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于1987年8月采访了玛哈和他的父母。随后,A.M.又于1987年采访了玛哈和他的父亲,于1988年采访了玛哈及他的父母和祖母,又在1990年由帕玛士瓦尔德尔(Parmeshwar Dayal)作翻译,再次采访了他的父亲。N.K.C.也于1988年2月回到当地向这个家庭询问了A.M.发给他的补充问题。
  玛哈很早(12个月大时)就开始说话,并且对动物,尤其是骆驼,显示了极大的兴趣。很小的时候,玛哈就先于父母和兄弟起床,出去给父亲的牛饮水。他还催促父亲买一头骆驼。纳德拉维克村的村民无一人养骆驼,但当骆驼贩子牵著驼群走过纳德拉维克i村边的小路时,玛哈会走过去抓住牵骆驼的绳子,说这骆驼是他的。玛哈从蹒跚学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这样,直到后来他把其中几个贩子认作自己的亲戚为止。
  玛哈差不多两岁的时候,他告诉妈妈:“我儿子(lalu,指儿子或侄子)正往这边走呢。”他又说,他在银行里有一些钱,有个商人借了他的钱还没还。后来他又说这个商人的名字叫特查(Teja.)
  大约三岁的时候,玛哈经常从自己的食物上掰下几块,说:“这是给我孩子的。”他父亲问了他好几天,他才说出他有五个孩子,一个妻子,还说他兄弟也有五个孩子。(表2列出了玛哈的一些话。)过了一段时间,随著进一步的询问,他说他原来住在柏若甘(Baura Gaon),出去做生意时死在恒河边。他说他有两个女儿,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结婚了。
  玛哈哭著要父母带他去见他妻子,惹得父母很心烦。他们把他放在磨石上逆时针转,还采用了一种当地的驱魔术,想让他停止讲这些事,但是都没有用。一天,玛哈告诉他父亲:“我兄弟从骆驼背上掉下来了。”他父亲担心他的大儿子摔下来了,就出去看,结果发现是一个叫帕斯然(Pathi Ram)的骆驼贩子从骆驼背上摔下来了。而帕斯然的已经长大的儿子瑞帝珊姆(Radi Shyam)牵著骆驼经过纳德拉维克村时,玛哈曾经不止一次地叫他“儿子”(lalu)。
  玛哈讲的这些话终于传到了帕斯然一家的耳朵里。于是他们先是单独来看玛哈,然后又一起来看。玛哈的父母和帕斯然一家都说,因为两家属于不同的种姓,居住的社区又相隔1.25英里(2公里),所以在这次会面之前,彼此根本不认识。玛哈家的种姓是刹帝利,地位高于帕斯然家的首陀罗种姓。
  A.M.采访了帕斯然,他兄弟的遗孀,还有他的儿子和侄子们,得知帕斯然有一个兄弟名叫坎慕瑞(Khem Raj),是柏若甘村的骆驼贩子,出去卖骆驼时死在阿尔波的(Allahabad)附近,离恒河不远的地方。从表2可以看到,他有五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他去世时已经结婚。在1982年3月得急病死于阿尔波的之前,坎慕瑞经常从纳德拉维克村旁的小路经过,去市场卖骆驼。坎慕瑞去世时大约50岁。特查和帕斯然及其亲属与玛哈会面时,得出满意的结论,认为玛哈就是坎慕瑞再世转生的,因为他举止酷似坎慕瑞,而且能够说出他的钱存在何处,托与何人。他认出了特查,而且坚持说特查欠他的钱。特查后来把钱付给了坎慕瑞家,也就是默认了欠钱的事。
  后来,玛哈缠著父亲要去看“他的”(坎慕瑞的)妻子,他父亲只得带他去。坎慕瑞的遗孀说,玛哈准确地认出了坎慕瑞的田地。一次在坎慕瑞的遗孀家作客时,她请玛哈吃饭,给他做了一种叫腊度(laddu)的甜点。玛哈后来说:“那次她没给我做腊度,现在她给我做了。”坎慕瑞的遗孀解释说,坎慕瑞去阿尔波的的骆驼市场时,也就是他最后一次离家前一天晚上,他要妻子给他做腊度带在路上吃,可她没做。所以,这次的腊度就算是满足以前未实现的愿望了。
  去坎慕瑞家几次之后,玛哈不像以前那样成天急著去了,但他还是经常去作客。他说他有一些钱存在阿尔波的银行里,还有一些存在珊莎波的银行。这些话很准确,但这是见到坎慕瑞一家之后说的,他们可能对他提到过这些事实。玛哈说他在他(坎慕瑞)家埋了一些钱,但没有找到这些钱。他后来还一直求他父亲给他买一匹骆驼。
  表2:玛哈的言语提要1.这匹骆驼是我的。 ?
  2.我儿子正从那边来呢。 正确3.有个商人存著我的钱。 正确4.特查欠我钱。 正确5.我把钱留在家了。 正确6.我死在恒河边上。 正确7.我是去做生意的。 正确8.我原来住在柏若甘。 正确9.我有五个孩子。 正确10.我有个妻子。 正确11.我有两个女儿。 正确12.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结婚了。 正确13.我兄弟有五个女儿。 正确14.我兄弟从骆驼背上摔下来了。 正确15.这是我的田。 正确16.我妻子上次没给我做腊度,现在她给我做了。 正确17.我埋了一些钱。 ?
  总计:17正确数:15 不正确:0 未证实:2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四)——图思塔斯瓦的案例图思塔斯瓦的案例图思塔斯瓦(Thusita Silva)(缩略名)的案例特别有趣,因为她的陈述记录于所发现的任何人的相应陈述之前。
  图思塔生于1982 年6月16日,斯里兰卡西南的一个叫艾皮蹄雅(Elpitiya)的小镇。1988年她搬到卡罗伯(Colombo) 以南的潘纳多瑞(Panadura)。一个叫提莎楂雅沃德(Tissa Jayawardane)(T.J.)的史蒂文森的研究助理在1990年六月采访了她和她母亲。 下面的十一月E.H. 独采访了图思塔和她的家人,翻译是哥得闻萨马若提((Godwin Samararatne)。 图思塔的父亲已于调查开始的几年前去世了。
  据图思塔的母亲和祖母说,在图思塔两岁半时开始提到在埃克若莎(Akuressa)的生活。她说她曾从一个很窄的吊桥上摔了下来,跌进河里淹死了。她说吊桥离她家并不远。她有个丈夫,那时她正怀孕。图思塔提到她父亲的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Jeedin Na- nayakkara)。 她住的房子比她现在家的泥棚要大。她母亲有一架缝纫机,她有一辆黄色自行车, 她在一家医院工作。在T.J.对她的采访中,图思塔进一步陈述了她丈夫跳进河里去救她,几乎也溺水了。他是一个邮递员,他们有辆轿车,他们房子前面有个大门。她有个胸罩。她的陈述列在表三中。
  图思塔斯瓦的陈述提要A. 90年11月26日对E.H.的陈述正确与否1.我来自埃克若莎 是2.我父亲的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 否3.我父亲的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 是4.我有辆自行车 是5.自行车是黄色的 否6.我骑自行车上班 否7.我一个人骑自行车 是8.我在一家医院工作 否9.我在医院穿配帽子和鞋子的白色制服 否10.医院离家有些距离 是11.母亲穿袍子 ?
  12.母亲有架缝纫机 是13.我有两件条子的衣服 ?
  14.不远处有河流或小溪 是15.吊桥破损了 是16.我掉进了河里 是17.我淹死了 是18.被淹是有身孕 是19.我有个丈夫 是20.房子比现在的大 是21.墙是彩色的 是22.有姐姐的女儿 否23.以前的父亲被叫做阿爸 ?
  B.向T.J.报告过而未向E.H.报告过的情况1.以前的家有个大门 是2.她丈夫跳进河里去救她 是3.她丈夫是个邮递员 否4.他们有辆轿车 是5.我有个胸罩 ?
  图思塔的母亲说到她女儿对桥和水有恐惧感。她也说早些时候图思塔曾提到更多的名字。但她和她家人在T.J.或E.H.采访他们时都想不起来了。那时似乎图思塔已经忘掉了她先前的一些记忆了。
  图思塔得家人声称他们与埃克若莎没有任何联系。在图思塔谈她以前的生活最多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去过那里。埃克若莎离艾皮蹄雅(图思塔出生地)有30英里(48公里),离潘纳多瑞有78英里(125公里)。
  在她开始谈这些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以后,她哥哥去过埃克若莎,但他没听说或找到任何与她的陈述相应的人。回家后,他责备图思塔说谎。后来他因为图思塔与T.J.谈话而打了她。1990年夏天,T.J.访问了埃克若莎并了解到一个婚后姓楠雅卡拉(Nanayakkara)的女子在从一个窄窄的吊桥上摔进河里后淹死了。但T.J.未能得遇这个家庭的任何成员。1990年11月E.H.和G.S.访问了埃克若莎并发现了一个叫常卓楠雅卡拉(Chandra Nanayakkara)(闺名叫Abey gunasekara)的亲戚。这个女子从吊桥上摔下淹死了。他们找到了离吊桥100码外她婆家的房子。他们采访了常卓得两个嫂子,这家的一个好友,她丈夫(Somasiri Nanayakkara) 和她兄弟。这些人均很合作并回答了所有的询问。
  据这些证人所说,常卓 于1973年与她丈夫过吊桥时摔下淹死,当时她27岁。常卓踩到的一块木板显然腐坏了,她落入了涨潮的河中。她丈夫跳进河里去救她但他自己几乎也淹死了。常卓的尸体三天后在下游处被找到了。当时她已有了七个月的身孕。验尸官的报告证实了常卓死于1973年12月由于“从吊桥上跌入尼瓦拉(Nilwala)河后喝水及呛水”。这是当地唯一的吊桥。常卓楠雅卡拉死后,该桥被修补好了。但1990年又回到了年久失修的状况。好几个人又掉进了河里,但没人淹死。
  简而言之,这些询问证实了在埃克若莎有座吊桥(在斯里兰卡并不常见),而且一个已婚,怀孕的女子曾掉进河里淹死了。她公公(非她父亲)叫艾德闻楠雅卡拉(Edwin Nanayakkara)(非吉丁)。在斯里兰卡已婚妇女通常把她们的公公叫成父亲。事故发生时她丈夫也在场,并跳进河里尝试著救她。她家(婆家)曾拥有一辆轿车(在斯里兰卡并不多见)和一辆自行车。他们的房子比图思塔的家大并有一个很大的竹门。
  图思塔的有些陈述被发现并不正确:自行车是黑色的,不是黄色的。常卓从未曾做过hushi(常卓的表姐及好友曾是);常卓的丈夫曾是公车司机,不是邮递员(尽管他的哥哥是个邮递员)。她姐姐并没有一个女儿,但她一个嫂子有几个女儿。其他陈述都太普通而不具备任何价值。
  在此阶段E.H.准备带图思塔去埃克若莎做些认得试验,但她哥哥拒绝任何进一步的合作,因此E.H.只好放弃对这一案例的进一步调查。
  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五)——讨论在以上三个案例中,孩子及其家庭事先对后来识别出的死者都一无所知。在图思塔的案例中,所有的陈述都是在E.H.和T.J.试图证实或推翻她的话之前记录下来的。在上面介绍的另外两例中,不正确的陈述可能从记录中被删除了,也可能有些陈述中包括了与死者家庭联系之后才获知的信息,也许这两种情况都有。例如,16和17号陈述(见表一)是否是恩金去邯卡吉之前讲出的,恩金的父母对此各执一辞。这可能是这两个案例中没有不正确陈述的原因。
  但是,在调查之前已经解决了的案例中,不正确的陈述也会出现(Mills, 1989)。以上报告的三个案例中,调查对象都曾经反覆作出很多明确的、比较互不相关、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可证实性的陈述,同时这些陈述都有至少两人亲耳听到。在前两例中,孩子有机会去与其陈述相对应的死者家中拜访。当时,孩子很自然地流露出对死者亲戚的恰当情感,而在这之前孩子与他们从未见过面。恩金对一辆卡车和某个女孩的关心,以及玛哈对骆驼的著迷,都与他们自己认定的某个在他们出生之前死去的成年人相一致,并可以由此获得解释。在图思塔的案例中,这个孩子显示出转生案例中经常出现的特点:与前世个体的死亡方式相对应的一种恐惧(Haraldsson, 1991; Stevenson, 1990)。其他一些这里没有提到的研究案例显示,被调查儿童与前世个体之间还存在其他对应之处,比如胎记和先天缺陷与前世的伤口或伤疤有关(Keil, 1991; Mills, 1989, 1990b)。
  在这三位作者研究的一些案例当中,儿童的记忆和相关行为与他们的认定的死者的情况相当一致,很难用偶然巧合来解释。然而,作者们也注意到了几个有问题的地方。一个是,有的案例在解决之前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所以“很难确定原来的陈述后来被改动了多少”。在评估这样的案例时,必须考虑作出陈述的时间、儿童年龄以及有无证人、证人的独立性等等因素。另外一个问题是,很难确定陈述的独立性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片断有多少相对意义。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儿童的陈述和行为等等与一名死者的特征之间确实存在关系的概率。估算这样的概率必然含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J.K.注意到,正确陈述可能是由常规的交流造成的,而且其概率大于0.05.但调查的整个新案例样本的累积特征说明,常规的解释不可能解释所有的事实(Keil, 1991)。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儿童是否患有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E.H. (Haraldsson, 1993)和A.M. 已经开始对案例涉及的儿童进行心理-逻辑测验,首先是为了确定能否证实他们的感觉:这与疾病无关;其次,还想看看据称具有前世记忆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其他一般儿童比较是否有不同。这种连续的案例调查使怀特(1992)主张的纵向调查成为可能,而且它给这个问题增加了一个尺度:它提供了据说保留了(或曾经保留)前世记忆的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没有这类说法的儿童的心理特征。
  另外,A.M.和E.H.还发起了一项比较研究,调查有假想玩伴的西方儿童,以确定这两种现象是不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对童年经历和萌芽期思想的不同对待方式。
  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五种文化当中的转生案例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些儿童认为自己是另外一个人,而他们不可能通过常规方式知道那个人。在这些案例中,这些孩子显然表现出对那个人来说很合适的知识和行为。对转生可能性的文化信仰会促进此类事例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对其社会成因作更多研究。尽管如此,信仰本身似乎并不能解释那些儿童的全部陈述和行为。
  研究者发现,有些家庭努力地试图阻止这样的儿童谈论“前世”。以纵向研究为基础,Keil在研究出生时就被认为是某人转世的儿童有多大比例会讲出承认或接受此种认同的话语来,有多大比例不会这样讲。对类似案例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当其还在逐步显露,还没有识别出一个前世个体的时候。
  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验证一个儿童的陈述和行为与某一死者的特征存在关联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对此类罕见案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能将会更好地理解前世记忆是否应该被看作是儿童成长规律的一部份。
  (完)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一):序 正见网系列丛书之一序─正视人类的史前文明很多人对于现今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文明证据抱持著保留态度,每当有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史前时期曾经有著极高度文明的证据时,有的科学家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些来自史前时期的文物,而不是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因为科学家先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描绘出一张各种生物的演化树,而这个演化树的时间尺度是经过地质学的沉积先后而决定的。虽然进化论到目前为止仍只是一个假说,但是当演化树的时间尺度确定了以后,却被许多后期的科学家们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了,所以一旦在比较古老的地质层发现“不应该”出现在那儿的化石,科学家就怀疑那个化石,认为极有可能是不可信的。

Prev | Next
Pg.: 1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 84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