾向没根据
  
  事实上,把身高和性格拿到一起说事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第一个创造出“矮子综合征”又称为“拿破仑综合征”的,是19世纪末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阿德勒认为,身材矮小的人由于自卑感作祟,总是喜欢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强于他人,以此来补偿这种心理缺憾。从行为上看就是所谓的喜欢争强好胜、爱咄咄逼人,后来这个说法被引申为矮个子更有暴力倾向。按照阿德勒的说法,除法国的拿破仑外,苏联的斯大林、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是患有典型的“矮子综合征”的“病人”。而事实上,阿德勒自己就是一个身材矮小、严重驼背的人,他一生都在不断地超越自卑,并把自卑与补偿看做是追求超越的动力根源。然而,阿德勒的“矮子综合征”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可靠。去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开展了全球第一个检验“矮子综合征”的实验。他们从英国广播公司(BBC)三台的《滚开,我是矮子》节目中,请来10名身高不足1.65米和10名身高1.75米以上的男性,按照身高分组,以长竹签代剑互相对刺。研究人员并没有告诉被实验者实验的真正目的,只告诉他们这是个检验眼手协调的实验,但在私下里却分别通知各组人员要尽可能攻击对方的指关节,并通过安装在被实验者身上的监视器来监测受到攻击后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遭到攻击时,个子较高者比较矮者有更强的攻击情绪,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推翻了矮子更有暴力倾向的论断。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迈克·埃斯利表示:“矮子综合征并没有科学根据。人们之所以喜欢把性格和身高联系起来,是因为每当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表现出与众不同时,他的身高问题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管理阶层平均身高高于平均值
  
  多少年来,身高和性格的相关调查一直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2006年,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的调查发现,矮个子男性更容易成为完美丈夫。尽管女性容易和高个子男性擦出火花,却更愿和矮个子男性厮守终身。而其他调查也发现,身材高的男性更容易取得成功,曾经刊登在荷兰《经济学和人类生物学》期刊的调查显示,管理阶层平均比蓝领阶层高1英寸(约2.54厘米)。
  在美国《财富》排行榜上,前500名CEO(首席执行官)的平均身高比美国人的人均身高高出3英寸(约7.6厘米),这500人中58%的人身高超过6英尺(约1.83米),但是这个身高在美国总人口中仅占14.5%。而身高超过6英尺2英寸(约1.88米)的人数,占《财富》500排行榜的30%,同样这个身高仅占全美国的3.9%。可见身高在财富分配中所占的优势十分明显。另据美国收入调查,身高每高出1英寸(约2.54厘米),年收入就平均增加789美元。
  此外,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上,几乎所有的高个子候选人都打败了矮个子候选人,只有2000年时的小布什除外,但事实上,当时小布什的得票总数比戈尔低。
  (杨兴文摘自凯迪网图/亓寂)
  





首页-&gt2008年第12期

你不太熟悉的世界名校

作者:刘 霞 匡志强




  世界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有一个尊称——“欧洲大学之母”,因为它不仅是11世纪末欧洲出现的第一所大学,而且还是当之无愧的欧洲大学教育的先驱,是其后欧洲许多大学的样板。1883~1887年,欧洲有五所大学分别举办了隆重的校庆(英国爱丁堡大学300周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50周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300周年、德国海德堡大学500周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410周年),五所大学在校庆之际都写信给博洛尼亚大学,以“女儿”的身份向“母亲”表示敬意。
  早期的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律和神学教育为主。15世纪末,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影响该校。一方面,人文学科(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渐进入大学课程;另一方面,对世界和人自身的认识促进了大学里的自然科学课程日渐丰富。由于该校学术氛围宽松,学术思想活跃,它的自然科学研究很快就走在了整个欧洲的前列,吸引了欧洲各地的青年学子来此求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天文学家哥白尼。
  步入近现代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如“动物电”的发现者伽伐尼、显微解剖学家马尔皮基、《玫瑰之名》的作者安伯托·埃柯、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等。
  3年后,又一名来自博洛尼亚的学者站到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他就是“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16岁进入博大就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电磁学研究之中。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无线电报系统,1909年,马可尼由于这一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之后,这座“欧洲大学之母”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活力,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如今它是意大利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拥有超过10万名在校生。
  
  自由的堡垒——莱顿大学
  
  莱顿是荷兰的一个小城,位于阿姆斯特丹和海牙之间,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甚至可能找不到。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莱顿大学也许不如牛津、剑桥那样赫赫有名,但如果你知道荷兰的现任女王与前任女王都出自莱顿大学,你一定会对它充满敬意。莱顿大学出的名人可不少,像17世纪与牛顿齐名的科学巨匠惠更斯、20世纪初的物理学大师洛伦兹,爱因斯坦也曾在此担任了20多年的特邀教授,并在这里提出了他对宇宙的看法。
  莱顿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的诞生富有传奇色彩。
  1573年10月,在荷兰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莱顿城受到了西班牙军队的围困。城内弹尽粮绝,死伤近半,但居民仍誓死抵抗。
  战后,为了表彰莱顿市民为自由而战、宁死不屈的精神,荷兰奥伦治亲王决定让莱顿居民选择:或者免除莱顿城的50年税收,或者在莱顿设立一所大学。当时荷兰全国没有一所大学,许多荷兰人要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去求学,因此,建立一所自己的大学成了全体荷兰人民的迫切愿望。莱顿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校。
  1575年2月8日,莱顿大学正式诞生。作为追求自由、解放的象征,该校将自己的校训定为“自由的堡垒”。
  当时,整个欧洲都处在天主教的统治之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莱顿大学却完全是由市民设立的,在聘任教授时并不在意教师的宗教信仰,而是以无比的魄力和博大的胸怀,吸纳了许多不为其他一些大学所容的优秀学者。在罗马天主教会逼迫伽利略放弃日心说时,莱顿大学却张开双臂欢迎他。几百年来,“容纳各种信仰和思想”成为莱顿大学不变的宗旨。
  
  世界上最“小”的名牌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小”,是指它的规模。每年巴黎高师只招收大约200名学生,而全校师生加起来,人数也不过2000名。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学校,却培养出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菲尔兹奖得主。
  巴黎高师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1794年10月30日,国民公会通过法令,在巴黎设立公立师范学校——这是法国第一家师范学校。不过,受当时变化不定的政局影响,不久就和许多其他大学一起被关闭了。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握政权。他十分重视教育,领导了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1808年,他颁布法令,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将其办学目标改为培养国立中学师资。1845年改名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它的辉煌年代,为法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无数英才。
  作为法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无数法国年轻人都以能够进入巴黎高师为荣。由于它的招生人数太少,而每年报名的却有几万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入学考试的难度居全国各大学校之首。
  有意思的是,虽然巴黎高师招收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但居然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不能给毕业生发放毕业证书。于是,那些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们,在跨进巴黎高师门槛后,前两年还要到一所综合性大学去注册学习,以获取大学三年级学习文凭和学士学位,后两年则回到本校,在本校教师指导下准备中学教师证书全国会考和中学高级教师学衔全国会考,只有通过会考,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巴黎高师先后为法国贡献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大作家罗曼·罗兰,以及因著名作品《存在与虚无》而引起巨大轰动,被视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让·保罗·萨特。
  巴黎高师的理科也是人才辈出。在巴黎高师光荣榜上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就有六位物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时至今日,巴黎高师的数学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Prev | Next
Pg.: 1 ...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