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舰身倾斜。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
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枚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枚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牺牲。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外,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壮烈殉国。北洋水师当年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综合力量上来看,不说强于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应该是在伯仲之间,开战的时候北洋水师是10艘军舰34000吨,日本12艘40000吨。北洋水师两艘最大的铁甲舰定远、镇远是远东第一流铁甲舰。
但北洋水师自从1888年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时间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船只也没有很好地维护。海军的钱,被拿去修颐和园了。这样一来,北洋水师老矣。当时军舰争雄于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火力,火力主要是看射速。北洋水师的平均航速是15.5节,日本联合舰队是16.4节,联合舰队主力舰吉野舰的航速高达22节。另外就是火力,日本军舰的炮虽然比咱们小,但是它有68门速射炮,我们一门都没有。速射炮是新生事物。速射炮出现的时候,海军军费被拿去修园子了。
吉野舰本来是大清订购的,连订金都交了,最后没钱了不买了。英国看这一艘军舰砸手里了,皇家海军也不需要,就向日本兜售,打折卖给你,你要吗?日本多穷的国家,没有钱,明治维新是1868年,洋务运动是1861年,日本工业化晚于中国。没有钱怎么办?天皇捐了30万,那会儿的日元是银洋,不像现在的日元,30万合不了多少人民币。各级文武官吏、国会议员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捐出来,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献出来,以后就只能头上插樱花了。然后发行公债,老百姓踊跃抢购,甚至有日本女学生去卖身然后把钱捐给国家,就这么买的军舰。
日本是举国一致,君臣一体,上下同心,一定要把中国给打败。你再看咱们这儿,老太后拿着海军经费,过一个生日,用银700万两。700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定远、镇远各是62.5万两,老太后过一个生日,北洋水师远东第一流铁甲舰能买11艘。老太后一个生日的花费再造一个北洋舰队都没有问题。慈禧太后做60大寿,翁同龢等大臣上奏请求寿诞从简,节约公众开支,补充前线军费,慈禧太后当即不悦:“谁要是令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要他一生不痛快。”四下当即噤若寒蝉。
再看军队士气。据说日本有一个小兵出征,他妈这么跟他说,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国神社看见你,言下之意就是没指望你活着回来。平壤之战,清军的统领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被日本人缴获,登在日本军中的报纸上。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是,老爷春秋60岁了,咱家有钱有地,上战场千万别玩儿命,勿挡前敌。你想这人指挥的军队,不是说枪炮不如人,根本没有精气神。人家打仗,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咱这可倒好,统领都打了一上战场就跑的主意,让当兵的给你玩儿命,开什么玩笑。
另据史料记载,卫汝贵治军不严,常纵兵抢掠,但在平壤之战中,他率盛军在西南战场作战,重创日军。平壤失守后,清廷以卫汝贵罪责严重,将其革职逮问。1895年1月,被斩于菜市口。
另有一种说法,此信并非卫汝贵家信,而是另一位清军将领的家信。
令人震惊的屠杀
一样都是洋枪洋炮,清军那会儿没有拿粪叉,刀矛弓箭都是爷爷辈的玩意儿,但还是不行。黄海海战中国5艘主力舰沉没,日本5舰重创。重创跟沉没的区别是重创的那个还能拉回去炼钢,咱们要炼钢得给它捞上来。我们的定远、镇远挨了200多发炮弹都没事,是不沉之舰,主力尚存。速射炮120毫米口径,打上没事。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五艘军舰。来远受重伤。
可朝廷不允许北洋水师继续出战,就此造成了黄海制海权拱手让敌。辽东之战,大清发祥之地,除了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抵抗之外,余皆一触即溃。这样,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制海权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海区的控制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在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
辽东之战时,日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全城2万多人,被杀得还剩抬尸的36人。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在日军中观阵,被日本的暴行惊呆了,他给国内的报告中说,旅顺城内凝固的鲜血有一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厚,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英国人艾伦对这次屠杀有过描述:
“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
“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片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剖腹、挖心的事在当时的旅顺并不少见,多少无辜的儿童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世界很多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日本在中国的暴行令世界舆论哗然,日本不是文明国家吗?怎么能这么野蛮?日本为了掩盖罪行,赶紧把中国人的尸体收集火化,有人可能就剩一根指头了,哪找去?甭管是谁的往一块儿堆,骨灰装了满满七口棺材。这是什么概念,你看一个人往那儿一站那么大一坨,烧完了就一把。你想七口棺材的骨灰得有多少人?小日本有多狠!
日本人在坟上插一木牌,上写“清国阵亡将兵之墓”。里面有将和兵吗?没有,将和兵都跑了,留下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日军除了一路奔东北而来,还有一路占领了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最突出的成果,打到这个份上打不下去了,只得屈辱求和。
虫子渴望吞大象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李鸿章以致命一击,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打的是一场自卫反击战;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干的是无耻的侵略勾当。可是最终清政府竟然失败了,日本上演了一曲小虫吞大象的荒诞剧。
大清政府,从来都是只记吃肉,不记挨打。清政府平定了国内叛乱,列强之间又相互争夺利益,暂时对中国无暇顾及。在签订《北京条约》后,清政府内部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员同英法之间不再交恶,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几乎毫不费力地享受着既得利益,中国政治家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他们对西方国家的友善充满了感恩。对于隔壁小国日本,清政府基本没有放在心上。
小日本不知道哪根筋倔上了,几乎从没停止过打中国的主意。它很无畏,妄图以它弱小的身躯吃掉中国,吃下中国是它这辈子的梦想,不管肠胃是否能够消化。明治维新后,小日本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可能是由于非良性的过快发展,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产生了军国主义的变种。日本变得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1855年,日本有政治家提出要占领台湾岛、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这种思想竟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日本的主流思想。很快,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得到具体化,并形成文字,日本出台了一部《清国征讨方略》,详细写明了征讨的步伐。可怕的是,日本严格按照征讨方案,不动声色地发动了侵略战争,而且几乎完全达到了目的。
清朝政府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隔壁的邻居,不怎么富裕,还愿意倾家荡产花钱打仗。有好日子不好好过,动辄动武,盘算着怎样吃掉别人,不是我们的一贯作风。对小日本提防不够,是清政府最为失策的一步。对于国际形势一无所知的清朝,能够哄好西方列强不再炮轰,老佛爷就该在宫里暗自念阿弥陀佛了,更别说早做判断,提高警惕了。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国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对国防负重要责任的李鸿章也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清政府跟洋人打了几次仗,便开始奴性十足。清廷实权人物慈禧太后、恭亲王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局面,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外交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政治行为的重要手段。李鸿章过于老到,他企图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毕竟对洋人的认识不够,对洋人寄予的希望过多,放松了自己的军事努力。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延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本国商船事件保持沉默。就这样,中国被英国出卖了。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人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没有国家愿意为了中国跟日本翻脸。老谋深算的李鸿章这次失算了。
李鸿章自认为武器装备落后于日本,对于战争并没有抱太多的胜算,主将尚且如此,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在中日海战中,李鸿章主动放弃制海权,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李鸿章拱手相让。如此犹疑的战争心理,同小日本咬定中国不放松的决心,对比鲜明。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一,割三岛,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第二,赔款两亿两白银。小日本穷疯了,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是亿!以前我们也赔,几百万,上千万,到头了。日本张嘴三亿,不许还价。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这下李鸿章发愁了,这三亿从哪儿筹?
李鸿章回旅馆途中被一个日本愤青给了一枪,日本愤青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呢?他认为他们能把中国灭了,凭什么跟李鸿章谈判,所以要一枪把李鸿章打死,让这个判谈不成,然后日本皇军就可以占领北京。哪一国都有愤青,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可恶,他在道义上占了一个制高点,替国家做决定。当时日本的愤青能知道国库里除了耗子屎什么都没有了吗?
李鸿章的遇刺让日本政府非常尴尬,万一李鸿章愤然回国,这仗拖下去,就不太划算了。中国这么老大,什么时候征服完?几十年后它都没有能征服中国,甭说那会儿羽翼未丰满的时候。所以,日本见中堂受伤表示慰问赔款减一亿,你挨了一枪减一亿,李鸿章说那再给我两枪吧,再打我两枪,我值了,反正我七十多岁了,来日无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我自个儿去,再挨两枪得了。日本人当然不干,但因李鸿章挨枪,赔款从三亿减到了两亿。
李鸿章的无奈
李鸿章20多年训练的北洋水师,就因为这场水仗,葬送海底。此后的北洋水师,几乎完全蜷缩起来,望风披靡,不能再战。淮军声望,从此算完了。当时的舆论给李鸿章的压力很大,都说李鸿章昏庸误国,媚日卖国,更有甚者希望李鸿章以死谢天下。李敖曾经质疑,历史对李鸿章公平吗?
我们一起同李敖回顾那段历史:“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马关当时叫下关,他们见了面,在日本的书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就是这张照片,我们也看到了李鸿章。”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中国签订城下之盟,这两位被西方称为“东方俾斯麦”的人物坐到了一起。李鸿章是青年伊藤博文的偶像,年轻的伊藤博文曾经在维新时期到访中国,对这位晚清政府中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最具世界眼光和担当的中堂大人满是景仰。时隔不久,这位后辈小生同昔年偶像再次见面,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伊藤博文提出来要台湾的时候,李鸿章谈都不跟他谈啊,你谈什么台湾啊,谈都不谈。可是形势比人强,我们看到当时日本人的口气,大家看看那几段伊藤博文跟李鸿章的对话,伊藤博文说,中堂,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就是说只有答应或不答应,YES OR NO两句话,你是答不答应?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辩?我跟你辩都不能辩吗?伊藤博文说,你辩好了,但不能减少,我要的条件不能减少,随便你辩,可是不能减少。你想想这是什么口气啊!李鸿章是在这种情形底下跟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的。”弱国无外交,国运如此,大清国国力弱到了极点,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被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非常无奈。
节略,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有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引自《李敖有话说3》,李敖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我们再看后来对于台湾,李鸿章说如果不肯让,不肯割让台湾给你,又将如何?伊藤博文说,如果所让之地必须以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意思是说,你不给我台湾,我就要你山东了,我打到山东去了。做这个假设,做这个威胁。李鸿章有什么办法,是牺牲山东呢,还是牺牲台湾?”日本以深入山东并进入各省相胁,言外之意是你愿意牺牲台湾还是愿意亡国。李鸿章没有选择,他怎么会不知道合约一旦签下,自己的名节就将毁于一旦,死后仍得背负骂名。
同上。
“我们再看日本人吵着要办手续,就一个月。李鸿章说时间来不及,两个月吧。李鸿章说,头绪纷繁,两月方宽,办事较妥;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你看伊藤博文怎么说,伊藤博文说尚未下咽,饥甚。口中之物,我还没咽在肚子里面,我肚子饿得要死。你看这什么口气啊,日本的王八蛋。”
引自《李敖有话说3》,李敖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谈判,是一场羔羊与恶狼的谈判。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