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鹿鼎记》里面,韦小宝的一个老婆就是沐家的后代。土司的特点就是世袭,实际上成了一个小王国,但是它那个对中央不会构成什么威胁,太小了,就一个村、半个村那么大。所以土司就是这么回事。
第二点就是永乐年间,贵州成为省一级单位,两个土司,当时叫宣慰司叛乱,结果永乐年间朝廷出兵平叛。平叛了之后,就取消了宣慰司的建制,这个地方就变成了朝廷的直属郡县。由朝廷设官员,设省管辖,这样的话贵州成为了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这个被称为改土归流。土是土司,土司是世袭的。流是流官,朝廷派来的官员,有任期的,不是世袭,不是永远干下去,是有任期的。所以这种改革被称为改土归流。土它就固定了,流就得流动起来,像水似的流动起来。所以这种东西叫改土归流。
流官纷起时
明朝毕竟改土归流的地区有限。所以绝大多数地方仍然还是实行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平息叛乱,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就创造了条件。这个三藩之乱怎么回事,大家可能清楚。当年太祖皇帝崛起关外,跟明朝打仗。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出兵两万,连下辽东70余城。关外土地几乎全都被占领了,结果就是一个小小的宁远城,挡住了八旗军前进的脚步,因为袁崇焕用红农大炮,炮伤清太祖,所以造成太祖皇帝含恨而终。太宗皇帝继位之后,就认识到了火炮的厉害。因为明朝打仗,不跟清朝打野战,只要一打野战,肯定全军覆没,八旗劲旅马上功夫是没得说的。明朝就凭城用炮,我据城不出,你进攻我就开炮。
清朝几次打北京也打不下来,宁远都打不下来,更别说北京了,就想学这个火炮怎么做。这个时候几个明朝的降将,耿仲明、尚可喜和孔有德归顺清朝,教会了清朝人使用火炮。这样一来的话,等于清军大军入关,这三个人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三个人都被加封王爵。在中国古代兄弟叔伯子侄可以封王,皇帝的兄弟叔伯子侄,他小舅子不行,他外甥也不行,必须得是与天子同姓。那这几位,甭说不是跟天子同姓,都不同族。所以这三个人被封王,平南王、定南王、靖南王,封了这三个王,很特殊。
后来吴三桂归降,吴三桂的功劳就更大了,如果没有吴三桂开城纳款的话,就没有大清入主中原,所以他被封为平西王。后来定南王孔有德在跟张献忠余部作战的时候殉国,四个汉人的王爷就变成了三个。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孤苦伶何,被孝庄文皇后收养,封为和硕公主。这是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大清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毕竟有限,江南潮湿水热,八旗兵也不适应,于是就让三个汉族降将,镇守边陲。耿氏守福建,尚氏守广东,吴三桂镇守云南。结果他们势力太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天下财富半入三藩,一年三藩要花一千万两银子。朝廷才两千万,它花一千万,自己委任官吏,自己招募军队,这不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嘛。
圣祖爷继位之后,他在柱子上写了三件事儿,他念念不忘的三件事儿,三藩、台湾、河工,一个是平三藩,一个是收台湾,再有一个就是修黄河,写了这三件事儿。圣祖爷冲龄践祚,8岁承继大统,天纵圣明,16岁擒鳌拜亲政。20岁的时候削藩,这三藩就反了。当时耿氏已经是传到儿子辈了,尚氏已经传到孙子辈了,只有吴三桂还是他本人,老家伙比较能活。叛乱之后一开始说反清复明,他这个反清复明明显是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桂王朱由榔,就是被他从缅甸逮回来,然后在昆明十字坡用弓弦勒死的,等于末代皇帝是你勒死的,你还反清复明,所以他这个反清复明没什么人相信。
只有台湾那个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派了点儿兵,骚扰一下福建,让大清给打回去了,也就不了了之。朝鲜想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复明,但是兵还没等练出来呢,吴三桂就失败了。这样一来,圣祖爷平定三藩历时八年。三藩一平定,就为大规模地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在后来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雍正皇帝就是大量委派流官,代替了土司,等于雍正皇帝时候的改土归流基本上完成。到了清乾隆年间,四川的大小金川彝族叛乱,乾隆爷又调兵平定叛乱。你们今天如果去香山植物园看到里面有很多碉楼,就跟汶川地震震塌的碉楼相似,那里有那么多碉楼就是当年为了平定大小金川。因为大小金川主要是羌族、彝族,他们这帮人住碉楼,清军将士不会打,所以在那一比一的比例,建了碉楼,然后搞军事演习用。检阅西山健锐营靠军事演习,包括团城演武厅,都是当年为了练兵。好几个旗都在那。八旗在那边驻防。
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9.海贼王蠢蠢欲动
郑氏收台湾
剩下的就是东北和台湾的问题。
第一点,我来说说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占领台湾,荷兰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它的商船队的总数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号称是海上马车夫,所以它的海军力量非常强大。它先是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作为殖民地,然后北上占领了台湾。因为中国政府对台湾疏于管辖,台湾在当时荷兰人的眼里是无主荒地。
元朝有一个澎湖巡检司,看年看月地上去看一眼,看不看谁也不知道。等再看的时候,已经被人给占了。荷兰人占了台湾之后,当时台湾归属于荷兰的巴达维亚总督府管辖。巴达维亚总督府一年的收入是30万荷兰盾,20万来自台湾,可见台湾经济的发达。另外荷兰人在台湾用荷兰字母,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字,让当地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等于在台湾进行了30多年的殖民统治,直到康熙元年。
第二点,就是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台湾回到祖国。郑成功他爸爸叫郑芝龙,是当时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手下三干多艘海盗船,属于郑氏海上王国。
三千多艘海盗船,那会儿你要在东南沿海做生意,你这个船上必须要插郑芝龙的旗帜,一看你这个船上有郑老大的旗帜就没入敢截你,但是你得交保护费。所以郑芝龙富可敌国,东南亚各国一提起郑芝龙都知道。郑芝龙的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他七岁回到中国,开始脱下和服,穿上儒服,学习汉语,中国把他看做是民族英雄,在日本也把他看做是民族英雄。日本人当年占台湾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历史上我们就占过你,郑成功最起码有我们一半吧!
后来郑芝龙被朝廷招安了。那会儿明末很多反贼都被招安了,招安之后做了总兵官,水师总兵官。思宗烈皇帝煤山殉国之后,南明建立了很多小政权。其中郑芝龙扶植在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建立了唐王政权。所以唐王政权建立之后,郑芝龙官居太师。你想他本来就是一个海盗,粗鄙无知,皇上又是他立的,他跟皇上面前什么表现?据说夏天上朝光着膀子去,都不穿朝服,在皇上面前挠着二郎腿坐着,满嘴的粗话。而郑成功是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爱国,他是非常懂这一套的,所以他对皇帝恭敬有礼,皇上非常感动。说你看你跟你那个贼老子真不一样,简直不像你爹。可惜我没有公主,不然的话,我一定招你做驯马。那这样得了,我认你做干儿子,赐之国姓,你可以姓朱。郑成功本名叫郑森,是皇帝给他改名叫成功。反清复明一定成功。封延平王,因为在明朝,王爵的一字王是亲王,两字王是郡王,所以有的时候书上写成延平郡王,实际上一回事。
封为延平王后让他到外地招兵抵抗清军。
清军大军南下,郑芝龙流氓本性发作,把皇上一捆投降清朝了。当时郑成功在外地练兵,不知道这件事儿。消息传来,郑成功吐血昏厥,醒过来之后,命人在军营当中竖起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字,杀父报国。忠孝不能两全,但忠国是大义,所以我得为国尽忠,杀父报国,跟我爹决裂。他爹一开始很被清廷很重视,封为公爵,然后就让他不断地给郑成功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每次看他爹的信一来,撕毁来信,斩杀来使,连着几回,朝廷失去耐心,就把他爹也杀了,基本上他们家全给斩了。
如此一来郑成功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反正你不就是拿我爹要挟我吗?现在我爹死了,行,于是开始大举反攻。据说郑成功势力最大的时候,他联合浙江的鲁王朱以海政权,兵临南京,17万大军打到了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故都。去孝陵卫祭祀明太祖,当时郑成功意气风发,全军将士穿白挂孝,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下一步就准备打过长江去,结果中了清朝两江总督的缓兵之计。两江总督说我可以投降,我也是汉人,但是按照我们大清的军法,守城满99天我再投降,家属才不被害,所以你等我。郑成功心肠软,就等,这一等,人家趁夜劫营,结果17万大军基本上就全军覆没。
郑成功逃回到了福建沿海的根据地金门、厦门这两个小岛。今天厦门是咱们的特区,金门还是由台湾驻守着。这两个小岛要养活十万军民,那根本就不够。这个时候台湾来人请国姓爷出兵,收回台湾,拯救台湾百姓。郑成功非常高兴,毅然决然,率千艘战舰,两万大军渡海,一下子把台湾给收回来了。
第三点,郑氏祖孙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郑氏子孙他不但收复台湾,关键他还建设台湾。几十万大陆人移民到了台湾,陈水扁他们家比那时还要晚,他是18世纪移过去的,他们家原来是福建仙游的。经过郑氏的治理,台湾就发展起来。
但是问题又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所以这个形式跟今天就非常一样了。当时全国都是清朝,只有台湾是明朝。他不奉大清正朔,仍然使用南明永历的年号,永历皇帝都给勒死了,他仍然用永历年号。明朝那五个小朝廷里面,最后一个是鲁王朱以海,鲁王政权就飘到了台湾,但据说也被郑家软禁起来了,实际上等于是郑家占了台湾,以延平王的身份统治台湾。
朝廷几次派人去谈判,去招降。谈判跟我们今天提的政策是一样的,一国两制,只要台湾奉大请正朔,剃发改元易服,就这三个条件。剃发,改元,用大清年号,你别永历多少年了,得是康熙多少年。易服,把你的长袍脱下来,换成我们的马褂就完了。别的不管,郑氏子孙世守台湾,朝廷不派兵,不收税,司法权不用到北京,就跟我们提的都一样。
郑成功收回台湾之后,半年就病死了,他儿子郑经继位,郑经给朝廷上表,愿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这个说白了就是要搞台独。因为你台湾是中国领土,跟朝鲜、越南不一样。朝鲜、越南在历史上也是中国领土,但是毕竟它很早就已经分出去了。朝鲜在汉朝就分出去了,越南在五代十国就分出去了,既成事实,这个台湾不行。所以你要按照朝鲜、越南等外国例,称臣纳贡,这个朝廷是不能接受的。
既然谈不通就只能打了。
小岛入版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在郑氏子孙统治下,经历了郑成功、郑经、郑克爽三代。郑经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起兵响应,结果被朝廷打败了,打败不说,连金门、厦门也都丢了,等于在沿海就没法立足了。清廷命施琅进军台湾。
台湾纳入了清朝版图,施琅是郑成功的部将。当年得罪了郑成功,被郑氏满门抄斩。所以他孤身一人投降了清朝,念念不忘要收回台湾,对清廷忠心耿耿。后来他收回台湾之后,攻到了台湾岛上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拜祭郑成功的陵庙,就是拜祭先王。你当年杀我全家,我不记仇。郑氏子孙都吓坏了,当年先王杀他全家,他这一打胜仗,我们郑氏灭族了肯定是。因为当时郑克爽是11岁还是12岁,郑氏肯定灭族了。没想到他第一件事儿就去拜祭先王的陵庙。而且特别感人的就是康熙皇帝为郑成功庙亲题挽联:“四镇多异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四镇多异心,就是说当年明朝四个总兵,拥兵百万,其中宁南伯左良玉拥兵70万,结果清军南下不战而降。要不然的话,以江南之富,半壁山河,百万大军,比当年宋高宗草创南宋那个时候的条件好多了。南宋撑了一百五六十年呢,哪能那么快就让人给灭了,就因为四镇多异心。只有郑成功两岛屯师,金门、厦门,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你那五个小朝廷,福王、唐王、桂王、鲁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只有台湾一隅向清朝抵抗,证明海外有孤忠。等于清朝皇帝高度评价郑成功的抗清行为。按说这是典型抗拒祖国统一的罪人,等着被我们解放吧!结果你看皇帝怎么看,可见康熙皇帝的大气。
台湾收回来之后,大多数清廷官员主张放弃,空其地,把上面的人全迁回大陆。当然汉人迁回来,别的族爱怎么着怎么着,自生自灭。空其地,不要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咱们管不了,蛮荒烟瘴,值不当管。大多数大臣是这个建议。
还有大臣主张租给荷兰,一年十万两银子,那郑成功可就白干了。这个时候只有施琅力排众议,坚决要求把台湾收回来。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如果台湾不保,则东南动摇。东南又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东南不保,动摇国本。所以最后圣祖皇帝拍板,说台湾定则海疆定,海疆定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大定,所以一定要把台湾给收回来。
我们今天也是这样。台湾是我们唯一面临着太平洋的省份,收回了台湾,就意味着我们冲出了第一岛链,真正进入大洋,我们的海军才能变成洋军,否则只是海军,只能在海里扑腾,所有的进入大洋的海峡要道,都被人家给封锁着。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当时台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省,而是一个府,归福建省管辖。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建省,首任台湾巡抚是刘铭传,大请巡抚刘铭传。1885年就已经很晚了,当时是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所辖。
张学良将军后来有一首诗评价郑成功:“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他给收回来之后,清朝再从他手里收回来。这个就名正言顺,确保台湾入版图。
流氓闯空门
然后是东北地区的对外关系。
雅克萨反击战。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空虚。俄国趁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俄国本来跟我国并不接壤,但是历代沙皇不断扩张,好像就喜欢打仗,喜欢扩张,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执著。关键是占了土地之后,他也不好好守,不好好建设,就一味地扩张。特别是当时西伯利亚地区是无人区,于是他们就派出探险队来探险。探险队是由杀人犯、纵火犯、盗马贼、强奸犯这些人构成,你们是服刑,还是去探险?那他们当然愿意探险了。
一个叫博雅科夫的小流氓,带着70个流氓进入中国境内探险。那是在1643年,大请入关的前一年。结果这个博雅科夫带着70多流氓进来,还没有遇到军队,就被鄂伦春猎人一阵乱箭,射死一半。剩下的人困在冰天雪地里没得吃,没得吃就吃人,吃同伴和被他们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中国人看到被他们吃剩下的尸体吓坏了,这是什么东西?居然吃人?所以俄罗斯被咱称为罗刹国,俄罗斯人被称为罗刹人。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俄罗斯有使团在北京,他们修建东正教教堂。这个教堂被称为罗刹庙,就在今天的东直门俄罗斯大使馆那个位置,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大使馆。
清军入关,满洲人一共就百十来万,这一入关走了百分之八九十。清朝又非常不自信,在清朝统治时期,东北几乎就是无人区。它没人管,又不允许汉人去东北,因为清朝担心有朝一日我还得退回来。我万一在中原站不住脚,我还会退回来。退回来的话,不能说东北这个地方全被汉人占了,那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样政府有意制造的无人区,后来就让俄罗斯捡了便宜,全给占了。占了之后,等到清朝自己的事儿解决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他撤,不撤的话,就给你点儿厉害尝尝。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