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布泊,1980 年 6 月发生的我国科学家彭
加木在该地考察时失踪的事件,曾经使它名噪一时。的确,在一个多世纪以
来中外学者对罗布泊考察探险的历史上,发生科学家失踪的事件,以至出动
直升飞机和现代化装备的搜索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寻找而一无所获,这是有史
以来的第一次。这本身也构成了令人不解之谜,在客观上,也使罗布泊笼罩
了一层令人神往的神秘色彩。罗布泊之所以神秘,成为引人注目的自然之谜,
乃是因为这个湖泊与我国众多的湖泊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它的
湖水水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过剧烈的变化,湖泊的位置也相应地变动过,
甚至连水质也因时而异,这一切奇特的征象使得曾经亲身调查过它的学者和
探险家迷惑不解,他们在不同时间见到的罗布泊竟是如此不同,这就不能不
因此引起极大的争议。如今,这座美丽而神秘的湖泊经过多次迁移,已变成
一片荒凉干旱的盐质洼地了。然而,罗布泊给人们留下的依然是一连串的谜。
尼奥斯湖为何喷发毒气
1986 年 8 月 21 日,非州喀麦隆的尼奥斯火山湖开始喷出含有硫化氢的
有毒气体,到 26 日停止喷发。据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宣布,这次毒气
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为 1746 人。于是喀麦隆总统比亚宣布 8 月 30 日为“全
国哀悼日”,以悼念这次灾祸中的遇难者。自从这次灾难以后,尼奥斯湖引
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然而,尼奥斯湖为什么会喷发毒气呢?当时人们普遍认
为这与火山活动有关。但是以后的调查结果却否认了火山活动说。1987 年 3
月,来自全世界的 200 多名科学家参加在雅温得举行的尼奥斯湖灾难国际科
学讨论会,经过 5 天讨论后,得出结论:从尼奥斯湖喷出并酿成灾难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从湖底溢出湖面,而不是湖底火山喷发出来的。那
么,又是什么因素使本来处于微妙平衡状态的湖水猛然间出现大搅动呢?在
那次国际讨论会上,法国和意大利的火山学家认为:这次喷发是由于湖底的
水接触到火山口下炽热的岩石,形成一股爆发的蒸气,于是把湖底含有大量
二氧化碳的湖水冲上了天。但大多数人认为,实际上只需要某个时候一次轻
轻的震动,湖水中的气体便会释放出来。还有人认为,湖水水面由于季节转
换而变凉,同下面较暖的水形成对流,也有可能“引爆”。可是以上这些说
法都仅仅是猜测,尼奥斯湖今后还会不会泄漏毒气呢?至今还不甚清楚。
博苏姆推湖成因
在非洲加纳的阿散蒂地区,有一个圆锥形的湖——博苏姆推湖。它的湖
面直径有 700 米,湖的中心 70 多米深,四壁向中心陡下,好像用圆锥打出来
的一样。它是加纳唯一的内陆湖泊。
对于这个世界罕见的圆锥形湖泊的形成成因,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
是。人们比较容易想到的是陨石附地爆炸所致;或是由于火山喷发留下的一
个火山口湖。但是地质学家通过对阿散蒂地区的调查,并没有发现这一地区
有陨石坠地爆炸的任何迹象,也没有发现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有过火山活动
的记录。
另有一种推测认为,博苏姆推湖是人工开挖的。可是,在直径达 7000
米的大圆上挖掘而看不出凸边或凹边,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挖掘出几亿
立方米土石方造湖又是出于何种目的呢?对此没有人能做出满意的回答。于
是,人们又借助想象:是不是外星人为降落到地球上来的飞船,精心地构筑
了这个识别标志?一直到现在,博苏姆推湖的成因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死亡谷”之谜
在原苏联、美国、意大利和印尼,存在着地球上知名的四大“死亡谷”。
其恐怖景象各不相同。在原苏联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山区的”死亡谷”,长
约 2 公里,宽 100~300 米,那里地势凹凸不平,死寂景象到处可见,令人毛
骨悚然。这个“死亡谷”已吞噬过近 30 条人命。有的人认为,“杀人祸首”
是积聚在凹陷深坑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有的则推断致命的原因可能是烈
性毒剂氢氰酸和它的衍生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附近的山中,也有一条长达
225 公里、宽度在 6~26 公里、面积达 1400 多平方公里的一条特大的“死亡
谷”。1949 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因迷失方向而涉足其间,几乎
全军覆灾,至今未能查明死因。然而科学家们从多次发生的死亡中发现了一
个奥秘: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调查统
计这里大量繁衍着 200 多种鸟类、19 种蛇、17 种蜥蜴,还有 1500 多头野驴
在那里悠悠自得,逍遥自在。相反,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有
两处如前述相类似的“死亡谷”。这里只危害飞禽走兽,而对人的生命却没
有威胁,因此意大利人称此谷为“动物的墓地”。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谷”
更加奇异,在谷中共有 6 个大山洞,每个洞对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
胁。每当人或动物从洞口前经过,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吸入洞内,逃脱
不得,所以山洞里已是尸骸成堆。山洞里何以会具有这种吸擒生灵的力量?
吸进去的人和动物是怎么死的?至今尚无法探索到其中的奥秘。
恒河水之谜
在印度,酒坛节到来之前,恒河畔的四大浴场常常汇集众多的佛教徒,
有时竟达 1000 万名左右。他们争先恐后跳入河中沐浴,有的则是投河自杀,
想用圣水洗净他们的罪过。因此,每次盛会常有几万人死亡,河中漂满了尸
体。同时,河岸上焚尸的火光熊熊燃烧,昼夜不灭,“骨灰”就地倾入河中,
这是死者生前的夙愿。由于污染,河水之肮脏和腐臭程度不可名状。可是,
就在这极度污染的河中,虔诚的信徒们却把污水当圣水。一边沐浴一边开怀
畅饮。奇怪的是,因此而得病的人却很难找到。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他
们检验恒河河水,发现水质良好,其中的细菌也并不危险,科学家有意将可
怕的霍乱病菌投入水中观察化验,却发现它们在极短时间内被消灭了,这是
为什么呢?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揭开这个谜。
鸣响的格筛龙潭
我国贵州省长顺县睦乡简南村摆拱上院的格筛龙潭,犹如一个巨型“闹
钟”,它一年中要鸣响两次,有时一年一次或隔两年一次。鸣响的声音十分
悦耳动听,有唢呐声、木鱼声、锣鼓声、笛声和月琴声,而且响起来很有节
奏,如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曲,令众多游客留连忘返。格筛龙潭每响一次,
时间多则 5 天,少则 3 天,然后就要下五天六夜的瓢泼大雨,洪水暴发,常
常淹没大片良田。这种预兆十分准确。当地群众称它为“气象台”。格筛龙
潭为什么会定时鸣响,而且其后就是连日阴雨,至今还没有人揭开这种神奇
而有趣的奥秘。
巨石之谜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广阔的维多利亚大沙漠中,有一块硕大的岩石。
这块岩石周围长 9 公里、高 330 米,一块石头就构成了一座大山,堪称为世
界上最大的岩石,蔚为奇观。人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到这浩瀚的沙漠
之中以一睹巨石为快。更为奇特的是,这块被称为艾尔斯石的巨石还有奇异
的特性,这是块变色石,当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时,会变出许多不同的颜
色。澳大利亚旅游局为了招徕游客,让旅游者能欣赏到从清晨日出到中午阳
光直射,直到夕阳西下时艾尔斯石颜色变换的奇景,他们在艾尔斯石附近寸
草不生的山谷之中,花高代价铺上了人造草坪,建起了简易旅馆,荒漠一下
子热闹起来。艾尔斯石如此巨大,对其成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这可能
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大的火成岩侵入体,在地球深部的条件下形成巨大
的岩体,以后随着地壳抬升,盖在其上部的地层剥蚀殆尽,艾尔斯石就脱颖
而出了。但对于艾尔斯石的变色,人们却久久不解其秘,有的地质学家认为
这是由于艾尔斯石的“身体”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致,但这种解释并不完
满,其真正原因尚需深入研究探索。
复活节岛之谜
在浩瀚辽阔的太平洋东南部,有一个面积仅 117 平方公里的小岛,却被
明显地标注在许多国家出版的世界地图上。这就是智利的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又叫伊斯特岛,离智利本土 3800 多公里。因为它是在 1772 年
4 月 5 日复活节(庆祝基督复活的日子)那天被著名航海家荷兰海军舰队司
令雅可布·罗杰文发现的,所以罗杰文司令给它命名为“复活节岛”。
这个岛上没有树木,但有许多举世瞩目的神奇之物:在岛的南部高大石
墙残迹后面,矗立着 500 多尊造型奇特的巨人石雕像。这些石像的重量从 4.5
吨到 50 多吨不等,最高的一尊没有完工的巨大石像,重达 400 吨,仅头上的
红石帽就有 30 吨。此外,还有被称为“天书”的石板,长约 2 米,上面镌满
了人、兽、鱼、鸟组成的方块象形文字。刻字的方法十分奇特,一行从右至
左,一行从左至右,前后两行首尾相接,构成“S”形。这种石板目前只剩下
25 块,上面的文字谁也看不懂。
这样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竟有 1000 多尊巨大石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
候、抱着什么目的雕刻的呢?要知道,当时岛上的居民还不懂得使用铁器,
连最简单的工具都不会使用。还有那么巨大的石像又是怎样搬运的呢?此
外,天书上的文字又说明了什么?200 多年来,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
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对复活节岛之谜仍是未能解开。
吉萨金字塔之谜
自古以来,一提及“世界七大奇迹”,人们就会立即想到奥林匹亚的宙
斯神像(古罗马的主神)、以弗所的阿苔密斯庙、哈利卡纳苏的王陵、罗德
岛上的太阳巨像、亚历山大城的灯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及吉萨金字塔(埃
及法老的坟墓)。可是,这些奇迹保留到今天的,只有埃及吉萨金字塔了。
吉萨金字塔建造于 4800 多年前,三座金字塔并排屹立着。其中规模最大的那
座金字塔是胡夫法老的坟墓,传说这座金字塔是用 230 多万块岩石垒砌而
成,所用岩石大约重 6848000 吨,如果用载重 7 吨的卡车来运送这些岩石,
需要 978286 辆。像金字塔这样规模巨大的建筑,竟是在 4800 多年前建造的,
这简直令人惊叹不已。因为即使在今天采用最先进的现代机械和技术,能否
达到这种建筑水平还是一个问号。金字塔工程的秘密,将成为人们长期研究
和探索的“世界之谜”。
环境致癌之谜
我国山西省阳城县,地处太阳、太岳和中条三条山脉的交界处。县境内
丘陵山地连绵不绝,组成这些山地丘陵的岩层,在西南部年代较老,东北部
年代较轻。其中,古生代石炭纪、二迭纪的一些砂岩、页岩和薄层的石灰岩
出露在县境内的中北部一带,静静地伏卧在这丛山之中。然而,这一些极为
普通的岩石,竟和一个十分令人不安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即这一条带状地区
是我国食道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其中的固隆乡和次营乡的食道癌死亡率高
达 2‰以上!食道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地理分布上,河
南、河北和山西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是高发病区。阳城县正在这个地区内。那
么,究竟有哪些环境因素导致食道癌的发生呢?一些地学工作者指出上述石
炭二迭纪地层的出露与食道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发育在这一地层之上的
是一种质地粘的碳酸盐褐土和褐土性土壤,这一地层的下层还有一些粘土页
岩和山西式铁矿的分布,是不是这些地层中有某种致癌或诱癌物质?此外,
从地貌特征上看,在海拔 500~900 米之间一些陇岗状和圆丘状丘陵地区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地学工作者的分析,为揭开这一地区食道癌致病之谜提
供了一条很重要的思路,尽管目前还未最终揭开环境因素致癌之谜,但人们
很有希望从这些地学线索中破译出导致食道癌的“密码”来。海平面“平”
吗?
人们平时习惯说“海平面”。但近年来,随着海洋调查船,特别是 80
年代人造卫星测量技术的发展,人们出乎意料地发现,海平面并不平!甚至
在风平浪静时,世界大洋表面也有几十米至百米以上的凸起或凹陷区域,就
像陆地上的山峰和盆地一样。只是因为这种海面凹凸是在方圆 1000 公里以上
的广阔水平范围内逐渐变化的,因此不可能被过往的航海者用肉眼观察到。
那么,是谁造成了海面的巨大凹陷和隆起呢?有的科学家发现,海面凹凸似
乎与崎岖不平的海底地形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面凹凸都跟海底地形
一一对应。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然而为什么凸起
海域之水不向四周流散,而凹陷海域也没有被四周的海水所填满,始终保持
了巨大的凹凸不平的形态呢?有人据此指出,由于海底地形的影响,可使海
面低于或高于周围地区约 15 米。另一些较大的凹凸区域,则可能与海底地壳
的重力场分布不均匀有关。有的海底地壳构成物质重,密度大,引力也大,
导致海面凹陷;而构成物质质量轻,密度小,引力也小,导致海面隆起。但
事实上,这些解释并非完满,目下不少科学家仍在千方百计寻求最佳答案哩。
海水会越来越咸吗?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有 3.5%左右的盐,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
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正是这些盐类使海水变得又苦又涩,
难以入口。那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其中的盐类物质究竟来自何方?对
此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刚
开始形成的地表水(包括海洋水)都是淡水,由于地球上水的循环,使海水
蒸发成雨,雨水降落到陆地,水流冲刷侵蚀了地表岩石,岩石中的盐分就溶
于水中,这些水流汇成大河奔腾入海,随着水分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积累使
海水变得越来越咸。这是一种“后天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海水一开始就
是咸的,是先天就形成的。理由是,经过相当长时间观测,发现海水并没有
越来越咸,海水中的盐分并没有显著的增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海水所以
是咸的,不仅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不仅有大陆上的盐类不断加
入到海洋中去,而且在大洋底部随着海底火山喷发,也会不断地给海洋增加
盐类。由此可见,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它会不会越来越咸?这个谜底的揭晓
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海洋中有“无底洞”吗
我国一些古书多次提及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如《山海经·大荒
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那么,究竟有没有这种“无底洞”呢?
有趣的是,在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爱奥尼亚海域,就有
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吸取大量海水的海底。据估计,每天有 3 万吨之多
的海水失踪于这个“无底洞”。对此,有人曾经怀疑,海洋里的这个“无底
洞”,会不会是因当地石灰岩广布,而形成的漏斗、落水洞一类的地形。我
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就有一个长径 650 米、短径 490 米、深 208 米
的世界上最大的大天坑,当地老乡称之为“天盆”。无论是暴雨倾盆,还是
山水骤至,这里始终不积水,而是通过斗底暗河汇入长江水系,通常采用各
种检测手段,总能够重新找到消失在漏斗里的水流的踪迹。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