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范盛情挽留,赵云在犹豫了一番之后,就选择留在令支。
辽西毗邻辽东鲜卑,留在这里,虽不一定能实现公孙瓒对赵云的全部期望,但至少可以杀胡,可以保家卫国,这对于年轻的赵云而言,有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
田豫苦劝赵云,可赵云这较真儿起来,别说田豫了,就算夏侯兰在也拿他没办法。
好兄弟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苦劝赵云无果后,田豫也和赵云一起留在了令支,在公孙范的帐下听候调遣。
辽西并不是一个富庶的地方,由于地处偏远,又有鲜卑作乱,故而人口不算太多。
公孙范这个人,用田豫的话说:“有小才而无大能,乱世中能否守住基业都成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田豫坚决不同意赵云和公孙范走的太近。
而赵云也因田豫为他而留在令支,感到非常地愧疚,于是在这一点上,同意了田豫。二人和公孙范商议,决定出兵辽东鲜卑,并且占据了位于幽州之外地白狼城。
这白狼城,是辽东鲜卑进入幽州的必经之路,位置很重要。
在对待外族的问题上,公孙范和他地兄长是一个态度。见赵云愿意扼守白狼,自然是万分的高兴。封赵云为白狼校尉,田豫为督军从事,领三千精兵驻扎在白狼城。
赵云并不是一个善于统兵的人。
不过有田豫相助,渐渐的开始对兵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界和见识都获得了提高。
初平四年,当朔方大捷的消息传来时,赵云也不禁拍案叫好。
可是没过多久……
对于董卓的突然被杀,田豫表现出了与大多数士
一样的观点了。
“事实上,自董卓入阳之后,除了在对待士族的问题上有偏差之外,他的一系列政令,包括武功侯所提议的平流三策,平戎三策,招贤令可以说都是针对时政的良药。若薰卓不死,十年后,定能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只可惜……实在可惜。”
和当初相比,赵云对董卓的看法,也改变了许多。
同时对公孙范的作为,也怀有无比的失落。如果换一个人,只怕已经离公孙范而去。
赵云之所以为赵云,就在于他的信。
不管公孙范如何。人家收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轻言放弃他。
在这一点上,田豫虽然很不满赵云地死脑筋,可也不得不对他感到万分的钦佩。
也许正是因为此,我才会和子龙走在一起吧。
原以为,董家从此也就完蛋了。赵云和田豫留守在白狼,一边抵御鲜卑,一边默默的观看着关东诸侯所上演的一幕幕闹剧。说实话。那些闹剧让赵云觉得很恶心。
对汉室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对关东诸侯也没有了耐心。
赵云和田豫本打算在这白狼待一辈子。我或许没有能力改变天下。但我至少要保住这一方乡土的安宁。至少,我们在这里一天,鲜卑人就无法直面幽州的父老乡亲。
但是……
令天下诸侯都感到震惊的是:董俷并没有就此而沉沦,反而在西域混的是风生水起。
自大将军窦宪之后,汉室何时建立过如此功勋?
这不单单是把敌人击溃,击败,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整个西域纳入了大汉地版图之中。
那西域五十国。可足足抵得上汉室六分之一地版图啊!
如果再加上朔方,漠北高原的土地,那么董俷手中的土地,就是四分之一个汉室。
如此显赫的功勋,就算是关东诸侯想要掩盖,就算是天下的士人不愿意承认,可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雪亮。至少。西域汉民衣食无忧。至少,连鲜卑人谈起西域,也不禁为之色变。
赵云知道:鲜卑人在害怕!
一旦西域的兵锋指向了鲜卑。那么将会是怎样地一番情形?
私下里,赵云对田豫说:“恨不能在大都督麾下效力,即便战死沙场,也死而无憾。”
可惜,如果几年前他们选择的董俷……
但是现在,赵云和田豫,都要恪守一个下属的本份。
说不定有一天,当公孙范和董俷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二人还要和董俷兵锋相见呢。
所以,当赵云听了田豫的问话之后,笑着摇了摇头。
“能为大都督效命,确是一件快事。可如若不能,与大都督与疆场争锋,即便是死于大都督之手,云亦心无遗憾。倒是国让你,若有机会离开,千万不要有犹豫。”
田豫闻听,立刻露出了不快之色。
“子龙此话从何说起?你我都仰慕大都督,可是要我背弃朋友,却是万万不能。先主之前对刘玄德何等的器重,到死都没有想到,那刘玄德会置他于死地。背信弃义,莫过于此……子龙,豫哪怕是死,都不会效仿那刘玄德的作为,与你为敌。”
刘玄德……
赵云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对刘备地仇恨,简直无法用言语能表达。
赵云有一愿望:亲手斩下刘备地首级。不过看公孙范的情况,只怕是没可能实现。
和田豫相视一眼之后,二人忍不住仰天长叹。
就在这时,一骑自白狼城方向疾驰而来,风一般的来到赵云田豫面前,马上斥候跳下了战马。
“启禀校尉大人,主公八百里加急,送来急件!”
说着话,双手捧着一封信,递向赵云。
自有亲兵上前,从那斥候手中接过了信件,转交到了赵云地手中。
信皮上,盖有公孙范的火漆印信。赵云和田豫一眼就认出,这信件确实来自辽西。
心里奇怪:这许多年都不见有过这种八百里加急,公孙范这一次,又是因为何事?
赵云拆开了信封,从里面抖出信瓤。
一目十行在上面扫了一眼,忍不住啊的一声惊呼:“国让,大事不好了!”
田豫看赵云的脸色,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连忙问道:“子龙,那信上究竟写的什么?”
赵云倒吸一口凉气,轻声道:“幽州牧吕布与辽东太守公孙度,联手出兵,夹击辽西!”
355|第三二六章 卢龙塞
吕布为什么会突然与公孙度联手夹击辽西?
这话,就要从董俷送信给吕布,请他出面平息公孙度和樊稠之间的冲突开始说起。说实在话,吕布在接到了董俷的信时,却是一肚子的不高兴。想当年你董西平有你老爹撑着,指使我干这个,干那个也就罢了。如今你已经落魄到了西域,居然还派人给我送信,让我做什么调解人?我如今可是堂堂幽州牧。
的确,吕布现在的官位很能唬人。幽州牧,温侯(县侯),卫将军,哪一个头衔拿出来,也都是让人不敢小觑。虽然董俷的这封信里面,话说的很婉转,也很客气,并没有指手画脚的含义在里面。可吕布还是觉得,这心里面的心气不是很顺。
依着吕布的性子而言,是不想管这件事。虽然辽东和乐浪是幽州的治下,可吕布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找袁绍的麻烦。若非袁绍,他怎么会有云中那一场惨败呢?
魏攸出面劝阻住了吕布。
刘虞死了……自扶吕布上位之后,魏攸的身体也开始变得不好了。毕竟这年纪大了,加上幽州的恶劣气候,公务繁杂等等,让魏攸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过在听到董俷来信之后,他还是拖着病体找到了吕布。
吕布正在花园中和妻子严氏、来莺儿饮酒。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男孩儿名叫吕撷,是吕布和正妻严氏所生,年已十四。这严氏,也是并州大户,当年吕布能崛起,里面有不少严氏的功劳。这严氏生就豪爽的性情,能文能武。儿子吕撷也是身体健壮,比之同龄人高了不少,也魁梧许多。这吕撷追随吕布学武,一杆方天画戟使得出神入化。只是年纪尚小,吕布对之极为宠爱,不肯让吕撷走上战场,故而至今是声名不显。
女儿吕欣,年方六岁。是来莺儿和吕布的结晶,小小年纪不但有母亲的美貌,也颇具父亲的英气。别看吕欣是庶出,可一家人对吕欣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对吕撷。用吕布的话说,“我这女儿,是天生的富贵命。将来若非是雄霸天下的英雄,休想娶走我的女儿。”
所以,当魏攸来访的时候,吕布也没有让妻妾离开,反而抱着吕欣相迎。
在塞上人看来,让妻妾出面款待,是一种对客人的尊敬。但是这种风俗若是落入了士人的眼中,却是极端的侮辱。女子怎能登上台面?演义里,吕布在徐州曾让妻妾出面迎接刘备,却气得张飞拔剑要和吕布决斗。事实上,除了看不起吕布之外,这里面也有一定的文化观念习俗上的差异,只是吕布和张飞,谁也不肯解释。
好在魏攸也是生在在幽州,对吕布的这个习惯,倒是能理解。
坐下之后,魏攸寒暄了两句,开门见山道:“主公,听说您不打算出面调解辽东和乐浪的冲突?”
吕布脸一沉,点头说:“布确是不想出面。那辽东、乐浪地处偏远,我何苦为此事而出面?让他二人斗个你死我活,我坐收渔人之利,岂不是省了很多的麻烦?”
魏攸摇头:“主公,你错了!”
若换个人这么说,吕布早就一脚踹翻了桌案,拔剑杀了对方。
可魏攸不一样,那不管怎么说,都是吕布的半个老师。
心里虽然有些不快,但吕布还是耐着性子说:“先生,布那里错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又有什么不对?”
魏攸道:“主公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谁?”
吕布想了想回答:“并冀的袁绍,塞外的鲜卑,都是我之大敌。”
“那主公以为,与这两方交锋,又能有几分的胜算?”
吕布想了想,却没有回答。
魏攸正色说道:“鲜卑虽然势大,不过却已经是盛极而衰。和连与其父相比,一个是老虎,一个是不成气候的家狗。有张辽徐晃在朔方牵制,和连纵是有心,也无力南下……不过并冀袁绍,却非同一般。主公就算能胜他,也绝不是旬日可做到。”
老头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很沉稳,也很直接。吕布虽然骄狂,却不是一个不知道好歹的人,听老头子这么一说,也忍不住点头承认。
“若主公与袁绍交锋,那公孙度和樊稠二人,不论哪一个胜利,必将实力大涨。到时候,他处于辽东边荒,又怎能甘心?一旦闹将起来,主公你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况。”
吕布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若我挥兵攻取辽东乐浪,又该如何?”
“呵呵,别看公孙度和樊稠现在打得凶狠,可毕竟都是出自一家门下。如果主公出兵,他二人定然会捐弃前嫌,联手迎战。莫要忘记,这并冀二州,尚有袁绍。”
吕布的面颊,抽搐了两下。还是这老家伙看的长远,我却没有想这么多。
“敢问先生,那布当如何做才好?”
“公孙度和樊稠,必须并存。二者相互牵制,可保我后方暂时无虞。等我们能收拾了袁绍之后,再对付这二人。到时候我们雄霸北方三州,区区辽东乐浪,不足为虑。”
魏攸说着,轻捻胡须道:“更何况,我们还可以趁此机会,卖那位西域王一个面子。”
“为何要卖他这个面子?”
魏攸笑道:“很简单,我们需要朔方保持对鲜卑的牵制。主公,你以为那位西域王,会甘心一辈子呆在西域吗?观其所为,就是为了清除其后方之隐患。一俟西域平定,董西平定然会出兵……有这么一个盟友在,总好过多一个敌人,是不是?”
魏攸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吕布陷入了沉思。
“真的,要帮他吗?”
抬起头,向来莺儿看去。只见来莺儿正在专心致志的逗弄着女儿,根本就没有听吕布和魏攸在说些什么。
吕布不爽董俷,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
想当初,董俷在长安剽窃《爱莲说》一文,做赋赠送与来莺儿,引得雒阳轰动。来莺儿有一段时间,也因这《爱莲说》而对董俷无比的痴迷。若非知道蔡琰的存在,她绝无希望进董家门,这一段姻缘,还真的有些说不清楚。
也许有人要问,为何吕布能娶来莺儿,董俷就娶不得?简单,吕布的正妻严氏,不过是九原大户之女,说穿了就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所以,以吕布的身份要纳妾,自然没有问题。
可蔡琰就不一样了。飞白先生蔡邕的女儿,当世闻名的才女。这样的身份地位,董俷可以娶任红昌和董绿,却是万万不可能娶一个舞伎。那是蔡琰和蔡邕都无法接受的一个身份。
吕布也是后来才知道了这件事情,心里难免有些疙瘩,之所以拜师魏攸,里面也有一些董俷的缘故在里面。武的比不过,文的也不行。连纳妾的对象,也是因为董俷不接受最后才嫁给了自己。这让吕布心里面,怎么可能舒服?好在,自从嫁给吕布之后,来莺儿相夫教子,表现的非常得体。吕布也是爱煞了来莺儿,既然大家都聪明的不提及这件事,他也懒得去再翻旧账。
沉吟了片刻之后,吕布说:“既然如此,还烦请先生以我的名义书信一封给那公孙度和樊稠,就说我得武功侯的嘱托,请他二人就此罢兵,各守其土,不得再有冲突。如若不然的话……我当兴兵,与其中一方联手,到时候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魏攸听闻,点头答应。
樊稠不是个惹是生非的人,他守住乐浪,同时按照董卓的交代,对三韩进行凶狠的打击。这次冲突,完全是公孙度挑起来。事实上公孙度面临扶余和乌桓的压力,也希望能扩展后方,增加势力。这自然不可避免的,就和樊稠产生了严重冲突。
虽然董卓死了,可樊稠还是忠于董家。公孙度却不一样,他是个有野心的家伙。董卓一死,关东大乱,他就生出了一些念头。接到吕布的信之后,樊稠自然没意见。可是公孙度却是满腹的怨言……不过,他也没办法,区区辽东,还真的抗衡不得吕布。所以,公孙度就把目光放在了辽西方向。
公孙范和公孙度,虽然都是姓公孙,可彼此之间,却没有半点的关系。公孙范在辽西,俨然是自立山头,非但不听从吕布的命令,而且屡次与乌桓联手,袭扰辽东。一方面是为了震慑幽州,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公孙度,吕布决定和公孙度联手夹攻公孙范,而后平分辽东,算是让公孙度这心里平衡了不少。
……
兴平四年三月,西域战事已经落下了帷幕。
翁归靡被董俷麾下大将越兮所杀。典韦的乞活军在正月时杀入乌孙,摧枯拉朽一般的直扑赤金城下。元贵靡没想到翁归靡十几万大军会被杀得落花流水,根本来不及反应,已经是兵临城下。无奈,元贵靡献出降书顺表,被押送至汉安县居住。至此,整整持续了一年之久的西域大战,正式结束。
葱岭、天山各路诸侯国,在得知了大宛乌孙相继覆灭的消息之后,纷纷上疏投降。董俷也没有拒绝,把这些诸侯王全部送到了汉安县。
自有羊续来负责安排这些诸侯王,董俷才懒得去理睬这件事情。
臧霸率军陈兵于呼揭草原,与陈到的踏白军兵合一处,在北匈奴草原上站稳脚跟。由此,西域开始了漫长的休养生息。
……
卢龙塞,位于徐无山麓的东边,坐落有两山之间,一边是云山,一边叫做梅山。这里是辽西北部的门户,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呵呵,也许会有人询问,卢龙塞?没听说过……怎么什么不什么的,就是战略要塞?其实,这卢龙塞如果用后世的名字来称呼的话。就叫做喜峰口。
整个卢龙塞,是依山而建,有三道城墙,形成了一个‘日’字形的防御体系。外围墙高伍长,宽三丈,长一百丈,有石块从里到外的堆砌而成,中心地带矗立两丈高的城楼,名之为望日楼。主城墙两端,修建有扶墙,城墙上也各有一座城楼。位于梅山上的城楼,叫做梅楼;位于云山上的城楼,名叫做云楼。由主城墙向内进一百步,两山之间还有一座高大城楼,长五十丈,宽三丈,名为卢龙楼。
这本是为了阻止胡族入侵而建立,城墙可以说是高厚坚实。
里面有兵营,有马廊,还有粮仓。只要守将不是个笨蛋,三千精兵,就可以将十万大军阻隔于卢龙塞之外一年之久,可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为辽西北面之天堑。
赵云接到了命令,赶赴卢龙塞。就这一点而言,公孙范也不是一个废物。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