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毁,已经整整飞行了 79 分钟。对于这次令世人吃惊的飞行事故,前苏联和
西方各国都曾作过种种解释,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还不乏一些神灵
学派的假说。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已经完全有资格载人吉斯尼世界记录了。
美国总统的“橄揽球”
当代美国历届总统都配备一个带密码的黑色公文包,不知道密码的人要
想打开它,不借助炸药是不可能的。“橄榄球”就是这个公文包的漂亮绰号。
在美国,战略轰炸机总是载着核弹在天空巡航,核潜艇装着核弹在大洋
深处航行。一旦接到命令,它们可以向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任何目标实施打击。
但是,美国法律规定,只有总统才能下达攻击的命令。而总统如果没有这个
“橄榄球”,这样的命令就无法发出。
“橄榄球”内装有四件宝:第一件宝是一个黑皮本子,里面记着各种可
供选择的打击措施,而且最重要的内容还醒目地用红字印出。它还记载着敌
对国有多少核弹运载投掷工具,在什么地方,可能打击的目标是什么,以及
从发射到抵达目标的时间数据等。同时,对本国的导弹数目、部署地点、预
定的发射路线,甚至当导弹经过第三国领空时,应如何通知该国,使其不致
误以为受到攻击等等,均有详细的说明。第二件宝也是一个黑皮本,记载着
紧急情况时可供总统“避难”和指挥的秘密基地。第三件宝是紧急广播程序,
上面列有本土遭袭后,总统向全国通报的程序和方法。最后一件宝是一张长
方形卡片,上面有总统认证号码,如人码不符时,总统下达的任何命令都无
效。这几件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是美国总统作出决策和下达指令的依据,
离开了它,总统就会束手无策。
平时,这个“橄榄球”由一名总统身边的侍卫军官掌管着。只有他才知
道密锁的号码,熟悉里边的内容。而总统本人对“橄榄球”里的具体内容并
不清楚,每届总统只是在就职之前听一次关于“橄榄球”的汇报而已。有趣
的是,“橄榄球”为总统设置多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美国总
统正式使用过它。
保密的作用
1942 年秋季,为了彻底打败隆美尔,蒙哥马利将军策划了阿拉曼战役,
他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北线主攻,南线佯攻。蒙哥马利认为实现这一计划的
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进行战役伪装,隐蔽自己真正的意图,从而达到战役
进攻的突然性。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他首先派人破坏了德军的情报机构,使其不能对英军的行动进行有效的
侦察,并进而缴获了隆美尔的许多情报和电报密码,随时掌握敌军的动向。
他组织了一支由克拉克上校和怀尔德上校指挥的“A 部队”,专门负责
隐真示假,欺骗敌人。“A 部队”里包括银行家、药剂师、魔术师、电影脚
本作者、艺术家、大学讲师和一些情报人员。其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在北线
的活动尽量隐蔽起来,使隆美尔不易察觉;而南线则要把声势搞大,使德国
人感到大兵压境。
隐蔽北线的活动谈何容易?这支主要突击力量包括 1000 辆坦克、1000
门火炮、81 个步兵营和几千辆军车、几万吨军用物资。“A 部队”采取的办
法是,利用夜间把战争物资运进进攻出发地域,分成若干小堆,用伪装网盖
上,看去就像一辆辆 10 吨卡车。把大炮和牵引车也伪装成 3 吨卡车。战场
上,敌人对这种“卡车”的集结是习以为常的,德军会误以为这是准备供应
南线的战争物资。
与此同时,“A 部队”在南线组织了大规模的模拟集团军的集结,并有
意暴露给德军地面和空中的侦察。“a 部队”还组织修建了一条长达 30 公里
的假输油管线和与其平行的假铁路,在沿途还建了不少假供水站。从修建进
度上,有意显示出完成的时间在 11 月上旬。
隆美尔果然上当,把兵力集中于南线,并于 9 月底回德国休养去了。
10 月 23 日夜,英军发起了攻击。由于出其不意,英军取得了完全的胜
利。
保密,在阿拉曼战役中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啊!
失密之后
重要的军事文件如作战命令、兵力部署、部队实力统计、指挥官名册、
新式武器设计图……等等,由于受到极端重视,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般
不易丢失。重要的军事会议,往往也规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会引起人们的
普遍警惕。但有时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造成严重失密,带来
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艘军舰即将开往欧洲作战。这艘军舰上
的一名水手匆匆忙忙跑到一个公用茶室,用公用电话向其女友告别,把出发
时间、开进路线和到达地点都告诉了对方。谁知隔墙有耳,茶室的一名德国
间谍听到了这个谈话,立即用无线电报告给德国情报机关。在德军的突然袭
击下,这艘美国军舰在途中被德国潜艇击沉。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在死海南部与以色列激战的装甲部队缺乏弹
药和油料,急用电报向上级申请补给。上级后勤部门派出了运输车队,并用
电报通知装甲部队,告诉这支运输车从出发的时间和路线。结果,这份密码
电报被以色列情报部门破译,以色列军队马上冒充埃军电台,向埃军运输车
队发出改变行进路线的命令,使埃军车队陷入埃军自己布设的雷区,弹药、
油料、车辆、人员全部被毁。死海南部的埃军装甲部队也因得不到补给而陷
入瘫痪,招致了战斗的失利。
发现失密之后,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和避免它可能造成的损失。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军接受惨痛的教训,抓紧了情报工作,严密注意监
视着日军的一切行动。美国高级技术侦察情报人员小罗奇福特领导的一个海
军情报站,成功地破译了日军的无线电密码,截获了大批日军电报,使美国
统帅部对日本海军暗中进行的一切军事调遣行动了如指掌。可是,就在这时,
不知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芝加哥市的一家报纸竟把这一关系到美军太平洋
舰队官兵命运的机密作为独家新闻捅了出去,并公开大张旗鼓地在报上发表
消息。情况是极其严重的,因为消息的透露很可能会马上引起日本人的警觉,
使美国情报机关的工作重新陷入扑朔迷离的困境。发生了这等严重泄露国家
战时情报的事情,使美国内阁大惊失色,而罗斯福总统当时却对此“置若罔
闻”,既没有要求对这家报纸进行什么起诉,也没有责承保安机构追查泄密
者。这件事由于这种冷处理而很快变得无声无息了。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人
就像根本不知道这码事一样,一直没有更换密码,以致于招致以后的一系列
惨败。
窃密种种
采取一切手段窃取敌人的秘密,是军事斗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先
进的技术设备和无孔不入的谍报人员,可以将敌人的全部行动尽收眼底,可
以昼夜 24 小时对敌军进行监视,可以渗入到敌军的心脏窃取最有价值的情
报。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日军偷袭珍珠港,为什么不到 2 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因为两批日机都
能准确地轰炸预定的重要目标。日军对珍珠港内的美军部署为什么知道得那
么精确?因为日军得到了准确的军事情报。这些情报是从哪里来的?其中很
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一个名叫吉川猛夫的间谍。
吉川是个 29 岁的年轻小伙子,化名森村,在日本领事馆当了一名普通工
作人员。森村相貌英俊,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好感。美国的情报部门最初也没
放过他,跟踪一段时间后发现,森村除了完成领事馆的工作外,嗜酒贪吃,
沉迷女色,成日花天酒地,渐渐就对他失去了兴趣。结果,吉川在 210 天内
向日本发回了 177 份电报,其中 80%以上是军事情报,都是他亲自搞来的。
米歇尔·霍兰德是一位法国爱国者,德军占领法国之后,霍兰德主动干
起了间谍工作,把他获得的各种情报,传送给瑞士的英国情报机关。1943 年
他得知在距里昂 20 英里左右的奥弗,德国人正在修建一些神秘而奇怪的建
筑。霍兰德马上赶到奥弗,化装成工人,混进了工地、他看到工人们在浇铸
一个长约 50 码的混凝土槽,方向直指伦敦。霍兰德的报告立即引起了同盟国
首脑的极大注意,指示他进一步查清情况。霍兰德和他的几名伙伴深入德国
北部各地,很快发现了 100 多处这样的基地,全部位于与海岸线平行的一条
长 200 英里,宽 30 英里的狭长地带。霍兰德画出了详细的布署图,冒险送到
了英国情报机关。他没有想到,这正是希特勒秘密研制的一种新型武器 V—1
导弹的发射场。同盟国根据霍兰德的情报和其他渠道得来的情报,判明了情
况,派出大批飞机对 V—1 发射场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将其彻底摧毁。战史
学家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霍兰德挽救了伦敦,这位普通的法国公民
被公认为二战中最杰出的间谍之一。
战时不少间谍打入邮政部门,从官兵们来信的邮戳上获取部队调动的情
报。各国的情报部门还专门有人搜集敌国公开出版的报纸,把零零星星的资
料汇集起来,分析敌军的动向。希特勒曾对一本小册子所列的内容大发雷霆。
这本小册子详尽泄露了德军当时的组织情况,包括新成立的德军参谋部人员
组成,各师团指挥官的名字,168 名高级指挥官的简历,德国各军区的情况,
以及刚组建的装甲师中步兵分队的情况等等。这样完整详尽的材料,如果不
是内部出了奸细,是不大可能泄露出去的。希特勒责令他的情报顾问尼古拉
上校立即查明此事。尼古拉很快查出,小册子的作者雅各布只是英国的一个
普通作家,和任何谍报人员都没任何联系。尼古拉将雅各布诱至瑞士,并秘
密逮捕了他。以尼古拉为首的审判委员会问:“雅各布先生,请你告诉我们,
尊著写的材料是从哪里弄来的?”雅各布的回答大出尼古拉的意料:“上校
先生,真对不起,我的一切材料都是从贵国报纸上得来的。比如纽伦堡的报
纸上登过一条消息:17 师团指挥官哈济少将参加了一个当地的葬礼;乌尔姆
的报纸报道,25 师团 36 联队的指挥官菲罗夫上校的女儿结婚,而 25 师团的
指挥官沙勒少将从斯图加特赶到乌尔姆参加了婚礼。”
尼古拉上校和他的审判委员会听后膛目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尼古
拉将此案调查的结果向希特勒作了汇报,并且以欣赏的口吻说:“这个雅各
布真是一个天才的情报官!”
买票就能参观美国国防部
美国的国防部坐落在华盛顿市的境内,它是一座五角形的建筑物,硕大
宏伟,气势不凡。这里是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对陆海空三军指挥、控制、调动
的最高权力机构。人们习惯上称这里为“五角大楼”。
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是可以供游人参观的。五角大楼也不例外,只要
你肯掏钱购买门票,你就能亲眼看看这座掌握生杀大权的迷宫。当然,最机
密与要害的地方是不允许参观的。令人惊奇的是,在五角大楼担当导游的竟
是一些年轻、英俊的美国士兵。这些留着近乎光头的短发士兵,穿着笔挺考
究的军装,标致的脸庞既严肃又亲切,不时带着稚嫩的微笑,彬彬有礼地迎
接游客。他们是从军队的优秀士兵中或直接从海军陆战队的仪仗队员中精心
挑选出来的。这些年轻战士的本身,就焕发出一派朝气蓬勃。
年轻士兵们的导游解说词生动活泼且极富幽默感。仅仅为了说明五角大
楼之大,他们就煞费苦心,琢磨出许多令人不能不信服的办法。他们是这样
描述的: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占地 3500 亩。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共有 23000
名。他们每天从华盛顿特区和郊区经过 48 公里的高速公路或地铁系统来到这
里,穿过 1200 亩草地,在 16 个停车场停放着 8770 辆汽车,通过 131 个楼梯
或 19 个自动扶梯到达自己的办公室。在上班时间内,他们在 16250 个电灯的
陪伴下工作,从 4200 个时钟上获得时间信息,从 691 个净化自来水龙头上喝
水,使用着 284 个男女厕所,每日更换灯泡 250 个,每日消费 45000 杯咖啡、
1000 升牛奶和 6800 罐饮料。每天工作人员要打 20 万个电话,楼内的电话线
路总长约 16 万公里。国防部专属的邮电局每月收发 120 万份邮件。五角大楼
与外层空间的 2000 余颗各类卫星可以直接沟通联络。五角大楼与部署在世界
五大洲四大洋的美军指挥机构可以在 1 分钟内进行直接通话联络。它可以从
大屏幕显示器中观察到游弋于各大洋深处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翱翔于万里长
空中的携带着核弹进行空中值勤的战略轰炸机的每一个行踪。如果国家处于
紧急状态,那么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领导人——美国现任总统就可以通过五
角大楼中最先进的指挥通讯系统直接指挥所有的部队作出快速反应。五角大
楼每天发射接收的有线电、无线电信息就像巨大的蜘蛛编织的网络,笼罩着
整个太空和地球表面,无一不可及,无一不可达,无一不可通。
五角大楼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那时美国人正在承受着珍珠港事
件的苦难。从它一落成,就投入了战争。此后,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
湾战争中,它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直到今天,五角大楼仍是世界上效率最
高的办公楼之一。它的走廊加起来长达 28 公里,人们可以从楼内任何一点到
达另一点,最长时间只需 7 分钟,这大概便是五角大楼设计上的最奇妙之处
吧。
导游士兵们这样介绍五角大楼,让人听了是不是挺有味道?
征兵趣闻
“瑞士没有多少军队,但却是全民皆兵”,人们是这样描述瑞士的兵役
情况的。瑞士国家较小,正规军只有 1500 人。但是,国家规定,国家所有的
人都是“人民军”的成员,都有参军参战的义务。这个国家的征兵效率很高,
可以在 48 小时内动员 62.5 万人参军。瑞士人根据人人都是“人民军”成员
的规定,可以在家里存放自动步枪和子弹。自 20 世纪初以来,国家已向公民
发放了 250 万支步枪。公民有了枪,但从不利用这些枪去搞犯罪活动。瑞士
年年都搞军事演习,参加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 6%。
一个国家没有军队和士兵,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没有兵的国家
是有的,这个国家就是列支敦士登。1926 年爆发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
列支敦士登派遣 80 名士兵出征。这些士兵高举军旗,高奏军乐,迈着正步跨
出国境,气势非凡,个个显示出英勇无敌的气概。哪知到了前线,他们并没
有与敌人交战,而是躲在沙尔啤斯山谷里。战争结束后,他们随即装着一副
凯旋的模样回国。国家公爵了解情况后,一怒之下,解散了这支军队。从此,
这个国家再也没有军队了。1936 年,列支敦士登最后一名 95 岁的士兵死后,
这个国家再也找不到兵了。
圣马力诺平时没有军队和军队设施。但有外国首脑来访,或国家举行庆
典时,又会出现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士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圣马
力诺四面边境由意大利包围,再无第二国接壤,因而没有边防,军队也仅仅
只有国家卫队兼仪仗队、军乐队。而且,这些士兵都是业余兼任的,且不拿
工资,平时也不穿军装,各自干各自的工作,所以在圣马力诺,平时是见不
到士兵的。那些业余兵都以自己能为国家节省大笔开支,在国宾面前又能不
失体面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世界战争之最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