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厚部分为 0.67 米,整个大钟重 220 多吨。大钟的顶端有一个十字架,外壁
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一面铸有当时俄国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
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陛下的铭文,有的图案是虔诚的信徒和美
丽的天使簇拥着沙皇;有的图案是象征着俄国威严和勇猛的国旗………,这
些雕刻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清晰醒目,栩栩如生。
钟王铸造于 18 世纪上半期,铸钟匠为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
父子,历时两年营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使每天为
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刚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场化
为灰烬,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直到 100 年以后,沙皇尼古
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一道裂缝,便成了哑巴,
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

古代玉雕之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玉
器,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情景。
其工艺之精美无与伦比,有“鬼斧神工”之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
智慧和才能。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一块巨大的青白玉,高 224 厘米,宽 96 厘米,重约
5000 多公斤,底座为高 60 厘米,褐色铜铸成,上嵌金丝。玉料从新疆开采,
运输大玉石,需要制作特大专车,车上加铜制扶把,前用   100 多匹马拉车,
后面是上千名役夫推运,冬天更要泼水结成冰道,以利拽运。用了三年多的
时间,行程 8000 多里才运到北京。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参加的人成千上万,
花费工作日当以数十万计。
从乾隆五十二年根据乾隆旨意安放在乐寿堂,至今从未移动过半步,这
不能不承认与玉山的巨大和特重有关。

巨尊佛像

世界上十尊特大佛像,其中我国占了八尊。它们是:四川乐山大佛,身
高 71 米,位居世界第一;四川荣县大佛,身高 36.7 米,位居世界第三;甘
肃敦煌莫高窟第 96 窟大佛,身高 33 米,位居第五;台湾高雄“接迎大佛”,
身高 32 米,位居第六;四川屏山大佛,身高近 30 米,位居第七;四川潼南
金佛,身高 27 米,位居第八;甘肃永靖柄灵寺坐佛,身高近 27 米,位居第
九;甘肃敦煌莫高窟第 130 窟倚坐佛,身高 26 米,位居第十。其余两尊世界
大佛均在阿富汗,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名列十佛之冠的乐山石刻弥勒佛坐像,背靠凌云山西壁,足抵岷江、青
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滔滔江水。佛像之头与山相齐,这尊石佛,一只
耳朵就有 7 米长,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若置一圆桌,可围坐百余人。
可以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从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 713
年,由陵云寺名僧海通和尚发起修凿,贞观十九年,即公元 803 年完工,历
时 90 年。工程之浩大,费时之长也是首屈一指的。它真不愧为是世界上最大
的佛像。

中华古碑的奇闻趣事

人们把刻有文字用作标记或纪念的石头称之为“碑”。自秦始皇公元前
219 年登泰山刻石记功以来,世人便大兴立碑之风。在这浩瀚的碑海中自然
不乏奇闻趣事,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和
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绝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坐落在四川成都市南郊
的武侯祠,祠堂大门内左侧赫然耸立着一块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该碑建
于公元 809 年,并由唐朝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
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镌刻都极精湛,故有“三绝碑”的美称。
堕泪碑公元 278 年的一天,襄阳人民和守边将士为失去一位将军而悲痛
欲绝。百姓为之罢市,后来人们便为他在襄阳城南十里的观山上建庙立碑。
每当人们看到这块碑时,无不流涕,因此被称之为“堕泪碑”这位死者就是
西晋有名的征南大将军羊祜。他为人正直谦恭,立身清俭,平时所得俸禄,
都用于救济贫穷的百姓,或赏赐军士。唐代诗人胡曾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咏史
诗称赞他的德行:“晓日登临感晋城,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
酷似当时堕泪人。”
家训碑北宋名臣包拯家中堂屋的东壁,竖着一块石碑,其碑文云:“后
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墓中。不从吾
志,非吾子孙。”这就是有名的家训碑。包拯不仅以刚正不阿、执法严明著
称于世,而且在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方面也堪称楷模,他为了训导子孙而立
下此碑。
地震碑在四川西昌市郊东南的沪山光福寺中,共有石碑一百余块,记有
西昌、冕宁、甘洛、宁南等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翔实资料,对地震发生的时
间、受震范围、前震、主震、余震及震后人畜伤亡和建筑物等破坏情况,均
有详尽记载。这些实物资料,不仅可与历史文献相对照,而且能补充其不足,
实为罕见。
西安碑林位于我国西安市三学街。它是北宋宁元五年,即公元 1090 年,
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立起来的碑石集中地,此后陆续
增加,存放着汉魏以来的各种碑石墓志 1000 块,真草隶篆,琳琅满目。人们
可以从这里纵观历代名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
张旭、怀素、李隆基、米芾、蔡京、赵佶、苏轼、赵孟頫等人的手笔刻石,
重睹他们的艺术风采。这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石刻书法艺术宝库。

断臂维纳斯雕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大约
公元前 4 世纪时,希腊著名的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
造,用大理石雕成了这一艺术珍品,但后来遗失了。1820 年在密罗斯岛上,
一个叫尤尔赫斯的农民在翻挖菜地时发现了一个神龛。里面有个半裸美女的
雕像。尤尔赫斯非常惊奇,但并不知道是维纳斯雕像,便把它搬到家里。这
时有两个法国海员刚巧来到该岛考察水文。他们看到这个雕像,但没有购买。
几天后,他们的船到了伊斯坦布尔,在应邀到法国大使馆赴宴席间,讲起了
尤尔赫斯的发现。法国驻土耳其大使立刻派大使馆秘书马采留斯前去收买。
然而在这期间,尤尔赫斯已把雕像廉价卖给了当地的一位神甫,神甫又打算
把它献给君士坦丁总督的翻译员。正当神甫准备把雕像装船启运时,马采雷
斯刚巧赶到。马采留斯向神甫交涉出让,被神甫断然拒绝。于是双方展开激
烈的争夺。在混战中,维纳斯雕像被抛在泥泞里,双臂被摔断了。官司打到
米洛当局,米洛当局以 8000 银币将雕像卖给了法国人。现在该雕像收藏在法
国卢浮宫。
100 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维纳斯雕像断臂之前的形象。后来在旧档案
中发现了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它记述了居维尔是最初在伊奥尔科斯家看
到的完整雕像: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臂上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
双耳还悬有耳环。然而至今无人能将此雕像复原。

神奇的水晶人头

英国伦敦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稀世珍宝——一颗透明的水晶人头。它
是由大块水晶制成,重 5 公斤,完全仿人头制作;令人吃惊的是,每当夜幕
降临,人头则发出耀眼的白光,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龇牙咧嘴的“恶魔”,
使人看了不寒而栗。水晶人头是 1927 年英国人米希尔·海德吉兹在英属洪都
拉斯考察卢巴·安吐姆古城废墟时,在断墙碎砖下发现的。
据考古学家鉴定,这颗水晶人头的制作至少费时 150 年,雕刻后用沙粒
磨光,出土前,至少在地下埋藏了 3600 年。水晶人头自展出以来,引起各国
考古学家的关注。但是,这件珍品是谁制作的?来自何方?考古学家们对此
尚无一致的结论,现代科学仪器也未得出什么结论。因此,这颗人头至今仍
为世界考古之谜。

古埃及的木乃伊

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木乃伊,它是一
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埃及妇女的干尸。
该博物馆为检查这具外壳美丽的木乃伊有无腐化现象,同时看看体内还
有什么随葬物品,便在多伦多儿童医院用一种最新式的全身层析 X 射线进行
了透视扫描。在进行分层连续摄影时,还通过计算机测出许多数据。根据扫
描显示出的纤维组织和骨骼的结构看,推测出这具木乃伊生前是一位 20 岁左
右的健壮少女,至今已存在 2700 年,仍无腐化现象,在她的腹部左边发现了
一个切口,上边盖着一个长方形的薄片。制作木乃伊时,就是从这个切口把
内脏掏出(不包括心脏),经涂抹香料后再放回体腔进行包扎的。切口处覆
盖的金属片(或蜡片)上还绘有图案,很像公元前 1355 年埃及第 18 王法老
卡门王的护身符。

楼兰女尸

1981 年 4 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
地区所发现的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 2000 年左右。
楼兰是我国西汉时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名,又称鄯善。在挖掘
出来的古尸中,保持最完整的就是那几具少女干尸。干尸是盛放在由两块掏
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外面用羊皮包裹着。打开棺木,死者仿佛是在安睡
中,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
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鼻子高高,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历
历可数,浓密的金发,略呈卷曲,散垂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
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有的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
直观她们的形象,仿佛和现今的塔吉克族少女相类似。
在一具保存很好的少女尸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极感兴趣的遗物,那就
是女尸的金发内满藏着干的虱子,而且在身上还遗有瘪的臭虫。在显微镜下,
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生物标本了。虱子,研究寄生虫学者从来都认为,
它是一种“趋温性”的寄生虫,它在人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时才能寄生于人
体。而现在却在死人身上大量见到它们的干尸,说明它们并没有因人体冷却
而离去,这是很可值得寄生虫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从这些浅墓葬可以看出,古楼兰人入葬时均裸体,通身包裹在毛线毯中,
外露双脚,穿皮靴,个别还在鞋帮上插入几根禽毛。在一具男尸的腹部边放
着一呈三角状的石鞭,长仅 3 厘米。由此证明,这些楼兰古尸生前是处在逐
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中,同时,手工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楼兰古尸所以能保存几千年而不腐朽的原因在于当地气候干燥,棺木埋
葬较浅,离沙土地面仅几十厘米,即使偶有雨水,水分也易于从沙土中流失
和蒸发,致腐细菌没有生存繁殖的条件,才使尸体得以长期保存不朽;相反,
埋葬较深,尸体便不易保存。

钢铁巨人——埃菲尔铁塔

即使没有到过法国巴黎,人们也能从图片、年历上看到塞纳河畔那高耸
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在世界各国人眼中几乎成了巴黎的标志。
法国政府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准备举办一个万国展览会,并
决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的纪念建筑。在 700 多个方案中,建筑师居斯塔夫·埃
菲尔设计的铁塔被选中了。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耗资近 800 万法郎,铁
塔终于在 1889 年胜利峻工。这座铁塔造型气势宏伟,熔东西方艺术于一炉,
吸取了不同时期各种建筑的特点。它的底座是用四座水泥浇铸的塔墩,占地
约 1 万平方米,塔身下宽上窄,像一个倒写的字母“V”,直指苍穹,顶端只
有 100 平方米。塔身全部是钢铁镂空结构。由 1 万多个部件组成,用了上百
万个铆钉将它们严丝合缝地联系在一起,总重量达 7000 吨之多。塔高约 320
米,从地面到塔顶有 1700 多级阶梯,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全塔共分 4
层,每层都有平台。游客们可以拾级而上,也可以乘坐电梯登上铁塔。举目
四望,巴黎秀丽动人的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为了纪念
设计者埃菲尔,这座铁塔正式命名为埃菲尔铁塔。如今,它不仅吸引了大批
国内外游客,也成为法国广播电视的发射塔。

著名的比萨斜塔

世界上有一座最著名的塔是因为造歪了而出名的,它就是意大利的比萨
斜塔。
比萨城位于意大利西海岸,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有过一
段灿烂辉煌的时期。其中的斜塔被公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比萨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1173 年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博
纳诺·皮萨诺开始建造。可是在动工五六年后,他发现建好的三层塔身开始
倾斜,不得不把工程停了下来。90 年后另一个建筑师焦旺尼·迪·西蒙内恢
复建塔。他试图将倾斜的塔身调直,但未获成功。后因西蒙内死于战争,斜
塔的建造再度延搁。直到 1350 年,斜塔才由另一个著名建筑师托马索·皮萨
诺最后完成,但并未完全调直。
比萨斜塔是 8 层圆柱形建筑,高 54.4 米,从下而上,外围 8 重拱形券门,
由底层 15 根圆柱构成,中间六层各 31 根圆柱,顶层 12 根圆柱,构成 213
个拱形券门。塔身全部用大理石建成,重达 1.42 万吨。斜塔的造型既古拙又
秀巧,是罗马式建筑的典范。根据科学家的勘察,斜塔的倾斜是由于当地地
层是由淤泥冲积而成,土质松软,而平均每平方米要承重 50.7 吨,所以造成
地基塌陷。斜塔建成之时,塔顶中心点即偏离垂直中心线 2.1 米。60 多年来,
塔身始终缓慢地向外倾斜,每年平均向南倾斜 1 毫米。现在斜塔向直的斜度
为 5.3 度,顶部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达 4.4 米。从外表看,塔的倾斜非常
明显,真有一种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感觉!但正是这种“斜而不倾”的奇
特现象,使比萨斜塔遐迩闻名,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使比萨斜塔声名卓著的另一原因,是传说 1590 年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
家枷利略在斜塔上做了有名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
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地的速度不同的理论。
比萨斜塔至今仍在不断倾斜,为此许多人都为它担忧。有关专家也曾利
用技术加固塔基,但收效并不显著。看来斜塔还要“斜”下去,继续保持它
那神奇的魅力。

举世称奇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东 30 多公里的骊山北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
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陵园东部陆续探明,在三个俑坑中共埋藏陶质兵马俑
约 8000 余件。随后又在陵西发掘出两乘相当于真车真马 1/2 大的彩绘铜车

Prev | Next
Pg.: 1 ...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