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轰不倒”,正是因为它“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诗人从这三个方
面深入刻划黄山松的品格,给每个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理想篇(节选)
纪宇
假若一个青年没有革命理想,
该怎样描绘他才比较恰当?
朋友,让我们来试试吧,
为他打几个简单的比方:
像一只木船,没有船舵,
像一辆汽车,没有汽缸。
像断电的灯,没有光亮,
像干涸的河,没有波浪。
咱们还是直截了当,
再来为他画一幅肖像:
他的眼睛大大的,生得漂亮,
神色中却没有坚定的光芒;
他的头发黑黑的,梳得溜光,
脑壳里可缺少健康的思想。
他的嘴唇红红的,发音宏亮,
可说出话来却不够高尚;
他的身材高高的,体魄健壮,
可干起活来懒懒洋洋。
他高兴时,一脸阳光,
那大概是又添了一件时髦衣裳;
他生气,满面冰霜,
那大约是虚荣心受到了损伤。
他经常能感到满足,
不挨批评就是最大的奖赏;
他的青春像一朵纸花,
有鲜艳的色泽却没有芬芳。
他的生活像一潭死水,
没有源源清泉向里面流淌;
他的价值像一个气球,
仅仅有体积但缺少重量。
他的前途像一片树叶,
秋霜会使它坠落泥塘;
他的干劲像温度计上的水银柱,
会随着心情有冷热上升、下降……
够了,我已经讲得太多,
没有理想的人不过是饭袋酒囊!
理想呵,你是鲜红的,发着光亮,
像早晨的太阳一样辉煌;
理想呵,你是运动的,翻着波浪,
像无边的大海一般浩荡!
理想呵,你在前进着,向着远方,
像呼啸的机车跃过隧道和山岗;
理想呵,你在传播着,给人力量,
像温暖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城乡!
清晨,我迎着朝阳走进工厂,
我懂得,怎样为理想操纵车床;
傍晚,我披着晚霞回到村庄,
我知道,又为理想架起一道桥梁;
夜里,我踏着风雨上哨换岗,
我明白,是在为理想紧握钢枪。
我在为研制高能加速器努力攀登,
我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获得武装;
我在和平的“战场”上攻克尖端,
我在图书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我在地质队里给大山查体,
我在采油树下为油泉测量;
我在饭店里,为顾客服务,
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宣讲……
我呵,我们——年轻的一代,
像茁壮的青松,奔腾的海浪!
我们干的,是各行各业,
我们为的,是共同理想!
我们的总任务写在宪法上,
是中国公民就应该发奋图强;
实现四个现代化载入了党章,
是党团员,就必须做出榜样!
我们这一代——确有把握,
跟着党迎来二十一世纪的霞光;
我们这一代——斗志昂扬,
跟着党把伟大的祖国建成天堂。
呵,我们不仅有崇高的理想,
还有实现理想的意志和力量;
呵,我们不但能为理想歌唱,
而且愿为理想洒尽热汗和血浆!
[欣赏]
诗人纪宇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我认为诗应该有激情,有形象,有
理想,同时还应该有哲理,有韵律。诗必须是美的,从外观形式到所蕴内容,
尤其重要的是语言……我追求的语言是‘诵能上口,朗朗有声,如行云流水,
通畅易懂;读可悦目,文采清丽,似霞飞星闪,美不胜收’。”理想,是每
一个人在一生中永远奋进的精神支柱。这首诗歌颂着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
振奋起“实现理想的意志和力量”。同时,也在形象的对比中,揭示出没有
理想的人的空虚、苍白、慵懒和可怕。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顶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云霞、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生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欣赏]
舒婷的一首意蕴深远、形象鲜明的《致橡树》,几乎成了新时代女性的
“爱情宣言书”:“我们”彼此倾心,“互相致意”;“我们”心心相印,
“没有人能听懂我们的言语”;“我们”各具特色,“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平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
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欣赏]
这是一首我国读者几乎人人皆知的词。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宋代朝廷的高
压政策下,诗人不得不以隐晦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宦海官场的失望。我国著
名学者夏承焘教授对此有高论如下:“‘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是说‘我
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又
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
但是又怕竞争激烈,难以容身。”然而这首诗并非政治诗,它写的是赏月和
忆友。在这一点上,除了李白《把酒问月》,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可能是
中国诗中写月的最高境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欣赏]
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我爱这土地》,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
如何表达对于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热爱呀”之类的口
号,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
只小鸟,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小鸟那“嘶哑的喉咙”的“歌唱”中。
“歌唱”也不是轻柔空灵的,而是无比凝重深沉。因为祖国那“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惨遭蹂躏,面临沦亡。最后,诗人以小鸟之死,把诗
情升华到顶点,而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浑融合一,则是诗人赤诚之心的真
实写照。
航标
冀汸
再没有比你更孤单的
远离两岸
站在流水中间
前后左右
没有一个伙伴
再没有比你更辛苦的
大风大雨
潮涨潮落
照旧蹲在原处
寸步也不移动
再没有比你更寂寞的
巨轮驶过去
小船划过来
谁都看见了你
谁也不跟你招呼
再没有比你更认真的
老用沉默的语言向水手诉说
哪里是浅滩
哪儿有暗礁
黑夜里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指明安全的航道
[欣赏]
冀汸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这首《航标》,是
典型的咏物诗。在咏赞“航标”时,诗人能抓住事物的特质,从几个方面加
以人格化的写照,从而形象地表现出所咏之物象征着的精神内涵,由一事一
物的赞咏,推及到一种人生境界的歌颂。
诗中赞咏的主人公“航标”的性格品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关系中揭示
的。像它的“孤单”、“辛苦”、“寂寞”,都与它所处的环境相关联。可
它却能“安心”于艰苦的环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树的哲学
屠岸
我让信念
扎入地下
我让理想
升向蓝天
我——
愈是深深地扎下
愈是高高地伸展
愈是同泥土为伍
愈是有云彩作伴
根须牵着枝梢
勿让它
走向缥缈的梦幻
枝梢挽着根须
使得它
坚持清醒的实践
我于是有了
粗壮的树干
美丽的树冠
我于是长出了
累累果实
具有泥土的芳香
像云霞一样
彩色斑斓
[欣赏]
屠岸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
哲学,是个深奥而抽象的字眼儿。诗人如何把具体的“树”的形象同“哲
学”组织在诗中呢?“树”给予人们怎样的“哲学”启迪;“哲学”、“理
念”又是怎样通过“树”的刻画表现出来的呢?
解析这些问题,正是解读这首诗的关键。
先看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因为沃土膏壤在滋养着它;只有挺拔向上
才能茁壮成长,因为扭曲或枝枝缦缦将不会长出粗壮的躯干,也不会结出累
累的果实。这似乎是人人熟知的道理,可其中正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则需要
人们细心思考。理想必须有坚实的理性基础和现实基础,不能虚无缥缈,这
正像树要根植于泥土;理想又必须具有崇高的目标,且高远的志向要与坚实
的基础紧密相连,不能短浅平庸或旁逸横生,这又如同树干高耸直指蓝天。
在经过诗化的思辨后,具有泥土的芬芳又呈现云霞般绚丽的“累累果实”出
现在人们的面前,“树”带给人们的哲学启示也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之中。
插秧
詹冰
水田是镜子
照映着蓝天
照映着白云
照映着青山
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插在蓝天上
[欣赏]
詹冰,本名詹益川,是一位台湾的诗人。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抒情佳作。奇妙的是,这“画”
不仅在山水田园之中,更高悬于蓝天白云之间;这“诗”又不仅溶于田园风
光之中,更凝结在农夫插秧的一举一动、辛勤而欢快的劳作里。全诗明朗朴
实,清新秀丽。特别是诗人选景的角度、透视与折射的本领、浓缩聚光的技
巧,对我们描写景物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欣赏]
余光中是台湾很著名的现代诗人。
他的这首《乡愁》,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和中华儿女思
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感情。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
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闻一多
忽然一切的静物都讲话了,
忽然间书桌上怨声腾沸:
墨盒呻吟道:“我渴得要死!”
字典喊雨水渍湿了他的背;
信笺忙叫道弯痛了他的腰;
钢笔说烟灰闭塞了他的嘴,
毛笔讲火柴烧秃了他的须,
铅笔抱怨牙刷压了他的腿;
香炉咕喽着“这些野蛮的书,
早晚定规要把你挤倒了!”
大钢錶叹息快睡锈了骨头;
“风来了!风来了!”稿纸都叫了;
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
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
桌子怨一年洗不上两回澡,
墨水壶说“我雨天给你洗一回。”
“什么主人?谁是我们的主人?”
一切的静物都同声骂道,
“生活若果是这般的狼狈,
倒还不如没有生活的好!”
主人咬着烟斗迷迷地笑,
“一切的众生应该各安其位。
我何曾有意的糟塌你们,
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内。”
[欣赏]
诗人抒发的是日常生活的琐屑小事中萌发的独特情趣与心境。抒情诗可
以表现重大的生活事件,抒写浓烈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可以捕捉平
凡小事、瞬间细节,展现微妙的心绪或情趣。闻一多先生在教学、研究和写
作的生涯中,常是日夜钻研,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诗人自己是不修边幅,
他的书案文具也常是零乱狼藉。这首诗捕捉了诗人书案上“杂乱无章”的景
致,在“静物写生”中演出一场“文具争吵”的“活报剧”;又在“众生”
怨言沸腾中,让“能力”不支的诗人出场,“平息”文具的纷争。在童话剧
的氛围中,突出诗人那风趣而略含自嘲的个性,从中显示一位执着治学、作
风简朴、精神乐观、饶有情趣的学者的形象。
西风颂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