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叛逆的孩子,仿佛要告诉他的母亲:我要以我的堕落,来刺激你的痛苦!
对于刘盈此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无不为他感到可惜。司马光批了一句:笃于小仁而未知大义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刘盈这孩子,只会小仁小爱,母亲稍微打击一下他,就纵酒伤身,忘了国家社稷之大义,实在不该啊!
司马光说得好轻松啊。他以为,拯救一个孩子的绝望,犹如他小时候砸缸放水就能成功的。或许吕雉会如此以为,如果要让一个孩子成长,就让他承受风雨的洗礼和残酷无情的野外训练。然而在刘盈的一生中,他经历过战争致天下混乱的洗礼,经受过被父亲逃难踢下车的耻辱,种种残酷的现实都不能泯灭他心中的善念和仁爱,难道吕雉造一个残酷的人彘,就能一夜教育出一个残酷如她一样的孩子?
如果说,吕雉让刘盈参观人彘,是出自于她的一种教育手段。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一种变态的教育。当然,不流血的中国古代政治,那是十分罕见的。吕雉的时代,从人彘开始,流血的政治也再次证明,吕雉不是政治家,连政客也算不上。充其量,她只算一个报复狂的强势者,一个教育理念绝对失败的变态母亲!
中国当代诗人梁小斌,作为从“文革”阴影里爬出来的人,写下了一首震撼时代的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在他的诗里,钥匙是一把关闭愚蠢时代,开启新时代、新生活的灵魂工具。一个时代,特别是一个时代的青年,如果失去了这样的一把钥匙,那么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小至个人,都将是绝望无救的。
对刘盈来说,他的灵魂钥匙就是仁慈。现在,吕雉活生生地夺走了这把人性钥匙,关闭了光明大门。同时,刘盈就像一只可怕的小鸟,失去自我,又无力还原自我,从此他只能永远活在吕雉的手掌之中。
那只手掌,就叫魔掌!
一旦落入其中,永世不得翻生!
悲哉!刘盈!悲哉!吕雉!
第七章 静静的长安
一 又见鸩酒
公元前193年,十月。按惯例,岁首是皇帝接受诸侯朝拜的日子。
此时,刘盈和吕雉已经闹了一年多的脾气了。奇怪的是,此次诸侯朝拜,根本就不要吕雉召唤,他自动跳下床,跑到未央宫上班接待。
好啊,我儿啊,你终于不赌气了。我相信,这是吕雉在未央宫看到刘盈出没的身影时,最想发出的感叹。
其实,吕雉高兴得太早了。刘盈之所以主动上班,不是给吕雉面子。恰恰相反,他的面子留给了齐王刘肥。
刘肥是刘邦早年与情妇曹氏生下的儿子,排行第一。和刘如意一样,刘肥亦是刘邦所爱,这从分封土地就能看出。刘肥所王土地有七十余城,城多土肥,活脱脱一个大地主。
不知为什么,在众兄弟中,刘盈最喜欢的就是长兄刘肥和小弟刘如意。刘盈已经被吕雉牢牢地捏在手心,就差没断过气了。然而,当他一看到刘肥等兄弟时,无不欢颜作笑,犹如出笼的小鸟,真是快乐得很。
刘盈一高兴,吕雉就郁闷。
一年多了,刘盈不是病在床上,就是醉在酒宴上,要么就是去泡妞的路上。从来不见他在老娘面前使好脸色请一次安,问一次候,就算欢笑一次也见不得。好了,现在一看到刘肥等人,就像看到了三月阳光。他真是不想想,如果不是老娘我替你保住太子之位,他们会每年大老远地上朝看望你吗?
吕雉憋了一肚子气,等待发作的机会。果然,刘肥被吕雉抓了一个把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问题是,像吕雉这种更年期天天发作的女人,任何小问题在她看来都是天大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刘盈办了一个宴会招待刘肥。刘盈认为刘肥是长兄,应该请他坐一个好位置。这个位置就在刘盈的右边。刘肥也自以为和刘盈哥俩感情好,坐坐也无妨。于是,他便真的坐到了刘盈右边,互相拍着肩膀喝酒。
结果是,吕雉一看就发飚了。从来皇帝都是高高在上,没有平行之说。想当初,刘邦回栎阳宫看望老爹时,刘太公还要叩头而拜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是皇帝啊。
你个刘肥大地主算个什么狗东西。你难道就不知道与皇帝平坐意味着什么吗?那就等于诸侯和皇帝是一个身份,一个档次。老娘还活在世,你就放胆上座,如果老娘我不在了,那你不是更乱套了吗?
吕雉可怕的更年期再次发作了。
于是,吕雉当即叫来侍者,替她给刘肥送去一杯酒,表示赐酒祝福。
不用多说,这当然不是好酒,而是一杯鸩酒。吕雉就是把它当早餐活活灌死了刘如意,现在,她就要故伎重演,当着刘盈的面鸩杀刘肥。
皇太后敬酒,刘肥当然不能拒绝。然而,当刘肥准备起身向吕雉道谢时,刘盈突然而起,抢在刘肥面前把鸩酒拿到了手上,准备先向吕雉祝福。
刘盈这个举动,让吕雉吓得面如土色。我的儿呀,你平时不向我祝酒,偏偏今天替个该死的齐王向我举杯做什么?
刘盈端着鸩酒,微笑般讽刺地看着吕雉。
没人知道,这个貌似孱弱的皇帝是否看出了酒中的秘密。可从他的神情来看,他似乎在向老娘赌气挑战,其代价就是以他那条没用的生命。果然,刘盈举酒先向吕雉祝寿,端到嘴边真的就要饮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吕雉像一只腾空的母鸡向刘盈扑来,一手就打落了刘盈的杯中酒。
刘盈傻了,刘肥更是傻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盈和刘肥哥俩愣愣地互相看着,又一起看着吕雉。只见吕雉嘴唇发抖,捂着胸膛像心脏要跳出来似的。这下子,刘肥似乎明白了什么。吕雉这酒肯定有问题,刘盈抢酒,是救了他一命啊。一想到这,刘肥也不由两腿发抖,脑袋晕酒。于是,他立即佯装醉酒。大家只好各自散场,刘肥得机脱身离席。
刘肥回到卧室,马上派人前去打听。不出所料,吕雉的赐酒是一杯鸩酒。
这下子,刘肥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坐在刘盈旁边喝酒就惹这么大的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吕大妈现在杀不成,谁能保证将来她不找借口把他干掉?不要说以后,现在离宴只是暂时摆脱了屠刀。然而整个长安城就像一个笼子,里里外外都是吕雉的人,这下子怎么逃得出去?
死亡,从来没像今年这般严重地威胁过刘大地主。试问,如果再给他一次赎罪的机会,有没有办法能帮他脱离苦海?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办法不是刘肥花钱买来的,而是他的随身秘书免费提供的。
随身秘书告诉刘肥:地球人都知道你是大地主,如果你想活着出长安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吕雉贡献城阳郡(山东省莒县),作为鲁元公主的汤沐邑,不然,死无葬身之地。
所谓汤沐邑,说白了就是把城阳郡的所有税收归公主所有。只要能保得命,不要说一个城阳郡,就是十个汤沐邑也没问题。于是,刘肥便借朝拜进贡之名,向吕雉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贡献了城阳郡。
果然,吕雉一听这话,老脸笑开了花。一杯毒酒换一个汤沐邑,划算得很。于是,吕雉打开长安城,让刘肥回齐国。狠毒的吕雉,让刘肥从此一提就寒意直冒。然而,吕雉这笔账,被刘肥的儿子刘章狠狠地记在了心里。
有仇不报非君子,咱们就慢慢地等着瞧吧!
二 萧何:过去,现在,未来
让我们回头去看另外一个人,萧何。现在,丞相萧何真的老了。子曰:老而不死,谓之贼。回首往事,自刘邦进入汉中以来,他就一直待在丞相之位上,到如今将近十四年了。十多年来,他做事如做人,做人如做事,向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结党,不营私,更不结怨,只管行善积德。结果,他还是蹲了一回监狱。
曾让萧何蹲牢狱的人,正是他的老搭档,即老当家刘邦。说起这事,得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说起。我们知道,那一年是个多事之秋。当时,英布造反,刘邦不得不带病亲征。刘邦可是人在战场,心忧庙堂啊。他忧的可不是刘盈,亦不是吕后,而是萧何。
为何而忧,这恐怕是刘邦的难言之隐。萧何恪尽职守,活生生一个劳动模范,更是办事让人放得心的大管家,他还忧个屁啊。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老子曰:无私,以成其私。这也就是说,萧何表面上看大公无私,正是如此,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成全了其私,那就是其个人的威望和德行。
从领导学的角度来说,奴才,最好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如果很烂,会影响做事效率。如果很好,又害怕光茫四射,喧宾夺主。所以,只有不好不坏、不上不下的人用起来顺手,更是放心。
恰恰是,萧何让刘邦怕其影响力上升的家伙。相处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出错。在漫长的人生历史中,一个从来不出错的人,他不是神,就是完人,要么就是有意为之的野心家。
说白了,刘邦就是害怕萧何民心所向,富贵逼人,威胁他刘氏皇权的牢固。
心惧萧何,是刘邦多年的老毛病了。我们知道,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前线拼得要死要活,仍然不忘派人过问萧何的工作。结果,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顾虑,不得不把全族人送上战场效力。好了,事隔多年,刘邦老毛病再次复发。当他在外和英布打得天昏地暗时,亦屡屡派人问萧何最近在干嘛呢。
一个人,你心里装着魔鬼,看到外面的人会觉得通通是魔鬼。偏偏萧何做事总是问心无愧,根本就没觉察到刘邦频频派人过问他的意图。所以不管刘邦派多少人来问,他总是那句话:皇上请放心,我还是像从前那样勤勤勉勉地工作,把全家的私财都拿出来赞助军队。
须不知,萧何这话传到刘邦耳里,就更害怕不已。萧国相啊萧国相,谁叫你这么认真干活。你一认真,我就心慌。保不准你这个所谓完人,人间贤相,正是夺我刘氏江山的主啊。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发现了刘邦那个异常的举动,他连忙对萧何说道:你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
门客这话像旱地惊雷一般,炸得萧何魂都出窍了。灭族?我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一心一意管朝事,凭什么要灭我的族?
门客笑了。陛下灭的正是你这等埋头苦干的人。只要想想就可知道,你已位居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复加。更可怕的还有,你自入关以来,得百姓心,十年有矣。陛下屡屡派人向您请安,其则是畏惧你民心所附,摇动关中啊!
啊?萧何的嘴巴听得像缺氧的鲤鱼一般张得老大。我欲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陛下啊陛下,多年以来,咱们君臣相伴,犹如情人相随。你是我的太阳,我是你的月亮;你是我的玫瑰,我是你的心上人。没想到的是,混到最后,竟然是同床异梦,一场空!
此时,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萧何强烈的失落感。他渴望门客是出自嫉妒而搬弄出的谎言,可是再认真想想,使者屡屡从前方回来探望他,的确很不正常。十多年的老革命了,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刘邦这等伎俩还不是充分体现出内心焦虑不安吗?
刘邦心慌,没想到萧何更慌。于是,萧何又紧急向门客求助道:怎么办?难道非得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可?
事情当然还没有那么糟。这时,门客给萧何支了一招。这一招正是针对萧何向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提出来的,招数的名字就叫: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具体做法有两项可以参考:一是强买民地;二是大放高利贷!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自诬法。此招的妙处在于两点:首先,当事者大失民心,降低威望。威望一降,皇帝的威胁就少得多,这当然是刘邦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一个有政治理想和志在天下的人,是不屑于干这种贪赃枉法的事情的。反过来,如果他贪赃枉法,就只说明他是个物质之人,而非理想之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物质,而是理想。一个只贪图人生享乐,而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是不足为怕的。这正像当初刘邦进入咸阳城时,一反常态,不贪不抢,不嫖不霸。结果这招还不是让关中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还铁下心来要跟随他。
此时,萧何脑袋开窍,恍然大悟。如果他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门客这个建议,那就是,妙不可言!
于是,萧何迅速行动,赶在刘邦班师回朝之前,制造一个恶名远扬的坏名声。好事难做,坏事可是容易多了。果不其然,当刘邦从前线归来,还没进入长安城,就有上千个百姓拦道告萧何的状!
这下子,刘邦可乐坏了。他一边装出主持公道的样子收下了状书,一边心里乐滋滋地哼起了小调。萧国相啊,都说你是个好贤相,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刘邦便拿着一大堆状书回城,等待萧何来拜。
此时,萧何也在等待刘邦。当刘邦回住未央宫后,他马上进谒。这时,只见刘邦抖着大堆的告状书,笑着对萧何说道:国相,你口口声声说勤勉工作,以私财资军,难道就是这样子的吗?
萧何听得只能装作慌忙的样子谢罪。
刘邦又笑着说道: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起来的,你得自己去摆平。所以,你还得亲自走一趟,向百姓谢罪。
刘邦这招就叫给台阶。刘邦是这么一种人,只要不抢他的皇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况且萧何是个老好人,不能因为他犯了一次错就一棍子打死。所以说,这台阶不能不给啊。
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一场政治危机,就此化解。
好戏,当然还在后头。
那时,刘邦口口声声要萧何对百姓请罪,萧何还真当回事来了。不久,他瞄上了一块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林苑。自秦以来,上林苑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但是,上林苑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国家初建,经费不足,所以这块好土方就日渐荒芜,成了一片杂草乱木纵横之地。
于是,萧何就打着为百姓退林还耕的旗号给刘邦上书,陈述如下:长安人多地窄,上林苑剩余诸多空地,实在可惜。陛下可以把它分给小民种田,这样,百姓不但收了庄稼,您还可以得到稻草当兽食。
萧何实在太可爱了。门客说损人利己,并没有说损皇帝利小民。从古至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当大地主。当然,刘邦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他也不在乎上林苑那百里土地。问题是,让地事小,倒贴事大。萧何割皇家土地补贴百姓,百姓得利,萧何得民心,刘邦除了萧何所言的那堆兽食外,几乎全赔精光。
你赚了,我赔了。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果然,刘邦一收到请书,勃然大怒,叫嚣要收拾萧何。于是,他马上把司法部长(廷尉)召来,说道:萧国相肯定和奸商勾在一起,竟然打我上林苑的坏主意,你去把他关起来。
就这样,萧何做了一辈子的官吏,还是头一回落水了。其实,要说萧何不懂官场游戏规则,那是胡扯。他之所以冒生命之危险出此下招,理由只有一个:他太善良和太自信了。
首先,为了自诬保命,他已经做了一回狠狠地把个人安危建立在百姓失地的痛苦之上的事情。此次向刘邦提出让地一事,绝不是自诬的杰作,而是出自良心,为百姓谋取利益,以换心安。
其次,萧何以为叫刘邦让出上林苑的空地,是一举两得之事。如果不行,顶多也是搁置不理。没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年老多疑的刘邦还是无法忍受,痛捉下牢。
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萧何,您就先在牢里蹲着吧。您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会有人替您在陛下面前说好话的。
果然,数日之后,萧何的救星就降临了。
主动为萧何在刘邦面前说好话的人,竟是一个姓王的卫尉。所谓卫尉,就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刘邦关起萧何,表面是上林苑刺激,实则是担心其心不祥,造势谋反。但是,谋反与否,作为保卫皇宫的司令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王卫尉问刘邦:萧相国有什么罪过,陛下怎么突然把他抓起来?
刘邦:我听说李斯当丞相事奉秦皇的时候,有好处就归皇帝,有坏处就自己顶着。哪像萧何这般当国相的,有好处自己捞,有坏处就让我来顶。竟然要分我的上林苑取悦百姓,请问我不捉他,那还了得吗?
王卫尉:陛下您这样说就错了。第一,忠于职守,为民请利,这才是真宰相要做的事。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