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以及皑皑积雪的映照。界碑仅 3 米多高,并不壮观,也不引人注目,却
在世界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
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接乌拉尔河,全长 2000 多公里。整个山脉说不
上雄伟,平均海拔仅四五百米,最高峰也不过 1894 米。山脉中部地势较平,
乌拉尔河上游水浅易渡,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就成为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
17 世纪初,沙俄派出第一位访华使节伊万·匹特灵从这里来到中国,使
者又带着明朝万历皇帝发出的中国第一封致沙皇的国书,越过乌拉尔山回到
莫斯科。不想,这封国书在莫斯科竟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直到 56 年以
后,才被住在托博尔斯克的一位中国人译出。
19 世纪末,西伯利亚大铁路修成,乌拉尔山脉更成为沟通欧洲与远东的
交通要道。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北部的苏伊士地峡,起自地中海的塞得港,向南流
经提姆萨赫湖和苦湖,至陶菲克港入红海,是亚、非、欧三大洲水路交通的
枢纽,是连接西欧和印度洋之间的一条海上捷径。从大西洋经苏伊士运河到
印度洋的航程,比起绕经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来,缩短了 8000~10000 公
里。
开凿苏伊士运河的计划者和组织者是法国人勒塞普(1805~1894)。勒
塞普曾出任法国驻埃领事。1859 年 4 月 25 日运河破土动工。1869 年 8 月 18
日地中海和红海被沟通。11 月 17 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历时近 11 年。
运河西岸,是埃及著名的运河三城——塞得港、伊斯梅利亚城和苏伊士
城,都是人口聚集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甜水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水,水渠几乎同苏伊士运河平行,被称为“小运
河”。渠上白帆点点,往来穿梭,渠旁农田树荫,郁郁葱葱,沟成了一幅别
致的图画。运河东岸,则是另一番景象,绝大部分地段是一片黄色沙海,渺
无人烟。这是尚待开发的西奈半岛。
苏伊士运河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欧亚两洲间的海运货物大
部分要从这里经过。
苏伊士运河也在不断的现代化,不仅加宽和加深了运河河道,以便让更
大更多的船只通过,而且建立了新的航道管理系统。在伊斯梅利亚苏伊士运
河管理局大楼的最高层,设置了电子航道管理系统的中央控制室。站在成排
的电视荧光屏前,运河各段的情况和在运河上航行的船只一览无余,值班人
员坐在荧光屏前不时发出有关的指示。
南行的轮船从塞得港徐徐驶进苏伊士运河,航速一般限制在每小时 13~
14 公里,在运河的航行时间一般是 12 小时到 13 小时。加上在运河中停泊、
等待的时间,通过运河共需 24~26 小时,到陶菲克港,就走完了 173 公里
的运河全程,进入红海的苏伊士湾了。
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成为从大
西洋经地中海到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咽喉要道。凭借它得天独厚的
战略地理位置,苏伊士运河已成为世界海运枢纽,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道。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879 年法国全球巳拿马洋际运河公司从当时统辖巴拿马的大哥伦比亚
联邦取得运河开凿权,并于 1880 年 1 月 1 日正式着手开凿。运河工程由曾经
负责修建苏伊士运河的勒塞普主持。在动工典礼上,勒塞普的 7 岁的女儿费
尔南迪挖了第一锹土。但是,由于巴拿马运河地峡自然条件与苏伊士地峡不
同,这里是个潮湿而多山的地带,开凿工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半途而
废了。
1902 年,美国以 4000 万美元的代价收买了法国的巴拿马运河公司,取
得了巴拿马地峡的 10 英里(约等于 16.1 公里)宽的狭长地带的永久租借权
和在这一地带内开凿运河、修建铁路以及驻军设防的权利。1904 年美国继续
开始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工程,他们接受法国公司失败的教训,决定修建水闸
式运河。修建运河除从当地及西印度群岛雇佣工人外,还从非洲、南欧以及
东南亚、中国雇来数万劳工。工程历时 10 年,耗资 38700 万美元。1914 年 8
月 15 日,万吨蒸汽货轮“埃朗贡”号首次通过运河。1920 年 7 月,美国宣
布运河供国际使用。
由于巴拿马地峡地势起伏,山峦重叠,同时运河所连接的大西洋和太平
洋水位相差也较大,高潮时可差 5~6 米,因此必须建水闸式运河,船只必须
借助运河内水闸水位的升降和河岸上电气机车的曳引,翻上爬下。轮船从太
平洋一侧的巴拿马湾的巴尔博亚港入河,航行 12.9 公里,到达第一组水闸—
—米腊弗洛雷斯水闸。船只来到水闸跟前时,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内后,闸
门便关闭起来。这时河岸两边的电气机车缓缓拖着轮船爬坡。这样连升两级,
水位升高 16 米多。船只经过米腊弗洛雷斯湖,来到了佩德罗·米格尔水闸,
水位又升高 9.5 米多。到此船只进入运河本流。美国人为了纪念 1907~1913
年间主持这段开凿事务的盖拉特,把它命名为盖拉特航道。船只从这段长 13
公里的航道中驶过后,在甘博亚附近驶进了长 38.5 公里的加通湖。辽阔的湖
面碧波荡漾,湖中有许多美丽的小岛,还有种奇异的浮岛。在加通湖中航行
约 3 小时,轮船来到加通水闸,这是全航程中水位最高的地方,也就是运河
的顶点。这组水闸共有 3 个部分,犹如 3 个高大的台阶。船只经过这 3 个闸
门,水位降低 26 米,出了加通水闸,水位与大西洋海面齐平。从这里航行
10 公里,就到达了运河的大西洋入口处,即加勒比海利蒙湾内的克利斯托巴
尔附近。运河全长 81.3 公里,一般船只通过运河约需 16 小时。运河上航行
设备齐全,多数船只可日夜通行。
在巴拿马运河凿通前,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航行必须绕道南美大陆南端
狭窄而曲折的麦哲伦海峡或常有暴风雨的合恩角,运河的开通把两大洋沟通
起来,使两洋沿岸的航程缩短约 14500 公里,并减少了航行中的危险性。
航路的缩短大大便利了海上交通和国际贸易,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
物常达 4000 余万吨,占世界海上贸易总额的 6%左右。目前一年约有 60 多
个国家的 1.4 万至 1.5 万艘轮船通过运河,平均每天 40 多艘。
1977 年 9 月 7 日签署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
立和经营条约》规定,废除 1903 年《美巴条约》,取消永久性概念,从 1979
年 10 月 1 日起,在 20 年期间巴拿马将逐步收回运河及运河区主权,到 1999
年底巴拿马将全部承担对运河的管理和防务工作,届时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
将全部撤离。
亚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在白令海峡一带地区,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勇敢者的足迹。1725 年 1 月
28 日,任俄国海军上校的丹麦人白令,受俄皇彼得一世之命,前来探险考察。
他花费了 17 年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查清了亚、美大陆之间并非是陆地相
连,而是中间隔着一条海峡,证明了通过这里是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短航线。
但是,这个年近 60 岁的探索者在完成了任务之后,却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
同行的有几个人被狐狸包围咬死了,他自己也死于坏血病。白令海峡就是为
了纪念这位科学的先驱者而命名的。
白令海峡地处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亚洲大陆东北端的选日涅夫角和北
美洲大陆西北端的威尔士角,把大洋“挤”成了这条窄缝,两地之间最近距
离仅 35 公里,乘坐雪橇不到 4 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两“角”夹峙的白令海
峡中,有两个分别属于俄、美的小岛,日界线便从两岛之间通过,因此,在
两个相距仅有 4 公里的地方,却隔着一天的日期。白令海峡水深仅 42 米。据
考证,1 万年前这里曾是连接亚、美大陆的一座“陆桥”。人类和许多动植
物,早先曾通过这里移居到美洲,而美洲的动物也从这里到亚洲“串门”。
威尔士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岛,是白令于 1741 年发现的,以后俄国皮毛
商人还在这里建立了村落。但是,这片当年十分荒凉的冰天雪地,被沙皇于
1867 年以 720 万美元的代价卖给了美国。现在的阿拉斯加州,已经成了“能
源的源泉”而身价倍增。
美国和前苏联政府商定,在白令海峡共建一座跨国公园,计划共占地 296
万亩,美国一方的在阿拉斯加州的西沃德半岛上,前苏联一方的在西伯利亚
靠近白令海峡的楚科奇半岛的顶端。这两个地方都是人烟稀少、但野生动物
资源丰富的地方,是地球上难得的“没有污染的地区”。这座世界上占地面
积最大的公园建成后,两国人民可以自由往来其间,同时也将吸引各国的科
学家和游人前来考察和观光。
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线——合恩角
1520 年 11 月 1 日,麦哲伦的船队沿着南美洲大陆东岸南下,来到了一
个荒岛礁石成群的地方。这一带水域风大浪高,凶猛的急流四方乱窜,海水
中还常飘浮着巨大的冰块。船只在“羊肠小道”中艰难地航行着,最后总算
通过海峡进入到太平洋。为了纪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功绩,后人把这个海峡
命名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穿过海峡的财候,看到南侧的岛屿上到处有
印第安人燃烧的簧火,便给这个岛屿起名叫“火地岛”。合恩角就处在火地
岛的南端,在南极大陆未被发现以前,这里被看作是世界陆地的最南端。
合恩角,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通过这里的经线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
界。
合恩角离南极洲很近,捕鲸的活动曾是这一带的重要事业。在这里可以
见到用鲸肋骨做成的“栅栏”,在穷人家里还有用鲸椎骨做的小凳。在 1914
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以前,这里是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航行的必经之路。现在
经过巴拿马运河比绕道合恩角缩短了 1 万多公里的航程,但是船只通过运河
不仅受到吨位限制,而且要等待开启船闸,费时间太多,所以“人工海峡”
还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海峡的作用。
火地岛的气候变化无常,有时从大西洋海面刮来的飓风时速达到 150 公
里,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更多的时候火地岛是宁静而美丽的,境内高山耸峙,河渠纵横,蓝天大
海映着山顶的积雪和山谷的冰川,山腰间林木苍翠,山脚下牧草丰美,它奇
异的风光和神秘的色彩,使这里成了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
火地岛东半部是阿根廷领土,西半部属智利管辖。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
乌斯怀亚,是世界上最南的城市,它离南极半岛只有 1000 公里,是进入南极
的门户,是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在印第安语中,“乌斯怀亚”意思是观赏
落日的海湾。在这里观赏落日,水天上下,云霞似锦,美不胜收。
大西洋与印度洋分界线——好望角
500 年前的一天,沿着非洲西南海岸,有一艘三桅帆船在南下。当他们
航行到大陆南端的时候,遇到了南大西洋上特有的暴风恶浪。风暴和凶猛的
海流掀起一道又一道的巨浪,就像是要把船只撕裂似的。这时,船上的人一
个个神情紧张,面如土色。最后,这些人总算在一个岩石的岬角上得以死里
逃生,可是谁也不愿再继续向前航行了,只求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地回去。原
来,这是葡萄牙的迪亚士率领的探险队,为了到东方掠夺黄金,想寻找一条
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他们没有达到目的,回去对国王说是因为遇到了“风暴
角”,而无法继续前进。而葡萄牙国王看了他们绘制的地图,却认为从此到
达“黄金之国”有了希望,便给这个地方起名叫“好望角”。
又过了 10 年,1497 年 11 月 22 日,又一个由探险家达·伽马率领的葡
萄牙远航队,第一次绕过好望角,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印度。大西洋通往印度
的航线从此打通了。通过好望角附近的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经线,是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近代,在好望角附近建起了开普敦港口,这里成为
欧、非、亚三大洲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1869 年
修成了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间的海运货物得以分流,但仍有很大一部分,
还是经过好望角运输的。
好望角北连开普敦半岛,西面的特布尔湾和东面的福尔斯湾,都是天然
良港。特布尔湾有开普敦商港,它的深水码头可停泊 40 多艘远洋巨轮。福尔
斯湾有西蒙斯敦军港,可停泊 50 艘军舰,是非洲大陆最好的港口。
为适应好望角航道发展的需要,近年在开普敦港内新建了一个可容纳 25
万吨以上巨轮的干船坞和一个世界范围的通信网。西至南美洲,东面包括整
个印度洋,南至南极海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南半球,在半径 5000 公里范围内
的飞机、轮船以至潜艇,都可以随时取得联系,对其活动情况提出准确的报
告。
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
在风平浪静的马六甲海峡北侧,当年的一个不为世人注目的马刺加王国
的小渔村,到 15 世纪末的时候,已经成为发达的马六甲城,其繁华盛况甚至
超越了西方的威厄斯、热那亚和亚历山大。琳琅满目的中国的漂亮丝绸和精
致的瓷器、印度的棉布、锡兰的肉桂、马来亚的锡块、东南亚的胡椒和香料、
阿拉伯的干枣和皮革、波斯的地毯、非洲的象牙和宝石,陈列在集市。穿着
五颜六色服装、操着各种语言的商人们穿梭在街巷。马六甲海峡成为历史上
著名的“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人对当地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当时,在城里专为中国人开辟了居
住区。15 世纪初,明朝三宝太监郑和 7 次下“西洋”,这里是必经之地。直
到现在,还保留着郑和为当地人民打的好几眼井,其中有一眼被命名为“三
宝井”。井前的三宝殿正面挂着“三宝天王千秋”大字金匾。
和中国人的作为成对照的却是另外一种境况。16 世纪初,一个叫谢兰的
葡萄牙人来到马鲁古群岛,看到这里遍地都是丁香树。对于喜欢用香料和胡
椒做调料的欧洲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块“宝地”。从此,带着“黄金梦”的
人们接踵蜂拥来到这里,大肆掠夺。马六甲海峡地区成了殖民主义者拚力争
夺的“肥肉”。
马六甲海峡,处在亚洲大陆南端的马来半岛(其最南为皮艾角)和苏门
答腊岛之间,是一条 1185 公里的狭长水道,最窄的地方仅有 37 公里。现在,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海上航行最繁忙的地区之一。日本所需 90%的石油都要经
过这里,海峡航道成了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海峡北侧的新加坡发展成为航运的中心。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