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又拥有同一个经纪人,前后一起主演过四部电视剧。按理说,算是颇有渊源,就算不能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总不至于形同陌路。导演赵宝刚也挺纳闷儿,每次拍戏一喊开始,佟大为和朱雨辰可以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甚至还拥抱在一起高喊“友谊万岁”,但下了镜头的他们立马谁也不搭理谁。
  事情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三年前,他们共同拍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那部戏中,佟大为和朱雨辰也有很多的对手戏,佟大为心想,自己和朱雨辰戏里扮演的人物关系不错,私下里他们也应该相处很融洽,这样更有利于今后角色的塑造和演绎。于是,拍摄间隙,他就找朱雨辰聊天,希望增强了解加深感情。岂料,朱雨辰和他说话时,总是把脖子高高昂起,显得很傲慢的样子。佟大为很受不了这个,个性极强的他觉得对方既然没有诚意,自己何必上赶着与他交朋友,于是来了个以牙还牙,从此也对朱雨辰故意冷淡。
  “冷战”了一段时间,一天路上,两个人正巧对面走来。朱雨辰心想,今天一定要跟他沟通一下;佟大为心想,还是打个招呼吧。两人越走越近,朱雨辰突然犹豫了一下,正琢磨用哪句话来开头时,彼此已擦肩而过,他甚至没有听到佟大为跟他轻轻打的招呼。一秒钟以后,等朱雨辰回过头来,佟大为留给他的,只是一个背影。就这样,他们错过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却让他们错过了三年。
  三年以后,《奋斗》开拍,他们再次汇集到一个剧组。误解了三年,令他们很难一见如故,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其他演员也奇怪,佟大为虽然名气大,但很随和,朱雨辰虽然个性强,但颇仗义,他们和别人关系都挺好,怎么偏偏两人之间“不对付”呢?其实,佟大为和朱雨辰的内心更苦闷,他们都很欣赏对方,又都觉得对方瞧不起自己,越想越复杂,越想越无从下手解决问题。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奋斗》的拍摄接近尾声,这天,剧组举行了一个小型会餐,佟大为喝了两瓶啤酒,突然走到朱雨辰面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雨辰,可以问你一件事情吗?这个事情在我心里已经憋了三年了,今天必须要说出来。”朱雨辰说:“你说吧,我听着呢。”佟大为深吸了一口气,问:“你是不是瞧不起我?”朱雨辰很吃惊,“怎么会呢,我一直挺欣赏你的。”“那你为什么老高昂着头用轻视的眼光看我?”朱雨辰差点没笑出来,说:“是吗,我都不知道,以前曾有人说过我有昂头说话的习惯,可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真没想到让你误会这么久。”说罢,两人都笑了,所有的隔阂都在笑声中风轻云淡。
  从那以后,佟大为和朱雨辰成了好朋友、好兄弟。2008年4月17日,佟大为新婚,伴郎就是朱雨辰。如今,在朱雨辰的博客里,链接栏上赫然列着佟大为的名字,在佟大为名字的下方,还有一行注释:一个迟迟才交流上并一发不可收拾的主。“迟迟才交流上”,是因为曾经错过那一秒钟,试想如果再错过了那天的聚会,他们心里的疙瘩要到何年才能解开呢?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要及时地进行沟通,抓住每一次交流的机会,因为哪怕错过了一秒,也许就会错过很久。而错过得越久,误解也就越深。
  (关玲摘自《做人与处世》2008年第7期)
  





首页-&gt2008年第15期

山顶山的小国

作者:熊育群




  圣马力诺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上。一千多年里,靠险要地形与危崖上高耸的堡垒紧守。
  中国古人云“治国如烹小鲜”,圣马力诺真的就像一道小炒,国王站在惟一的山头,眼底尽览自己的臣民,所有人都有一试小国君王的冲动,就像真的临厨掌勺的冲动一样,看自己能炒出一盘什么样的菜来。圣马力诺是否会因此而经常发生内讧呢?我想,如果有,这样的冲动一定是一个“元凶”。权力的欲望也是人的本性之一。若再加上一个阴谋家“皇后”在一旁怂恿,热血男儿哪个不会振臂一呼?也许,小国比大国更难得安宁。
  但圣马力诺几百年间主旋律却是和平。在寻找和平原因时,我分出内因与外因,内因呢,是家族与民主的原因,让这样的纷争变得有序。它拥有自己的法律,并以单一的法律来调整、监督国家的民主生活。外因呢,中国智者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一个道理,那是借樗树说的故事:樗树没有什么用处,它才没被砍伐,长久地活在世上。无用之用正是樗树最大的用处。圣马力诺的和平也应是这个道理。一座贫瘠的山,再加上悬崖高耸,易守难攻,攻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它成了一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最古老的共和国。王国与王国间的战争它还够不上级别,意大利统一成一个国家时,还是让圣马力诺像一棵樗树一样遗世独立。
  国中之国的圣马力诺泰然自处,除了无用之用的缘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宽容——古罗马培养的民主精神也能让“异类”和平共存。有意思的是,窄窄的公众大楼广场,自由女神像也手握一杆标枪。这说明圣马力诺人还懂得另一个真理:和平离不开武力。这个世界只有武力的平衡与牵制,和平才会降临。
  晚上,住在山上一家大宾馆,说它大是因为它是圣马力诺国最大、也是最高档次的宾馆。但如果从规模来讲,中国内地许多县城的招待所比它还大。这里的大与小是不能以原有的概念来理解的。就像你不能把它当成一座普通的宾馆,因为许多国家的元首来访也下榻在这里。如果时间凑巧的话,你完全可能与“首脑人物”在不很长的走廊内擦肩而过,彼此礼貌地点头微笑。大家到了一个小国,连拉开身份的空间也没有了,只得平等,只得彼此彼此。
  我们上山的时候,就有一辆警车开道,国宾车队跟在我们的车后。大家一路同行,但却不知身后那位来访的人物是哪国政要。我们的车停下,他们也在同一个大门停车。这也算得上小国旅行的一种乐趣。我曾暗自揣度,圣马力诺的首脑与大国的首脑坐在一起会谈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呢?从国家规模来说,他不比中国的一个镇大——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中国倡导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全世界的响应。因为圣马力诺的小,它的官员也是平民化的官员,每天从别人屋檐下走过,前往公众大楼处理国务,他们就没有办法不平民化。
  上山时导游的口吻也蛮有意思,她在离圣马力诺国境线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不断强调这里是圣马力诺,现在已经进入圣马力诺国界线,我们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她惟恐别人不相信这是一个国家,而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景点,只是过一道普通的门(那门也只是象征性的)。别的景点可能还要买门票,进圣马力诺可长驱直入,你不留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别人的国土上。
  (王京京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6月4日)
  





首页-&gt2008年第15期

“沉重”的法国高考作文题

作者:翟 华




  每年6月的上旬是中国高考的日子,而到了中旬就是法国的中学毕业会考(lebac-calauréat,简称BAC)。BAC是法国中学学业的最高文凭,学生一旦通过,就可以申请一般大学,所以法国中学毕业会考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而6月16日,则是61万法国中学生高考的第一天。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拿破仑于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今年正是200周年的纪念。不论是文科(文学、经济、社会)还是理科考生,哲学作文都是必考的科目,所以法国每个人在中学时代都有为应付考试而“背哲学”(类似我们中国学生“背政治”)那样的经历。哲学课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不相上下。
  让我们看看今年法国高考作文的题目:
  文科:
  题1: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
  题2: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题3:评述萨特《伦理学笔记》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
  题1: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
  题2: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惟一手段?
  题3: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经济社会科:
  题1: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
  题2: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题3:评述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也许有人会觉得法国学生面对如此沉重的哲学话题,活得未免有点儿太累。其实,哲学思考虽然费脑子,但是也可以使法国人对人生采取超然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境。正如背过哲学的一位法国人谈到有关“愉快”的题目时所言:“能在生活中当个重要的人固然是愉快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个愉快的人。”
  (尘埃摘自《翟华博客》2008年6月18日)
  





首页-&gt2008年第15期

日本限高学历者“低就”

作者:佚 名




  近些年来,人才浪费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9000亿元。
  如何制止这越来越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笔者认为,不妨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大阪从2002年起,在保育员、消防员、学校文职员等一些职业领域内,限制高学历者,政府部门的某些职位也只招收相应学历的人,低学历者能胜任的职位则不招收高学历者。
  为了保证这个措施得以实施,日本还出台了处罚标准,2007年8月31日,日本横滨市政府宣布,对507名谎报学历的职员作出停职1个月的处分。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这些职员原本拥有本科或大专学历,却故意谎报为“高中毕业”。
  日本对隐瞒高学历者进行处罚,主要目的就是为防止更多的高学历者“低就”,从而造成人才浪费。日本大学教育比我国普及,百万人口中的人才比例要高出我国很多。但他们在一些领域内严格禁止高学历者进入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性。
  我国人才紧缺,在一些领域还需要引进大量人才。可是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世界上人才浪费很严重的国家之一。政府部门或许应该主动出击,做一些硬性的规定,以政策法规来防止人才浪费现象进一步恶化。
  (田生摘自《莫愁》)
  





首页-&gt2008年第15期

接手机的中美差异

作者:Bill




  我与中国妻子芸在一起已经8年了。不久前,我们为了一件小事情陷入冷战。
  那天我到家的时候,芸正在做饭,对我没有搭理。我刚刚在美国出差3个星期,回到苏州后又先与朋友聚会,我想她对此肯定有些生气。我们于是开始了一场重要的谈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芸的手机响了。她毫不迟疑地拿起来接听。在她打电话的这5分钟时间里,我谈话的感觉顿时消失。我们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交谈,不是吗?为什么要放下这件事去接听电话呢?我觉得我被冒犯了,我想她肯定无法理解我这种西方式的感受。我于是一言不发地走开了,妻子的这种无礼行为令我难以忍受。
  后来,这件事情不久就过去了,我们重归于好,再也没有提起那件事。再后来,她有事去了美国。上周的有一天,在我们的一次越洋通话中,她突然提到那天晚上的电话,并对我表示抱歉。原来,我们在芝加哥的邻居在一次聚会上抱怨,中国大陆人总是随时随地接听电话,即便在他们与最亲密的家人、朋友一起享受轻松一刻的时候也是如此。一位台湾邻居也表示他留意到美国人把这种做法看做无礼行为。
  就在那一刻,我的妻子告诉我,她突然意识到,她当初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无意间冒犯了我,她不该随便接听电话。她解释说,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被告知在吃饭或者聚会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手机打扰到别人,就像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一样;或者,如果我们在参加聚会,就把手机设为静音,并使用语音信箱。
  妻子真诚的道歉令我恍然大悟,我居然没有意识到我们两个国家的情况是不同的。在中国,芸小时候甚至到成年时,私人电话都还很少,手机的普及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她的无礼行为也许出于一种文化差异,或者是两国发展水平的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在这一点上是无意的。我不禁为自己当初对她的责怪感到愧疚。
  (迷途摘自《青年参考》图/魏岚)
  





首页-&gt2008年第15期

写在历史上的减肥

作者:阿 零




  这是个人人都减肥的时代,瑜伽、气功、点穴按摩、针灸……怪招迭起,甚至还有瘦骨嶙峋的模特儿为减肥把自个儿活活饿死的。这和2500年前发生在楚地的那场减肥运动何其相似,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总是一再重演。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那场减肥运动乃是因楚灵王而起。楚灵王建了一座章华宫,又叫“细腰宫”。因为楚灵王喜好腰细的女人,所以宫里的美女们都是清一色的细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投其所好,宫中的美女纷纷减肥节食,誓把瘦身运动进行到底,经常有人因此而活活饿死。从此这种小细腰就被冠以“楚腰”之衔。
  这场减肥运动不止波及女人,男人也不能幸免。因为楚灵王不仅喜欢细腰的女人,也喜欢细腰的男人。细腰的大臣能得到偏爱和重用,而肥胖的男人则有被罢官甚至处死的危险。于是,全国的士人都行动起来,纷纷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屏着气勒紧裤腰带,以至于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一个个都饿得脸色发黑,粮食倒是省下不少。
  楚灵王看着全国的男男女女们腰都细了,人都瘦了,非常高兴。这场从上至下如火如荼的减肥运动,轰动一时,现在看来则是荒诞不经。但是回过神来一想,这和当下也无甚两样,电视上疲劳轰炸的减肥广告,千奇百怪的减肥招数,身边饥肠辘辘的节食男女,和当年楚国又有几分差别?
  历代帝王的审美,向来是左右时代潮流的风向标。汉代帝王对瘦美人的偏执狂热,也是史上有名。丽娟是汉武帝宠幸的一位宫女,身体轻柔,弱不禁风,几乎经不住衣带的弹拂,据说当她唱起回风之曲时,庭中树叶纷纷飘零。武帝常常把她藏在琉璃帐内,生恐尘垢玷污了她的身体,还总是用衣带系住她的锦被,把她关闭在重重帷幕之中,生怕被风刮起。为了博得汉武帝的宠爱,丽娟还用琥珀做成环佩,放在衣裙里面,每当环佩发出声响时,她就对别人说是自己的骨节发出的声音。好一个病态美人,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竟恨不能瘦弱得骨节铮铮作响。
  汉宫飞燕的故事,世人早已耳熟能详。她的柔软纤腰,她的掌中舞几成神话。一次,她在太液池的瀛洲上舞蹈,适逢风起,要不是旁人动作快抓住了她的裙子,她就乘风而去了。据传汉成帝怕大风把她吹跑,还特地为之筑起了“七宝避风台”。在这些帝王的审美取向之下,想必汉代的丰腴女人大多自惭形秽,一场妇女瘦身运动也在所难免。
  以瘦为美的潮流一直延续了很多朝代。魏晋时期的大富人石崇有成千美女,这个一代好色男,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收集各色美女。他对美女的要求,苛刻诡异,他检验美女体重的方法也十分偏门。他将沉水香筛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如果哪位美女经过时没留下痕迹,石崇就赐给她珍珠百粒;如果谁留下了痕迹,则命她节食减肥。

Prev | Next
Pg.: 1 ...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 4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