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西安平城位于马訾水的入海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西安平城失陷,高句丽人就将截断东面乐浪、带方二郡,与西面辽东、玄菟二郡的联系。
当年,吕蒙正是率领着大楚的远征军队,在此间登陆,才轻易扫荡了辽东四郡,灭了公孙氏。
为了应付东面的高句丽军,吕蒙不得不分兵两万,命张颌镇守西安平城,以保持后方的稳定。
而高句丽也很阴险,此次用兵之前,还派人深入韩半岛,以重金诱使三朝部落起兵,从南半岛进攻北半岛的乐浪和带方二郡。
为了平定三韩人的反叛,吕蒙又不得不命庞德率军两万,急赴乐浪抗敌。
辽东四郡,一时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辽东为贫寒之地,人口稀少,楚国依靠四郡,只能勉强的维持五万人左右的军队。
如今诸路遭受进攻,吕蒙又要镇守襄平,焉能再分兵去救玄菟郡。
吕蒙只能给马岱下死命令,命他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住高句骊城,守到天子的大军赶到辽东。
刘备很得意,在他看来,他联军十倍的兵力,不出月余,必能拿下高句骊城,一举拿下玄菟郡。
玄菟一失,吕蒙就将失去北面的屏障,他和高句丽的大军,就可以绕过辽水防线,从北面直逼辽东核心所在的襄平城。
那时,扫平辽东四郡,便将不在话下。
“有了辽东四郡,再加上乌桓和高句丽人的相助,我纵然不能杀回中原,也能稳稳的割据一方。那颜贼残暴不仁,早晚必人心怨恨,国中四起叛乱,那个时候,正是我反攻中原的大好机会,哈哈……”
御帐中,刘备盯着地图,脑海中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嘴角边不知不觉的扬起了得意的笑容。
其余鲜于辅、陈到等诸将,也皆信心满满,似是志在必得。
正当这时,帐帘掀起,田豫匆匆而入,沉声道:“陛下,大事不好,楚军突袭柳城,塌顿的乌桓已全军覆没。楚国大军急袭昌黎城,毌丘将军兵少不?已弃了昌黎城,向玄菟撤来。”
一道从天而降的惊雷,瞬间劈中了刘备,把刘备所有的畅想,所有的希望,统统都击碎。
大帐中,刹那间变成了一片恐怖的冰谷。
众将都跟刘备一样,一片哗然,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这突其如来的变故。
“塌顿是蠢货吗,他的斥候在哪里?颜良的兵马如何能走过滨海道?”刘备歇厮底里的大叫。
田豫默默道:“楚军并非是走滨海道,而是出卢龙塞,偷越两百年前的古道,从塞外突然杀至柳城附近,塌顿仓促迎击,才被楚军在白狼山大败。”
恍然大悟,真相大白。
刘备这时才知道,原来颜良再一次玩弄了他的智谋,又给他来了一次“异想天开”般的奇招。
如今,乌桓已灭,昌黎这最后的老巢也失,他刘备和这两万人马,已变成了一支进退两难的孤军。
这一回,他恐后是真的走到了尽头。
一时间,刘备失魂落魄,重重的跌坐于地,完全失了方寸。
这时,田豫深吸一口气,拱手叹道:“陛下,事到如今,我们已别无选择,不如趁着颜贼的大军还未杀至,赶紧依附了高句丽人,先撤往高句丽国再做打算吧。”( )
913|第九百一十三章 狼子野心
依附高句丽!
田豫这五个字,犹如五柄钢刀,深深的刺痛了刘备脆弱的尊严。
当年的刘备,可是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袁谭许多的诸侯。
他刘备,正是靠着寄生于别人,不断的积累资,抓住时机才成就了一番帝业。
当刘备称帝于河北后,他自以为,自己终于登上了至尊,告别了那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不堪回首的生活。
如今,那些不堪的回忆,皆已成了往事,刘备何曾料到,有朝一日,他又将面临看人脸色的依附生活。
刘备的心在滴血,他紧紧的握着拳头,久久不肯松开。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必须保得有用之身,等到楚国内乱之时,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收复失地呀。”田豫苦苦的劝说道。
这时,其余鲜于辅等诸将,也皆劝说刘备,当能屈能伸,为了大局,去依附高句丽又如何。
这时,陈到却悲愤道:“自古以来,只有胡虏依附大汉,焉有大汉依附胡虏,陛下乃上国之君,岂能去依附高句丽人,臣以为,陛下当率我等,与楚军决一死战。”
刘备身形微微一震,沉默不语。
“楚军远胜于我,若正面交锋,断无胜机,陈将军此言,莫不是让陛下去送死。”田豫反斥道。
陈到却毅然道:“君下身为一国之君,纵然战死沙场,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臣愿誓死追随陛下,为陛下血战到底。”
陈到还存有几分血性。他已经厌倦了这一退再退,不断依附胡人的屈辱日子。
悲愤如他,已抱定了必死一战的决心。
刘备却暗暗咬牙,眼眸之中,闪烁着几分埋怨之色,似是在责怪陈到的献计。
“明知不敌,却仍要死战,此乃匹夫之勇也,当年勾践若是逞这匹夫之勇。岂有卧薪尝胆,成就灭吴的宏恢大业。陛下的志向,远胜于那勾践,岂能忍受不了这点屈辱。”
田豫口若悬河,搬出勾践来给刘备打气。把刘备的依附胡人,比喻成了卧薪尝胆。
田豫这番话,形同于给刘备搭梯,自然令刘备动摇了许多。
而陈到口拙,明明有一腔热血,却不知该怎么表明,只能闷声在那里。不知说什么才好。
权衡许久,刘备的拳头终于松开,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尔等所言不错,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更何况是朕这一国之君,退往高句丽,又有何不可。”刘备咬着牙,神情毅然。
“陛下……”陈到急欲再劝。
刘备却一挥手。决然道:“朕意已决,为了大汉。朕甘当忍辱负重,尔等休要再言。”
陈到无奈,只得闭上了嘴巴。
当天,刘备便派孙乾急赴高句丽,向高句丽王支会颜良大军东进之事,并请求能率部依附于高句丽。
高句丽方面闻知中原的大军杀到,眼见玄菟郡一时三刻难以攻陷,当然不敢与楚国主力正面交锋,当即下令诸路高句丽军,迅速的退还国内。
而高句丽王考虑到刘备在汉地的影响力,也想要借助刘备的影响力,将来向幽州方面扩张,遂是纳了刘备的依附,允许其随高句丽军,一道撤还高句丽国。
于是,数天之内,刘备便率两万残兵,以及陈到、田豫等兵将,随着高句丽的大军,一举北退而去。
当刘备退军时,颜良已亲率着大军,由昌黎而发,日夜昼程的赶往辽东。
几天后,颜良亲率的五万大军,进抵了辽水西岸重镇辽隧城。
此时,吕蒙、许攸等辽东军团的诸武,已先期抵达了辽隧城,在此迎接他们的大楚皇帝。
“臣叩首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辽隧府衙大堂中,吕蒙和许攸,率辽东诸臣,叩拜颜良。
颜良平步下阶来,将吕蒙等人亲手扶起,他微笑的望着这些坚守辽东的重臣,英武的脸上,洋溢着欣慰之色。
“卿等为朕坚守辽东这么多年,辛苦了。”颜良由衷的赞叹道。
那还是多少年前,吕蒙率领着远征军,远涉重洋夺取了辽东,从此,他们便在远离大楚的情况下,在辽东这片苦寒之地,孤军奋战,生生的撑起了一片天地。
从出征到现在,颜良已记不清,他和这些杰出的将领们,已有多少年没有见面,今日君臣相见,如何能不感慨良多。
“臣等为陛下而战,为大楚而战,高兴还来不及,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吕蒙拱手道。
当年离开之时,吕蒙还年轻尚轻,今日再见,已成熟了许多。
这位辽东军团的统帅,果然不负颜良对他的重望。
“子远,这些年也辛苦你了。”颜良的目光,又转身了许攸,这位无功老臣。
许攸也不表达什么,只捋着白须,微微而笑。
颜良也哈哈大笑,他君臣二人间的默契,彼此心领神会,自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表达。
当天,颜良便渡过辽水,去往了相距不远的襄平城。
入城后,颜良大摆宴席,犒劳吕蒙等辽东诸臣,并庆贺此番突袭乌桓的之功。
席间时,颜良向吕蒙问起了辽东的风物,开始向他征询北攻高句丽,彻底扫灭刘备残党之事。
“高句丽军的战斗力并不值得称道,但其国诸城,大多修筑于山间,依险而建,其险要坚固程度,堪比中原坚城。这些年来,臣也曾几度发兵进击高句丽,却都被阻于山城之下,无功而返。”
颜良大军虽到,吕蒙却并未自信心爆棚,很冷静的分析了高句丽人的厉害之处。
“那破城炮呢,朕的破城炮也攻不破高句丽人的山城吗?”颜良问道。
吕蒙摇头道:“破城炮威力虽大,但依臣之见,未必能轰破高句丽人的山城。再者,高句丽诸城皆位于山险处,似破城炮这等大型攻城器械也难以运输。故臣以为,若想灭高句丽,还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无论付出大多代价,朕都会灭了高句丽。”颜良却态度决然。
熟知历史的颜良,自然深知辽东这块地方,对华夏的威肋性。
历史上的金国,满清,都是崛起于辽东一带,由此南下横扫中原,就连后世的日寇,也是先据辽东三省,方才能叩关南下,杀入华夏腹地。
颜良很清楚,辽东四郡眼下虽为苦寒之地,但若不提前加以防范,早晚会发展成为中原的威胁。
而颜良所要做的防范措施,自然就是灭了高句丽,扫清辽东的胡虏,彻底的绝了祸患的根源。
吕蒙等见颜良决心灭高句丽,自然也不敢阻拦。
“不过,子明所言也有理,高句丽与乌桓这等游牧胡虏确有不同,要想灭高句丽,的确得好好谋划准备一下。”颜良也保持着冷静,并没有轻敌之心。
要知道,历史上的高句丽的,确实是一个很难缠的国家。
从三国时期开始,高句丽国就屡屡跟中原王朝作对,当年的隋炀帝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都无功而返。
甚至强如李世民,以几近无敌的唐军攻高句丽,也都没能成功。
直至唐高宗时,唐朝才在与新罗的联合下,趁着高句丽内乱,将之扫平。
历史证明,高句丽确是一个极难缠的敌人。
“诸位可畅所欲言,朕想听听你们有何高见。”颜良令群臣进言。
众臣们便各自献计献策,阐述着各自的灭高句丽的方略。
正当这酒宴的气氛,达到热烈的时,忽有御林军步入堂中,拱手道:“启禀陛下,幽州发来急报,并州有变。”
……
千里之外,晋阳。
汾水河畔,高台巍巍而立,五色大旗如浪涛般滚滚飞扬。
数万军士林列于台下,肃然而立,一个个翘首远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晋阳城,那一座府堂大殿中,司马懿独自驻立在那里,凝视着屏上所悬的地图,满脸的凝重,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我这么做,究竟对还是错?”司马懿喃喃自语。
脚步声响起,有人步入了殿内。
“陛下,吉时快到了,该出城往祭坛去了。”那人恭敬的说道。
司马懿回头一看,入内之人,正是自己心腹和好友,贾逵。
“梁道啊,我这一步真的是对的吗?”司马懿问道。
贾逵正色道:“恕臣直言,陛下若想据并州抗击颜良,就必须有足够利益来让并州臣民效忠于陛下,而这些利益,只有陛下身登九五,才能给他们。”
司马懿沉吟半晌,再无犹豫,遂整了整衣冠,昂首步出大殿,乘坐御辇,直抵城南高台。
司马懿坐于黄色伞盖高县的御辇,在晋阳臣民夹道跪伏下,出得晋阳城,来到了南面的高台。
自古以来,称帝必要祭告天地,司马懿也不例外。
此时,贾逵、王昶等司马懿的谋臣武将,司马朗、司马孚等司马氏的皇亲国戚,皆已肃列于高台下,静候着司马懿的到来。
司马懿在万众瞩目之下,上得高台,完成了一系列称帝的复杂礼议。
是年秋,司马懿于晋阳城南,筑坛祭告天地,宣布称帝。
国号,大晋。( )
914|第九百一十四章 东临碣石
一骑斥候飞奔辽东,将司马懿称帝的消息,报与了颜良。◎文學^r />
此时的颜良,尚在与群臣大宴,畅谈着攻灭高句丽,扫清刘备残党之事。
司马懿称帝之事,立时便搅乱了楚国君臣愉悦的气氛,令众臣惊讶之余,很快就愤慨难当。
司马懿敢称帝,这分明是对大楚的公然挑衅,大楚的将士们,如何能忍。
颜良倒是没有多少怒火,这年头乱世未平,有点实力的谁没有当皇帝的野心,曹操和刘备能称帝,司马懿为什么就不能称帝。
不过,颜良对此却有些惊讶。
历史上,司马懿在诛灭曹爽集团后,可谓是权倾朝野,而且他也得到了大多数世族集团的支持,那个时候的司马懿,是完全有能力黎帝的。
但司马懿却没有,直到他的孙子司马炎时,才代魏而立。
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个极其能忍耐的人,不会轻易的为皇帝的虚名所引诱,今时却又为何急着称帝。
几番思索,颜良很快就想明白了。
如今刘备已逃亡高句丽,天下间,能与他颜良较劲的,也只余下了司马懿所据的并州。
司马懿想收买人心,让并州的文武替他卖命,守住那一亩三分地,就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
所谓的好处,无非是官位和钱财,那么,司马懿称帝后,便可堂而皇之的给这些人加官进爵,借此来收取人心。
或者说,司马懿称帝,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很好,司马懿这个野心家,终于露出本来面目了。朕这回倒也省了找借口,可以名正言顺的灭他了。”颜良冷笑道。
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华夏大地上,注定只能存在一国,还有什么理由,比消灭另一个国家更名正言顺的呢。
“陛下,如今汉国方灭,幽冀间尚有诸郡未实质性归附。司马懿这般称帝,必是想招纳这些刘备残余势力归附,其威胁性不可不察。臣以为,灭高句丽之事,只能暂时缓一缓了。先当灭了司马懿的伪晋,平定中州之后,方才能考虑扫灭四夷。”
听得许攸的进言,颜良沉思半晌,微微点头:“子远言之有理,司马懿这厮扰乱河北,是比刘备和高句丽的威胁要大。是该班师南归的时候了。”
计议已定,颜良在襄平逗留了三天,遂是下令班师南下。
吕蒙等辽东诸臣,依旧镇守辽东。颜良则率赵云、太史慈等部将,率大军南归。
而为了防备高句丽,颜良又为吕蒙留下了两万多步军,算是对他辽东军团的实力补充。
此时时已入秋。滨海道的雨水将尽,道路恢复了不少。颜良此番南归,则不再走卢龙塞,而是走沿海大道而行。
大军南行,走地人烟稀少的滨海道,进入了辽西郡境地内。
这一日,途经一山,那山傍海而立,高耸入云,气势甚是恢宏。
颜良便问向导,那山为何名,向导答道,那山名为碣石山。
“这就是传说中的碣石山么?”颜良神色之中,闪过了几分深邃,仿佛想起了什么回忆。
颜良兴致一起,遂叫大军于碣石山附近设营,颜良则带数十骑,登上了那碣石山顶,以观海景。
这碣石山的主峰上,建有一座“汉武台”,传说当年汉武帝东巡至此,曾在此地建台观海。
颜良驻立在那年久失修的高台上,举目远望,但见大海茫茫,波澜壮丽,何其浩大。
举目极望,更见大海之中,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声如坟,在那蔚蓝的大海中,显得甚是突出。
观此美景,脑海中回忆着旧时的记忆,颜良不禁想起一首古诗,遂是即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首《观沧海》吟罢,左右之士,无不惊叹称帝,而随驾还朝的许攸,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许攸追随颜良多年,自以为对颜良最了解不过,在他眼中,颜良是一个勇武无双,智谋绝顶,我行我素的枭雄霸主。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