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增加,破坏力加大,而风速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反之破坏力就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将会经常遇到。
指挥员要想取得作战胜利,就要借风利,避风害,准确掌握作战地区的风向、
风力以及各种季节、时间的来风规律,并由此设计出破敌方案。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决定要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 年 1 月,日本联
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
基地珍珠港的作战方案。
日本为了达到战争发起的突然性,同美国进行了频繁的和平外交,以麻
痹对方。1 月下旬,新任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以和平使者的面孔赴美就
职,日本报纸就此大加渲染,称其为“日美关系新纪元的前夕”。3 月,野
村大使与美国国务卿会谈,表示日本政府愿意重新建立与美国的友好关系。
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样的和平外交会议不下五六十次,借此制造日
本诚心诚意以和平外交手段处理两国关系的假象。在日本国内也弥漫着和平
烟幕。9 月,日本首相近卫秘密邀请美国驻日本大使共进晚餐。席间,近卫
表示赞同美方关于维持太平洋现状的意见,还再一次提出在夏威夷举行日美
首脑会谈,共商两国关系的建议。在战争准备进行到最后阶段,日本加派“和
平特使”赴美,协助野村进行谈判。11 月底,开战迫在眉睫,日本外相东乡
在给日方谈判代表的电报中还训告:“不要给美国以谈判将要破裂的印象。”
在日本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烟幕中,12 月 7 日,日军舰载飞机倾巢出动,
突然袭击珍珠港。由于美军毫无准备,仅 2 个小时的空袭作战,美军就损失
各种舰艇 40 余艘,飞机 260 余架,伤亡 4500 多人,美国太平洋基地一度陷
于瘫痪状态。日本终于摘下了和平面具,公开对美宣战,这时,美国才完全
从日本“笑里藏刀”’的把戏中惊醒过来。

美妙乐曲招横祸

那是 1940 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微风给伦敦市民们送来了阵阵凉爽。
在这难得的美妙夜晚,市民们都没进防空洞,他们在街上散步,在酒吧喝酒,
在舞厅跳舞。在长期紧张的战争生活空隙,人们都想轻松轻松。
当教堂的大钟敲了 10 下后,伦敦广播电台应市民们的强烈要求,播放了
一首世界著名交响曲,强大的电波信号传到了大街小巷,市民们如痴如醉地
听着。他们不时地为乐曲中所表达的昂扬不屈的精神所激动。然而,他们万
万没有想到,在离伦敦不远的空中,有一架飞机正躲在夜色里偷听着伦敦的
动静,它就是德国轰炸机群的领航机。这架飞机上装有接收方向很强的无线
电收信机,是德国花费巨资新研制成功的导航设备,专门用于夜间导航。当
飞机的航向对准伦敦的广播信号发射塔时,收信机所收到的广播信号就强,
一旦偏离了这个航向,信号就弱甚至没有。这样,轰炸机群就可以依据信号
的强弱来不断修正航向,准确地飞向目标区域。
强大的音乐电波帮了德军轰炸机一个大忙,这些空中强盗顺着电波,在
美妙的音乐声中突然飞临伦敦上空。紧接着,炸弹像雨点般飞泻而下,“轰
隆隆、轰隆隆”的爆炸声淹没了美妙的音乐声。顷刻间,伦敦就陷入了冲天
的火海,许多市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惨死在收音机旁。

换标记立大功

1941 年 7 月,英国皇家空军将一种新式无线电导航设备安装在惠灵顿轰
炸机上进行实战试用,效果很好。这种新设备的代号为 GEE。
但是,英军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难免被德军击落。如果德军从被击落
的飞机上发现 GEE,仔细加以研究,采取对策,那英军的先进设备就会失去
作用。为了不便秘密泄露给德军,英军负责电子战领导工作的琼斯利用德国
人自以为技术领先的心理,使用了替换标记。首先,他把轰炸机上 GEE 设备
上有用的标记全部拆去,换上“J”标记,鼓励飞行员在返航时,把“J”装
置当做一种老式导航设备来使用。同时,英军又在英格兰东部建起 3 个频率
约为 30 兆赫的大功率洛伦茨波束发射机,向德国上空发射波束,英军轰炸机
上能用自己的接收机收到这些信号。所有这些都是要使德军相信,这种“J”
装置只不过是德国早已使用过的具有两个洛伦茨波束的“拐腿”导航系统的
翻版而已。琼斯希望,这种“抄袭”会使德国人洋洋自得。
不久,德军在英军坠毁的飞机残骸中缴获了一台 GEE 装置。德军情报官
谢威克同其他人根据上面的假标记分析,认为这不过是他们“拐腿”设备的
仿制,其准确性还达不到发现点状目标的程度。因此,德军就没把这种装置
放在心上。在随后的几次空袭中,德军的许多重要目标都被英军炸毁。德军
这才意识到了 GEE 的重要性。一直到 1942 年 7 月,他们才彻底搞清楚了“J”
装置,但琼斯的替换标记已经使德军受到了很大损失。

出租车运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 1941 年 8 月开始,法、德两国军队在边境进行了

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开始,法军受挫,被迫后撤。为了扭转战局,法军
决定在马恩河地带同德军作最后的决战。
9 月 6 日,法军的第六军团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斗进行到第二
天,法军兵力不足、如不及时补充兵力,就可能全军覆没,情况十分危急。
但是,法国部队车辆的运输能力极为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把内地的士兵都
运往前线。怎么办呢?军政府经过研究后,断然决定,立即调集全巴黎民用
出租车,运送士兵到马恩河前线。法国军队将领克莱热里估计,如能动员 500
辆出租车,每辆运送 5 名士兵,那么,只要往返两次,就可运送 5000 名士兵。
因为法军对德军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深得人民的拥护,广大出租车
司机踊跃驱车响应政府号召。7 月 6 日下午 6 时,征用的 500 辆出租车按时
开到了指定地点。
夜幕降临后,一支浩浩荡荡的出租车车队,满载兵员向前线开进。当天
晚上,法军的一个步兵旅就被送到了 50 公里外的前线,立即投入了战斗。在
这支精锐队伍的及时增援下,战局马上改观,最后法军赢得了马思河战役的
胜利。

从“香格里拉”起飞的飞机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又在菲律宾等地连连受挫,美国人心沮丧。为了振
奋人心,美国策划了对日本本土进行报复性空袭的行动。领导这一行动的杜
立德空军中校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
1942 年 4 月 1 日,16 架 B—25 飞机及机组人员搭乘“大黄蜂”号航空
母舰,从加利福尼亚启程,开赴太平洋海域。4 月 18 日,美军得知美舰的无
线电通讯已被日军截获,日本人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对付美机的袭击,情况十
分急迫。杜立德中校与有关方面商议后,决定提前几个小时起飞。这样做的
危险是,航程将增加 800 公里,返航的油量不足;提前行动,整个空袭都将
在白天进行,遭日军截击的可能性增大了。
4 月 18 日 8 时 18 分,杜立德中校率领的 16 架 B—25 飞机陆续起飞了,
按预定计划向东京进发。日军虽然已调集了大量的飞机和舰船预备拦截,但
他们犯了很大的错误:他们根据“大黄蜂”号的位置和 B—25 飞机的性能推
算,认为美机在 4 月 19 日以后才会出动;并且为了给美机以有力的打击,他
们还于 4 月 18 日上午在东京组织了防空演习,直到中午才结束。没想到,就
在这时,杜立德率领的飞机已从低空飞入东京的上空。刚刚从紧张的演习中
松弛下来的日本防空系统,完全失去戒备,竟未发现美机。这样,美军的 16
架飞机未遭到任何抵抗就顺利地完成了轰炸东京的任务。
杜立德率机轰炸东京,从军事上看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轰炸的破坏效果
甚微,16 架飞机因油量不足,1 架在海参崴降落,15 架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占
领区迫降或坠毁。但这一行动在战略上、政治上的影响则是深远巨大的。轰
炸结束后,美国各种新闻媒介大肆渲染,广为宣传,珍珠港事件所带来的颓
丧情绪一扫而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回答记者“飞机是从哪里起飞”的问题
时,洋洋得意地说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香格里拉”是神话中的世外
桃源。此事一直传为美谈。乃至后来,世界上一些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五
星级宾馆、饭店都以“香格里拉”来命名。

风景照帮忙打胜仗

1942 年 8 月,太平洋上波涛汹涌,美日海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大海战。
美军一支庞大的混合舰队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攻占日军重兵把守的瓜达尔
卡纳岛。舰队接到任务后立即奔赴邻近海域。可就在这时,美军舰队指挥部
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找不到瓜岛的地图。这可把最高指挥官急坏了。因为
没有地图就无法判断日军可能的军事部署,无法选择登陆地点,无法采取一
系列军事行动。最高指挥官想派飞机到瓜岛现场侦察一下,但又怕暴露行动
企图。况且战事紧迫,时间又不允许这样做。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一个随军记者来到指挥部,他想了解临战前的一些情况。采
访完后,他与一位作战参谋闲谈起来,说他这次能再次登上瓜岛,看看战火
中的岛上风光,心情很激动。他边说还边拿出了以前在瓜岛拍下的风景照,
有海滩,有礁石,有岛上小道,有居民住地等。这时,与记者闲谈的那位参
谋眼睛一亮,上前一把夺过风景照,连声说:“好了!这个问题可解决了!”
也没等记者搭话,就直奔最高指挥官的船舱。最高指挥官一见,非常高兴,
马上叫人对风景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出来后,舰队据此选好了登陆点和
主攻方向。
一个静悄悄的黎明,美军按计划对瓜岛发起了突然袭击。最后美军以轻
微的代价,歼灭了 500 名日军,获得了瓜岛战役的胜利。这胜利中,也包含
了那张普通的风景照的功劳。

军犬炸坦克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曾采用以军犬炸坦克的办法,摧毁德军坦克 300
多辆及许多有生力量。
1941 年 8 月,苏军建立了 4 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 126 条军犬。这些
军犬都是由苏军中央军犬学校训练出来的。这些经过训练的军犬一般是以排
为单位配属到团。作战时,把它们配置在敌人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靠近反坦
克炮兵预备队配置地域,每个引导员及其军犬都挖有一个散兵坑,并有交通
壕与堑壕相连。发现敌坦克时,引导员迅速将炸药固定在军犬背上,把简易
引信插人炸药的点火索中,打开保险钩,抓住颈带,准备放狗。当敌坦克接
近到 75~100 米的距离时,引导员拔出引信,将军犬放出。军犬毫无畏惧地
疾速奔向敌坦克,钻到它的底盘底下,顷刻之间,敌坦克在猛烈的爆炸声中
被炸毁,当然,英勇的军犬也被炸死。如果坦克乘员从炸毁的坦克里爬出来,
军犬引导员则用手榴弹或步兵轻武器消灭之。

军犬复仇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军犬“文内尔”跟随战士斯达罗一起服役。
在一次战斗中,斯达罗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和德军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斯达
罗牺牲在德寇的枪口下。“文内尔”见状,嘶嚎着扑向凶手,一口咬下那个
德寇的 3 个手指头。返回驻地后,它又领着斯达罗的战友亚历山大等红军战
士,来到烈士身旁,把凶手的 3 个指头放在烈士胸前,然后,它悲哀地伏卧
在主人的身上……。

战后,亚历山大所在的部队奉命驻守柏林市区。5 年后的一天,军犬“文
内尔”跟随亚历山大上街执行任务,当一个身着便服的德国人从它近处走过
时,它先是驻足一愣,随即愤怒地猛扑上去,死劲地咬住那个人的脖子,把
他掀翻在地。亚历山大奋力制止,也无法抑制住“文内尔”的狂怒。仅几分
钟,那个德国人便被咬死了。“文内尔”也因过度狂怒引起脑溢血,倒在亚
历山大的脚下,再也没有起来。原来,那个被咬死的德国人手上少了 3 个手
指头,经多方面证实,他正是杀死红军战士斯达罗的德军凶手。

密码泄露酿大祸

1943 年 5 月,德军情报机关截获并破译了盟军发给美军某空军基地的一
份电报:……进攻西西里岛之战的方案已定,命你部务必于 5 月 8 日 23 时前,
完成向该地空运地面作战部队的任务……。
德军为破坏这次空运行动,立即制定了一个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欺骗
活动的作战计划。5 月 8 日,夜幕降临以后,美军的空运行动开始了。飞机
离开基地不久,德军首先干扰了机队与基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使其迷失了
方向。与此同时,德军派出轰炸机轮番轰炸停泊在英军基地附近海面上的英、
美军舰。同以往轰炸时一样,所有轰炸机始终保持在 5000 英尺的高度上轰
炸,这样就使英、美军舰上的作战人员产生一种误解:以为 5000 英尺高度的
机群都是德国人的。接着,德军冒充美军地面指挥部,向由于迷航正焦急万
状地在空中兜圈子的美军空运机群发出指令:“请保持 5000 英尺的高度!请
保持 5000 英尺的高度!”美军飞行员听到后如获至宝,他们忘记了识别与分
析指令信号,便立即按指定的高度和方向飞去。当他们被诱骗到英、美军舰
上空时,这些水面舰只一看机群高度大约是 5000 英尺,误以为又是德机前来
轰炸,于是急忙开火,密集的对空火力使他们机毁人亡。

肉馅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
里岛实施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为隐蔽作战企图,确保登陆成功,在战役前,
盟军导演出了一部成功的欺骗伪装“剧目”,代号叫“肉馅行动”。
那是 1943 年 4 月 30 日,在西班牙南部沿海城市韦尔发,海浪将一具尸
体冲上海滩。死者身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战地服装,附近还有一只被撞
坏的橡皮救生艇。西班牙当局发现这具尸体后,很快把他偷偷地运走了。从
死者身上找到的文件表明,他是英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作战参谋马丁少校,
在乘飞机前往盟军地中海联合舰队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落海身亡的。当对,
西班牙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西班牙总参谋部便将马丁少校携带文件拍成照
片,送给了德国人。德军仔细研究了这些文件后,认为都是“极具价值”的
情报。其中有蒙巴顿将军写给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信,信中谈到
两国联合作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副总参谋长的一封信上说,为了迷惑
敌人,打算利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来掩护对希腊的登陆作战。德国人看到
这些信件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其实,这恰是英国情报机关布下的圈套,目的是将德军的注意力从西西
里岛引向希腊,并错误地部署抵抗登陆的兵力。英国情报机关从医院搞来一

具无人认领的死尸,给他穿上军服,随着携带的文件和物品,包括信件、签
名、图章和密封,完全同真的一模一样,足以证明死者就是马丁少校。“马
丁少校”被装进一只里面放着干冰的大木箱,然后送上潜艇,运往“飞机失
事”地点。接着,英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人员表现出十分的“惊慌失措”,要
求西班牙政府帮助寻找“飞机残骸”。潜人英国本土的德国间谍也证实马丁
确有其人。

Prev | Next
Pg.: 1 ...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