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后美国不得不撤出越南,你赢得了每一场战斗,输掉了整个战争,再打下去没劲了。落后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再打下去就没劲了,他没有什么值得你消灭的目标,你想给他造成1美元的损失,你可能扔几十美元的炸弹。美国要想撤出越南,谁是越南的老大?谁给越南罩着呢?中国嘛,我们是越南大金主,越南打仗的钱是我们给的。
所以,这就联系到咱们中国史的内容了,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这里边有三个时间,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
骗局终必收场
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争霸,这个时候的美国领导人就是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而且是美国当选总统里边,年龄最大的,他当上总统的时候都69岁了。苏联这边就是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他成了当时苏联的领导人。这个时候,美国重新占有了优势,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复苏了,而苏联呢,在勃列日涅夫的极盛之后穷兵黩武,极盛转衰。
这个时候主要有这么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小规模局部战争。美国人要在地球外边放卫星,卫星上带着激光粒子束武器,苏联导弹一飞入外层空间,就被激光粒子束摧毁,这样苏联导弹就打不到美国,美国导弹仍可以打到苏联,你觉得这可能吗?这是一个神话传说,今天都不可能,更甭说当时了。布什总统搞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那拦截弹也是从地面发射,从军舰上发射,也不是从外层空间发射的,那个时候更不可能了。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拖垮经济落后的苏联,美国说我拿一万亿美元干这个事儿,苏联就上当了,我也拿一万亿美元干这事儿。美国拿了一万亿还有一万亿,你拿的那个一万亿里有四千亿是跟别人借的,所以你跟美国搞军备竞赛,最后肯定就被他拖垮。另外,就是打小规模战争。苏联军队多,坦克多,可美国打击拉丁美洲、非洲的亲苏政权,苏联坦克没法游过大西洋来增援。所以,这样在国际上的面子直往下掉。你看亲苏的下场,让美国给揍,苏联管不着你,你军队再多,没用,你的战略投送能力太差。再看美国打仗,就那10个师,美国打伊拉克是10个师,打阿富汗还是10个师,哪儿都是这10个师就够了。美国战略投送能力强,飞机和军舰,能把部队运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于是苏联就被迫放弃了东欧。
另外就是对华关系,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所以这个时候的对华关系是,中苏正常化,中美曲折。中美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走到了一起。结果在里根总统上台这几年,基本上就把苏联给搞垮了,苏联一垮,中美共同的敌人就没了,所以中美关系注定不会好到七八十年代那样,但也不会恶化到朝鲜战争那样。而且本身来讲,里根总统实际上是美国共和党右翼的代表,他当州长的时候,四次访问台湾,跟蒋介石的私人关系很好的。所以他上来之后,从意识形态上,应该说是反共的,所以他跟当时的中国有共同的敌人,这个后来他一上台,苏联被整垮,中美关系就发展得比较曲折。
从中国史讲到世界史,一转眼,就要到说告别的时候了。真是非常多谢一直支持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读者朋友们,在与诸君话别之际。我特别想说两点:第一点,我在这套书的序言里面就提到的“论从史出”,这一点,是我认为做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黄仁宇先生就提到过,搞历史就要重视“数目字”。这也是西方史学界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数目字”,就是历史研究不能简单说“八十万曹军怎么怎么地”,历史研究不是评书,而是这八十万到底是什么情况,得研究军队中伙夫有多少,牵马的人有多少,弓箭手有多少,只有搞清这些个数字,我们才能据此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也是讲“论从史出”。只有依托于“数目字”的历史研究,才能离历史的原貌更近一点。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好看,我想这个“数目字”起到了一些作用,有“数目字”的历史,自然就是生动的和鲜活的。当然,我知道此前读者和专家们帮我挑了很多我讲错的地方,我都一一接受,也在此表示感谢,我也从中获益良多。但是,我也再重申一下之前说过很多遍的话,那就是我只是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我想我对大家最大功用就是让大家觉得历史是可以读的,是可以看的,激起大家对历史的兴趣,起码以后出去玩,看到什么历史遗迹能说出点什么,这样自己有面子,周围朋友也受益,请导游的钱都省了,多好呢。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刀”。
而且,让现在青少年少几个得网瘾的,让学生少几个沉迷网游的,那我也很开心了。我确实不是搞历史研究的,更不是搞考据的,就是个唯一业余爱好是读点历史书的人,当然我非常尊重做考据的人,而且我也期望,在中国,研究历史的人中特别需要多一些考据,多一些研究“数目字”,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研究才能真正的进步。好了,说得有点多了,这些也算是一个自我辩护吧。当然,即便是给普罗大众讲历史,我也期望自己以后能做到更加准确,更少错误,这是应该的,学无止境。
第二点,再解释一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个书名,这个书名是策划编辑取的,他的本意是想用一种更加亲切的方式来表达,他觉得“玩意儿”这个词是来自北京话,很有地气,和老百姓有亲切感,而且所谓“玩意儿”,在北京话里头,一开始也不是贬义词,反而是对真正好东西的爱称,比如收藏古董的人都称自己收藏的好东西为“玩意儿”,所以我才用这个词语表达对历史的一片赤子心,绝没有不尊重历史的意思。
浩荡千年,终成灰土!
但就是这些灰土中,我想我们的未来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从中到底能刨出来点什么东西,刨出点什么玩意儿来。正如我在序言中所引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一段话: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这里面的知有两种,一种是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知,看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一种是还原本真,以史为鉴的知。这一点,我想读者朋友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好了,不多说了,再说我就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了。
共君一席,终有一别,各位保重,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偏爱。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完 全书完)
※※※※※※※※※※
本电子书由塞班智能手机论坛·船说整理制作,仅供试阅。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