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纪念碑”,犯人必须每天穿上素白的衣衫,在碑前面鞠躬默哀,反复背
诵“深感罪孽深重,定向社会赎罪”的誓言,以示忏悔之心。在这个监狱里,
犯人的平均监禁期为 9.5 个月。出狱前,他们必须经过严格的驾驶技术和交
通规则考试,成绩优良者方能获释。

车牌墓碑

世界各国的警察,为了维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想尽了各种办法,对
司机进行忠告,避免或减少各种交通事故。
马来西亚桑佛市交通部,在交通安全周期间,于市内贴出告示:
阁下,驾车时速不超过 30 英里,你可以欣赏本市美丽的景色;超过 60
英里,请到法院作客;超过 80 英里,欢迎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
了 100 英里,请君安息吧!
美国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的告示牌:
此处已摔死 3 人,您愿意做第 4 个吗?
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块醒目的标语牌:
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墨西哥一个边境小城市的入城路口,悬挂着交通告示牌,写着:
请司机注意您的方向盘——本城一无医生,二无医院,三无药品。
智利境内有一段泛美公路,黄沙滚滚的公路旁散布着一些坟墓,这些坟
墓的墓碑都是用汽车车牌钉上去的,这些坟墓的“主人”都是因车祸而死的,
这些车牌墓碑,既可纪念不幸的死者,又可提醒过往的司机小心驾驶。司机
们为求安全,路过此地时,都要停车到墓前浇水淋花,或献花凭吊。

数学家破杀人案

因思想激进而被关入牢房的格洛阿因终于被释放了。出狱后,他去找老
朋友鲁柏借宿。谁知女看门人告诉他,鲁柏在两周前已被人刺死,家中近期
汇来的巨款也被洗劫一空。
悲恸、失望的格洛阿因没有马上离开,他问女看门人凶手是否已抓住?
现场有无什么线索?这位法国天才的数学家暗下决心对老朋友不明不白的死
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女看门人说,警察在勘查现场时,只看到鲁柏手里死
死地捏着半块没有吃完的苹果馅饼。她十分怜悯这位学者,馅饼还是她送给
鲁柏品尝的。她认为,作案人就在这幢公寓内,因为案发前后她一直坐在值
班室,并没有外人出入公寓。现在还没能破案,大概是因为这幢公寓有 4 层
楼,每层 15 个房间,住着 100 多人,情况比较复杂。
数学家边听情况边飞快地思索着,突然他脱口而出:有了!他请女看门
人带他到 3 楼,在 314 号房间门口停住了,问道:“这房间住的是谁?”女
看门人答道:“是米塞尔。”“此人怎样?”“他好喝酒,爱赌钱,但昨天
已经搬走了。”
“这个米塞尔就是杀人凶手!”数学家肯定地说。
“有什么根据?”女看门人惊奇地问。
数学家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分析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他是
一位喜欢数学、善于思考的人。馅饼,英语叫 pei,而希腊语 pei 是π,即
我们通常所说的圆周率。人们一般在计算时取 3.14 的值。临终前,他机智地
想到利用馅饼暗示凶手所住的房间,为破案留下了线索。”
警方同意了数学家的分析,立即追捕了米塞尔。经审讯,米塞尔承认因
赌输钱,看到鲁柏家里汇来了巨款,遂生杀机,图财害命。

克丽丝暗语报警

克丽丝小姐独自一人,住在纽约一条街转弯的一幢房子里。这天晚上,
她吃罢晚饭,坐在客厅里看龟视。电视台正在播送一条通缉杀人犯霍克斯的
通告。而这个杀人犯,正借着夜幕的掩护,闪进了克丽丝小姐的屋子里。他
是从后面窗子爬进去的。他跨进客厅用手枪对准克丽丝小姐,大声说:“不
许叫喊,不然打死你!”
克丽丝小姐大吃一惊,啊,这不就是那个正在被通缉的杀人犯吗?她吓
得直往后退。
霍克斯见屋子里就克丽丝一个人,不觉胆子大起来。他一手举枪指着克
丽丝,一手打开食品柜,拿出香肠、三明治吃了起来。他正吃着,忽然,街
上传来了刺耳的警车声。很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远而近。接着,响起了敲
门声。
霍克斯脸色大变,他用手枪抵住克丽丝的背,压低声音说:“你就说已
经睡了,有事明天讲!”
克丽丝小姐想了想,对门外问道:“谁呀?”
外面的人说:“我是刑警史蒂文斯,请问克丽丝小姐,这里来过可疑的
人吗?”
克丽丝一听,急中生智。她镇定地说:“没有来过,我丈夫刚从法国回
来,您托他买的东西买到了。可是,史蒂文斯先生,我丈夫已经睡了,您明
天再来找他吧!”
警察史蒂文斯也是个聪明人,他一听这话,不禁一愣。因为他知道,克
丽丝小姐根本没有结婚,哪来的丈夫?他转念一想,克丽丝小姐是在暗示,
他家来了一个男人。她一定是受到威胁,不能说出真实情况。那么,这个男
人很可能是那个杀人犯!为了麻痹这个坏蛋,史蒂文斯也马上随机应变说:
“好的,谢谢您,明天我一定来看望老朋友,不打扰了,晚安。”
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后,霍克斯才松了一口气,又拿起桌上的甜酒喝
起来。忽然,平台门被人踢开,史蒂文斯持着枪冲了进来。与此同时,玻璃
窗也被打碎了,从外面伸进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克丽丝小姐早有准备,立即
跳到一边,不让霍克斯将她抓住当人质。
杀人犯霍克斯束手就擒。

化妆师与通缉犯

一天,巴黎的一条街道一片混乱,一名杀人犯被警方通缉。警察发现罪
犯的行踪后,穷追不舍,杀人犯走投无路,逃进这条街的一家美容店。
杀人犯手握尖刀,威逼化妆师改变自己的模样,以便骗过警察的眼睛,
蒙混脱身。化妆师见面前的歹徒穷凶极恶,灵机一动,真的给那歹徒整起容
来。
一会儿的功夫,歹徒的容貌在化妆师的手里改变了模样。那杀人犯望着
镜子里自己陌生的面孔,狡黠地笑了。然后,站起来,恶狠狠地向化妆师逼
来。将他绑在椅子上,用旁边的一块布堵住化妆师的嘴,边堵边说:“对不
起了,念你为我整了容,我今天不杀你。你暂时受点委屈吧!”说完,便大
摇大摆地走出门去。
谁知,那歹徒刚离开美容店,在大街上便被巡逻的警察抓住了。歹徒在
懊恼之余,很是不解,心想:的确,我已经整容,警察怎么一眼就把我认出
来了呢?
原来,那位机智聪明的化妆师在歹徒的威逼下,不得已为之整容时,凭
借他惊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整容技术,将这个杀人犯的容貌变成了另外一名
通缉犯的模样。警察在搜捕这个歹徒,却意外地抓到了“另一名”通缉犯。

象棋大师破案

一次,英国的一个叫特丽的中年妇女失踪了。警方在查找时收到了凶手
寄来的两页纸,第一页被命名为“比赛区域”,上面画着棋局和一些地名,
另一页是“比赛时间表”。凶手竟然傲慢地在附言中声称:“答案就在里面。”
警方对此研究再三,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于是他们想起了国际象棋高手,
决定聘请国际象棋大师基恩协助破案。
基恩研究了“比赛区域”上的棋局,认定黑王是代表凶手,黑后则代表
特丽女士,黑卒是凶手的帮凶;而白子则全部代表警方。
基恩将棋局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90°度后,又发现棋局上端的地图画的是
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地图上标有罗马字母,代表了许多不同的地点。
基恩将这页纸对折起来,对着灯光透视,看到了黑后的位置正好叠印在爱尔
兰的利默里克这个位置上。基恩接着研究那所谓的“比赛时间表”,即发现
一组数字中,有一个“星期六”是独立的,没有标出日朗。而纸上又有一个
类似“7”的独立字符。他把这两个独立的数字相加(6+7),得出和是 13。
特丽的失踪是在 1 月份,而这年的 1 月 13 日正是星期六。基恩把研究结果提
供经警方:爱尔兰的利默里克城,1 月 13 日,天黑以后。
警方据此果然找到了特丽 1 月份在利默里克的活动的线索。又接着查
出,与她同行的男子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而这名 30 岁的工程师曾因犯欺诈
罪被警方拘捕过。
随后,警方的侦破工作势如破竹,尸体、凶器、赃物都一一查获,那位
自命不凡的工程师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巧断钻石案

珠宝商考尔太太珍藏着一颗名贵的金伯利黑钻石,凡是见过钻石的人无
不称它价值连城,不可多得。
一天,考尔太太邀请查尔、艾伦和贝洛三位绅士来家做客。谈话前,三
位绅士都称对黑钻石仰慕已久,提出想开开眼界。考尔太太于是把三人带入
珍藏室,小心翼翼地拿出那颗乌黑发亮的钻石,客人们看后都赞不绝口。随
后,主人把钻石放入珍宝箱,用一张涂满浆糊的白色封条封好,邀请绅士们
到客厅叙谈。三位绅士的言谈举止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处巧合——三个人的
右手都有一个手指患病。查尔的食指搽有紫药水,也许是发炎;贝洛的拇指
搽有红药水,明显是被划破;艾伦的拇指搽有碘酒,大概曾被毒虫咬肿。叙
谈过程中,三位绅士曾先后外出小便,考尔太太也没产生什么怀疑,依旧谈
笑风生。
宾主正说得高兴时,考尔的好友化学博士海威来访。考尔太太又陪同海
威到珍藏室参观。当撕下湿漉漉的封条,打开箱盖时,发现钻石不见了。主
人顿时就瘫倒在地上。博士把考尔太太扶到客厅,三位绅士感到很吃惊,不
知发生了什么事。海威把钻石失窃的事向三位说明,然后问道:“尊敬的先
生们,你们知不知道它的去向?”三人都耸耸肩,双手一摊,表示不知道。
海威博士锐利的目光朝他们手上看了看,然后指着艾伦说:“偷窃钻石
的就是你!”艾伦故作惊讶地问:“你凭什么判断我偷了钻石!”“凭我从
事职业多年的敏感。当考尔太太介绍我同你们握手时,我发现三位的手指上
都涂有不同颜色的药水。艾伦涂的是碘酒,贝洛搽的是红药水,查尔搽的是
紫药水。根据化学原理,只有当碘酒与浆糊碰在一起,碘酒中的碘才会和浆
糊中的淀粉起反应,使原来的黄色变成蓝黑色,你的手指呈蓝黑色,所以,
我判断你就是窃贼。”艾伦听到这里,再也无话可说,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
行。

盗窃指纹案

数十年来,指纹被西方世界公认为是在银行提取存款或出人重要场所的
“万无一失”的“钥匙”。因为这种“钥匙”时刻随身携带,不怕偷、不怕
抢,更无法复制。
然而,1987 年初美国田纳西州银行却因用指纹提款意外地引起了一场官
司。计算机把百万美元付给了前来取款的一位“储户”,该储户的妻子得知
后便控告银行侵吞转移她丈夫的遗产,因为他已于 1 个月前亡故了。这下子
使银行有口难辩:计算机是对取款人的指纹核对无误后才付款的,不会出错;
可是医院的病历和警方的档案都证明该储户早已命归黄泉。
警方经过深入调查,才发现是一个狡猾的惯窃犯得知那个拥有数百万美
元存款的储户暴死,便买通殡仪馆的整容师和一位医师,将死者食指整片皮
肤全部剥离下来,再移植到自己的食指上,然后以死者指纹为“钥匙”,顺
利地取走了死者名下的巨额存款。此案发生后,美国上流社会一片惊慌。

观眼测谎

半个世纪以来,警方常常采用仪器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谎,通过测试
人的神经系统对某件事情无意识的反应情况进行测试。而美国伊利诺斯州东
哈萨尔里斯特市的警长史蒂夫却发明了一种不用任何仪器进行测谎的新技术
——观察眼睛测谎术。
史蒂夫的新技术基于下列原理:“眼晴的活动是有一定模式的,当人在
回忆和编造事物时,眼睛便会有不同的活动模式。”所以,“只要观察一个
人的眼睛的活动、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就能判断出其是否在说谎。”他特
意指出,这种新技术任何人都能掌握并可应用到警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史蒂夫运用这种测谎技术,帮助全国各地的同行们破获了数百起案件。
有一个 18 岁的女学生被人殴打致死的案件,警察们侦察了一年,只进行到将
凶手范围缩小到两个男人的程度,并且没有足够的证据对他们起诉。史蒂夫
介入此案后,分析被害者同一宿舍的一位女生可能掌握一些线索,便对她开
始盘问。当询问她的姓名、住址等问题时,发现她回答时眼珠向左转动,而
当问及凶手名字时,她的眼珠向右转动,他便立即打断女生的话,并告诉她:
“你在撒谎!”就这样,在讯问的两个小时中,当女学生的眼珠右转时,史
蒂夫就截住话题;当她的眼珠左转时,便让她继续陈述。最后,女学生供认
了自己杀死女同学的全部过程。

五花八门的判决

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即便是严肃庄重的法庭判决,也同样是五花八门,
光怪陆离,应有尽有。
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银行家罗伯特·邦詹与其患严重肾病的妻子柏蒂因感
情破裂而对簿公堂。判决出人意料,他不仅失去了豪华的住宅、名贵的轿车
和大笔钱财,还必须献出身上一只肾移植给危在旦夕的妻子。
意大利米兰市有一家庭主妇嘉郎妮因丈夫经常出差在外而打电话成瘾,
结果一个月下来,电话费竟高达 11000 美元,而其丈夫又根本无法偿还。由
此,电话局向法庭起诉,法官判决嘉郎妮不仅要依法接受心理治疗,而且还
必须去医院接受一次手术,将她的“多嘴”缝小,强制闭口一个月。
南非有一个叫洛兰斯的富豪子弟命运更惨,他在印度旅游时,因酒醉驾
车不慎撞死一名中年妇女。为此,法庭判决他要么娶死者一长相奇丑,并因
全身肌肉萎缩而不能自理生活的妹妹为妻,要么拒绝,但将被判处死刑。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少年将同伴的双腿打伤,致使同伴坐了很长时间轮
椅。为此,地方法院判他在一段规定时间里,无论在家或学校,不管上课或
玩耍,都必须坐在轮椅上,即使离开轮椅,也要撑着拐杖走路,从而让他也
亲自尝尝伤残人的痛苦。

绝妙的判词

无论在哪个文明国家,法官裁决离婚案都并不很难,但离婚案中总存在
一个孩子的抚养归属问题。因为不论怎样判,法官最终总是把孩子判给父亲
或母亲。这种判决,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怎样都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失去父
爱或母爱。
这种一成不变的判决,终于被法国的一位法官打破了。当时,法官经手
的一对离婚夫妇,为两个亲生骨肉的抚养权和住宅居住权互不相让,这位法
官经过再三推敲,在宣读判词时宣布,鉴于父母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
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本法庭判决如下:父母归两个孩子所有,原有住
宅的居住权也归孩子所有,而不判给离婚的母亲或父亲。离异的父母轮流定
期返回孩子身边居住,履行天职,直到孩子长大成人。
这一前所未有的判决,令当事人和公众舆论都大吃一惊。但仔细回味,
人们无不认为这是绝妙的判词。

Prev | Next
Pg.: 1 ...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