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传到德国大本营,希特勒对此深信不疑。他下令将西西里岛驻守的
兵力、运输车辆和通讯联络器材调往希腊,在西西里岛仅留下两个师的守军。
可是,在“肉陷行动”后三个月,盟军就在西西里岛东南方突入,攻占了这
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全歼德军 16.7 万人。直到这时,希特勒才如梦初醒,
但为时已晚。
闪电战
1939 年 9 月 1 日,法西斯德国运用“闪电战”的手段,发动了侵略波兰
的战争。仅 10 多天时间,就使波军全线溃败,27 天后首都陷落,国家灭亡。
这是希特勒“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并获得成功。从此,第二次世界
大战拉开序幕。
1939 年 8 月 31 日晚,一批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党卫队队员,“袭击”
并“占领”了紧靠波兰边境的一个德国城市格利维策。他们炸毁了一座桥梁,
在该城的电台,用波兰话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囚犯的
尸体。当晚,德国所有电台都广播了所谓德国遭到了波兰的突然袭击的消息,
在国际上制造了发动侵波战争的借口。
9 月 1 日凌晨,德军分三路向波兰发动了大举进攻。德国空军在第一天
就袭击了波兰 21 个机场,一周内,波境内所有的 50 多个机场全都遭到猛烈
轰击,波军飞机大部分被摧毁。同时,波兰的战略中心、交通枢纽和指挥机
构也都遭到轰击,30 多个城市发生大火。德国装甲坦克部队在空中掩护下迅
速突破了波军防线。停泊在波军港口正进行“友好访问”的德国军舰。突然
向波军基地开炮。潜伏在波兰境内的大批德国特务,有的冒充波军混入边境
夺取军事要地,有的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有的进行破坏和恐怖活动。
波兰方面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几乎毫无准备,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
航空兵的闪击战术茫然无知,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波军竟似骑兵去对付德
军的坦克,用长矛和刀剑向战车冲锋,结果遭受了极大的失败。英国的军事
评论家利德尔·哈特对此评论说:在这一点上,波兰的军事思想落后了 80
年。
战争中的军鸽
鸽子的飞行能力很强,它有神奇的定向能力和顽强的归巢性。经过专门
训练练的鸽子可以成为军鸽。军鸽的飞行速度更快,每小时可达 100 多公里;
军鸽负重能力强,可负重 30 克,一天内飞行 6~8 小时;军鸽能在恶劣的自
然条件下,甚至在受到鹰隼的攻击时,仍克服千难万险,忠诚笃实地完成任
务。
在现代战争中,军鸽除用来通信联络之外,还可执行引导飞机、空中摄
影、识别伪装、侦察敌情等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作战的美国远征军在一次激战之后,一部分
士兵在阿哥尼前线掉队,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于
是,他们放出经过训练的鸽子请求支援。敌军发现后,立即对它进行射击,
鸽子不幸负伤。但它翻了一个筋斗,又直线升空,钻入云层,终于把要求援
救的信及时送到了大本营。大本营立即派飞机空投粮食弹药,并轰炸敌人,
使这支部队得以突围归来。后来,为奖励这只军鸽,大本营特向它颁发了后
勤勋章。这只鸽子死后,被制成标本,陈列在华盛顿国立博物馆,参观者现
在仍能看到它胸部的伤疤和那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1943 年 11 月 18 日,英国第 56 皇家步兵旅为迅速突破防守严密的德军
防线,要求空军支援。但是战事进展得异常顺利,德军的防御工事很快被突
破,步兵迅速冲过了封锁地带。若空军按原定的时间和地区执行轰炸任务,
就会误伤自己人。于是英国步兵旅马上放出军鸽送信,要求撤消空军支援。
情报送到时,英国飞行员部已经坐进飞机座舱准备起飞了。从信中注明的时
间上知道,军鸽在执行这次飞行 10 多公里的通信任务中,仅用了几分钟时
间。英国伦敦市长为此专门授予这只军鸽一枚勋章、相当于维多利亚十字奖
章的荣誉。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一名战士在前线忽然得了重病,急需到后
方医院取药治疗闻。可是山高路远,来回得走两天,显然来不及。于是他们
放 4 只军鸽去完成这个任务,半个小时之后,军鸽就把急需的药品带到了前
线,使那名战士的病及时得到治疗,重新参加了战斗。
越南南方山多林密,地形复杂,侵越美军常遭到越南军队的偷袭。60 年
代,美军在越南南方把灵敏度很高的微型传感器拌在饲料里让军鸽吞入腹
中。部队开进时,将鸽子放出,在行军队形的前后左右上空盘旋一有敌情,
鸽子体内的传感器便将情报发回地面,美军指挥机构即根据这些情报采取相
应的措施。或出击,或设伙、或规避,十分主动。
替身鼓士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下院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说。之后,
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把这篇演说及时广播出去,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但
是当时邱吉尔首相非常疲劳,而且挤不出一点时间,所以难以进行录音。面
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突然想起了有一位名叫诺尔曼·谢利的演员,他善于
模仿首相的声音。邱吉尔也同意了这个方法。
很快,“邱吉尔”的声音就在广播里响起,他大声疾呼:“我们将在海
滩上战斗……在山里战斗;我们决不投降!”诺尔曼·谢利的录音果然起到
了以假乱真的效果。邱吉尔听了也很满意,并说:“很好,他连我的咝音也
学到了(邱吉尔说话时空气从牙缝透出,形成微微的咝音)。”
当时,英国正从敦刻尔克大撤退,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邱吉尔的演
说及时广播,使英国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地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军就将战火蔓延到了整
个欧洲,地处西太平洋海域的英伦三岛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首相邱吉尔意识到,争取美国参战是英国进行海上反击的有力保
证,同时也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其实,希特勒妄图称霸世
界的野心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战略上的需要暂时没有向美国挑战。而当时的
美国国会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德军的行动不会危及本国的利益,因而喋
喋不休地讨论所谓“中立法案”。
老谋深算的邱吉尔为了能促使美国尽快参战,指令情报部门特意制作了
一幅《中南美洲战后疆域图》。这幅假借出自德国人之手的地图,把中南美
洲全部划入了纳粹德国的控制范围。其中,巴西、阿根廷的领土被扩大,委
内瑞拉、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变成了一个受希特勒控制的叫“新西班牙”的
国家,与美国利害休戚相关的巴拿马运河也成了希特勒的掌中之物,德军的
飞机可随时进入佛罗里达州的上空。不言而喻,这幅地图表明,美国已经“后
院起火”。地图制作完后,邱吉尔叫情报部门把地图辗转送到罗斯福总统的
办公桌上。
1941 年 10 月 27 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宴会上,罗斯福将这幅地图公
布于众。在他的极力鼓动下,美国公众被希特勒的野心所激怒,全国上下群
情激昂,产生了强烈的参战情绪。美国国会随即在一周内否决了“中立法案”,
并为英国船队护航。这样,由于一幅假制的地图,使美国对于战争的态度来
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
电子战中的心理战
早在 1943 年 10 月,英国皇家空军在夜战中首次使用代号为“日冕”的
新战术,开创了在电子战中运用心理学的先河。当时的作法是,在英国空军
轰炸机夜袭德国的目标时,由设在英国本土上的“幽灵”电台对德国空中和
地面播音,制造混乱。
起初,“幽灵”电台播音员播的是假命令、假航线,但是,由于英国人
讲德语口音不纯,被德国飞行员和地面引导军官识破而未获成功。后来,英
国人逐渐意识到,军事飞行员要取得夜战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在最小的干扰
条件下沉着地操作飞机上的各种设备。因此,任何能使德国飞行员产生烦躁
不安情绪的作法,对英国空军完成夜袭任务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于是“幽灵”
电台改变了播音方式。每当英国空军夜袭德军某一目标时,播音员就对德国
空中和地面长时间反复进行如下的通话测试:“ 1—2—3,3—2—1”;“A
—B—C, C—B—A”等。这些枯燥乏味的通话,严重影响了德国军官和士兵
的战斗情绪。
当德国人自己要求作通话测试时,“幽灵”电台又可使几个频率上的通
话同时中断达几分钟之久。若干星期以后,德国人不得不停止通话测试。这
时,“幽灵”电台就改播哥德诗篇或德国哲学中的浮躁词汇,有时甚至播放
希特勒演讲的录音,再不冒充德国飞机引导指挥官的声音了。
到了 1944 年初,英国皇家空军又把“日冕”战术跟其他干扰结合起来使
用,给德军的通讯联络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玩具蟋蟀作信号
1944 年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美国第 101 空降师在 6 月 5 日夜间,搭乘
滑翔机率先实施空降。由于受到德军防空炮火的拦阻、全师约 80%的伞兵降
落在一个长 27 英里、宽 15 英里的长方形地带上。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若不
能迅速集中,就可能很快被敌人逐个消灭,空降计划将全盘落空。然而,出
人意料的是:空降部队着陆后,伞兵们都很快找到了自己人,迅速形成了战
斗队形。
原来,在一个月前的模拟演习中,该师师长马克斯韦尔·泰勒对伞兵降
落后如何集中的问题找不到答案,不得不请示华盛顿。华盛顿请专家罗尼研
究,找到了解决办法。罗尼的办法是:让每个空降兵都带一个玩具蟋蟀,着
陆后,只要一捏,玩具蟋蟀就会发出叫声,凭这种叫声的引导就可以找到同
伴。果然,美军 101 空降师使用这种玩具蟋蟀作为着陆后的联络信号,迅速
聚拢,按既定方案及时投入了战斗。
《 国际歌》巧解兵围
1945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我国东北暂时由苏联红军控制。9
月 5 日,我胶东区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组成“挺进东北先遣支队”,共 70
多人,从烟台乘船,于 6 日到达辽东半岛的庄河县王家岛。
正当支队继续向西挺进至某村时,却遭到了苏联红军的阻拦。由于抗战
刚结束,我军部队的装备很差,服装不齐,所以苏军搞不清这支队伍的身份,
苏军还向我军开了火。我军被迫还击,打伤了一名苏军。苏军被激怒了,他
们调集兵力将我军包围在一所小学校里。我军知道这是和苏军发生了误会,
但是当时没有俄语翻译,又无证件表明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喊话双方谁也
听不明白,比划双方谁也不懂,眼看就要发生一场流血冲突了。
正在这危急时刻,我军的一名文化教员看到了教室的墙角有一架风琴,
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这架风琴弹起了《国际歌》。苏军听到
这雄壮而又熟悉的曲调十分奇怪,慢慢地,他们似乎明白了,放下了愤怒的
枪口。苏军猜想我军可能是共产党的队伍,于是派来代表也以《国际歌》为
“语言”与我军谈判,从而消除了误会,避免了一场冲突。
今天,当时弹奏《国际歌》的那位文化教员的姓名已无处考查,而那架
风琴却被郑重地陈列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里。
坦克砸沉了潜艇
坦克是头凶猛的铁牛,在地面上横冲直撞,威力无比。但如果说,坦克
能击沉水中的潜艇,则很少有人相信了。但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一艘德国新型潜艇在
海上游来游去,正焦急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突然,远处海面上传来阵阵发
动机声,英国运输舰“奥立夫·伯朗奇”号满载着一箱箱炸药和 10 多辆坦克
出现了。狡猾的德军潜艇一见猎物就马上潜入水底,一步步逼进英舰。快到
距英舰 600 米时,德军指挥官命令:“鱼雷准备!发射!”只见一条条鱼雷
呼呼地贴着海面,直奔英舰。
英舰被击中了,巨大的爆炸声惊天动地。德军潜艇上的官兵从潜望镜中
看见了,狂喜至极,竟不等英舰沉下去,便急急忙忙浮到水面上,想在海面
上欣赏自己的战绩。可是,就在潜艇刚露出水面的当儿,说时迟,那时快,
一辆坦克从天而降,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德军潜艇的腰部,只听见“轰隆隆”
的巨响,整个潜艇就被拦腰劈断,沉入了海底。
原来,当英军运输舰被德军鱼雷击中后,几十箱炸药爆炸了,产生了强
大的冲击力,将坦克抛上了天空。当坦克落下时,恰好砸在倒霉的德军潜艇
上,从而创造出坦克在海上击沉潜艇的奇迹。
逼真的模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 82 名军官和 1023 名士兵组成的第 23 特别大
队,曾创造了不费一枪一弹,居然魔术般地拖住正面之敌,使敌军陷入被动
挨打的困境的奇迹。
23 大队使用的“武器”,是一些充气的橡皮制成的大炮、坦克、车辆和
不断变换的肩章及扩音设备。1944~1945 年上半年,23 大队先后装扮了美军
第 5 装甲师、第 4 步兵师、第 6 装甲师等在北欧作战的部队。由于他们技术
高超,模仿逼真,不仅使德军深信不疑,也使友军信以为真。在卢森堡南部,
他们装扮成美军装甲师,在地上轧出坦克的印痕,白天摆出几百辆用伪装网
半遮半掩的橡皮坦克让德军侦察,夜间则播放坦克、车辆开动和人员喧闹的
录音,吓得德军的一个师 7 天未敢离开驻地。
鹦鹉充当活“雷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还没有出现。德军拥有强大的空军,对英国
进行了狂轰滥炸,使英国受到很大的损失。当时的防空火力还很落后,只要
德国飞机一出现在目标区的上空,防御就来不及了。为了提前报警,提前发
现敌机,英军想出了各种办法,但都不太理想。后来,他们发现鹦鹉具有灵
敏的听觉,并且判断力很强,在远距离上就能听到并分辨出飞机的马达引擎
声。于是,英国人立即挑选了一批体格好、接受力强的鹦鹉进行专门训练,
使它们担负起防空警戒的任务。这些鹦鹉被放在预定地点,每当德军飞机飞
近,鹦鹉就会很快飞回英军司令部报警,使英军有所准备,从而减少了伤亡
和损失。
双重间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海军情报机关曾多次将俘获的德国间谍收
买过来,把他们培养成“掉转枪口”的双重间谍,为英国服务。
在英德两国的反潜战中,德国潜艇曾使用一种反探测战术,每当遭到英
国“潜艇探测器”的搜索时,德国潜艇就从鱼雷管里往外打出空气,制造大
量气泡,让英国的潜艇探测器去跟踪气泡,而德国潜艇便乘机逃之夭夭。
为了破坏德军的这种反探测战术,英军叫一位名叫塔特的双重间谍给德
国情报局发电报,谎称他最近宴请了一位英国海军新式驱逐舰上的指挥官,
这位指挥官酒后失言,吐露真情说:“我们有了对付德国反探测的新方法,
这些德国笨蛋不知道他们喷出去的气泡恰好帮了我们的忙!”塔特把这份情
报与前不久英国人偶然发现的一艘经过反探测训练的德国潜艇联系起来,向
德国情报机关作了报告。
德国人没经过核实,轻信了双重间谍的假情报,错误地估计了英国反潜
技术的发展,因而一度放弃了已经取得成功的反探测战术,结果在战争中遭
受了很大损失。
致敌视觉错乱的伪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军逼近莫斯科,德国空军将对莫斯
科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绝对地保证克里姆林宫和列宁墓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