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脑袋,两手端着个枪你就这么上嘛,面对机枪、大炮、铁丝网、地雷组成的这种死亡陷阱,进攻就是自杀,无异于自杀。
双方一看,这么打不行,挖战壕吧,于是德国人先挖战壕。德国人很聪明,从瑞士边境开始挖战壕。法国人也不傻,你小样儿想干什么我不知道,你挖我也挖,双方向大海奔跑,绵延700公里长的战壕就挖出来了。这样一来马恩河战役之后转入到堑壕战,就是阵地战。这一转入阵地战对德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实际上就是双方僵持了,人力、物力资源跟同盟国没法比,没有海外殖民地,你就是非洲有点刚从树上下来的土著,大洋洲上有点吃人的土著,棒子还不会使呢,你让他操枪弄炮,你怎么给拉来?所以说它只能死他自己人,因此毛奇将军跟德皇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陛下一生气就把他给撤了,换上了法尔肯海因将军。
“自信”的搏杀
法尔肯海因将军一上来就要打破僵局,在大战的第二阶段就是1915一1916年,这里面有三大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海上有一个日德兰大海战。凡尔登战役按照法尔肯海因将军的设想,攻敌所必救,进攻一个敌人绝不放弃的地方吸引他的主力来和我决战,这样的话就把阵地战变成了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所以法尔肯海因把这个战役命名为“处决地行动”。要在这儿把法国人处决,他的口号是让他们把血流干。打了半年,法国人干了,德国人也干了,所以这场战役也叫凡尔登绞肉机。这么一个小城,双方的伤亡超过了?0万人,就整个凡尔登被炸得跟月球没什么区别了。之后英国人发动了索姆河战役,开战之前往德国人的阵地上倾泻了1100万发炮弹,整个德军的阵地被炮火淋了一遍,地下水都给炸出来了。一开战英国的步兵一进攻,一天之内倒在马克西机枪下的就是5.7万人,阵亡2.2万人,受伤3.5万人,再打几天英国男的就没了,就打光了。英国人投入了坦克,奇形怪状一个大盒子,过顶履带,后面两个大轮,那轮是转向轮,如果那轮打坏了坦克只能直着开,没法转向,一共做了48辆,运到法国坏了30辆,开战之前坏了12辆,真正投入战斗的是6辆,没等战争结束全都坏了。不是被德国人打了,是坏于机械故障,但是把德国人吓得够戗,刺刀捅不怕,手榴弹不怕,机枪扫也不怕,还能喷火的这玩意儿挺可怕的。这个时候大战的主动权已经转到了协约国一方。
接着轮到美国和中国参战,美国是真派兵参战了,中国是派劳工,因为协约国工厂里的人都打仗去了,中国人去到他工厂里做工,间接支援战争。俄国退出大战,最后德奥投降,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这样一来的话,一战结束,800万人死亡,1000万人终身残废,欧洲的精英阶层几乎全完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传统军官是贵族,打仗的时候军官要冲在最前面,死得最多。欧洲的政治平民化在“一战”之后算是完成了。
小女子抖回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几点。第一,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原来的战争只是平面化的,地上海上。现在地上、天上、海上,海底下,大战刚爆发的时候,双方飞行员见面就挥挥拳头,小子等着瞧,就这个,飞机没有武器嘛。有的哥们儿聪明,带渔网上去,带铁链子上去,缠住螺旋桨,那你得扔得准,有的时候一扔出去给人家螺旋桨套上去了,自个儿松不开的话一块儿掉下去。后来有人带手枪上去,1915年机枪开始装上,到了1918年歼击大空战的场面就出现了。今天所有的空军战术的动作,基本上在“一战”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了,双机编队,四机编队,那个时候就都有了,所以誓一战一结束的时候,世界头号王牌飞行员德国的里奇特霍芬男爵,一个人就打下80架敌机。
王牌飞行员的界定就是“一战”的时候定下来,击落敌机五架,就叫王牌飞行员,十架双料王牌,里奇特霍芬男爵16料王牌,这个奇迹是德国人创造的。
第二,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女权运动兴起。原来的欧洲妇女是不工作的,在家相夫教子,战争一爆发老爷们儿上前线了,过几天都装盒里送回来了,可不嘛,800万人死了,所以空出来的工作岗位只能妇女来干。一开始教师、医生,后来邮差,再后来消防员都得是女的干。一人多高的大炮弹,女的登着梯子拧引信,为什么索姆河战役英军伤亡这么高7打了一千多万发子弹,一半没爆炸,妇女生产的,忘了装引信了,给人送块铁过去。等战争一结束你再把她们轰回厨房,人家就不去了啊。再者说800万人死亡,1000万人终身残废,多少就业岗位空出来了,你把她轰回去谁干事?所以欧洲国家的妇女普遍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二战”后,包括美国妇女,1920年代才获得这个,女权运动兴起了。
第三,资本主义政府开始调整政府职能,实施国家干预。咱一想国家干预政策就是罗斯福最早,他那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垄断之后就有。“一战”的时候,大规模开展实施国家干预,兵工厂原来都是私人的,现在最起码得驻厂区代表,国家干预你进行生产。
第四,和平主义思潮弥漫,导致30年代的绥靖政策的出现。绥靖政策说穿了就是英法这些大国怕打仗,损失太多了,吓坏了。维多利亚女王60年的积攒,4年全打光了,英国库存的炮弹只够远征军打10天的,工业化时代的战争太残酷了。
所以战争把欧洲人打怕了,所以他能不打就不打,对希特勒咱能让就让着点吧,结果你让他不让,他不怕打仗,已经豁出去了。
第二章 坐等风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关系)
1.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只给九两黑面包
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都有发展。
首先经济,这个时候世界的经济就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还有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苏俄的计划经济,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战时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货币、不劳动者不得食等。目的是应付战争的需要,用列宁的话说,就是一切为了前线。另外,就是完成直接过渡的这么一种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乍一看跟共产主义一样,没有货币,按需分配,你什么东西都是国家分给你的。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就一直搞这个战时共产主义,苏联就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了。
但是,列宁他们当初设想的时候,忘了最基本的一点,在马克思的笔下,共产主义应该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形成的。你现在是生产力严重不足,不足到什么程度?据说按需分配,前线打仗的士兵和工厂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每天只给450克黑面包,然后一勺糖,一勺盐,一小块黄油,物质产品非常匮乏。你说我现在一天吃不了9两粮食,因为你除了吃粮食,你还吃肉、蛋、奶、蔬菜,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一天就那么9两黑面包。除了打仗,还要从事重体力劳动,说句实在的,上两趟厕所就没了,根本不够。
黑面包还不是小麦,1996年我在海参崴品尝过黑面包,一开始不懂,一桌一盘面包,两片白的,剩下全是黑的,我以为那黑的是巧克力馅儿呢,上去就抓黑的,一吃什么玩意儿,再抓,白的没了。那玩意儿很不好吃,就是俄国人讲的那个大咧巴。
你看苏联为什么统治七十几年就完了?生于不义,死于耻辱,为了这个制度,为了这么一小撮人掌权,付出了太大的代价。粮食收不上来怎么办?组织工兵抢粮队,下乡去抢粮。工人和士兵家里有人饿死,看到农民家里有粮食,我不管你是余粮还是口粮,如果你不上交,苏维埃的敌人就地枪决。所以,农民说你们把地分给我们了,粮食属于你们;把森林分给我们,木材属于你们;把河流分给我们,河里的鱼属于你们,你们真会搞。所以,这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列宁他们也认识到,显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可惜的是,列宁这新经济政策搞了没几年,列宁就怎么样?去世了。所以,列宁一去世,斯大林继位,对于苏联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拐点!
致命的蛮干
斯大林一上台就把列宁正确的东西,完全抛开,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能代表它的特点的有这几点:
第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个没什么可讲的,工业化是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相当于咱们的人民公社,把人民都圈起来,把农民由自由之身,变成国家农奴。希特勒打苏联的时候,把苏联所有的机构都解散,只保留集体农庄。
因为希特勒觉得这招太好了,农民都固定在农庄上,一帮人被监督着劳动,生产的产品全部被国家拿走,这太好了,这不是农奴制吗?这相当于在苏联恢复了农奴制,集体农庄。
第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完全用行政命令来指导经济,忽视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这个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开始取得了成效,但是它有问题。就像某个运动员吃了兴奋剂,跑了个世界第一,这算有成效吗?如果你认为这个是成效的话,那么这个计划经济是有成效的。但实际上它的危害更大。
突出表现在,比例失调,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了国家的发展,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老百姓没有感受到经济发展给我带来了好处。斯大林原教旨主义者们,现在对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历史,充满向往,我送他们四个字就是——不明真相。你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就是不明真相。如果有人对前苏联充满向往,那就是四个字——天真幼稚。有人会说,你看丘吉尔赞扬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强国。那么,木犁能干什么?能种出老百姓需要的面包;原子弹又能干什么?凿眼,一人发俩,这比鸡蛋有营养,吃吧,原子弹。原子弹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绝对不如木犁,你造完原子弹保卫我的政权,保卫政权为免遭侵略。一侵略我们的人民会遭到屠杀。
第二个致命问题就是只强调数量,产值,忽视产品的质量。现在咱们好像不怎么说这个了,我记得在前几年,新闻联播还说,中国的钢产量世界第一,两亿两千万吨,现在咱们钢产量一年好像四亿吨。咱也不说了,为什么?你这两亿两千万吨钢,都卖出去了没有?你如果都卖出去了,卖了多少钱?是吧?这钢如果要造航母、要造潜艇,还得靠进口。我们的钢产量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进口量也是世界第”。你那个钢造不了航母,你造不了潜艇,一下水裂了,那哪儿成啊,那玩意儿太恐怖了。所以,忽视质量,光强调产量,雪花梨,亩产几万斤,五块钱四斤,你那一万斤挣多少钱?那日本水晶梨,一亩地就一百来斤,一斤一千块,那你说这多少钱?所以,如果中国的一亩地的产值是1,那美国就是?,法国是56,德国是?2,日本是142,以色列是256,所以,你仅仅强调产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得强调产值,而且产值要上去,质量也得上去。你看苏联冰箱,在海参崴住的那个屋里,那冰箱一启动,我就怀疑我怎么睡铁轨上了,跟过火车的感觉一样,那冰箱还在厅里,我睡在那个房子里,门关上也不行,根本睡不着觉。你再看那电视,跟咱讲台这么大,屏幕14英寸,电子管,不是晶体管。
打开之后5分钟才能出图像,连续开四个钟头就炸了,没人敢试,危险啊。你要是有闲钱,鼓捣这么一台电视,拿来看春晚,八点钟一打开,到十二点砰一声提醒你新年到了。
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从农民身上积累,所以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重工业。那么最后的结果你这工业也发展不起来。所以,冷战的时候,美国的间谍,在苏联大街上看到苏联的家庭主妇,天儿还没亮就要起来排队,挎着菜篮子去买面包,所以美国间谍给国内写信就说,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连人民的温饱都无法维持的政权,是不可能长久的。
第四个就是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不认可这个政权。你的原子弹可以把人类毁灭30次,但是我的生活、我的面包都得不到正常的供应,那有什么用7那就完蛋了。
所以,你看苏联军队从德国撤回来的时候,两德统一了嘛,苏联红军要回老家了,什么都卖,一支冲锋枪,卡拉什尼科夫枪,在黑市上3美元就卖掉,苏联上校的全套制服10美元就卖给你,美国人想搞这个苏联坦克上那个红外探测仪,那个大探测仪,那个探测仪苏联研制出来的话,可能花了数千万美元,美国的间谍打入工厂里都搞不到,现在苏联红军要撤,这个东西公开卖了,50美元,卸下来给你包起来拿走。再先进的武器装备,落到倒卖武器为生的军人手里,这仗就没法打得赢。人是最根本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彻底完了。所以,在1990年的时候,苏联马上就要解体了,那个时候在中苏边境,新疆那块儿中苏边境,你拿两个塑料暖瓶,几个塑料脸盆,就能跟苏联人换一辆摩托车,因为他没见过这玩意儿。中国人真聪明,灌进去是开水,倒出来还是开水,太厉害了。摩托车我们有的是,集体农庄,仓库里有的是,开到离中国边境还有几步远的时候,他跳下来,摩托车冲进中国,丢了,我不能越境,我跟公社书记说,那个摩托车冲进中国丢了。书记说,没事儿,库里还有呢,明天还去换俩暖壶来,谁不明白这怎么回事。
潜藏的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在这个时候,在这二十年,也出了很大的问题,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所以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背景就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因为华盛顿体系,甭管有这样还是那样的问题,毕竟在战后十年维持了世界的稳定。战后的十年,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特别是美国。美国当时是柯立芝总统在位,史称“柯立芝繁荣”。收音机、冰箱、洗衣机和轿车,开始走进普通美国人的家庭。电视那会儿还没发明,那你想冰箱洗衣机进入中国家庭,应该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儿,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是本世纪的事儿,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跟人家差了60一80年。所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美国人认为这种繁荣将持续下去,但他没有看到的是其中隐含着深刻的危机。
第一个就是贫富差距加大,大多数人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好处。这有个最典型的例子。前几年,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现在被称为“金砖四国”,这四国最被世界看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那么前些年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惊人,赶上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后一选举,带领印度获得经济奇迹的人民党政府下台了,国大党被选上来了。后来就调查,为什么你们不投人民党的票,老百姓说在经济发展当中,得到好处的是那50万IT精英,农村没得到好处,所以,我就用选票把你给拉下来。你就照顾富人,不管穷人的死活,就下来了。所以贫富差距是一个国家最严重的问题,这个大家应该听说过,健康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枣核形或者橄榄型,不健康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形,越往下人越多。枣核型的结构,是正常的。今天的欧美国家,为什么社会结构超稳定?因为都是枣核形的,有一个庞大稳定的中产阶级队伍,尤其在西欧、北欧。那些全民福利的国家,像瑞典最穷的人,跟最富的人的收入差距只有6倍,最富的人,一年的收入比最穷的人多6倍。外国的富人是以奉献为快乐,挣100万交87万税,交得越多越光荣。
当时的美国,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全国最富的1%,占了国民财富的20%,最穷的20%,只拥有国民财富的2.5%,所以,贫富悬殊,就造成了缺乏什么?穷人太多,买不起东西,就没有购买力,没有购买力不要紧,可以分期付款。所以,就跟现在一样,赊销。于是引发第二个问题。在我们现在年轻人当中,分期付款是非常流行的,出现了很多的“负翁”,负债累累的“负翁”。这个分期付款是国家现在提倡的理念,房子可以分期付,车可以分期付,手表、钢琴,什么都可以分期付,分期付款的问题在哪儿7先不说这个,你把未来的市场提前占领了,就这么简单的问题。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