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专心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这时,一位身穿军官制服的中年人,轻轻地走到斯老师办公桌前,低声
问:
“您是斯老师吧!”
斯老师抬头看看来人,好像认识,又好像不认识。
“我是您的学生啊!”
来人这样一说,斯老师立即想起来了,当年他是个又聪明又调皮的学生。
这位已经当上解放军军官的学生,是专程来看望斯老师的。他向斯老师谈起
童年的事,十分感谢斯老师的教育。临走时,他提出请斯老师带他到当年学
习过的教室去看看。
斯老师带他走进那间教室,他找到了自己曾经坐过的位子。那套课桌椅,
在他魁梧的身驱面前,显得那么小,可是他却认真地坐下去,像小学生那样
坐在那里,抬头望着斯老师,轻轻地叫了一声:
“斯老师!”
此时此刻,师生二人眼里含着激动、幸福的泪花。在这一瞬间,师生二
人心中都荡漾着爱的波涛。
凡是斯老师教过的学生,都像这位军官一样,在心中保留着对童年美好
的回忆,不论长到多大,都还想再做斯老师的学生,因为当斯老师的学生是
幸福的。
是的,当斯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学生在她身边,总感到像在妈妈身边。
天气热了,学生出汗多,想喝水,斯老师怕学生喝生水,就给学生晾好
凉开水,一碗一碗送到学生面前。
天气凉了,她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她发现谁的衣服单薄,就把自己的毛
衣给学生穿上。
一个深秋的下午,突然刮起西北风,气温骤然下降,有的家长赶忙给学
生送来衣服。可是,那些双职工的孩子,却冷得缩着脖子,抱着肩膀。斯老
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忙跑回家,抱来十几件衣服,有自己的,也有自
己孩子的。这些衣服穿在学生身上,都显得大了些,但,孩子们看看衣服,
看看老师,心里暖烘烘的,身上更觉热乎乎的。
第二天上课前,学生们把衣服还回来了,斯老师接过衣服,啊?怎么滚
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斯老师看着学生,看着那像红苹果一样的笑脸,
心里全明白了。
天下雨了,有的学生没带雨具,斯老师就把自己的伞给学生用。有一年,
南京连下大雨,学校门口积水很深。小学生回不了家,站在校门口急得直哭,
斯老师就把学生一个个背过马路,她自己却一直赤着脚,趟着泥水。
有一次,很多外地老师来听斯老师的课,教室后面和两边坐满了人,这
时,每个同学都在想:今天要更守纪律,更专心听讲。可是,怎么有一个学
生偏偏在这节课中间趴在桌上了?好像还在睡觉。斯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走
到他的身边。旁边的同学以为斯老师是来提醒他要坐好,就伸出手去,想拉
拉他的衣角。

可斯老师却说:“不要动他。”
斯老师又对那个趴着的学生,轻轻地说:
“你就这样休息吧!”
斯老师又一边讲课,一边走到讲台桌边,继续讲课。下课后,斯老师赶
快把这个学生送到校医室看病。原来,这个同学感冒了,正在发烧。
斯老师的行动,感动了来听课的老师们,大家夸斯老师了解学生的心,
精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
是的,斯老师用自己的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难怪有的学生望着她,
却脱口叫出:
“妈妈!”
学生们在斯老师身边,沐浴着母爱,他们是幸福的。
当斯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还因为听她讲课特别有趣。
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走进教室时,就可以看见斯老师正站在教室边迎
接大家,她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使学生感到无比亲切。
她讲课的方法特别活泼。有一次,她给一年级小同学讲“笑嘻嘻”这个
词。她对同学们说:
“你看老师脸上怎么样?”
“老师脸上笑嘻嘻的。”同学们回答。
她又问:“除了‘笑嘻嘻’,还有什么词是表示笑呢?”
同学们说的可多了:“笑眯眯”、“笑哈哈”、“笑呵呵”。
“这几个词有什么不同呢?”她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说得
饶有兴致。
“笑嘻嘻、笑眯眯是不出声地笑。”
“笑呵呵是小声笑。”
“笑哈哈是放声大笑。”
学生们在笑声中学会了知识,学得又生动、又准确。
《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要讲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这些住在城里的孩
子没有见过。斯老师就让自己的女儿到城外的小河里,捞了一些小蝌蚪,养
在玻璃缸里,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同学们可高兴了,他
们看见小蝌蚪长出后腿,又长出前腿,又脱掉尾巴,变成小青蛙。再来学这
课书,就一点也不难了。
《李春花的话》这一课说,旧社会李春花给地主做工,累得像“旱天的
苗”。“旱天的苗”是什么样?学生们从未见过。斯老师搬来两盆花,一盆
天天按时浇水,一盆一连几天不浇水。讲课那天,她让学生看那棵快枯死的
花苗。同学们立刻明白了,李春花挨饿受累,就像这快要枯死的花苗一样,
体会到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有多么不幸。
这样上课多好,听得懂,记得牢,越学越带劲。学生们都爱上斯老师的
课。
小学生哪儿有不犯错的?斯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是怎样的呢?有一次,
新课本刚发下来,小明的书就被人撕破了,他急得直哭。一位年轻的教师在
讲台上,大声问:
“书是谁撕的?”
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更生气了,提高了声音,再问:
“书是谁撕的?快说,不说就是错上加错!”

教室里的空气十分紧张,可仍然没有回答。
这时,斯老师走进来,问清情况,看看被撕坏的书,叹口气说:
“我们每个同学都爱自己的书,也应该爱别人的书呀!书已经撕坏了,
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我们大家谁不做错事呢?做错了事能讲出来,就是有了
进步……”
斯老师的话音刚落,小南站起来了,低声说:
“斯老师,小明的书是我撕的,我错了,把我的书给他吧!”
斯老师同意了,又让小南向小明道歉。
下课以后,斯老师还叫小南拿着撕破的书跟她到办公室。小南以为斯老
师还要批评他,就噘着嘴,拖着步子,慢慢走进办公室。其实斯老师没再批
评他,而是帮他把书贴补好。小南拿着补好的书,高高兴兴地跑回教室去了。
斯老师对每一个小学生都是这样耐心教育。她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爱,
培育了无数的学生。学生们尊敬、感激斯老师,永远忘不了斯老师的教导。
她教的学生,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当了
解放军战士……这些学生遍及祖国各地。
斯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了,斯老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了,
斯老师当上全国劳动模范了。学生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好老师骄傲,并兴奋地
传播着这些喜讯。
学生们来看望斯老师,向斯老师说说心里话。一个学生说:
“领导上分配我当老师,我眼前立即浮现出斯老师的形象。我一定像斯
老师那样,认认真真地工作,当一个好老师。”
有一个当了公安战士的学生,送给斯老师一本精致的纪念册,这是他创
作演出节目得的奖品,他说:
“我对文学的爱好,是斯老师培养教育的结果。”
学生们握住斯老师的手,兴奋地说:
“十多年不见,老师还是那么年轻。”
“是啊!斯老师永远是年轻的!”
斯霞老师从 18 岁起,投身小学教育事业,她把全部身心,全部的爱献给
了学生,献给了事业,学生也用爱回报她,学生的爱使她欣慰,使她感到幸
福,使她永远充满青春的活力。

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故事

霍懋征是一位在教坛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教师。1943 年,她以优异的
学习成绩在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留校后分配到本校第二附小教书。旧社会教
师间没有集体备课,顶多是上课前几个教师“碰碰头”,说说上什么课就走
上了讲台。一些老教师不肯对青年教师教授经验,总留几手。这位有志气的
女青年——霍懋征并不气馁,她一边自己摸索经验,一边“偷偷地”学习老
教师的做法,平时注意观察,有时还抱着一堆作业,蹲到别的班窗户底下去
批改,边改作业,边听人家怎样教课、怎样搞活动。她热爱儿童,热爱自己
的事业,她经过几年的锻炼很快就成熟了。以后,尽管多次有人邀请她到中
学任教,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认为小学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
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她没有为较高的地位和较优厚的待遇所打动,她在小学
教育岗位上扎扎实实地站了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
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敬爱的霍妈妈

霍懋征爱孩子,不管是乖顺的,还是淘气的,她都同样对待。她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你爱他们,他们才听你的话,爱你。”她教学几
十年,从来没有跟学生发过火,从不大声呵叱学生。她认为“教师向学生发
火既是不尊重孩子,也说明你没能耐。”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违反了纪律,
被叫到办公室等霍老师。可是,霍老师处理完别的事,回到办公室的时候,
只见老师的抽屉都被拉开翻乱,连炉子都弄倒了,她当时真气恼了。但是她
没有发火,而是让学生先回去,过一段时间再谈,她自己去干些别的事情,
转移一下情绪,冷静冷静。有的老师看不下去,她说:“对学生要严格但不
是严厉;当然也不能姑息迁就。”她等自己冷静了,再耐心地、心平气和地
和学生谈话,发现他们身上可取的地方、进步的地方,就热情鼓励,再淘气
的学生对她也心服口服。
霍懋征经常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60 年代初,国家遇到
了自然灾害。有一次,霍老师到一个学生家里家访。这个孩子没有父母,跟
着他姨父母一起生活,霍老师跟大人谈话时,发现这个孩子像“受气包”似
的站在床边,霍老师心里很难过,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关心这个孩子。从此,
每天早晨霍老师都买两份早点,一份给自己的女儿,一份给这个孩子;下午,
这个孩子要到少年宫去打球,霍老师怕他营养跟不上,就再买一份点心,让
他带上。困难时期发给霍老师的黄豆、白糖、鸡蛋,她常常给这个孩子送去,
有时还给他做衣服。这个孩子从老师身上得到母爱,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进步很大,学习也很好。
“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批判霍懋征,学生也跟着“造老师的反”,霍
懋征仍旧关心着学生们的情况。有个学生的妈妈去了干校,父亲又要去广东
演出,发愁没人照管孩子。霍老师知道了,对他父亲说:“您把孩子交给我
吧!”她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管这个学生。这个学生有尿床的毛病,霍
老师除了照顾他的正常生活,晚上还要安排他练琴,自己还要给他晾烤被褥。
星期天,霍老师还买些糖果给这个学生,让他去看望在幼儿园入托的小弟弟。
尽管这个学生在学校里还跟着别人批判霍老师,回到家里,霍老师仍然像母

亲一样照顾他,她相信这个学生会学好的。
还有一个学生,父亲是建筑公司的炊事员,母亲是工人,家里生活条件
差,学生长得瘦小,穿得脏破,功课跟不上,在班里抬不起头来。霍老师却
很关心他。一天,这个学生生病了,霍老师放学后就去他家看望。已经中午
12 点多了,家里只是这个学生自己躺在床上,还没吃饭。霍老师看见这情景,
十分心疼,赶忙跑回学校买饭,然后送到学生床前。看着热腾腾的饭菜,这
个学生非常感动,他觉得站在自己身边的仿佛是自己的妈妈。霍老师看到这
个学生在家不能按时吃饭,因为父母上班有时回不来,她就向学生的母亲建
议,让学生在学校入伙。学生母亲感到经济困难,不想入,霍老师说:“您
甭管了。”就用自己的钱给这个学生包了伙。这个学生很爱劳动,霍老师就
让他当“打饭长”。后来,霍老师发现他早上不吃饭,中午又吃得特别多,
怕他把胃吃坏了,就又给他包了早饭。这个学生每次劳动都表现不错,霍老
师就经常表扬他。渐渐地,这个学生热爱起自己的班集体了。他看到霍老师
跟学生一起扫清洁区时,因为腰疼,弯腰很困难,就专门捆了一把长把扫帚,
供霍老师专用。这个学生不是少先队员,过去过“六一”儿童节时,他总不
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这一年,霍老师给他借了一件白衬衫,让他打队鼓,
他可高兴了,队鼓打得特别好。“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要这个学生揭发、
批判霍老师,还说:“你如果不揭发,就不让你在学校入伙。”这个学生头
也不回地跑了。后来,别人把他母亲找到学校来,要她发言。她母亲说:“霍
老师对我的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我们全家感谢这样对党忠诚的好老师!”
这个学生当了“红卫兵”以后,还暗中保护霍老师呢。
霍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很多很多。她献出的一片片爱心,使学生们终生
难忘。许多人长大以后,还经常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向霍老师汇报。一个学生
考取了研究生,他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霍老师,于是,他给自
己的父母和霍老师同时发了信,告诉他们这一消息。有的学生要出国留学了,
临行前带着爱人一起来同霍老师辞行。1979 年国庆节前,一位同学写了一首
诗,献给霍老师,诗的题目是《我的两个妈妈》: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一个就是她——我敬爱的霍妈妈……”
这是许许多多霍老师教过的学生的心声,这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花朵。

生动的语文课

霍懋征在几十年的讲坛上,教过语文、数学课,也教过常识、手工等副
科课。不管教什么,她都刻意改革,不断创新,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她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学生们都很喜欢上霍老师的语文课。
霍懋征把一堂语文课作为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讲郑振锋的《别了,
我爱的中国》时,她的范读,充满激情,生动真挚的语调,深深打动了每一
个学生的心。她详细地讲述了作者在 30 年代即将远离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同学们心中的爱国之情被鼓动
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她讲《一个苹果》时,没有停留在课文的
字、词和分段上,她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中国人民
志愿军战士深厚的阶级情谊,让学生们学到这种阶级友爱的高贵品质。她满
怀激情,讲到防空洞里那个连长,最后还捧着大半个苹果的时候,眼里闪烁
着晶莹的泪花。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他们的心灵被打动,他们的脑海

里,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印象。
霍懋征教同学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讲《林海》一课
时,她先问学生们见过大海没有,让见过海的学生说说海是什么样子,用 4
个字来描述海。“一望无际”、“无边无垠”、“水天一色”、“一碧千里”……
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描述着。“大风卷起巨浪的时候,又是
怎么样呢?”“风狂涛怒”、“波浪滔天”、“惊涛骇浪”、“浊浪排空”……

Prev | Next
Pg.: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